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琳  冯长春  王利伟 《规划师》2015,(4):117-122
在农村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其环境压力也日渐突出。而对位于生态敏感区的村庄来说,如何协调地区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结合潍坊市峡山水源保护地的村庄布局规划,针对在村庄布局中对生态环境要素重视不够、方法欠缺的问题,从村庄发展潜力评价和生态敏感性评价这两个维度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引力模型等数据计量方法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对生态敏感地区的村庄布局规划理论和方法进行探索,以期在区域层面寻求村庄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迁并决策与建设策略相契合的生态敏感区村庄布局方式。  相似文献   

2.
倪凯旋 《规划师》2013,(9):118-123
景观生态学的尺度理论和景观格局指数方法是研究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及村庄规划建设的有效技术方法,而按照尺度理论,村域尺度是乡村生态规划、土地利用管理和村庄建设控制的关键尺度。郑州市西南部生态带区域内的村庄规划通过分析景观指数的内涵与特征,选择景观形状指数(LSI)、斑块密度指数(PD)和边界密度指数(ED)实施乡村生态格局优化的预案研究,并提出可作为该地区乡村规划编制、方案评价和建设管理依据的景观格局指数的优化值。结果显示,景观生态学的尺度理论和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对于保护乡村生态格局并适应村庄发展建设需求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彭震伟  高璟 《规划师》2021,37(3):58-63
生态敏感地区的乡村空间发展对于区域整体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护、实现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生态敏感地区的乡村空间发展实质是从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视角,将全域自然生态空间与乡村人居体系的规划融为一体.文章结合吉林省长白县的实践,提出应当在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规划两个层面推进技术...  相似文献   

4.
邢尚青  苏海龙 《规划师》2008,24(1):63-66
海南博鳌亚洲论坛特别规划区大灵湖地区紧邻万泉河入海口,生态环境十分敏感.其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前期运用生态学理论,提出综合生态适宜度评价报告,确立生态底线,形成土地利用和功能布局的约束条件,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各地块的生态安全控引,并与控制性指标、管理策略结合起来形成强制性指标,共同指导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5.
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系统是生态敏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弹性思维是指导这一地区可持续发展管理的理论基础。弹性思维的核心思想是系统在变化,忽视或者抵触变化就使得人们更容易受到伤害,理性的方式应该是敞开怀抱迎接这些变化。在弹性思维的指导下构建生态敏感地区新城发展框架:在规划中融入生态容量控制与建设规模预测;在规划与实施之间构建面向可实施的指标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反馈机制影响决策,确保规划的准确落地。最后以武汉花山生态新城为例进行了验证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国内产业集聚区规划过程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从规划层面上看如何使规划更趋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是规划设计人员应加强研究的方面,而生态规划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对国内外与产业集聚区规划相关的生态学理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归纳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要理论思潮.研究选定新县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区域,结合生态安全相关理论,应用生态足迹法与生态承载力平衡模型技术,对研究区域进行生态安全评价,评价结果是新县生态安全处在中等安全水平上,相对不稳定.在生态安全评价的基础上,展开新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及生态安全实施策略,以期达到产业集聚区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可为其他产业集聚区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已经建立,村庄规划作为其中的详细规划,是乡村地区未来建设发展的蓝图。本文以安徽省肥东县桥头集镇龙泉社区为例,通过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全面梳理生态修复型村庄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寻规划对策。此规划通过底线控制、生态修复,实现了乡村空间的生态保护;通过空间优化、整治提升,实现了乡村人居环境和发展空间的优化;通过资源整合挖掘,产业谋划,全面引导乡村未来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足迹视角下的区域生态规划研究——以九江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理论应用于区域生态规划,扩展了区域生态规划的视野,并为规划的目标和生态安全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文章通过对九江市2005年生态足迹的计算,结合生态规划中土地适宜性评价、生态敏感地区的过程分析等,提出了九江市生态空间体系的构建以及生态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恢复生态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恢复生态学的概念、认识及生态恢复途径论述的基础上,对大连城北分区的规划理论进行了总结,并对规划的内容进行了简述,从而对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和即将造成的环境破坏进行恢复和保持。  相似文献   

10.
《规划师》2017,(Z1)
村庄布点规划作为村庄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专项规划,在城镇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实践中因区位政治经济的差异性,乡村地区的复杂性,使得村庄布点缺乏统一的规划方法和指导,而既有的几种规划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出现问题简单化、一刀切的现象。文章通过对上海市闵行区村庄布点的实验性应用,着力构建一套村庄布点规划综合评价体系,探索如何在城乡统筹发展新形势下,引导了村庄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