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四种类型公共场所室内细颗粒物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公共场所室内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水平,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细颗粒物监测仪,监测北京市通州区洗浴休闲厅、餐厅、歌厅、网吧4类共计20家公共场所室内、外PM2.5的质量浓度,同时现场记录监测场所门、窗和机械通风装置的开启状态、室内人员数量及正在吸烟的人员数量等基本情况,分析多种因素对公共场所室内PM2.5水平的影响.结果 公共场所室内PM2.5平均浓度为(334.6±386.3)μg/m3,浓度范围6~1956μg/m3,洗浴休闲厅、餐厅、歌厅包房、网吧室内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16.9±100.1)μg/m3、(317.9±235.3)μg/m3、(750.6±521.6)μg/m3、(157.5±98.5)μg/m3,餐厅(与洗浴休闲厅比较:Z=-10.785,P<0.01;与歌厅包房比较:Z=-10.488,P<0.01;与网吧比较:Z=-7.547,P<0.01)和歌厅包房(与洗浴休闲厅比较:Z=-16.670,P<0.01;与网吧比较:Z=-15.682,P<0.01)的污染状况比较严重.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人次密度(9.13×10-3人/m3;r=0.772,F=26.579,P<0.01)和通风评分[(2.5±1.5)分;r=0.667,F=14.442,P<0.001]与室内PN2.5平均浓度相关;餐厅[室内PM2.5平均浓度为(317.9±235.3)μg/m3;室外为(67.8±78.9)μg/m3]和网吧[室内PM2.5平均浓度为(157.5±98.5)μg/m3;室外为(67.7±43.7)μg/m3]室内、外PM2.5平均浓度存在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918、0.955,F值分别为16.013、30.785,P值分别为0.028、0.012),网吧中人次密度(288.7×10-3人/m3)和室内PM2.5平均浓度[(157.5±98.5)μg/m3]相关(r=0.891,F=11.615,P=0.042).多重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公共场所室内PM2.5污染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吸烟人次密度(b′=0.581,t=3.542,P=0.003)和室内通风状况(b′=-0.348,t=-2.122,P=0.049),吸烟的影响大于通风状况.聚类分析后显示,在通风状况较好时(通风评分>2),主要影响因素是室外PM2.5的浓度[(49.6±39.5)μg/m3;b=1.556,t=3.760,P=0.007];而在通风状况较差时(通风评分≤2),主要影响因素是吸烟人次密度(14.7×10-3人/m3;6=140.957,t=3.108,P=0.013),且室内PM2.5的增加有51.8%是由于吸烟所致.结论 吸烟是公共场所室内PM2.5污染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通风状况较好时,室外PM2.5污染对室内PM2.5污染水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昌市公共场所室内空气细颗粒物浓度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南昌市学校、卫生机构、办公场所、公共交通场所和餐厅共5类63家公共场所进行PM2.5浓度监测,同时现场调查禁烟政策、室内人数及吸烟人数等相关情况。结果公共场所室内PM2.5平均浓度为(93.28±65.42)μg/m3,学校、卫生机构、办公场所、公共交通场所及餐厅室内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63.46±26.64)、(72.55±39.05)、(103.13±42.01)、(104.36±69.81)、(164.64±138.68)μg/m3。室内PM2.5浓度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吸烟者密度、室外PM2.5浓度、禁烟政策及禁烟标志。结论南昌市公共场所室内PM2.5污染与吸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公共场所室内PM2.5的污染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3月,对马鞍山市市区餐馆、网吧、咖啡厅、电影院四类共计20家室内公共场所分别进行空气PM2.5的浓度检测。同时记录监测场所的体积、室内吸烟、通风情况以及室外PM2.5的浓度等资料。结果公共场所室内PM2.5浓度中位数为133.73(IQR:74.96~259.28)μg/m3。经多元logsitic回归模型分析提示,室外PM2.5浓度75μg/m3(OR=6.34,95%CI=1.25~32.21)、吸烟(OR=85.16,95%CI=11.32~640.67)、间断通风(OR=52.56,95%CI=3.70~747.04)、无通风(OR=19.92,95%CI=2.99~132.59)、使用灶头(OR=7.15,95%CI=1.22~42.06)是PM2.5浓度达标的危险因素,而夏季(OR=0.05,95%CI=0.01~0.43)、新风(OR=0.07,95%CI=0.01~0.44)则为保护因素。