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探究了不同深冷处理温度对M2Al高速钢高温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深冷处理的M2Al高速钢试样微观组织发生了变化,残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碳化物尺寸减小并且弥散分布在马氏体基体上。随着深冷温度的降低,碳化物的尺寸减小且分布均匀。M2Al高速钢经过深冷处理后高温摩擦因数比未深冷处理的减小,其中-160 ℃深冷处理试样的高温摩擦因数比未深冷处理的降低55.7%,经过深冷处理的M2Al高速钢磨损量比未深冷处理的减小,其中-160 ℃深冷处理后磨损量最小。未深冷处理的M2Al高速钢试样磨损形貌比较粗糙,发生严重的粘着磨损,经过-160 ℃深冷处理的试样,磨痕比较浅,磨损形式主要为磨粒磨损。当深冷处理温度为-160 ℃时,M2Al高速钢的高温耐磨性提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工具耐磨性而采用的冷处理引人注目。但是,冷处理并非适用于任何钢。冷处理有普通冷处理(-80℃)与超冷处理(-190℃)两种,而超冷处理令人刮目相看。超冷处理又称之为深冷处建,近来称作低温吸附的医疗颇受青睐。在电视上放映的日本横纲的北胜海,在平成元年(1989年)一月里举行的大型相朴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验研究了深冷处理过程中的最低处理温度对9%Ni钢力学性能和逆转奥氏体含量的影响。采用了不同的深冷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并与9%Ni钢新发展起来的热处理工艺淬火、亚稳淬火、回火(QLT)相结合。结果表明,-80℃和-110℃的冷处理对9%Ni钢的力学性能和逆转奥氏体含量没有明显影响。然而,-140℃保温24小时的深冷处理能够提高9%Ni钢的冲击韧性,其机理主要在于深冷处理使得块状的逆转奥氏体转变为条状。此外,-140℃深冷处理通过等温马氏体转变值得逆转奥氏体的含量减少。-196℃保温24小时深冷处理增加了逆转奥氏体的含量,同时细化了二次马氏体板条组织, 从而使得9%Ni钢的室温和低温冲击韧性均得到提高。其机理主要是由于深冷-196℃深冷处理促使了超细碳化物的析出,同时增加了组织内应力,从而为逆转奥氏体在回火过程中的形核提供了更多了形核位置。  相似文献   

4.
95Cr18不锈钢的深冷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深冷处理对95Cr18不锈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钢中的残留奥氏体量,析出更多的细小碳化物颗粒,提高钢的硬度及耐磨性;耐腐蚀性略有提高,但冲击功有所下降.95Cr18不锈钢在Mf点温度(-70~-90 ℃)进行深冷处理即可,继续降低深冷温度或进行两次深冷处理,并不能进一步改善其组织和性能.经过试验比较,95Cr18不锈钢经1 050 ℃淬火后1 h内进行-70~-90 ℃深冷处理(保温1~2 h),处理后1 h内进行160 ℃回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对深冷处理技术及传统的深冷处理设备进行了简单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带有液氮回收的深冷处理设备。采用翅片管式换热器作为该深冷设备的中间换热设备,液氮通过换热器管侧进行热交换,翅片侧通过风机提供一定流速的气流进行强制对流换热,利用热交换后的气流控制设备的温度,热交换后的氮气流出换热器进行回收利用。根据使用要求对换热器进行了设计计算,确定了换热器的结构及尺寸大小。采用经验公式对该换热器的压降进行了计算,对比了该设备与传统深冷设备的效率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铸态AZ31镁合金经不同条件的深冷处理继而热轧,分析其强度、韧性、延展性效应及其规律。深冷实验条件分别为-60℃/12h、-120℃/12h、-180℃/12h、-60℃/2h和-180℃/2h。结果表明:AZ31经适宜的深冷处理,晶粒得到细化,强度、韧性及延展性得到有效提高;与未经深冷处理试样相比,深冷处理时间为2h的两种试样中都出现大量孪晶;经-60℃/12h深冷处理后再进行轧制试样的显微组织最为细小均匀,屈服强度提高了25.8%,而延伸率则更是提高了4倍,由3.06%提高到了12.31%;深冷处理后的AZ31镁合金断口呈现出脆性断裂和塑性断裂集合的复合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7.
深冷处理对Al—Cu合金时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经固溶后深冷处理48h随后在190℃保温时效的Al-Cu合金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时效硬化曲线,用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时效过程中深冷处理引起的显微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Al-Cu合金时效过程中深冷态硬度变化平缓而未经深冷的波动较大,深冷处理后析出相细小且弥散分布,深冷处理缩短时效过渡相的孕育期从而促进铝合金的时效过程。  相似文献   

8.
对未深冷处理和深冷处理的CuCoBeZr合金进行了微观形貌观察和对比分析,并探讨了深冷处理时间对CuCoBeZr合金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CuCoBeZr合金经-196℃深冷后可获得孪晶结构,其析出物成分为CoBe+Cu9Zr,晶界析出物随深冷处理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多。深冷效果对比发现,CuCoBeZr合金深冷处理最佳保温时间为6 h。  相似文献   

