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宽嗜性铜绿假单胞菌(PA )的生物学特性,为临床控制PA感染提供思路。【方法】对5家医院下水道中分离出的PA噬菌体,采用双层琼脂噬菌斑形成法纯化后筛选出宽嗜性噬菌体,观察宽嗜性噬菌体的特征,绘制一步生长线,提取核酸行酶切分析。【结果】共分离出8株PA噬菌体,筛选出3株宽嗜性噬菌体,其中PAp-3表现出较宽的噬菌谱。电镜下PAp-3呈透明、圆形、边界清晰的菌斑;PAp-3基因组为23 kb ,当感染复数(MOI)为0.001时,其感染宿主产生子代PA噬菌体滴度最高,为6.4×10^10 PFU/mL ,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30 min ,爆发时间55 min ,裂解量100。3株宽嗜性噬菌体交叉组合对临床分离出的20株PA吞噬覆盖率为95.00%(19/20)。【结论】宽嗜性噬菌体具有较广的噬菌谱,潜伏期较短,裂解量大,交叉组合吞噬覆盖率高,可为噬菌体作为抗菌生物制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gyrA基因突变与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关系。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PCR HinfⅠ酶切分析,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等方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及36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gyrA基因突变情况。结果HinfⅠ酶切结果显示,所有13株环丙沙星耐药株,3株环丙沙星中介株中的2株,20株环丙沙星敏感株中的1株存在gyrA基因HinfⅠ酶切酶点突;SSCP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耐药菌株和中介菌株的gyrA基因基因HinfⅠ酶切位点突变密切相关,但gyrA基因突变不局限于该位点,在常规药敏试验的基础上开展gyrA基因突变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该院2014~2015年分离的326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32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114株(35%),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212株(65%);药敏结果显示,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较敏感,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耐药。结论 该院铜绿假单胞菌以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与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比较,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耐药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产AmpC酶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呼吸道感染标本中 ,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 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及产AmpC酶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 12 7株铜绿假单胞菌用MicroscanWalkAway 40系统鉴定到种 ,药敏试验采用Kirby Bauer纸片扩散法按NCCLS标准进行 ,并通过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结合PCR法检测AmpC酶。结果 :对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较高的抗生素为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 ,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为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吡肟 ,12 7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AmpC酶菌株共 31株 ,产AmpC酶阳性率占总菌株数 2 4 5 % ,产AmpC酶菌株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比不产AmpC酶增高。结论 :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耐药与产AmpC酶有关 ,治疗宜选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吡肟  相似文献   

5.
绍兴地区铜绿假单胞菌质粒型AmpC酶DHA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浙江绍兴地区铜绿假单胞菌是否存在质粒型AmpC酶基因。方法 收集浙江绍兴市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质粒型AmpC酶DHA基因检测。结果 39株铜绿假单胞菌中3株检出DHA基因。结论 浙江绍兴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已携带质粒型AmpC酶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本地区患者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酶检出情况及基因型分布特征.方法 本研究收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共151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47株.使用IMP/EDTA纸片法筛选产金属酶的耐药表型,PCR技术检测编码金属酶的IMP、VIM、SPM和GIM 4种基因型.PCR反应产物进行纯化后,进行核酸电泳.结果 47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IMP/EDTA纸片法检测金属酶表型阳性21株,占44.6%.PCR检测金属酶基因型阳性14株,占29.8%,其中IMP型阳性11株,占78.6%,VIM型阳性3株,占21.4%.未检测出SPM和GIM型金属酶.结论 池州地区产生的金属酶同时存在IMP和VIM两种基因型,其中以IMP亚型为主,少部分为VIM亚型,分布科室主要为ICU,其次为神经外科.产金属酶是本地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重要耐药机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酶的监测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耐药表型.[方法]对本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临床检出菌,用天地人200B系统鉴定及药敏分析,并用三维法对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AmpC酶检测,同时用双纸片法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64株,其中检出AmpC阳性菌株18株,产酶率为28.13%;产ESBLs菌株16株,产酶率为25.00%;产AmpC+ESBLs菌株8株,产酶率为12.50%.在14种抗生素中,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结论]住院病人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是铜绿假单胞菌的易感人群.亚胺培南是治疗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消毒后消化内镜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消毒剂的抗性。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了3种消毒剂对从消毒后消化内镜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经测定,常用戊二醛和万金医用器械消毒液对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和标准株之间的MIC、MBC值相差2倍。结论消毒后消化内镜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戊二醛和万金医用器械消毒液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本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耐药性及同源性.方法 用2-巯基丙酸或 EDTA 协同试验筛选临床分离的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协同试验阳性菌株用PCR法检测金属酶基因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产金属酶菌株同源性.结果 31株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协同试验阳性5株,PCR扩增有4株阳性,为金属酶IMP-9型,均分离自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PFGE结果显示为同一克隆株.产酶株对阿米卡星敏感或中介,对其他临床常用抗生素均高度耐药.结论 本院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有产IMP-9型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流行,应注意进行临床检测和监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环境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对烧伤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小鼠烧伤后皮下注射铜绿假单胞菌建立烧伤感染模型,利用分离并纯化的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分别在感染后0、1、3、6、12和24 h腹腔注射治疗,观察并分析治疗效果.同时正常小鼠腹腔中注射噬菌体,分析噬菌体在小鼠体内代谢动力学.结果 从分离得到3株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中选取1株宽噬噬菌体进行烧伤感染的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对烧伤小鼠的最小致死剂量为1×106 CFU/mL,在烧伤后12 h之内给予效价为1×1010 PFU/mL噬菌体0.1 mL治疗,小鼠存活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灭活噬菌体对烧伤感染小鼠无治疗作用,噬菌体对其宿主菌范围以外的细菌感染也无治疗作用.噬菌体在小鼠体内存留时间较长.结论 宽噬噬菌体对烧伤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显著,而抗原性较低,为进一步将噬菌体作为生物制剂用于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