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在小儿烧伤换药中对疼痛等级、血压、脉搏、呼吸以及精神、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换药术的烧伤患儿50例,随机分为常规换药对照组和雷米芬太尼镇痛组.换药前、中、后分别行疼痛评估与观察.结果:对照组与镇痛组患儿换药期间精神、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换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换药后患儿的血压、脉搏和呼吸较换药前有明显变化(P<0.05),镇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烧伤换药中用雷米芬太尼镇痛,可以抑制小儿换药时的疼痛应激反应,减少患儿精神、行为异常.  相似文献   

2.
大面积烧伤的切痂植皮手术要求麻醉对循环、呼吸功能抑制轻、术后苏醒快,以往多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但有精神不良反应与苏醒时间长的缺点。笔者观察了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大面积烧伤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瑛 《江西医药》2011,46(6):563+571-563,571
目的 评价氟比洛芬酯复合异丙酚用于烧伤换药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50例Ⅱ0烧伤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先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10min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5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异丙酚2.5mg/kg.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的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换药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异丙酚可有效的缓解烧伤换药的创面疼痛.  相似文献   

4.
烧伤换药室是烧伤病区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烧伤换药室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房及门诊换药室病员的创面修复时间,也是烧伤病区的外部形象之一。所以烧伤换药室的管理是病区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作所在烧伤科的换药室是进行如下管理的。  相似文献   

