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例一,熊×,女,17岁。1976年7月5日入院。患者腹泻、解粘液便,日5~7次,已3天。经治疗后腹泻停止。但又出现不大便、恶心、腹胀痛已3天余,可见肠形。腹透发现肠管充气,可见到三个液平而。诊为肠梗阻。速用大承气汤加味:大黄15克、元明粉12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炒莱菔子10克。早、晚各一剂,次日解硬块样大便2次,腹部胀痛减轻,继用调胃承气汤:大黄10克、元明粉8克、甘草4克,二剂治愈。例二,龚××,男,7岁。1979  相似文献   

2.
李××,男,62岁。1988年4月2日诊。近三年来大便干结如羊粪,数日一行,临厕努挣汗出,心慌气短。西医常用果导片以解燃眉之苦。诊见:舌质淡暗、苔薄白,脉弦细而涩。诊断:老年性便秘。冶宜益气养血,润肠通便。处方:生白芍3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3剂药尽,大便通。10剂后,大便软硬适度,日便一次。随访一年,大便正常。  相似文献   

3.
<正> 周××,女,34岁,农民,河北故城,一九七七年八月二十日诊。患者胃中热痛,腹部胀满,大便干燥已月余。最近三日,阴户中时有出声,如大便矢气之状,连续不绝。口渴欲饮,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请妇科检查阴道未见异常。审证求因,此为胃实。治宜润肠通便,泻热生津。处方: 柏子仁、郁李仁、火麻仁各15克,瓜萎仁、杏仁各12克,大黄10克、芒峭(冲)6克、沙参、麦冬各10克,甘草9克。二诊(八月二十三日):服上药三剂,大  相似文献   

4.
白术在便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术,临床多取其补脾益气、燥湿、固表止汗、安胎之用,鲜见用于便秘治疗。笔者随老中医临证侍诊,其辨证索源,尤擅用治虚人便秘,莫不随手取效,随录两则,以飨同道: 杨××,男性,69岁。89年中风偏瘫后,苦于便难,近日渐甚,大便数日至十数日一行,每便必用开塞露或灌肠。遂来诊:皮肤干涩,腹胀难忍,纳呆嗳气,溲赤便结,舌绛苔白厚,脉弦缓。以其脾虚气滞,滞填中焦,枢机不利,传化迟缓,糟粕久留,成为燥结,遂处以橘半六君汤加减: 党参20克,茯苓15克,陈皮15克,炙甘草10克,生自术30克,榔片15克,玄参15克,紫苑15克。嘱服三剂。二诊曰:服药二剂,大便自解。思食欲饮,腹胀已轻,余同前。遂以原方加砂仁15克,隔日一剂,服以善后,追访一年余,患者大便如常,已  相似文献   

5.
王××,男,2岁。1983年8月26日诊。腹泻,反复发作已一年余。曾多次诊治,常服广谱抗生素、激素等,均起到一时的疗效。近一月腹泻加重,大便呈绿色蛋花汤样,日5~10次,色绿不臭、低热、面色不荣,语音低微;毛发枯槁,口干唇燥,神疲倦怠,脘腹作胀,纳谷不馨。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方用七味白术散加减: 红参、白术、葛根各5克,莜苓、生地、苡仁各10克,川连、甘草各3克,大蒜15克。一日1剂。  相似文献   

6.
一、清燥救肺汤通大便汪××,男,62岁,退休干部,1988年1月5日初诊。患者素有便秘史,7天一次大便乃常事,需服泻下药才使便通。此次因大便半月未解,服用缓泻剂无效而来就诊,伴见腹胀,咳嗽。有嗜烟史40余年。舌质红,苔黄腻而黑,脉滑。证属肺热燥结,治宜清燥润肺。方用清燥救肺汤:党参15克,生石膏30克(打碎先煎),阿胶(烊化)、麦冬、枇杷叶、杏仁、甘草各10克,麻子仁60克(打碎)。服药6剂后解出许多“羊屎样”大便,腹胀除。复诊时继守上方,麻子仁改为30克,服药5剂,大便调。三诊时再服上方5剂以巩固疗效。半年来随访,患者大便正常。  相似文献   

7.
<正> 例一,谢××,男,43岁,工人。1980年4月11日初诊。患者因家务吵嘴,当时自觉两胁、少腹胀痛,下及阴器。翌日晨起,少腹胀痛加重,小便点滴而出,或时而不通。诊治时证见:小便不通,两胁及少腹胀满而痛,阴器抽痛,不欲饮食,舌质略红,苔薄微黄,脉弦有力。此为肝强气逆,移碍膀胱,气化不施。治宜疏肝理气,通利小便。处方:柴胡12克,枳壳10克,香附12克,川楝子12克,当归12克,川芎6克,猪苓15克,茯苓20克,泽泻10克,石苇12克,滑石15克,甘草6克,二剂。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并嘱患者家属,药后如小便不通,须请他医施导尿法。 4月13日二诊:药服一剂,小便涓滴而下,服二剂,小便已通但仍觉不爽,两胁及小腹胀痛、阴器抽痛大减。守方再进二剂。 4月15日三诊:服上方后,小便正常,诸症悉除。嘱患者避免烦恼,保持心情舒畅。  相似文献   

