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冬、春季公路风吹雪是新疆境内公路上的一大病害,轻则影响公路通过能力,重者造成行车事故,甚至阻断交通长达半年之久。 1968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与新疆公路局设计院,新疆气象局、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等单位协作,对新疆天山艾肯大坂地区进行了长期的雪害防治研究工作,初步摸清了风雪流起动、运行、堆积规律,并在风洞模拟试验和大型实验工程收到成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区风吹雪对积雪质能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李弘毅  王建  郝晓华 《冰川冻土》2012,34(5):1084-1090
风吹雪是山区积雪水文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用祁连山区冰沟流域2008年积雪期观测数据, 通过对风吹雪实地观测分析、风吹雪的发生概率、风吹雪迁移以及风吹雪升华等分析, 从野外观测、计算模拟两个方面对祁连山区风吹雪质能过程进行了详细探讨. 结果表明: 位于流域海拔较高处(海拔4 146 m)的研究区垭口站, 风吹雪现象较为显著, 因之造成的积雪重新分布极为严重. 垭口站风吹雪频发于冬季及初春融雪未发生时, 积雪在风速作用下迁移量较大; 而进入融雪期之后, 因气温上升、雪面融化以及再冻结, 风吹雪发生概率急剧减小. 风吹雪在积雪升华中占有较大比重, 2008年积雪期, 垭口站风吹雪升华估算值约占积雪升华(包括雪面升华)的41.5%.  相似文献   

3.
对内蒙古自治区多条公路调查发现,设置有防撞护栏的路段雪害严重。由于风吹雪现场监测受降雪量、风力、时间等诸多因素限制,因此本文采用计算机仿真“数字风洞”的方法,选择分离式路基中典型的路堤断面形式,建立路基模型和防撞护栏模型,定量分析不同防撞护栏设置参数下公路横断面风速流场特性及其影响关系。通过对路面风速控制点的数据及路面整体风速云图分析发现,防撞护栏阻碍风吹雪的流动,导致路面风速大幅度降低使大量雪粒子沉积到路面上造成道路积雪,故在风吹雪多发地区分离式路基路段可通过放缓边坡坡度或采用缆索护栏以确保路侧安全的同时消除或减少雪害的发生。本研究结果可为多雪地区公路分离式路基路侧安全设计与养护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积雪是干旱半干旱区珍贵的可再生水资源,因此许多研究机构和人员将西北地区积雪特性的研究视为重点,然而对积雪介电常数的研究仍很少。积雪介电常数是建立积雪特性反演模型和雪水资源评估的基础,也是雪灾防灾减灾工作的辅助信息。为了研究不同雪层干雪和风吹雪介电常数与温度和频率之间的关系,使用I-V方法测量了巴音布鲁克区域干雪表、中、底层雪和风吹雪在1Hz~1MHz低频范围,-30~0℃温度区间内介电常数的实部和虚部。结果表明在1Hz~1MHz频率范围内干雪及风吹雪的介电常数与温度和频率有关;其中介电常数实部与虚部对温度和频率的响应相似,但虚部对温度的响应更加敏感;同时介电常数对温度的响应要比对频率的响应明显。最后得出了干雪表、中、底层雪和风吹雪介电常数实部与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85。  相似文献   

5.
典型草原区芨芨草灌丛积雪形态与滞雪阻雪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合君  闫敏  刘宝河  董智 《冰川冻土》2016,38(3):725-731
通过对典型草原区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灌丛积雪体的调查,研究了灌丛特征(灌丛高度、灌丛迎风侧宽度、灌丛顺风侧长度)对于积雪形态(积雪高度、积雪宽度、雪辫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芨芨草积雪形态参数与灌丛特征单一因子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指数<1),灌丛积雪发育过程及其形态特征是灌丛特征参数共同影响和作用的结果,灌丛高度对积雪高度与雪辫长度影响最大,灌丛迎风侧宽度对积雪宽度影响最大;在灌丛积雪的形成发育过程中,较小灌丛积雪形态发育较快,大灌丛积雪形态发育相对缓慢,不论灌丛特征如何变化,所有灌丛积雪体前期发育迅速,后期发育缓慢;灌丛二维空间滞雪范围模型直接反映灌丛对风力的干扰范围和积雪的潜在范围,间接反映灌丛的滞雪能力;灌丛三维空间阻雪量模型直接反映一定雪源、风况条件下灌丛的阻雪能力。建立的灌丛滞雪范围与灌丛阻雪体积模型,可为典型草原风吹雪区积雪资源估算和雪害植物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发起召开的我国应用雪冰学术讨论会将于1985年9月在新疆伊宁举行。会议主要议题有:1)积雪、雪崩、风吹雪及有关灾害防治;2)河、湖、海、水库冰及其冰害防治;3)现代冰川冰、冰川资源及冰雪物理;4)雪冰测试技术;5)融雪  相似文献   

