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1 毫秒
1.
目的为确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内毒素浓度增高诊断革兰阴性菌肺炎的准确性。方法对ICU内21例疑似肺部感染患者进行了28次BALF定量细菌培养、半定量鲎溶解物(LAL)试验和革兰染色检查。结果BALF中内毒素浓度≥1:16诊断阴性菌肺炎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88.9%。BALF中内毒素浓度增高与微生物学证实阴性菌肺炎之间呈良好诊断一致性(t=9,87,P<0.01)。BALF的革兰染色检出值与微生物学之间的一致性较差(t=1.19,P>0.05)。结论结果提示,BALF中内毒素浓度≥1:16快速诊断阴性菌肺炎的准确性明显优于革兰染色检查,该方法有助于早期抗菌药物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比较尿液细菌培养与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筛查泌尿系统感染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该院就诊的疑似泌尿系统感染患者200例,收集患者的中段尿,分别采用尿液细菌培养与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进行检测,以尿液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尿液细菌培养及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的标本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3.00%、6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阳性标本中以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最高(70.63%);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与尿液细菌培养结果相比,阳性标本、阴性标本符合率分别为96.90%、97.18%,两种方法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沉渣细菌通道检测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00%、60.00%、92.94%和88.50%、77.53%、97.30%。结论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法的筛查速度更快,在泌尿系感染患者的早期针对性选择抗菌药物方面有更好的参考价值,尤其在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中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液内毒素、血清降钙素原在尿路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55例中段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WBC)、细菌计数,同时进行尿液内毒素和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755份标本中,尿培养阳性标本256份。其中革兰阴性菌199例(77.7%),革兰阳性菌45例(17.6%),真菌12例(4.7%)。细菌性尿路感染其WBC、细菌计数、CRP、PCT值均明显高于真菌和培养阴性的患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PCT灵敏度81.6%,特异度81.9%,阴性预测值89.6%。尿液内毒素在革兰阴性菌引起尿路感染中明显升高,而革兰阳性菌、真菌感染和培养阴性的标本中均变化不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内毒素在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尿路感染中灵敏度91.4%,特异度93.7%,阴性预测值90.3%。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尿液内毒素、血清PCT对辅助诊断泌尿系统感染有很高的价值,可提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并有助于区分尿路感染致病菌的种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尿液中内毒素水平和尿细菌培养结果作比较,研究其在尿路感染中的诊断价值,以寻找尿路感染时早期、准确的诊断方法,指导疗效。方法采用动态浊度法鲎试验定量检200份尿液中的内毒素水平,同时进行常规尿培养和鉴定,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培养结果之间内毒素检测情况。结果革兰阴性菌组的内毒素结果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组、真菌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内毒素检测是一种快速,可靠的诊断革兰阴性杆菌引起尿路感染的诊断方法,并且对尿路感染用药患者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RAB)定植与感染实验室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 ICU患者62例,均为气管插管吸取的痰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检出革兰阴性杆菌且经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确认为 MRAB的患者。依据综合分析原则,将62例患者分为感染组(38例)和定植组(24例),采用痰标本直接涂片、定量培养和直接涂片联合定量培养3种方法进行检测,比较各种方法对 MRAB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直接涂片诊断灵敏度为81.6%、特异度为79.2%、约登指数为0.61,定量培养诊断灵敏度为65.8%、特异度为70.8%、约登指数为0.37,直接涂片联合定量培养诊断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87.5%、约登指数为0.77。直接涂片联合定量培养对下呼吸道 MRAB感染的诊断效能优于直接涂片和定量培养(P<0.05)。结论直接涂片联合定量培养是判断下呼吸道 MRAB定植或感染的可靠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能为临床提供更好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UF-100尿液分析仪定量计数尿液中细菌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将183份中段尿标本分别做尿细菌培养,同时用UF-100检测每份标本的细菌数,将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UF-100尿液分析仪细菌计数〉6000/μl作为尿路感染的判断标准,与细菌培养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敏感性为73.68%,特异性为97.93%,阳性预期值为90.32%,阴性预期值为93.42%,准确度为92.94%。结论应用UF-100尿液分析仪对中段尿细菌数进行定量分析不失为尿路感染诊断一个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UF-1000i尿沉渣分析、AX-4030尿干化学分析、尿液离心镜检3种检测方法在尿路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385份门诊或住院患者的中段尿标本,同时进行3种方法的检测,以定量细菌培养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方法的结果与定量细菌培养结果的一致性。结果385份尿液样本中有68例细菌培养为阳性,占17.7%(按照尿中革兰阳性菌≥104CFU/mL,革兰阴性菌≥10~5 CFU/mL时诊断为尿路感染标准)。在UF-1000i尿沉渣分析中,细菌计量≥2 750/μL,白细胞数≥20/μL为尿路感染标准,同为阳性时灵敏度最低为60.2%,阳性预测值达最高为63.0%。在AX-4030尿干化学分析中白细胞酯酶(LEU)和亚硝酸盐试验同时为阳性,灵敏度最低为45.6%,阳性预测值最高为68.0%。