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0.15%布比卡因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用于侧卧位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侧卧位下肢骨科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CSEA组(Ⅰ组,n=60),EA组(Ⅱ组,n=60)。Ⅰ组先行硬膜外穿刺,继以针内针实施腰麻,脑脊液流出,将腰麻针斜面向患侧,以0.2~0.3 mL/s的速度注入0.15%布比卡因5~8 mL(7.5~12 mg)后置入硬膜外导管。根据阻滞平面调节手术台角度。阻滞平面上界控制在T8~T10;Ⅱ组实施硬膜外穿刺置管,给予2%利多可因5 mL为实验量,以确定导管在硬膜外腔。追加0.75%布比卡因12 mL。结果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35.66±10.30)s,显著高于Ⅱ组(P<0.01)。骨性操作时间ASA评分比较Ⅰ组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Bromage评分无差异。而Ⅰ组组内患侧与健侧ASA评分及Bromage评分差异有显著性;Ⅱ组低血压发生率为20%,高于Ⅰ组。结论0.15%布比卡因轻比重CSEA用于侧卧位下肢骨科手术,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布比卡因往返吸注给药法(barbotage, Bbt)腰麻与布比卡因腰麻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 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腰麻下行急诊剖宫产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布比卡因Bbt腰麻组),0.75%布比卡因1.2ml加用往返吸注给药法以0.1ml/s速度给药施行腰麻;Ⅱ组(腰麻组),0.5%布比卡因1.8ml以0.1ml/s速度给药施行腰麻.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观察腰麻阻滞特征,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新生儿情况.结果:Ⅰ组和Ⅱ组比较,痛觉阻滞、运动阻滞及固定的达标时间和持效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新生儿Apgar 1分、5分的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腰麻组比较,布比卡因往返吸注给药法腰麻组痛觉阻滞、运动阻滞达标时间较快,适合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俯卧位下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3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腰椎间盘摘除术患者,于俯卧位下行CSEA,腰麻药物为0.2%罗哌卡因7.5 ml。观察其感觉及运动阻滞情况、麻醉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测定注药前及注药后即刻、30 s、60 s脑脊液压力(ICP)值,注药前、达最大运动阻滞时动脉血气;注药前及注药后的HR、SBp、DBp、spO_2。结果 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137.2±27.4)s,平均最高阻滞平面为T_9,镇痛完善,运动阻滞轻(Bromage评分均低于3级);ICP值在注药后即刻显著增高(P<0.01);SBp在30 min略有下降(P<0.05),但不低于90mmHg,其余参数的各时间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俯卧位CSEA易于操作和调控,麻醉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适于临床推广;0.2%罗哌卡因是合适的腰麻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0.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对剖宫产手术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临床效果及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0例剖宫产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Ⅰ组0.5%罗哌卡因(n=20例);Ⅱ组0.5%布比卡因(n=20例).用0.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各1.5ml.用联合阻滞配套针于L2~3间隙穿刺.以0.2ml/s的速率蛛网膜下腔给药1.5ml,术中酌情于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维持麻醉.比较两组病人在感觉、运动阻滞及恢复上的异同,并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罗哌卡因的最大阻滞时间比布比卡因组长而感觉恢复时间比布比卡因组短,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比布比卡因组长.结论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是安全的,并能达到较为完善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0.25%小剂量、低密度布比卡因单侧腰麻应用于单侧膝关节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45例,于L3~L4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以0.15mL/s的速度将0.25%小剂量、低密度布比卡因7.5mg注入蛛网膜下腔,保持患肢在上侧卧穿刺体位5min,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感觉阻滞平面固定时间、下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麻醉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RR)及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下肢感觉阻滞起效时间(33.7±6.8)s、最高感觉阻滞平面T10(T8~T11)、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2.8±0.4)分;麻醉前与麻醉后各时间点SBP、DBP、HR、RR及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5%小剂量、低密度布比卡因应用于单侧膝关节关节镜手术麻醉效果较满意,起效快、循环稳定、局部麻醉药用量少、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罗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罗比卡因用于腰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 3 2例ASAⅠ -Ⅱ级择期行下腹部及其以下的手术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 ,A组 (n =16)予 0 .75 %罗比卡因 2ml加 10 %葡萄糖 1ml;B组 (n =16)予 0 .75 %布比卡因 2ml加 10 %葡萄糖 1ml。分别测定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达到BromageⅠ、Ⅱ、Ⅲ级的时间 ,以及给药后 1、3、5、10、15min的MAP、HR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A组感觉阻滞起效及平面固定时间、运动阻滞起效及达到Bromage不同分级标准时间均较B组缓慢 (P均 <0 .0 1)。B组给药 3min后HR及MAP降低明显 ,且低血压、HR减慢、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A组 (P均 <0 .0 5 )。结论 罗比卡因用于腰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布比卡因一样 ,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7.
