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封西杰  钟希伟 《治淮》2000,(3):29-30
一、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基础,改善生态环境 九仙山小流域位于山东省五莲县东南部,属于淮河流域,总面积32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为实现治理荒山、脱贫致富的宏伟蓝图,流域内广大干部群众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作为“生命工程”、“致富工程”,从80年代末以来,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大搞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  相似文献   

2.
王河沟小流域位于博爱县寨豁乡北部,流域总面积32.12 km~2,水土流失面积26.44 km~2,该流域土壤侵蚀类型为水力侵蚀,以面蚀和浅沟蚀为主,水土流失严重。针对王河沟小流域水土保持存在的主要问题,将该流域列入博爱县2009-2011年太行山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内,综合治理面积16.45 km~2。其中工程治理措施面积5.97 km~2,生态修复措施面积10.48 km~2。工程总投资506万元。从已治理的流域来看,王河沟小流域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恢复,综合治理效果显著。通过王河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实践,探索博爱县太行山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龙翔宇  杨帆  刘优 《陕西水利》2023,(3):110-111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关键,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路径。徐州市贾汪区以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全面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立高效清洁的治理模式。系统阐述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原则,分析水土流失现状,在对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考虑和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采取沟道护岸,维修加固拦水坝,实施植树、草籽补植等林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完善防治体系的综合目标。  相似文献   

4.
江威 《吉林水利》2023,(8):74-78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关键,以小流域为基础的综合治理是我国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路径。为了减少水土流失,缓解人地矛盾,建瓯市川石乡以松溪支流上埞溪小流域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按照小流域目前的水土流失现状,综合考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各项治理措施,可实现小流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技术层面对比分析河道护岸类型后,选取生态护岸、植树种草、封育治理等防治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优化协调完善防治体系,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可推广应用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加快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是改善东北黑土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的防护体系,是构筑黑土资源和粮食安全的生态屏障。石泉镇通河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是首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项目"之一,通过对其现状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治理办法,实现了以保护耕地为目标,以坡耕地及沟坡兼治为重点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方法,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平泉县以治理水土流失为核心,以加快农村脱贫致富为重点,以改善京津周围生态环境为主题,围绕“生态县建设、水利防沙治沙项目、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水土保持项目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并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推出一批精品工程。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县委、县政府抓住“生态县建设、京津周围风沙源区治理、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建设机遇,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根本和切入点,不断加大建设力度,把建设任务纳入各乡镇年终目标考核中,推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同时采取行政推动、项目驱动、典型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袁家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流域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采取谷坊、坡改梯田、封育治理、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耕作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使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同时阐述了小流域治理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辽西半干旱地区流域综合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清洁型小流域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发展项目,对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且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方面,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工作发挥出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区域范围内流域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加强水土资源开发应用,不仅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问题,还能促进土地生产效率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小流域和水土保持现状分析,并对如何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河北水利》2012,(12):47-47
近日.满城县2012年刘家台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完工。刘家台小流域为省重点小流域治理项目.该工程总投资206.78万元.治理完成水土流失总面积7km2.其中营造水保林4384.05亩.营造经济林1423.05亩,实施封禁治理4692.90亩.修建蓄水池1座.该工程的竣工使流域内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加快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赢”。  相似文献   

10.
曹雪玲 《陕西水利》2014,(6):161-162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发展山区经济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胡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所带来的效益,为“丹治”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王念彪 《中国水利》2007,(16):17-20
水土保持试点示范项目是通过小流域工程建设,解决流域性水土保持难点、热点问题的财政补助类项目,也是流域水土保持管理中的重点项目。通过项目管理和逻辑框架分析,根据经济、效率和效益三个维度,从适当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三个层面,构建了水土保持试点示范项目组织管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项目完成及效果等绩效评价分级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科技支撑项目是创新性的研究示范推广项目。"风沙区草场生态整治水利综合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将技术依托单位多年科研成果及针对项目区开展的研究成果,经集成精炼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沙源治理工程中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推广,使项目区治理效果得到明显提高,提高了克什克腾旗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水利水保项目的科技含量,项目成果将为类似地区风沙源治理工程从科技方面提供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合理评价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开展的多项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对后期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和推广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以丹江口库区胡家山小流域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对主要水土保持措施和综合治理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小流域综合治理7 a后,其综合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经济林综合效益最为显著。为此提出,库区应适当提倡经济林种植,加大投资力度以改善坡耕地现状,实施以土坎梯田为主、石坎梯田和植物篱为辅的水土保持措施。研究结果可为丹江口库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四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传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已不适应生态文明新形势的发展和新常态的要求,“四型”(生态清洁型、生态安全型、生态经济型、生态旅游型)小流域建设在全社会的影响力逐渐提高.基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江西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数据,以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成果为基础,介绍了“四型”小流域的治理对象、原则和主要措施,探讨了各三级区“四型”小流域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为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宏观决策,加快推进江西省及其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袁爱萍 《中国水利》2014,(10):18-20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但质量评定和验收工作却无章可循。为了规范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严格质量评定和验收,提高建设管理水平,亟需制定合理的小流域质量评定标准与规范。通过分析生态清洁小流域各项措施,查阅相关标准规范与技术标准,把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与传统水土保持工程、水利工程、国土整治项目、园林绿化工程、市政工程建设内容进行对比,借鉴其他已有工程的质量评定指标、要求,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特殊性,提出了工程项目的划分原则、分类质量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6.
LANDUSEREADJUSTMENTINTHECOMPREHENSIVEWATERSHEDMANAGEMENTINCHINADINGLianzhen1ABSTRACTThecomprehensivesmalwatershedmanagementfu...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形势下,水土保持工作要以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为中心,以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以建设秀美山川为目标,突出预防护,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依靠科技,深改革,不断创新治理机制,中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持之以恒地推进水土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8.
水电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电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研究对于科学辨识水土保持措施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构建了水电项目建成后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全面体现水土保持调水效益、保土效益和植被恢复3大核心效益。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线性加权求和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对水布垭水利枢纽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的生态效应值为0.608 6,高于采取措施前的0.529 9,水土保持措施对因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林草植被恢复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覆盖率指标是水土保持生态效应的主要影响因子。弃渣场、取料场对水电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效应影响显著,应与主体工程一样同时治理、同时运行。研究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水利、水电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蜚克图河流域工程建设、林草植被破坏、土壤侵蚀、水质污染、超负荷用水等使流域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为减轻人为对流域生态系统的胁迫,发挥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提出结合国土综合整治,加强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和流域全面管理的流域建设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小流域治理中蓄水池工程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蓄水池是较为常见的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在小流域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江西省的水土流失特点,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江西省莲花县神路项目区神泉小流域为典型实例,根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原则,以《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 51018-2014)为基础,从蓄水池工程布置、容量计算、组成与工程设计、安全稳定性计算等方面探讨了适宜江西省小流域治理中蓄水池工程的设计标准,对江西省以及南方红壤区的水土流失防治与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技术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