9.
采用DSC热分析及电阻测定等物理测试手段,对Cr12MoV钢在深冷处理过程中的相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冷处理后的试样在加热过程中有更多的碳化物析出,经过-196℃深冷处理的比-79℃冷处理的析出量更多.深冷处理促使残余奥氏体进一步向马氏体转变以及碳化物析出,是提高冷作模具钢尺寸稳定性和耐磨性能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与母材同质、直径1.2 mm的焊丝进行AZ31镁合金脉冲MIG焊工艺试验,并对AZ31镁合金焊接接头分别进行了100,-140,-180℃保温6 h的深冷处理工艺试验;采用超景深显微镜观测、分析了深冷处理焊接接头微观组织。研究结果表明,未深冷处理焊接接头最大晶粒尺寸为400μm;-100℃深冷6 h的最大晶粒尺寸为100μm;在-140℃深冷6 h最大晶粒尺寸为50μm;-180℃深冷6 h最大晶粒尺寸为60μm。深冷处理后的焊接接头晶粒变小,镁合金脉冲MIG焊焊接接头强化的最佳深冷处理工艺为-140℃深冷6 h。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热处理工艺对13X15H4AM3-Ⅲ不锈钢硬度的影响,进行了多次冰冷处理、冰冷处理+深冷处理和时效工艺试验以及金相和硬度检验。结果表明,通过1070℃固溶处理+冰冷处理+液氮深冷,以及470℃×2 h时效处理后,材料硬度达到了≥46 HRC的较高值,热处理后轴向尺寸涨大0.4%,并用国产化材料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显微硬度计等对热处理及深冷处理后9%Ni钢中逆转变奥氏体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稳定态逆转变奥氏体在深冷温度为-120℃时已基本转化完毕,且经深冷后的520℃回火稳定处理后,逆转变奥氏体含量变化较小,对9%Ni钢进行深冷处理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邓明  罗静  何西平 《金属热处理》2004,29(10):74-75
结合精冲模具的失效特点.提出了高速钢应用于精冲模的必要性,并介绍了高速钢精冲模常规热处理工艺参数,特别是冷处理和深冷处理,并对深冷处理与回火工艺的顺序安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18Cr2Ni4WA和20Cr2Ni4A钢的冷处理和深冷处理工艺过程,经试验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后应用于渗碳齿轮件的实际生产中。结果表明,冷处理和深冷处理后渗碳层表面硬度提高3~5 HRC,并可有效增加淬硬层深度。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改善Cr-Ni-Co-Mo马氏体时效不锈钢超低温韧性的热处理工艺,即1000 ℃固溶处理后分别进行600 ℃预保温+750 ℃低温固溶处理和一次或两次直接750 ℃低温固溶处理,分析了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和逆转变奥氏体含量的变化以及室温和-196 ℃抗拉强度、-196 ℃缺口抗拉强度和冲击性能。结果表明:与常规热处理工艺相比,增加750 ℃低温固溶处理后试验钢中含有较多的残留奥氏体,再经500 ℃时效后可形成更多的逆转变奥氏体,更多的残留奥氏体/逆转变奥氏体含量起到韧化作用,可显著改善试验钢的超低温韧性。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直接进行750 ℃固溶处理工艺过程相对简单,室温和-196 ℃抗拉强度最高,-196 ℃缺口抗拉强度也最高,且缺口敏感性较低,因此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郭潇  王智聪  陈建超 《轧钢》2021,38(4):108-111
为满足市场对低温压力容器用钢板强度高、可焊接性好、抗断裂性能优异、韧性转变温度低且生产成本低的要求,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开发了美标调质型低温压力容器用钢板SA537 CL2。其采用低碳成分设计,并添加Cr合金元素来提高钢板的淬透性;通过生产试验,获得了最佳生产工艺参数,即第1阶段开轧温度不小于1 050 ℃,终轧温度950~1 000 ℃;第2阶段开轧温度860~890 ℃,终轧温度820~850 ℃;钢板ACC冷却速率控制为5 ℃/s;轧后钢板淬火温度910~930 ℃,在炉时间为(2.2×板厚)min,回火温度(650±10)℃,在炉时间(3×板厚)min。对试制钢板组织、力学性能和模拟焊后热处理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制钢板显微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屈服强度均值为549 MPa,抗拉强度均值为643 MPa,断后伸长率均值为52.8%,-68 ℃低温冲击功均值为139.4 J,兼具良好的高温拉伸性能和模拟焊后热处理性能,满足了低温压力容器用钢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用退火、DSC、XRD、深冷处理及机械训练等方法,对Ni(50.62%)Ti(49.38%)合金的显微组织、相变温度、相组成、形状回复率进行研究,探索提高该合金形状记忆效应的新方法。结果表明,该合金Ms点为-2℃,As点为22℃;退火态Ni-Ti合金主要由奥氏体及少量粒状的Ti3Ni4相组成;用液氮与乙醇经不同比例混合配制成的介质进行深冷处理,随着深冷温度的降低,合金的形状回复率增大;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其回复率曲线呈抛物线状;该合金在3次机械训练-196℃深冷时回复率最好,为51.27%。  相似文献   

18.
基于ANSYS有限元平台,结合热物性参数的温度敏感性和现行热处理工艺对1Cr15Ni4Mo2CuN钢不同尺寸丝杠工件在淬火加热和深冷处理过程中的温度场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通过显微组织观察、XRD和硬度测试分析了不同深冷处理时间下工件的残留奥氏体含量。结果表明,?40、?45和?50 mm工件在1070℃加热时的温度均一时间分别为1100、1294和1446 s;?40 mm工件在-196℃深冷79 s时整体温度降至Mf点以下,此时工件中的残留奥氏体已大量转变为马氏体,硬度明显升高,残留奥氏体含量随深冷时间延长而降低,但深冷1800 s后,继续延长深冷时间时残留奥氏体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