不同注药速度对轻比重单侧腰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不同注药速度对轻比重单侧腰麻效果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患者40例等分两组,采用侧卧位腰硬联合麻醉,注入轻比重药物0.45%布比卡因2 ml,分快组10 s和慢组20 s。监测呼吸和循环变化,同时测定有关反映麻醉效能的指标。结果 两组麻醉后30 min内循环相对稳定(P>0.05);两组患侧痛觉、温度觉、触觉阻滞平面及运动阻滞评分与健侧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两组间患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肢有效镇痛及运动阻滞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0.1~0.2 ml/s注药速度不影响轻比重单侧腰麻效能。 【关键词】 轻比重 蛛网膜下腔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轻比重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单侧腰麻)的阻滞特征(痛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持效时间,阻滞平面固定时间和持效时间)。方法 下肢手术6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患侧向上侧卧,L3~4腰硬联合阻滞。对照组用0.75%布比卡因(B)0.8ml(6mg),加注射用水稀释至2ml后单次注射,注速1ml/15s,注药后保持原位15min后仰卧。实验组用0.75%左旋布比卡因(LB),其他与对照组完全相同。结果 ①两组比较,阻滞特征的6项指标中除运动阻滞持效时间LB组较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的阻滞前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的单侧阻滞率均为100%,且单侧阻滞均完善。结论 LB和B单侧腰麻的阻滞特征除运动阻滞持效时间LB较短外基本一致,对循环的干扰均较轻,二者应可任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注药速度对等比重罗哌卡因脊麻在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46例,使用1%罗哌卡因2.0 mL(20 mg) 脊麻,注药速度分别为0.27 mL/s(A组,n=23)和0.04 mL/s(B组,n=23),观察两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效果以及术中低血压、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注药后30 min内感觉阻滞平面达到T6的时间、达到最高感觉阻滞的平面及时间、达到最大运动阻滞的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等比重罗哌卡因20 mg行脊麻, 0.27 mL/s和0.04 mL/s的注药速度在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在骨科单侧下肢手术中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在轻比重单侧腰麻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单侧下肢骨科手术60例,ASA分级Ⅰ~Ⅱ级,按照完全随机化的原则分为两组。实施单侧腰麻时,所有患者均侧卧位,患侧在上,于L3-4间隙穿刺注药。布比卡因组(B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375%布比卡因2ml;罗哌卡因组(R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375%罗哌卡因2ml;注药后两组患者均保持患侧在上侧卧位15min。记录观察两组患者注药前及注药后5,10,15和30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感觉及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消退时间,并加以比较。结果R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B组延长(P〈0.05),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较B组缩短(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较布比卡因更适用于骨科下肢手术的单侧腰麻,因为罗哌卡因的运动阻滞时间较短,利于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和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相同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的效果。我们对60例择期下腹部、下肢及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4~8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Ⅰ组0.5%罗哌卡因3ml(n1=30);Ⅱ组0.5%布比卡因3ml(n2=30)。1.2麻醉方法术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0.1g,阿托品0.5mg。入手术室测心率、呼吸、血压。取水平左侧卧位,于L3~4间隙穿刺蛛网膜下间隙,穿刺针斜面向头,见脑脊液回流以0.1ml/s的速度注药,注药后立即转为水平仰卧位。麻醉中根据患者年龄、心肺情况、阻滞平面、血压低于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往返吸注给药法对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腰麻)特征(痛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持效时间、阻滞平面固定时间和持效时间)的影响。方法行下肢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应用0.75%左旋布比卡因1.2 ml(9 mg)单次注射,注射速度1 ml/3 s;Ⅱ组加用往返吸注给药法,注射速度和剂量均与Ⅰ组完全相同。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痛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快及持效时间短、阻滞平面固定时间快和持效时间长(P<0.05)。两组阻滞前、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往返吸注给药法在左旋布比卡因腰麻中呈现痛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快及持效短、阻滞平面固定快和持效长的特点。左旋布比卡因往返吸注给药腰麻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剖宫产患者鞘内小剂量布比卡因混合舒芬太尼腰麻的麻醉效果及镇痛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单胎,无妊娠并发症,心肺功能正常的剖宫产患者80例,随机分为 A(布比卡因)、B(布比卡因+舒芬太尼)两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术前不用药,入室后麻醉面罩给氧、监测、开放静脉、以1000 ml/h 速率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万汶)500 ml,同时右侧卧,用腰-硬联合穿刺针于L2~4穿刺,成功后在蛛网膜下腔尾向注入麻醉药, 10~15 s 内注完,头向置入硬膜外腔导管备用.