结论 4类公共场所室内PM2.5污染较为严重,室外PM2.5浓度、通风、吸烟、使用灶头是影响污染水平的主要的因素。因此,在公共场所内实施全面禁烟和尽量保持室内通风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吸烟对不同公共场所细颗粒物浓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吸烟所致的公共场所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水平,评估以PM2.5为指标定量监测公共场所吸烟状况的可行性。方法采用AM510型细颗粒物监测仪,监测辖区内洗浴、餐饮、歌厅、网吧4类共计20家公共场所室内PM2.5的质量浓度,分析公共场所吸烟对室内PM2.5的影响。结果公共场所室内吸烟时PM2.5平均浓度为(435.7±471.9)μg/m3,无吸烟时为(220.6±205.5)μg/m3,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348,P0.001)。不同吸烟比例各组间,公共场所室内PM2.5平均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447,P0.001),并与吸烟比例呈正相关(r=0.754,F=23.708,P0.001)。公共场所室内PM2.5平均浓度通风较差(通风评分≤2)时为(515.9±441.2)μg/m3,通风较好(通风评分2)时为(115.9±84.7)μg/m3,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791,P0.001),且在吸烟与不吸烟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论通风状况如何,洗浴、餐厅和歌厅的室内PM2.5平均浓度吸烟时均明显高于不吸烟时(P0.05)。结论吸烟可致公共场所PM2.5浓度明显增高,室内PM2.5的浓度能较灵敏地反映公共场所的吸烟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公共场所室内PM_(2.5)污染情况,探讨室内外PM_(2.5)关系及影响室内PM_(2.5)浓度的因素。方法于2015年7—8月和11—12月以南京市4类32家公共场所[商场(超市)、影院、餐厅、医院]为研究对象,采用重量法同时测定室内外PM_(2.5)浓度,使用温湿度计实时记录室内外温湿度,通过调查问卷收集采样期间室内人员吸烟、门窗开关、新风系统使用等信息,利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室内PM_(2.5)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夏季室内外PM_(2.5)浓度中位数分别为44μg/m~3(范围:13~158μg/m~3)和36μg/m~3(范围:20~71μg/m~3),均显著低于冬季值[117μg/m~3(范围:39~341μg/m~3)和100μg/m~3(范围:53~229μg/m~3)]。在夏季,餐厅的室内PM_(2.5)浓度显著高于影院和商场(超市)(P0.05),全部调查对象室内外PM_(2.5)浓度比值(I/O值)中位数为1.1(范围:0.39~5.12),其中餐厅、商场(超市)、医院和影院I/O值大于1的比例分别为90%(9/10)、40%(4/10)、80%(4/5)和0%(0/5)。但冬季不同类型公共场所室内PM_(2.5)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调查对象I/O值中位数为0.92(范围:0.59~1.89),显著低于夏季(P=0.029),其中餐厅、商场(超市)、医院和影院I/O值大于1的比例分别为60%(6/10)、40%(4/10)、40%(2/5)和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夏季公共场所室内PM_(2.5)浓度主要因素为室内人员吸烟(β=0.548,P0.001)和新风系统使用(β=-0.513,P0.001),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420,而影响冬季室内PM_(2.5)浓度的主要因素为室外PM_(2.5)浓度(β=0.984,P0.001)和室内外相对湿度差的绝对值(β=-0.027,P0.001),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814。结论南京市典型公共场所室内PM_(2.5)污染状况和室内外PM_(2.5)浓度关系均存在季节性差别,室外PM_(2.5)浓度、室内人员吸烟、新风系统使用和通风换气等是影响室内PM_(2.5)浓度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某区餐厅室内空气细颗粒物浓度水平现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餐厅室内空气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现状,揭示各影响因素的作用,为卫生标准及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择北京市某区42家餐厅,使用AM-510智能防爆粉尘仪进行餐厅室内外细颗粒物浓度的检测,同时记录餐厅内人员数量、吸烟者数量等情况,比较不同类别餐厅、室内外细颗粒物浓度的差异,分析影响因素与室内细颗粒物浓度的关系。