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子母式房间空调器是采用一台室外制冷压缩机组配合数台室内机,各室内机可同时运转,也可单独运转的空调器。它比独立的房间空调器节省投资,设备利用率高,耗能少,颇受广大用户的欢迎。 下面介绍子母式房间空调器的室外机组与室内机组的匹配方法。 一、室内机可变风量匹配法 容量为4651W(4000kcal/h)的室外制冷压缩机组,若与两台2326W(2000kcal/h)室内机组联接,当仅有一台室内机组运转时,会出现严重失配,制冷效率降低,甚至不能运行。若采用两台2000~4000kcal/h可变负荷的室内机,通过可变风量匹配法,由自动控制装置来实现只有一台室内机工作时为全负荷运转,当两台室内机同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我国分体挂壁式空调器已相当普及,其室外机与室内机的配置绝大部分是“一拖一”,即一台室外机配置一台室内机。现在市场也有许多“一拖二”甚至“一拖三”的分体空调器了。前者技术成熟,价格较低,但只能满足单个房间的运行使用,往往使用效率较低;后者虽可满足多房间运行,但价格较昂贵。笔者尝试将普通分体挂壁式空调器改制成多房间运行的空调器,经过二年使用,效果甚好。 图1是安装平面示意图,图2是电气控制原理图,空调器采用春兰牌KPR-32GW型空调器,室内机安  相似文献   

3.
家用中央空调器的出现应该说是必然的。客观上讲,大户型住宅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刺激了这一部分市场的形成。100-300平方米住宅或者较小规模的办公室需要的是安装相对简便、操作方便的空调产品。但是以往的房间式空调和大型商用空调不十分符合这一部分需求。家用中央空调介于两者之间并满足这一特定需求。 本文着重介绍逐渐成为热点的家用中央空调产品。 家用中央空调的主要特点: 家用中央空调主要指热泵型单元式空调机组,它由一台室外机带枢机、天花板嵌入式、天花板吊顶式和风管式空调机等室内机组成,其制冷和制热量一般为7-…  相似文献   

4.
1引言房间空调器和家用冰箱在我国居民家庭中都是普遍使用的家用制冷电器,它们发展速度很快,产量呈持续增长趋势,如图1所示,我国家用冰箱1999年的年产量将近1600万台,房间空调器超过1300万台。我国房间空调器和家用冰箱在民用耗电量中所占比例最大,而且还在迅速增长,其增长速度超过其它领域。以上海为例,在上海城区约400万个家庭中,目前空调器拥有量约为320万台,如果全部开启,空调器总耗电量达300万kW,约占上海总发电能力960万kW的1/3。因此,提高房间空调器、家用冰箱的能效等级是我国实行节…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应用于T3工况的R410a冷媒空调器制冷系统设计进行探讨,分析了空调器在不同工况下制冷量、功率、排气压力、排气温度等参数的变化,指出空调器设计重点在于保证压缩机有一个合理安全的运转环境。对于T3工况R410a冷媒空调器制冷系统设计,降低系统运行压力、温度是关键,为实现目的,笔者提出了一些可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最近,日本制冷与空调工业协会(JRAIA)对全球空调器产品的供求进行了一项调查、评估和总结,下面做一下简单的介绍。1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主要涉及两类产品,家用房间空调器(RAC),商场、饭店以及办公室用柜式空调器(PAC),房间空调器包括窗式和分体式;柜机包括除商用房间  相似文献   

7.
一、大金家用空调器 1.室内机故障代码 室内机故障代码以N代表0-9及F、E、J、C、H、A等字母;  相似文献   

8.
读了欧阳春光的“家用水冷式空调机”一文(见本刊99年第4期),颇感兴趣。根据自己多年的制冷专业知识,设想了一种家用水冷式空调器。主要思路是,以制冷能力强的水冷式空调器替代目前的家用风冷式空调器,进而可组建家庭制冷系统中心,具有环保和节能的综合效果。 本人在从事制冷的工作过程中,接触到的大中型制冷机组,全采用水冷式冷凝器,只有两台车载型制冷机组,由于用水不便,改用风冷式。比较起来,水冷式制冷机在制冷效果和能耗上,比起风冷式制冷机具有绝对的优势,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水冷式空调器还没有进人家庭,原因是普通家庭所需冷量都较小,单个房间风冷式空调器就能胜任,省却水管安装及对水流的控制设备。但随着居民住房条件的不断改善,小康住宅的出  相似文献   

9.
林翎  彭妍妍 《家电科技》2005,(11):13-14
2005年3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能效标识制度,并率先应用于制冷家电产品,强制性的要求在房间空调器和家用电冰箱上粘贴能效标识,这是我国在节能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空调器的应用日渐增多,为了便于掌握空调器的修理知识,现将房间空调器的常见故障和维修知识介绍如下。一、窗式空调器的修理 1.气路方面的故障及排除 (1) 风机和压缩机都运转而空调器不制冷或制冷效果差。 a.先摸一下冷凝器在制冷工况时是大光明  相似文献   