在尿液离心镜检中灵敏度有所提高,其灵敏度为63.2%,但阳性预测值仅为48.9%。结论 UF-1000i尿沉渣自动分析、AX-4030尿干化学分析、尿沉渣离心镜检阴性预测值较高,在筛选泌尿系统感染时灵敏度不足,因此,在诊断泌尿系统感染时以上3种检测方法均不能替代尿定量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 T )检测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11月同时进行血培养和PC T检测的患者356例临床资料,以血培养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非血流感染组和血流感染组,比较两组间及革兰阴性菌感染组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间血清PC T浓度的差异。结果非血流感染组、血流感染组血清PCT浓度分别为0.21(0.06~1.05)、4.36(0.78~15.60)ng/m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血清PCT浓度分别为5.60(1.23~19.90)、2.04(0.59~9.05)ng/m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1)。以0.50 ng/m L为临界值,PC T对血流感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1%、64.1%、41.3%、92.6%。结论 PC T定量检测用于血流感染的快速辅助诊断,也有利于血流感染病原菌类型的初步判断,能够为早期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体外检测UCA1mRNA的实验方法。方法用已构建的peDNA3.1/UCA1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尿液、血液标本UCA1RNA的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评价。应用此方法检测24例膀胱癌组、30例泌尿系统非膀胱癌组(包括。肾癌、前列腺癌)以及20例健康对照组的尿液和血液中UCA1mRNA的表达,并进行临床评估。结果膀胱癌患者血、尿标本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1.67%和87.50%,而泌尿系统非膀胱癌患者血、尿标本的阳性符合率为63.33%和66.67%,10份消化系统肿瘤(肝癌、胃癌、食管癌、直肠癌)患者全血标本、10份肺癌患者的全血标本、20份健康人标本全血和尿液标本均为阴性。膀胱癌组阳性率高于其它系统肿瘤和健康对照组(P〈0.01)。在膀胱癌组中,UCA1mR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可用生物体液(如血液、尿液等)检测UCA1mRNA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与UF-100尿液分析仪结果联合使用在判断尿液细菌培养结果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与UF-100检测133份尿液进行检验,同时进行尿液细菌定量培养,以细菌定量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判断尿液亚硝酸盐,白细胞及UF-100细菌定量计数对判断泌尿系统感染的灵敏度、特异性等。结果 尿液亚硝酸盐对泌尿系统感染判断的灵敏度为36.3%,特异性为88%,阳性预计值为50%,阴性预计值为80.7%,准确率为75.2%,白细胞对泌尿系统感染判断的灵敏度为93.9%,特异性为38%,阳性预计值为33.3%,阴性预计值为95%,准确率为51.9%,细菌定量计数对判断泌尿系统感染的灵敏度为39.4%,特异性为84%,阳性预计值为44.8%,阴性预计值为80.7%,准确率为72.9%。采用多项目联合可提高阴性预期值。结论 联合使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与UF-100尿液分析仪对临床尿路感染筛检时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均不理想,但可利用其阴性预期值高的特点对检验结果阴性的标本进行筛检以减少无效劳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毒素在鉴别上、下尿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中的价值,为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动态浊度法检测患者尿液内毒素含量,同时进行尿培养;检测患者血液白细胞和 CRP水平。结果379例泌尿系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患者中,上尿路感染132例,下尿路感染247例。上尿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组的WBC,CRP和内毒素水平分别为11.25(7.98,13.99)×10^9/L,81.36(76.64,83.50)mg/L和49.57(17.28,78.37)pg/ml,下尿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组的WBC,CRP和内毒素水平分别为10.24(7.94,12.24)×10^9/L,70.46(70.46,77.32)mg/L和21.18(21.18,37.31)pg/ml,上尿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组的 CRP和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下尿路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以39.7pg/ml为诊断 Cut-off值,内毒素用于分辨上、下尿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敏感度为84.1%,特异度为90.3%。结论动态浊度法测定尿液内毒素含量具有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在鉴别上、下尿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尿路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上尿路感染患者45例、下尿路感染患者40例及无尿路感染的健康查体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各组血清PCT、CRP及血、尿白细胞(WBC)水平,同时根据培养鉴定结果将尿路感染患者再次分为细菌及真菌感染组,并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上、下尿路感染组患者血、尿WBC及血清PCT、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尿路感染组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下尿路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组患者血、尿WBC及血清PCT、CRP水平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CT诊断敏感度为90.59%、特异度为93.33%。结论:血清PCT、CRP 可作为诊断及定位尿路感染的有效指标,但PCT 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肺炎链球菌抗原检测在肺炎链球菌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下呼吸道感染患儿300例,同时采集患儿痰标本、血标本、尿标本,对痰、血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采用胶体金法检测尿肺炎链球菌抗原。结果300例患儿中,痰培养、血培养和尿肺炎链球菌抗原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33%(31/300)、15.67%(47/300)和19.33%(58/300),尿肺炎链球菌抗原检测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种方法,血培养检测阳性率高于痰培养(P<0.05);尿肺炎球链菌抗原检测诊断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98%(39/47)和92.49%(234/253)。