结果 42家餐厅室内、外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94μg/m3、76μg/m3,室内比室外高155.26%;有吸烟的餐厅室内PM2.5平均浓度高于室外206μg/m3(228.8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吸烟的餐厅室内与室外水平基本相当;中式正餐厅吸烟比例、PM2.5浓度水平高于中式快餐厅和西式快餐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中式快餐厅和西式快餐厅室内外PM2.5浓度水平相当;大、中、小型餐厅吸烟比例、PM2.5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的A、B、C级餐厅吸烟比例、PM2.5浓度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经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室内与室外PM2.5浓度存在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室内无吸烟的餐厅该相关关系更为紧密,而有吸烟的餐厅室内与室外PM2.5浓度无相关关系,以无吸烟餐厅的PM2.5浓度为应变量(y),其室外PM2.5浓度为自变量(x)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y(μg/m3)=0.828x+9.456(R2=0.862,F=100.327,P〈0.001);餐厅室内PM2.5浓度与吸烟支数密度存在正相关关系(r=0.814,P〈0.001)。结论餐厅内细颗粒物污染严重;吸烟和室外空气PM2.5浓度是影响餐厅室内PM2.5浓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北京市房山区不同区域、每日不同时段居民室内外PM2.5的污染状况及人员活动对室内空气PM2.5浓度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场所不同时段进行室内外空气中PM2.5质量浓度现场监测,同时收集人员活动和气象资料。结果交通繁忙区、工业生产区、扬尘作业区、生态洁净区居民家室内日间平均浓度分别为(109.83±107.38)、(101.50±93.90)、(108.23±101.18)和(48.07±44.28)μg/m3,不同区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16、1.974、2.329,P0.05);交通繁忙区、扬尘作业区办公室内日间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18.26±99.17)和(147.93±128.88)μg/m3,生态洁净区为(55.70±49.40)μ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34、3.327,P0.05);居民家室内日间、睡前、凌晨、烹饪时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91.91±80.59)、(122.46±104.65)、(125.37±112.52)和(171.91±123.02)μg/m3,不同时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88、2.544、2.214,P0.05);吸烟、打扫和无人员活动时室内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660.95±599.18)、(171.22±138.72)和(70.781±57.37)μ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647、4.714,P0.05)。结论室内空气中PM2.5浓度随室外浓度增加而增加;吸烟、烹饪及打扫均会导致室内PM2.5浓度瞬间急剧增大,空气质量严重下降,是室内重要的污染源;室外颗粒物的渗透作用是影响室内环境的主要因素,可通过增强门窗密闭性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公共场所室内PM2.5污染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14年随机选取广州地区所辖的花都区、荔湾区、天河区、越秀区、白云区以及海珠区等6个区域的3类(商场、住宿场所和餐饮场所)共36家公共场所作为研究对象,然后监测其室内PM2.5浓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地区公共场所室内PM2.5浓度平均值为(62.76±15.68)μg/m3。餐饮场所PM2.5浓度(71.68±12.27)μg/m3最高,住宿场所[(52.98±16.36)μg/m3]次之,商场(41.68±10.98)μg/m3最低。进一步分析发现:(1)烧烤或火锅类等餐厨未分开公共场所室内PM2.5浓度(84.34±13.46)μg/m3显著高于餐厨分开公共场所(66.77±14.47)μg/m3(P<0.05);(2)雾霾污染时,公共场所室内PM2.5浓度(89.12±16.58)μg/m3显著高于非雾霾污染时(49.65±15.86)μg/m3(P<0.05);(3)未备有中央空调公共场所室内PM2.5浓度(66.45±14.87)μg/m3显著高于备有中央空调公共场所(40.46±15.49)μg/m3(P<0.05);(4)临近公共交通的公共场所室内PM2.5浓度(51.67±15.46)μg/m3显著高于远离公共交通的公共场所(36.28±9.85)μg/m3(P<0.05)。 