5.
济安舒能在烧伤换药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烧伤患者在不断增多,大多患者除了身体上痛苦之外,住院时间长,费用过多,特别是传统的烧伤换药的费用更让本身收入不多的患者难以接受。为了减轻患者生理与心理的痛苦.我院医务人员自2004年开始,将济安舒能应用于烧伤换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处理改进的疗效。方法:将228例烧伤病人分为烧伤湿润治疗组和传统干性治疗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创面换药治愈率为86.09%,对照组的创面换药治愈率为57.52%。结论:烧伤湿润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干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烧伤湿润膏治疗268例烧伤创面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明福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159-2159
目的:通过观察烧伤湿润膏(MEBO)治疗268例烧伤创面,了解MEBO治疗烧伤的诸多优点。方法:将烧伤创面由污染变为清洁或较清洁的创面后.再将水疱放水或去除疱皮,把MEBO均匀涂于创面上.每4-6小时换药1次。直到创面愈合。结果:268例烧伤创面总治愈率100%.且不留或不少留疤痕。结论:MEBO治疗烧伤创面具有操作简单,痛苦小,不留或少留疤痕,有时可免除手术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烧伤换药麻醉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30%~80%面积烧伤换药患者30例,均有无麻醉(W组)下换药经历。每例患者均进行两次麻醉,首次麻醉下换药采用单纯泵注右美托咪啶(D组),第2次麻醉下换药采用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芬太尼(DF组)。D组以1μg/kg的负荷量开始泵注右美托咪啶,匀速输注12min。当Ramsay镇静分级3分时以0.5μg/(kg·h)的剂量维持麻醉。DF组在患者Ramsay镇静分级3分时,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术中以泵注DEX维持镇静。麻醉全过程注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手术过程中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术中及术后所做评估包括:Ramsay镇静评分、VAS疼痛评分、术中医生满意度、术后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所有麻醉患者换药过程中Ramsay评分始终保持在3分,都能顺利进行换药操作。未有呼吸抑制发生,仅有1例心动过缓发生,且为同一位患者。VAS疼痛评分、医生满意度及术后患者满意度情况,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优于单纯泵注右美托咪啶,单纯泵注右美托咪啶优于不麻醉组。结论 DEX与小剂量芬太尼联合应用,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烧伤换药麻醉中,为烧伤换药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无痛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桐叶烧伤油纱布换药治疗Ⅱ期压疮的疗效。方法将50例Ⅱ期压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在清洗消毒创面后应用复方桐叶烧伤油纱布换药;对照组清洗消毒创面后莫匹罗星软膏外涂,外敷无菌纱布换药,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结果复方桐叶烧伤油纱布换药治疗Ⅱ期压疮总有效率(96%)优于对照组(80%),压疮创面愈合时间(7.25±2.13)d明显短于对照组(9.95±2.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桐叶烧伤油纱布换药治疗Ⅱ期压疮疗效较好,创面愈合时间短,减轻了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门诊烧伤换药患者焦虑情绪状况和相应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4月至2011年8月门诊烧伤换药患者244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2例.2组患者均在门诊烧伤换药室换药.对照组给与常规换药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评分.结果 2组护理干预前焦虑患病率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前焦虑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门诊烧伤换药患者存在焦虑情绪,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促进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氯胺酮在小儿烧伤换药中的镇痛效果,并研究其在该过程中对小儿患者的血压、精神、脉搏、行为、呼吸的影响.方法将 准备进行换药术的烧伤小儿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换药)和观察组(使用氯胺酮),对换药前、中、后的疼痛等级进行评估,观察该过程中患者的血压、精神、脉搏、行为以及呼吸情况.结果 两组小儿患者换药过程中的精神、行为表现、换药时间、疼痛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小儿患者在用药前后的血压、脉搏、呼吸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氯胺酮对小儿烧伤换药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以抑制换药过程中的疼痛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背景音乐用于复合麻醉烧伤换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2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基本麻醉方式均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在换药前15min至换药结束麻醉清醒后10min内给予个体化背景音乐治疗.比较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换药过程心率和满意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换药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换药过程心率低于对照组,换药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在烧伤换药过程中应用背景音乐,可明显缓解患者对烧伤换药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增加患者治疗信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局部艾灸烧伤患者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25例由艾灸导致的Ⅲ°烧伤患者,创面面积1 cm×1 cm至4 cm×5 cm的病人作为治疗组,对其应用美宝湿润烧伤膏包扎创面每日1次。同时选择同期门诊治疗的同等深度同等面积艾灸烧伤患者25例,创面外用碘附纱布包扎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创面的局部变化及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通过换药方法直接愈合24例,占96%。平均非手术愈合天数24.5 d;对照组通过换药方法直接愈合13例,占52%,换药后期肉芽创面行手术植皮愈合12例,占对照组48%,排除手术例数平均非手术愈合天数41.6 d。治疗组患者非手术愈合平均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换药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创面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美宝湿润烧伤膏能够促进上皮生长,减轻患者痛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是局部艾灸烧伤及小面积深度患者创面较理想的外用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美宝湿润烧伤膏与磺胺嘧啶银治疗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将80例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涂于创面,对照组(40例)用磺胺嘧啶银涂于创面,观察2组的止痛效果、创面炎症控制、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治疗组止痛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换药后创面炎症控制方面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换药次数,治疗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宝湿润烧伤膏在止痛效果、减轻瘢痕发生率方面优于磺胺嘧啶银,磺胺嘧啶银在预防、控制创面感染,加快深度烧伤创面愈合等方面优于湿润烧伤膏。  相似文献   

15.
我科自1989~1999年,共收治不同原因面部深度烧伤152例,分别应用换药、面部分区游离皮片移植,整张皮片移植及早期切痂皮片移植,皮管形皮瓣移植,收到不同的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152例,男100例,女52例,年龄10~61岁。火焰烧伤34例,汽油烧伤13例,柴油烧伤10例,沥青烫伤7例,酒精烧伤6例,电烧伤5例,热压伤2例,化学烧伤3例。烧伤面积为6%~81%。其中面部烧伤面积在0.5%~3%。 2 治疗方法与结果 2.1 伤后早期深Ⅱ度创面有少量渗出,创面给予磺胺嘧啶锌换药治疗,Ⅲ度创面呈皮革样焦痂。干燥,皮肤失去弹性,5~7d创面周围水肿消…  相似文献   

