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自交联无皂硅丙乳液在隔热涂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乳化剂情况下,以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为有机硅单体,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钠)和烯丙基羟乙基醚共聚物替代乳化剂,分别采用一步法和二步法制备高硅含量自交联无皂硅丙乳液。通过L9(34)正交试验进行配方优化,结果表明,当体系p H值=5±0.5,引发剂[m(K2S2O8)∶m(Na HSO3)=2∶1]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5%时,单体的最佳配比为:m(MAA)∶m(AOE)∶m(YDH)∶m(V4)∶m(MMA)=8∶9∶4∶20∶59;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得知,环硅烷已开环,且所有单体均已参加共聚反应;用TEM、粒径表征和热重分析手段研究了不同配料工艺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在相同配方条件下,采用二步法和一步法制备的乳液平均粒径分别为145 nm、158 nm,PDI分别为0.024、0.031,Zeta电位分别为-54.1 m V、-53.9 m V,最大热分解温度分别为479℃、468℃,说明二步法制备的乳液的粒径和热稳定性均优于一步法。在乳液中添加幻彩珠光粉制成的高装饰性隔热涂料隔热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以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为硅源,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钠)和烯丙基羟乙基醚在无乳化剂情况下进行乳液聚合,得到超支化无皂硅丙乳液;红外光谱确定环硅烷已开环聚合,且与其它单体共聚;讨论了开环无规共聚法和开环核壳共聚法两种工艺对乳液凝胶率、粒径、热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粒径分析、热重分析和TEM分析表明核壳共聚法得到的乳液凝胶率低0.12%、粒径小70nm、最大热分解失重峰504.5℃,乳液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5)
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叔碳酸乙烯酯为功能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有机硅改性叔碳丙烯酸酯(叔丙)乳液。研究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和软硬单体配比对乳液聚合性能及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为0.3%(占单体总质量),乳化剂用量为3.0%(占单体总质量),软硬单体比为2∶1时制得的乳液及乳胶膜性能最佳,其转化率为93.5%,凝聚率为0.36%,接触角为112.5°,吸水率仅为3.79%。  相似文献   

4.
通过添加功能单体FL-205S自制了JS防水涂料专用乳液,并由此制备了JS防水涂料,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及使用配比、功能单体种类及用量对乳液粒径、凝胶率、乳液干膜耐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乳化剂添加量为1.4%且打底液中乳化剂占比为40%时,乳液粒径最小且乳液干膜耐水性最好。研究了不同功能单体对JS防水涂料在经过热、碱、水处理之后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功能单体FL-205S制备的JS防水涂料抗老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专利汇编     
《化学建材》2006,22(4):45-49
一种环保型乳胶漆用乳液及制备方法(CN1687265)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型乳胶漆用乳液及制备方法,它是由按重量百分比的去离子水40% ̄60%,醋酸乙烯酯系单体20% ̄40%,功能性单体8% ̄25%,丙烯酸系单体1% ̄10%,复合乳化剂1% ̄8%,缓冲剂0.1% ̄0.5%,引发剂0.1% ̄0.6%,中和剂2% ̄5%,在60 ̄90℃条件下,进行自由基乳液聚合制得,缓冲剂为弱碱性盐,引发剂为水溶性过硫酸盐,中和剂为碱性水溶液,该配方选择了合适的软、硬单体,添加了特殊功能单体,应用阴离子乳化剂和非离子乳化剂复配,用种子乳液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乳液,从而保证了该乳液具有较高的附…  相似文献   

6.
二聚酸改性丙烯酸酯耐水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新型功能单体二聚酸,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了性能优异的纳米级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二聚酸用量对乳胶膜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粒径分析、DSC、FTIR分析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引入二聚酸单体用量为6.5%,复合乳化剂用量为2.3%,引发剂用量为0.7%时,合成的微乳液固含量达46.6%,粒径在90 nm左右,并具有分布窄的特点.合成的乳液可实现室温交联,涂膜硬度高,综合性能好,尤其耐水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无乳化剂下合成了硅丙乳液。利用丙烯酸丁酯与甲基丙烯酸(钠)制备齐聚物(BA/MANa)代替乳化剂,由于齐聚物(BA/MANa)与合成硅丙乳液(BA/MMA)结构中都有PBA链段,有利于两者互溶,因此,在硅丙乳液合成中虽不使用乳化剂,但乳化效果更好。研究了丙烯酸丁酯与甲基丙烯酸单体配比及pH值变化对齐聚物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齐聚物用量、软硬单体配比、有机硅单体种类与用量、有机硅单体(KH-570)加入方式等对合成硅丙乳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成无皂种子乳液与无皂硅丙乳液的最佳工艺参数。无皂硅丙乳液的耐候性、耐水性等优良。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以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PSF)为主要原料,制备无溶剂型乳液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以混合单体V(单体丙烯酸):V(丙烯酸丁酯):V(苯乙烯)=1:2:3,m(废聚苯乙烯塑料):m(混合单体)=1:2.6;复配乳化剂以m(十二烷基苯磺酸钠):m(OP-10)=1:4,其用量为乳液体系质量的3%;引发剂用量为乳液体系质量的0.5%;改性反应时间为4h.制备的无溶剂型乳液稳定、成本低廉、黏度大.既可解决以往用PSF制备溶剂型涂料所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又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自交联硅丙乳液聚合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反应性乳化剂制备高硅含量自交联硅丙乳液的聚合工艺,结果表明:以反应性乳化剂代替普通乳化剂,采用后交联技术结合种子乳液法,分步控温,并加入丙二醇作为水解抑制剂,可以显著提高自交联硅丙乳液的聚合稳定性,获得高硅含量的自交联硅丙乳液。  相似文献   