左侧15~30°仰卧,控制痛觉平面在T6~8以下.观察注药前即刻(t0,基础值)、注药后3 min(t1)、 6min(t2)、 15 min(t3)、 30 min(t4)时SBP、DBP、HR、SpO2;感觉阻滞及运动神经阻滞情况;感觉阻滞平面消退时间、感觉平面固定后测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和完全恢复时间、镇痛时间;注药后48 h 内寒战、恶心呕吐和瘙痒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麻醉操作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A组t1~4SBP、DBP降低(P<0.01),B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呼吸抑制出现,与A组比较,B组运动神经阻滞不全、低血压的发生率低,瘙痒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感觉阻滞平面消退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完全恢复时间缩短(P<0.05);A、B两组痛觉阻滞不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的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剖宫产患者鞘内7.5 mg 布比卡因混合10 μg 舒芬太尼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并可以起到一定的术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轻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用于腰椎间盘切除术的最适浓度。方法拟行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均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腰麻用药A组(罗哌卡因7.5 mg:5ml);B组(罗哌卡1因10 mg:5 ml);C组(罗哌卡因2.5 mg:5 ml)。注药后均俯卧于有腰桥的手术台上,使手术部位位于最高点。当感觉阻滞平面低于T10时,经硬膜外追加0.5%罗哌卡因。观察3组感觉、运动阻滞情况,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结果感觉阻滞起效所需时间B、C两组快于A组(P<0.05)。完全运动阻滞的病例B组小于A、C两组(P<0.01)。镇痛效果B、C两组优于A组(P<0.01)。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0.2%罗哌卡因5ml腰麻可安全有效的用于腰椎间盘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头高位对0.75%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的影响.方法 80例择期行下腹部以下手术的患者随机分4组:Ⅰ组麻醉时手术床置水平位;Ⅱ~Ⅳ组麻醉时手术床置头高25°;4组注药后分别于0、2.5、5、7.5 min转为水平仰卧位.每组药量均为0.75%罗哌卡因原液3 mL,注药速度1 mL/5 s.观察腰麻注药后麻醉起效时间以及0、2.5、5、7.5、10、12.5、15、20、25、30 min的痛觉减退平面(镇痛平面)和麻醉阻滞平面(痛觉消失平面)、镇痛向头延伸时间和向尾延伸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Browage评分、腰麻后镇痛总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合度(SpO2)等指标以及腰麻后出现的副反应.结果 各组SBP、DBP、MAP、HR、RR、SpO2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麻醉起效时间、镇痛向尾延伸时间、镇痛总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相似.镇痛向头延伸时间Ⅲ、Ⅳ组>Ⅱ组>Ⅰ组(P<0.05).痛觉减退平面:Ⅳ组与Ⅱ、Ⅲ组相似,但较Ⅰ组高,且于注药后7.5 min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阻滞平面:各组间7.5 min后有差异,20 min时最明显,Ⅳ组较Ⅰ、Ⅱ组分别高2.6和1.2个节段而与Ⅲ组几乎相等.在Ⅳ组中,注药后2.5 min开始出现阻滞平面不对称,直至麻醉阻滞平面固定,左右两侧始终相差两个节段.结论 0.75%罗派卡因溶液在体温下属相对轻比重溶液,注药时取头高位,可使麻醉平面升高,头高位时间5 min已经足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注药速度对等比重罗哌卡因脊麻在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46例,使用1%罗哌卡因2.0 mL(20 mg) 脊麻,注药速度分别为0.27 mL/s(A组,n=23)和0.04 mL/s(B组,n=23),观察两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效果以及术中低血压、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注药后30 min内感觉阻滞平面达到T6的时间、达到最高感觉阻滞的平面及时间、达到最大运动阻滞的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等比重罗哌卡因20 mg行脊麻, 0.27 mL/s和0.04 mL/s的注药速度在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轻比重罗哌卡因液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CSEA)在下肢侧卧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协会体格检查量表Ⅰ~Ⅲ级择期行下肢侧卧位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L组与H组各30例.L组给予0.5%罗哌卡因轻比重液,H组给予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观察2组感觉、运动阻滞、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L组最高阻滞平面和有效镇痛时间明显优于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评分和Bromag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5/30),明显低于H组的2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轻比重罗哌卡因CSEA镇痛、肌肉松弛效果可靠,无需改变体位,对循环影响小,更为方便、有效、不良反应少,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侧卧位下肢骨科手术.  相似文献   

18.