结论尿肺炎链球菌抗原检测可作为儿童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永久性膀胱造瘘集尿袋更换时间与尿路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20例,各组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分别为3 d、5 d、7 d、10 d,分析比较不同更换时间对尿液细菌检出率的影响;研究患者引流系统不同部位细菌检出情况,分析比较是否存在关联;对患者认知、心理、行为给予护理干预.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尿培养阳性结果在尿路感染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355例留置导尿管住院患者尿培养阳性结果的符合率,以减少此类标本的假阳性率。结果我院留置导尿管尿培养阳性占尿培养阳性结果的47.81%,留置导尿管尿病原菌分布以单一细菌为主,主要为G-杆菌59.15%;其次是肠球菌17.75%;较少的是念珠菌5.35%、葡萄球菌3.10%和其它链球菌占1.13%,混合菌占13.52%。210例中G-杆菌有49例(23.33%)为假阳性;培养出两种细菌(48例)和肠球菌(63例)的假阳性率分别高达56.25%和63.49%;念珠菌(19例)、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的葡萄球菌(11例)及除化脓性链球菌外的其他链球菌(4例)的假阳性率甚至高达70%以上。结论当留置导尿管尿培养实验室检出阳性时,特别是培养生长阳性球菌、念球菌以及多种细菌生长均达到致病菌量生长标准时,应加强临床沟通,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判断是否为致病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晨尿胱抑素C及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损伤诊断中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研究组),予以晨尿胱抑素C及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诊断,另选50例我院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比晨尿胱抑素C及微量白蛋白检测指标。结果:对照组晨尿胱抑素C平均水平为(0.11&#177;0.09)mg/L、微量白蛋白检测平均水平为(12.85&#177;3.52)mg/L,研究组晨尿胱抑素C平均水平为(1.02&#177;0.49)mg/L、微量白蛋白检测平均水平为(33.50&#177;5.25)mg/L,研究组晨尿胱抑素C与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晨尿胱抑素C及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可准确反映DN病情,应用两者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DN临床诊断准确率和灵敏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及早期药物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郑沁  赵儒  黄茜  熊明  粟军 《检验医学》2012,27(8):663-66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细菌或真菌对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简称UF-1000i)红细胞(RBC)测定结果的影响,以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评估提供更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健康体检者尿液标本制作成混合尿基质,将不同浓度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细菌和真菌菌液加入制备混合尿基质,用UF-1000i检测各种浓度菌尿RBC。收集各种RBC浓度梯度病理血尿标本,加入白念珠菌菌液,调整真菌终浓度后用UF-1000i检测各种浓度菌尿RBC。每份标本同时进行显微镜镜检。结果泌尿系统感染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低浓度的白念珠菌(<106/mL)对UF-1000i RBC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粪肠球菌制备菌尿中,细菌浓度为109/mL时UF-1000i检测结果显示尿RBC假阳性。白念珠菌制备菌尿中,真菌浓度从106/mL开始UF-1000i检测结果显示尿RBC假阳性。真菌浓度增至108/mL时,导致血尿标本RBC定量结果显著假性增高(P=0.006)。结论 UF-1000i具有独立的双检测通道,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细菌对尿RBC检测的干扰。但并不能有效避免高浓度真菌对RBC检测结果的影响,易造成尿RBC检测假阳性结果而影响实验室检测质量,需进行显微镜镜检校正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体外耐药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尿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尿培养分离的细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到细菌380株,主要菌种为大肠埃希菌248株(65.3%),葡萄球菌53株(13.9%),肺炎克雷伯菌33株(8.7%),肠球菌37株(9.7%),铜绿假单胞及真菌,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肠杆菌科菌较敏感药物为亚胺培南。结论尿路感染对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应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不同时段尿微量清蛋白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时段尿微量清蛋白(u-MA)变化及其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糖尿病肾病患者组(n=27)和健康对照组(n=30)连续3 d的晨尿、餐后尿、随机尿和24 h尿,进行尿微量清蛋白测定。结果糖尿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排泌高峰为餐后尿(61.7±26.5 mg/L),其次为晨尿(58.9±23.5 mg/L)和24 h尿(56.6±13.2 mg/L),3者显著高于随机尿(37.2±21.4 mg/L)(P<0.05),且各时段尿微量清蛋白都有较大的日间差异,以随机尿差异最大CV=57.5%,餐后尿、晨尿、和24 h尿分别为42.9%、39.9%和23.3%,糖尿病肾病患者各时段尿微量清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餐后尿和晨尿微量清蛋白含量的多次检测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病原菌在泌尿系感染中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泌尿系感染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本院住院及门诊泌尿系感染患者尿培养结果,分离出382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0.0%以上。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占50.3%;其次为肠球菌属,占13.7%,且比例有逐渐升高趋势。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2.6%,而对大部分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大于35.0%;肠球菌属耐药率为38.0%~90.0%,对万古耐药率为3.8%。结论泌尿系感染主要病原菌为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明显升高,临床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播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