结论 2014年广州地区公共场所室内PM2.5污染程度较大,且烹饪时燃料的燃烧、室外空气污染以及公共交通尾气排放均致使PM2.5污染浓度增加,而在公共场所室内采用中央空调系统有利于PM2.5浓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部分公共场所室内PM_(2.5)的污染水平,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以马鞍山市25家公共场所(宾馆、洗浴中心、网吧、咖啡馆、电影院各5家)作为监测对象,采用光散射法测定室内外PM_(2.5)浓度,同时现场记录监测点的室内人员数量、吸烟人员数量、禁烟政策、空调使用情况等。结果公共场所室内PM_(2.5)浓度的中位数(M)为104μg/m~3,四分位数间距(IQR)为63~194μg/m~3。不同类型公共场所的室内PM_(2.5)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569,P0.001)。网吧室内PM_(2.5)浓度最高,M(IQR)为289(222~609)μg/m~3,咖啡馆次之,为203(110~335)μg/m~3,宾馆、洗浴中心和电影院最低,分别为98(50~142)、88(59~157)、75(53~102)μg/m~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室内PM_(2.5)浓度随着室外PM_(2.5)浓度、室内吸烟人时密度及室内人时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不使用地毯、使用中央空调、实施禁烟政策和使用机械通风均可降低室内PM_(2.5)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查期间马鞍山市公共场所室内PM_(2.5)污染较严重。室外PM_(2.5)、室内吸烟、室内人员、地毯等是室内PM_(2.5)的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北京市冬季公共场所室内PM2.5污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于2013年1月对该市4个区的住宿、商场和餐饮3类公共场所共24家进行室内空气PM2.5监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公共场所室内空气PM2.5浓度中位数为61μg/m3,范围为4~349μg/m3;雾霾天气时室内PM2.5浓度高于非雾霾天气,邻近交通干线的商场室内PM2.5污染水平高于步行街,火锅或烧烤类餐饮场所的PM2.5浓度高于餐厨分开场所,设有集中空调的公共场所室内PM2.5污染水平低于自然通风场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室外重污染天气、交通尾气排放、烹饪燃料燃烧可能是冬季公共场所室内PM2.5的主要来源,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上海市长宁区网吧室内环境烟草烟雾浓度,评估目前网吧环境烟草烟雾的污染情况,为《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控烟条例》)修订施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9年12月、2010年7月和2011年5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10家网吧于《控烟条例》实施前后进行随访调查和监测,采用AM510个人型气溶胶监测仪检测细颗粒物(PM2.5)浓度以代表环境烟草烟雾污染状况。结果 3次调查10家网吧,室内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239.74、203.62和177.89μg/m3,分别高出室外浓度201.83、180.35和155.36μg/m3,但3次调查室内外PM2.5平均浓度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吸烟的网吧室内PM2.5平均浓度高于室外7倍,且室内外PM2.5平均浓度差高于无吸烟的网吧(Z=-4.762,P<0.01),无吸烟网吧室内与室外水平基本相当。结论《控烟条例》在网吧实施前后调查室内PM2.5浓度没有变化,应采取严格禁烟执法减少环境烟草烟雾污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珠海市室内公共场所无烟环境建设对室内外空气PM2.5浓度差的影响。方法在珠海市香洲、斗门、金湾区随机抽取医院、学校、政府单位、车站、餐厅、旅店、歌舞厅7类公共场所60家,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选定场所进行调查,并监测场所内外空气PM2.5浓度,对调查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采用多元线性模型对公共场所中无烟环境对室内外空气PM2.5浓度差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对60家公共场所进行调查,有禁烟标识的机构数占91.7%,全部区域禁烟的占71.7%,不允许场内吸烟的占78.3%,设置禁烟区的占45.0%。室内外空气PM2.5平均浓度差为(20.7±28.5)μg/m~3,室内外PM2.5平均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禁烟标识、禁烟政策覆盖部分区域或无禁烟政策、允许场内吸烟和无禁烟区的公共场所室内外空气PM2.5浓度差较高(P0.05或P0.01)。PM2.5浓度差多因素分析显示,允许场内吸烟可增加PM2.5浓度差44.739个单位,或室内张贴禁烟标识可降低PM2.5浓度差24.78个单位。结论禁止吸烟和张贴禁烟标识等无烟环境建设能有效降低室内外空气PM2.5浓度差,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建议加强无烟环境建设监督和巡查。  相似文献   

13.