16.
刘玉树  刘飞飞  李家光  刘文明 《天津医药》2021,49(12):1315-1318
目的 观察镇痛药的不同给药时机对烧伤换药所产生的疼痛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 男性下肢 烧伤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前换药组(Pre组)与后换药组(Post组)。Pre组患者于换药前30 min给予氟 比洛芬酯50 mg,Post组患者待换药结束后立刻给予相同剂量的氟比洛芬酯,记录2组患者换药过程中心率(HR)、收 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主观疼痛评分(数字评分法,NRS)的最高值(max)。同时记录2组患者自换药后0.5、1、 2、4、8、14及24 h的HR、SBP、DBP、NRS值及患者恢复至轻度疼痛时所需时间。结果 与Post组比较,Pre组在换药 过程中及换药结束后1 h内的HR、SBP及DBP均较低,4 h、14 h时SBP低于Post组,8 h时DBP低于Post组(P<0.05); 与Post组比较,Pre组在换药过程中及换药结束后4 h内的NRS均较低(P<0.05);与Post组比较,Pre组在换药结束后 可更快地恢复至轻度疼痛状态(P<0.05)。结论 在烧伤换药前30 min给予镇痛药可明显减轻患者换药疼痛强度及 换药后疼痛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7.
祝伟建  陈文美  徐溪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930-2931
目的 探讨复方雪莲烧伤膏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90例以深Ⅱ度烧伤创面为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给予常规输液、抗感染治疗.对照组90例,创面以磺胺嘧啶银霜外敷换药;治疗组100例,创面以复方雪莲烧伤膏换药治疗.观察两组创面基底变化、坏死组织脱腐及上皮生长情况、平均住院日4个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0%)明显高于对照组(71.1%)(Z=-30112,P<0.05).结论 复方雪莲烧伤膏能改善深Ⅱ度烧伤创面血循环,加速创面坏死组织腐烂,抑制创面细菌生长,促进创面上皮生长,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费齐  郭于曦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771-1772
目的研究烧伤创面绿脓杆菌感染的各种局部创面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烧伤创面随机分组后,按照创面用1%磺胺嘧啶银霜(SD-Ag霜)外敷每天换药、用0.5%碘伏液纱布覆盖包扎每天换药、用0.5%碘伏液纱布覆盖半暴露+灯烤、用0.9%氯化钠液纱布覆盖半暴露+灯烤四种方武处理局部创面,对比处理后第3天创面感染情况及第5天创面细菌培养情况。结果 半暴露+灯烤处理后全部创面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100%),而磺胺嘧啶银霜外敷组效果不明显(15.3%),碘伏液纱布覆盖包扎组最差(7.8%);第5天创面细菌培养半暴露+灯烤处理后细菌培养无菌生长率为100%,而磺胺嘧啶银糟外敷组为8.3%,碘伏液纱布掰盖包扎组为0%.结论半蒙露灯烤在烧伤创面绿脓杆菌感染治疗中疗被显著。  相似文献   

19.
浸浴疗法在缓解烧伤患者疼痛方面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浸浴疗法在烧伤患者换药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住院的烧伤患者96例,根据自愿原则,分为浸浴治疗组和常规创面湿敷组,比较两组换药时的痛苦程度、换药后的止痛效果,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浸浴治疗组换药时的疼痛程度以及换药后的止痛情况显著优于常规创面湿敷组。结论浸浴疗法可明显减轻换药过程中的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同时应加强各项护理及注意事项,对促进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温泉浴对烧伤残余小创面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深度烧伤尤其是大面积者,后期常残留散在小创面,一般直径1~2cm,往往反复溃破,历时数月,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常用治疗方法多以包扎换药、或植皮犤1犦,但效果均不太理想。自1996年以来我院利用丰富的温泉水资源,采用温泉浴对52例烧伤残余小创面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共52例。男44例,女8例,年龄17~56岁,平均26.8岁。煤气火焰烧伤20例,瓦斯爆炸烧伤28例,热液体烫伤4例。深II~III度烧伤创面行切、削痂植皮术后残余小创面48例,脱痂自愈的深I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