7.
雪冰遥感20年的进展与成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冯学智  陈贤章 《冰川冻土》1998,20(3):245-248
在庆祝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建所40周年之际,文章对雪冰遥感及应用研究的主要工作做概要的回顾,并着重介绍在雪冰遥感监测与融雪径流模拟,以及雪灾遥感,灾情损失 评估等研究中所取得的一些科研成果与应用效益,根据当前积雪遥感研究中的一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动向,还对进一步开展积雪遥感研究的前景作了概要的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位于新疆东天山北麓新建成的京新高速公路(G7)新疆伊吾—木垒段项目,跨越了北温带大陆干旱区、寒温带亚干旱区、亚寒带亚干旱区等气候区,经过山前冲洪积平原、剥蚀—堆积微丘区、台地、山间盆地低中山以及湖相沉积平原等地形地貌区域,通过对复杂的气象条件和多样的地形地貌以及对雪害的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项目建设和运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风吹雪灾害。本文通过风速风向远程监测、卫星遥感以及冬季现场雪情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发现该公路沿线雪密度小、风向多变、风速大小和降雪量分布不均匀等易造成风吹雪灾害的特征,指出了风力强和降雪量大的路段范围。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适合于本条高速公路的风吹雪危险度评价模型,模型中考虑并选取自然和工程方面的8项影响因素,将这些影响因素与危险度评价指标形成隶属函数矩阵,根据隶属度最大原则对风吹雪危险度进行了评价,划分了京新高速(G7)新疆伊吾—木垒段的风吹雪路段危险度,模糊评价结果与现场雪情调研吻合较好,最后结合风吹雪最危险地段的路基形式,给出调整或增设防雪设施的建议。研究成果可为京新高速公路(G7)新疆段采取防风雪措施提供理论指导,为交安设施的动态调整和完善提供技术支持,这对保障寒区高速公路冬季运营安全及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积雪水文模拟中的关键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弘毅  王建 《冰川冻土》2013,35(2):430-437
针对近年来积雪水文模拟研究的发展趋势, 在简要评述积雪模拟基本方法的基础上, 分别就各类方法的不同着眼点展开讨论, 从模拟方案的简繁、 积雪面积等重要状态变量在模型中如何体现等角度进行了叙述.针对我国青藏高原积雪特征, 提炼出现阶段空间分布式积雪水文模拟中的3个关键问题: 网格尺度积雪空间异质性的模拟、 风吹雪的空间参数化、 季节性冻土下垫面的融雪模拟. 分别就这些问题, 回溯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强调了发展积雪衰减曲线在网格尺度积雪模拟中的重要性, 讨论了山区环境中具有操作性的风吹雪空间参数化方案, 分析了冻土下垫面融雪研究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评《天山积雪与雪崩》刘潮海(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730000)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谢自楚研究员和哈萨克斯坦国家科学院地理研究所И.B.谢维尔斯基院士等主编的《天山积雪与雪崩》一书,于1996年6月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  相似文献   

11.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植被高度和盖度对风吹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与风雪流实测的方法对内蒙古锡林郭勒大针茅典型草场风雪流与植被高度、盖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草场退化程度的减轻和草场植被高度、盖度的增大,下垫面粗糙度、积雪厚度和积雪量呈增大趋势,而近地表风速、移雪强度与上层含雪量则呈下降趋势.移雪强度与距地表高度,积雪深度与植被高度,积雪深度与盖度间均符合指数函数关系.中度、轻度退化草场和封育草场的积雪深度分别是重度退化草场的1.7、3.1和5.2倍.随着退化程度的增加,风吹雪灾害形成的可能性增大.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对减轻风吹雪危害和积蓄积雪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大陆盆山系统与战略资源预测》、国家攀登预选项目《与寻找超大型矿床有关的基础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大规模成矿作用及大型矿集区预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武汉 )、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共同发起和主办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承办 ,于 2 0 0 1年 1 2月 1~ 2日 ,在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举行了《埃达克质岩及其…  相似文献   