罗哌卡因轻比重腰麻用于肾、输尿管手术麻醉体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轻比重腰麻用于肾、输尿管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行肾、输尿管手术病人 15 2例 ,年龄 18~ 72岁 ,ASAⅠ~Ⅱ级 ,随机分成三组。用 0 .75 %罗哌卡因 2ml加入注射用水分别配制成 0 .17% ,0 .15 %和 0 .2 %的轻比重溶液。于腰 3~ 4棘突间隙穿刺 ,15~ 2 0s内注完 ,根据麻醉平面需要调节手术台角度。比较三组病人在感觉、运动阻滞及恢复时间 ,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病人在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大感觉阻滞平面、最大运动阻滞程度和感觉运动恢复时间上没有显著差别。但 0 .17%和0 .15 %的轻比重溶液组的最大阻滞时间比 0 .2 %药液组短 (P <0 .0 5 )。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腰麻给药后血压和心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 :罗哌卡因轻比重腰麻用于肾、输尿管手术是安全的 ,并可达到较为完善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密度布比卡因单侧腰-硬联合麻酗在≥80岁老人单侧半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80岁老人患者施行单侧半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手术40例,ASA级Ⅰ~Ⅱ级,采用0.375%布比卡因低密度溶液单侧腰-硬联合麻醉。在腰麻注药同时给予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500mL+麻黄素5mg快速静脉输注。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最高阻滞平面,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和腰麻后5,10,20,30,40min,SBP,HR,RR,SpO2的变化及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情况。结果:手术侧感觉阻滞起效时间(41.4±6)s,平面固定时间(13.8±6)min,麻醉维持时间(112.6±4)min,手术侧阻滞平面上界为T6-10.Bromage评分:Ⅱ级27例(67.5%),Ⅲ级13例(32.5%)。SBP,HR,RR平稳(P〉0.05),SpO2为100%(吸氧),无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发生。结论:0.375%布比卡因低密度溶液单侧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术侧阻滞效果确切,对心血管影响小,是≥80岁老人单侧半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的穿刺间隙对高龄患者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单侧腰麻)特征的影响。方法将90例高龄患者根据不同的穿刺间隙随机等分成3组:Ⅰ组为L3~4间隙、Ⅱ组为L4~5间隙、Ⅲ组为L5~S1间隙。均用0.3%轻比重布比卡因7.5mg进行单侧腰麻,观察3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和持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单侧腰麻的比率、麻醉失败率、血压及尿潴留等情况。结果 (1)3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较,Ⅰ组<Ⅱ组<Ⅲ组(P<0.05)。(2)3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比较,Ⅰ组高于Ⅲ组(P<0.05)。(4)3组单侧腰麻的比率、麻醉的失败率及术后尿潴留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变仰卧位后均未出现平均动脉压下降的情况(P>0.05)。结论高龄患者行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穿刺间隙位置越高,则阻滞起效越快,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越高,但持效时间、单侧腰麻的比率、麻醉的失败率及术后尿潴留等均与穿刺间隙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