8.
病案一:滑胎(习惯性流产)傅××,女,27岁,教员。1975年10月7日初诊:患者于1972年结婚,婚后三年流产四次。75年8月再次怀孕,目前又有流产先兆,经用黄体酮不效,邀余诊治。刻诊:胎漏下血,面色萎黄,形体瘦弱,精神疲惫,肢倦乏力,懒于言行,心悸气短,胃脘不适,时有腹胀,纳食不香,二便如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而滑。诊为滑胎。证属中气不足,统摄无权。治拟:健脾补中,益气固摄,佐以养血止血。处方:党参、黄芪各15克,炒白术、柴胡、当归、陈皮各10克,升麻.炙甘草各6克,阿胶12克(烊化),炒麦芽、仙鹤草各20克,大枣5枚,生姜3片。药进五剂,证情大减,腹胀消失,纳食增进,守前法连服十剂,诸症消失,纳食大  相似文献   

9.
闵××,女,23岁,1686年4月22日初诊。室女,经期咯血、鼻衄一年余。每值经期前,自觉脘腹有气上冲,喉中发痒,继而咯血、鼻衄量多,色鲜。平素掌心发热,伴头晕,咽干而燥,纳谷不馨,舌红苔薄黄,脉细弦且数。证属阴血不足,火郁伤营,热灼脉络,迫血逆行之候。仿千金麦门冬汤增损,滋阴凉血、润燥清营。处方:麦门冬、山栀、丹皮、川牛膝、白薇、玉竹、赤白芍、丹参、太子参各10克,干地黄12克,生甘草5克,4剂。复诊:药后诸症缓解,守原方加女贞子10克,早莲草15克,继进4剂。三诊:昨日月事按期来潮,吐衄较前减轻,量少。继予原方去白薇、玉竹,加红化3克,益母草15克,4剂。药后经毕衄止,为善其后,原方又进6剂,随访至今经行不再吐衄。  相似文献   

10.
临床拾验     
开郁畅气治肠粘连李××,男,49岁。1978年5月15日就诊。病员因溃疡病和肠梗阻两次作手术后,出现脘腹部阵发性胀痛,大便干结、数日一行,每随情志抑郁、饮食失宜而加重。西医诊为“肠粘连”。诊见:形羸面焦,精神萎靡,酸胀且痛,痞满烦躁,气短难续,呻吟汗出,口苦不渴,纳食极少,大便三日未行,小便黄少,舌质晦暗,苔薄腻微黄,脉细濡数。乃拟大承气汤加泡参一剂。药后大便未  相似文献   

11.
产后便秘乃妇科常见病,失治或不治易导致脱肛或子宫脱垂。笔者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愈多例,疗效顿佳。现举验案二则如下: 案1:罗××,22岁,于1984班9月28日初诊:初产妇,第二产程过长,流血较多,产后六天大便未解,欲便则挣努不下。诊见:形瘦倦怠,面色(白光)白,纳呆,舌淡、苔薄白,脉细数。证属产程长耗中气,失血阴云。治宜补益中气,养阴润便。处方:黄芪25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陈皮10克炙草10克白芍30克熟地50克炮姜5克,水煎服。二剂后大便正常,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12.
通下法治喘     
朱×,男,50岁。1982年3月23日诊。素有喘史20余年。近八日,喘促痰鸣,张口抬肩,气憋欲绝,口唇青紫,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而干,脉弦数。证属痰热闭肺,腑实内结。速取:生大黄(后下)、川朴各15克,瓜蒌仁30克,葶苈子、枳实各10克,急煎顿服。药进腹鸣,遂下干粪三团,喘促渐平。【按】该患宿疾复发为先病、  相似文献   

13.
验案两则     
一、怪笑徐××,女,34岁,朱堵乡农科站。1988年12月7日初诊。患者于半月前因情怀不畅,尔后出现不自觉发笑,持续时间30分钟至1小时左右,日发2~3次。笑时心慌,声高有力,面色红润,神志清楚,夜寐多梦。舌暗淡、边有紫点,苔薄白,脉弦细。拟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以血府逐瘀汤化裁。处方:柴胡、枳壳各15克,甘草、桃仁、红花、川芎各10克,赤芍、当归、生地、桔梗、牛膝、郁金各15克,代赭石30克。三剂,煎服。12月10日二诊:药后笑发次减时短,疼痛减轻,仍感夜寐欠安,舌脉同前。上方加茯神20克,三剂。  相似文献   