10.
硅改性苯丙乳液的粒径与成膜耐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为共聚单体,制备了改性苯丙乳液,并研究了VTES用量、乳化剂的组成与用量对乳液粒径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硅单体的引入提高了乳液粒子的疏水性,乳液的耐水性明显增强,VTES用量为2.0%时,成膜吸水率由18.4%降至7.3%,有机硅单元的表面张力较低,导致粒径增大和体系稳定性下降.粒径分析结果表明,阴离子型乳化剂用量或乳化剂总量的增加,体系的稳定性提高,乳液粒径随之减小,当乳化剂用量为2.5%时,乳液粒径约为75 nm.  相似文献   

11.
使用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纳米TiO2粒子进行偶联处理,进一步通过细乳液聚合得到了内部包裹纳米TiO2粒子的核-壳型复合粒子。通过热重分析(TG)表征,表明纳米TiO2表面包覆约有9.13%-10.06%的KH-570。通过探讨乳化剂、助稳定剂用量与转化率的关系,结果显示:温度应控制在70℃,乳化剂用量为单体用量的2%,助稳定剂(HD)用量为单体用量的3%时,可以得到稳定的胶粒粒径分布较窄的细乳液。通过吸水率、拉伸强度和热重分析测试,表明纳米TiO2可以提高聚合物的耐水性、耐候性和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12.
李淑娟  刘祥萱  王煊军 《化学建材》2007,23(1):26-28,34
运用种子乳液聚合工艺以OP-10/JFC/戊醇非离子复合乳化剂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有机硅-丙烯酸酯微乳液,研究了复合乳化剂类型、丙烯酸酯单体、有机硅单体加入方式和含量、pH值、硫醇对微乳液聚合过程中稳定性和光泽度的影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透射电镜(TEM)对微乳液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乳胶粒粒径在10~60 nm,具有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13.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纳米SiO2/丙烯酸酯核壳复合乳液,研究了氧化硅形态、氧化硅加料方式、乳化剂掺量对核壳复合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硅形态采用胶体二氧化硅,并且预先单体与乳化剂混合对核壳复合乳液的稳定性有利.乳化剂的最佳掺量为单体量的1.8%~3.0%左右,掺量过高,乳胶粒子粒径太小,乳胶粒子表面能过高,且单位乳胶粒表面电荷密度和电位绝对值降低,乳液的稳定性反而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溶胀含丙烯酸 β 羟丙酯 (HPA)的自乳化阴离子型聚氨酯 (PU)乳液 ,自由基共聚合得到PU MMA复合乳液。通过粒度分布仪 (PCS) ,透射电镜 (TEM)和旋转粘度计研究了乳液性能随着MMA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 ,复合乳液的粒径增大 ,粒径分散度下降 ,粒子刚性增强 ,使粒子形态规整。此外 ,在不同剪切应力作用下 ,PU乳液和PU MMA复合乳液均呈假塑性流体  相似文献   

15.
水溶性丙烯酸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以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交联单体,以水和乙醇为溶剂,合成水性丙烯酸乳液.讨论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溶剂选择和反应温度对水性丙烯酸树脂性能的影响.将上述树脂加入颜料、分散剂、润湿剂、稀释剂等制得水性涂料,结果表明,该涂料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6.
高硅溶胶含量复合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备了高硅溶胶含量的硅溶胶/丙烯酸酯复合乳液,通过粒径大小及其分布和Zeta电位等的测试,研究了引发体系、硅溶胶含量对复合乳液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复合乳液聚合,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远远优于热引发体系;当硅溶胶含量达到45%~50%时,体系的稳定性、黏度等最佳,粒径最小,粒径分布最窄,Zeta电位最大。  相似文献   

17.
A laser diffraction particle size analyzer was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particle size variations of two asphalt emulsions under stress conditions to evaluate their storage stability, freeze-thaw stability, and mechanical stability.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dosage of non-ionic emulsifier was increased from 0.4% to 0.8%, the particle size and its increasing magnitude were both reduced, indicating a more stable emulsion. This new method can provide the desired information for fast and continuous evaluation on the dynamical changes of emulsion stability under stress conditions,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storage stability tests.  相似文献   

18.
史迅  谢凯军  张全 《施工技术》2012,41(3):98-100
阿尔及利亚德拉迪斯(Draa diss)和玛乌阿娜(Mahouane)黏土心墙堆石坝反滤料设计粒径范围0.08~6.3mm,D100=2~6.3mm,D85=1.3~4.5mm,D15=0.12~0.5mm,含泥量(<0.08mm颗粒)≤5%。采用石灰岩经过粗、中、细破碎、冲洗、筛分生产工艺制得。依据美国工程师指南,对两大坝反滤料原设计级配包络线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设计后,反滤料粒径范围为0.08~12.5mm,D100=3~12.5mm,D85=1.75~8mm,D15=0.13~0.63mm。使两个工程反滤料生产获得率分别由10.4m3/h和15m3/h提高到45m3/h和55m3/h,缓解了生产与填筑需求矛盾,降低了反滤料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可聚合乳化剂改性对弹性丙烯酸酯乳液乳胶粒粒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烯丙基羟烷基磺酸钠作为可聚合乳化剂,改性合成了弹性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它对乳化剂的最低用量和乳胶粒粒径的影响,探讨了乳胶粒粒径变化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烯丙基羟烷基磺酸钠的使用提高了乳液的稳定性,降低了乳化剂的最低用量;随着其用量的提高,乳胶粒的粒径变大,由原来的低于50nm最终提高到670nm,从而使乳液的蓝色散射光泽变弱,当其用量达到0.73%时蓝色光泽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