13.
1958年由施雅风教授创建的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的成立,标志着冰川学在我国的诞生。三十年来,在施雅风等开创者的带领下,中国冰川学经历了发展—挫折—再发展的曲折过程,终于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为中心的,包括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研究所、兰州大学地理系以及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地理系等近300名中国冰川学专业队伍。研究对象涉及现代冰川、积雪、河冰、海冰、地下冰和第四纪古冰川等冰冻圈各个部分。研究范围包括冰雪物理力学、地球化学、冰川气候、冰川积雪水文、冰川沉积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以中国中低纬度高  相似文献   

14.
冰川,积雪及泥石流灾害研究的回顾与设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祁龙 《冰川冻土》1998,20(3):249-257
文章总结了40年来中国科学院兰州冻川冻土研究所在冰川,积雪和泥石流灾害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与进展,分析了冰雪和泥石流灾害的形势,提出了灾害研究的主要方向,其中有加强全球变化对灾害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研究,以及国家经济建设重心西移后,人类活动可能造成的各类灾害的预研究等,最后提出了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大陆盆山系统与战略资源预测》、国家攀登预选项目《与寻找超大型矿床有关的基础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大规模成矿作用及大型矿集区预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共同发起和主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冰雪遥感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58年,我国大规模进行高山冰雪调查的初期,就已使用航空象片研究祁连山现代冰川分布及型态特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70年代末,随着我国卫星遥感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首次将诺阿气象卫星影象应用于东北、华北地区积雪的研究,同时组建遥感应用小组(即寒区遥感应用研究室前身)。冰雪遥感专业人员的培养是关系到今后冰雪遥感事业的兴衰。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80年代初派遣一批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工作者赴美国、加拿大遥感中心和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进修冰雪遥感、图象处理或攻读冰雪遥感博士学位,他们大部分已学成回国并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作用;另外近几年开始在国内招收培养冰雪遥感硕士研究生。据不完全统  相似文献   

17.
基于Web of Knowledge平台SCI-E数据库,对2009—2014年中国科学院SCI论文及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领域论文产出进行统计,并与全球及中国论文产出相比较,了解中国科学院在资源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产出及其发展状况。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在资源环境科学领域尤其是古生物学方向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中国科学院的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城市环境研究所等论文产出快速增长,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等科学贡献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8.
吴福元 《岩石学报》2021,37(1):284-316
1913年成立的中央地质调查所(成立时称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代表了中国现代科学的起始,在中国现代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它成立后的几十年间,中央地质调查所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大地构造学、地震学、土壤学、古生物与古人类学等众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学术成就,是民国时期我国最享有国际声誉的研究单位。1951年,中央地质调查所被正式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根据当时新中国地质工作"一元化"的要求,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原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的部分地质研究人员也一同并入该研究所,使其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地质研究机构。1952年6月开始,刚成立不久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开始分流。首先是研究所的古生物研究人员分流到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它是在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基础上成立的。1952年9月,研究所土壤研究室扩充建设为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1952年底左右,因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求,大批科技人员分流到刚成立的地质部及所属的地质勘探队。从这一脉络可以看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是中央地质调查所的传承和延续,而学术界大多认为中央地质调查所已于解放初期解体或撤销的观点与史实并不相符。  相似文献   

19.
国际运动中雪的科学讨论会,于1979年8月12日至19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举行。会议由国际冰川学会和美国农林部森林局洛基山森林及山地试验站联合主办。参加会议的有美洲、欧洲、亚洲和澳洲的15个国家和一个地区,共l25名代表。这是交流雪和雪崩研究新成果的一次盛会。会议共采纳的论文有78篇,其中积雪的稳定性估计和雪崩予报15篇,积雪雪崩力学51篇,风吹雪研究12篇。会议进行方式是先由作者宣讲论文,然后由到会代提问题,面对面地回答和讨论。会议期间参观了瓦奥明州的公路风吹雪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热及数学地质研究室是一个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科研实体。多年来,研究室分设的地热组和数学地质组在科研面向生产的方针指导下,结合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和煤炭、石油、地质、冶金、核工业部等部门提出的生产实际问题,广泛深入地开展工作,取得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满足了有关生产建设问题的需要。地热组和数学地质组都是国内组建最早、研究领域最广的专业组织之一,拥有雄厚的科技力量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国内外有广泛的科技交流,熟悉与掌握国际最新科技信息,是国内有关专业居于领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