14.
我省中医主任医师王玉玲,年逾八旬,悬壶六十余载,名噪乡里。王老曾治愈食道中段癌1例,现整理介绍于下。刘××,男,60岁。1984年9月3日诊。进食受阻、打噎近半年,胸脘痞闷,不呕,大便欠调,挟有少许粘液,曾在县医院作食道钡透,并通过活检证实为食道中段癌。诊见舌红有紫斑,苔中根腻,脉细弦。拟方:北沙参、急性子、天南星、白毛藤、浙贝母各10克,半枝莲、丹参各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麦芽、谷芽各12克。5剂后,症情稍减,能进稀食,嗳气时两胁疼痛,大便正常。治仿原方出入再进,症情较前又减。10剂后,症情进一步好转,舌边紫斑已明显减退,自觉食道宽畅,能进软食,仍觉两胁不畅。前方去白毛藤,加郁金10克,红花6克。又进5剂,能进少量硬食。  相似文献   

15.
张××,男,27岁。1990年6月7日诊。全身黄染,面目尤甚,小便深黄,寒热不适,一身尽痛,倦怠乏力,胸胁胀满,厌油,大便三日未行,口干苦。查: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肝功检验黄疸指数80u,转氨酶180u,麝浊(++),锌浊(+)。诊为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阳黄)。从疏、通、清、利立法。药用:柴胡、胆草、栀子、黄柏、郁金各15克,生大黄10克(后熬),滑石、茵陈、板蓝根、金钱草各30克。1剂大便通,  相似文献   

16.
刘××,男,51岁,干部。1984年4月17日初诊:患者眩晕三年余,伴头痛,晕甚则胸中泛泛欲吐,动则加剧,静则稍舒,面色青白,饮食二便尚可。舌淡、苔白,脉弦细。虽经多方治疗而效果不佳。观前所服处方,多为养阴、平肝、补气之品。诊为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治宜温中暖胃,散寒止呕,兼以祛风止痛。处方:吴茱萸6克,党参、白蒺藜、茯苓各15克,白芍、牡蛎各20克,生姜三片,大枣4枚,三剂。二诊:药后诸证俱减,舌淡,脉细。照方党参加至  相似文献   

17.
肺痈变证     
肺痈病,变证多端;择其要,略举一二。 (一)肺痈传府丁××,男,17岁,农民,一九七三年长夏患病,症见发热、咳嗽、气急、胸痛、吐浊痰黄稠而夹脓血,气味腥臭,舌红苔黄厚,脉滑数,脉症合参,诊为肺痈,乃以千金苇茎汤加味治之:芦根15克,生苡米15克,冬瓜仁30克,桃仁10克,桔梗15克,蒲公英30克,鱼腥草30克,甘草10克。次诊:药进四剂,病势大减,咳喘渐平,但患者旋即恣食桃李,过三日辄复发  相似文献   

18.
<正> 例1 泄泻(肠炎) 高:××男45岁教师。1978年10月7日初诊,患者自述泄泻三年馀,反复发作日数十行,西医诊断肠炎。经用氯霉素、次苍、输液处理治疗后,效:果不佳,要求中医会诊。现大便仍稀,日五六次,体重胸闷,腹满肠鸣,不嗜饮食。素体虚弱,面色少华,舌苔滑腻,脉沉细。大便常规检查:脓球++。拟方香连丸加减主之,广木香6克川黄连10克广陈皮10克淡云苓12克川黄柏10克煨葛根10克净连翘10克建神曲10克建泽泻10克粉甘草6克二剂。1978年10月10日二诊,药后大便增至七次,时感腹疼,舌苔变为灰滑而腻。拟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广木香6克淡云苓10%广陈  相似文献   

19.
喉痛治验     
林××,女,42岁。1961年6月7日诊。患咽喉辣痛以午后为甚已一年余,吞咽食物,遇温则痛剧,伴面目浮肿,饮食不佳,喜食冷物,大便不实,苔白腻,脉濡弱,证属脾阳不振所致之慢性喉痛。治宜扶土温中。用理中汤治疗:泡参30克、白术15克、干姜15克、甘草10克。药煎成后,频频冷服。服2剂后,喉痛消失,再服2剂,病愈。  相似文献   

20.
一、脾虚气滞代××,男,44岁。1986年4月7日诊,腹胀半年余,近来日渐加重,弯腰亦感困难,午后尤甚,纳可,大便初硬后溏,矢气臭秽,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沉。辨证为脾虚气滞,投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厚朴、黄芪各30克,法夏、白术、干姜各10克,甘草5克,泡参、茯苓各15克。服3剂,腹胀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