11.
井水空调顾名思义,是利用天然低温井水作冷媒直接制冷的空调。它是由室内空调器、室外机和埋插在地下的取水井、还水井以及连接管道等组成。工作过程是由室外机中的小水泵从取水井中抽取浅层地表水,经过气水分离后送入室内风机盘管空调器,在风机的作用下将室内空气通过蒸发器的过滤而实现制冷降温。升温后的空调水在水泵扬程压力作用下,通过回水井将空凋水又回灌到地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心在国家经贸委、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关注和大力支持下,继开展家用电冰箱、管形荧光灯镇流器节能产品认证后,经过充分的技术筹备,房间空气调节器(以下简称:空调器)国家节能产品认证工作已于200C年6月1日正式启动。本次空调器认证的范围是带空气冷凝器。采用全封闭制冷压缩机,制冷量在1400()以下,以创造室内舒适环境为目的的房间空气调节器。不包括移动式、一拖多和变频空气调节器。认证中心将依据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委员会颁布的《房间空气调节器节能产品认证技术要求》和相关国家标准组织实施节能产品认…  相似文献   

13.
二通阀和三通阀是壁挂式空调器的关键连接部件,正确了解并合理装配和使用可保证空调机的制冷(制热)性能及正常运行。另外,在空调维修或充氟时,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也很重要。目前,关于这方面的介绍较少,本文在此作一些常识性的简介。 一、二三通阀在空调中的作用 与大多数的阀类功能一样,二三通阀在空调中主要起开关和连接作用,它应用在分体式空调器上。分体空调分为室内机和室外机,安装前冷媒预灌于室外机,阀门起到关闭密封作用。在安装使用时,必须用铜管通过二三通阀将室外机与室内机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时阀门起到连接作用。  相似文献   

14.
长期工作生活在装有空调的房间里为什么会患有空调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免疫力下降)?为什么空调器在工作了一定的时间后其制冷、制热效果会下降,并且,还有可能会伴有一些怪味出现? 由于现在的空调器大都在密闭的环境下工作,室内不通风,根据环保专家的解释,空调器室内机蒸发器长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工作,一般都需要定期清洗,如果不能按期清洗,室内机蒸发器翅片中的细小间隙内就会聚积许多污垢和滞留物,这些滞留物多是有机的,时间长了,会滋生许多霉菌、病菌。室内空气就会因此而受到污染。也就是说,空调器在制热或制冷的同时,霉菌、病菌等污物也会同时被带到了室内的空气中,长期生活、工作在这样的环境里,显而易见地就会染上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15.
KD型是水冷分列式空调机组,制冷压缩机放在空调箱体外的水冷分列式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柜式冷风空调器,箱体内安装有通风机、蒸发器等;另一部分为压缩冷凝机组,包括:压缩机、水冷凝器、分油器、过滤器、膨胀阀、电磁阀等。  相似文献   

16.
STAR-CD软件在家用空调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着重介绍STAR—CD软件在家用空调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对包括家用空调器室内机风道结构设计方案的评估在内的六个专题进行了讨论STAR—CD软件特有的功能证明了它在解决家用空调器流动与换热问题上的适用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家用制冷行业CFCs淘汰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又积极配合中国政府开展房间空调器行业R22制冷剂替代的调查研究工作,开始迎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家用空调器的节能技术─—《东芝》1993,48(4)312~315(日)对家用空调器的节能化、静音化和小型化的研究加以综合平衡,开展空调器的节能技术开发十分重要。该文重点介绍室内机换热器的高性能化和送风系统的改进。▲家用空调器的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19.
曾石  曾阳 《电气时代》2001,(4):24-25
目前我国生产的变频空调多为分体式,由室内机和室外机两部分组成,所以其控制系统也可分室内机和室外机两部分,彼此既独立运作又相互联系,变频空调器通过变频器的作用使制冷压缩机的转速发生变化,从而控制制冷(或制热)量。压缩机电动机转速的控制是根据室内空调负荷变化而成比例变化的,从而使空调器达到既节能又舒适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朱锦泉 《家电科技》2021,(z1):23-25
空调在常规的除湿模式运行时,除湿的同时会伴随着温度的下降而造成人体不适.因此,研究可实现恒温除湿功能的空调器对改善人居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的基本方案是:在除湿制冷的同时,开启室内机自带的电加热元件,再通过调节压缩机频率,使房间冷热平衡,实现恒温除湿.测试结果表明,该功能不仅能有效地进行除湿,还能将房间温度波动控制在±1℃内,提高用户使用空调除湿功能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