探讨室外环境与室内人员活动/行为对大学生公寓内细颗粒物PM2.5污染的影响,为保护大学生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大兴区某高校校园9间大学生公寓室内外PM2.5浓度实时连续监测7d,同时对大学生的时间一行为活动模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公寓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室内活动场所,每天在公寓内的时间为13.30h,占55.4%.公寓内PM2.5日均体积质量比范围为39.3 ~ 584.1μg/m3,超标率为66.7%~85.7%;室外PM2.5日均体积质量比范围为76.5~493.2 μg/m3,超标率为100%;室内外日均PM2.5体积质量比I/O比均值为0.8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公寓内PM2.5浓度与室外浓度、室内外温差、室外相对湿度、风速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792,-0.535,0.634,-0.547,P值均<0.01).公寓内人员活动/行为影响室内PM2.5浓度和I/O比(P值均<0.05).结论 在室外环境条件和室内人员的综合影响下,大学生公寓内PM2.5污染严重.应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大学生公寓内PM2.5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定量分析典型居民住宅室内、室外来源PM_(2.5)对室内PM_(2.5)污染的贡献,探讨影响室内来源主要因素。方法以北京市55户不同类型居民住宅为调查对象,分别在采暖季(45户)和非采暖季(43户)开展连续7 d的室内外PM_(2.5)同期监测,分别采用重量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分析PM_(2.5)质量浓度及PM_(2.5)中硫元素含量;利用硫元素比值法估算住宅PM_(2.5)室内外渗透系数,并根据质量平衡方程计算室内外来源的PM_(2.5)对室内浓度的贡献;利用问卷调查收集住宅一般状况和居民室内活动状况信息,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室内来源PM_(2.5)浓度因素。结果非采暖季和采暖季室内PM_(2.5)中来源于室外的比例分别为(81±21)%(M=83%)和(75±24)%(M=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采暖季来源于室内源的PM_(2.5)浓度[(12.8±16.4)μg/m~3,M=8.4μg/m~3)]低于采暖季[(22.2±32.9)μg/m~3,M=10.4μg/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非采暖季室内吸烟(β=0.199)和开窗时间(β=-0.073)是造成调查对象室内来源PM_(2.5)浓度差别的重要因素,可以解释总变异的27%,而在采暖季仅发现室内吸烟(β=0.280)可以造成室内来源PM_(2.5)浓度差别,可以解释总变异的25%。结论室外空气是室内PM_(2.5)污染的主要来源;减少室内吸烟和开窗通风可以有效降低对人群对室内来源PM_(2.5)的暴露。  相似文献   

15.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5):339-342
目的探讨太原市PM2.5对哮喘患者机体炎症因子的季节影响。方法以太原市不同社区哮喘患者29例为研究对象,在2013年分春、夏、秋三季对其生活环境PM2.5监测1周,并采集血样检测炎症因子。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及非参数检验。结果哮喘患者春季室外PM2.5[(185.89±37.30)μg/m3]、室内PM2.5[(170.30±23.84)μg/m3]和个体PM2.5暴露值[(186.91±35.66)μg/m3]均高于相应秋季暴露值(148.48±26.40,77.50±9.43,82.11±8.46)μg/m3(P0.05);哮喘患者血浆春季COX-2浓度19.60(6.36)μg/L高于秋季浓度10.73(3.96)μg/L,春季Eotaxin浓度9.43(2.78)ng/L高于秋季浓度5.42(1.57)ng/L,春季IL-10浓度3.24(1.55)ng/L低于秋季5.45(1.37)ng/L(P0.012 5);室外PM2.5浓度、室内PM2.5暴露浓度以及个体PM2.5浓度与COX-2、Eotaxin呈正相关(P0.05),与IL-10呈负相关(P0.05)。结论 PM2.5可能通过影响哮喘患者机体相应炎症因子的表达加重哮喘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盐城市典型公共场所室内PM_(2.5)污染状况,研究室外PM_(2.5)质量浓度对室内的影响,为监管部门控制公共场所PM_(2.5)暴露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盐城市区选4家典型公共场所作为监测对象,采用光散射式粉尘仪对室内PM_(2.5)质量浓度进行监测,同时记录环保部门公布的同时段PM_(2.5)质量浓度。结果 4家公共场所室内PM_(2.5)平均质量浓度为95.0μg/m3,是室外的1.68倍。室内PM_(2.5)平均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室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室外质量浓度冬季显著高于秋季(P0.01),室内质量浓度冬秋季无明显差别(P0.05)。室内外质量浓度呈高度正相关(R=0.779,P0.001)。结论盐城市典型公共场所室内PM_(2.5)污染较重,确保集中式空调正常运行和严格控制吸烟和油烟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室内PM_(2.5)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部分居室空气中PM2.5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广州市居民室内空气中PM2.5的污染特征并探讨其污染来源.方法于2003年6-7月期间,使用低流量采样器于广州市9个有代表性居民住宅采集室内PM25样品,测定其浓度及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含量.结果室内采样点PM25平均浓度为(47.4±17.7)μg/m3,高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已有的监测结果.PM25中OC和E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9.2±1.4)、(3.72±0.48)μg/m3;OC和EC分别占PM25的26.4%±5.6%和9.3%±4.8%.其中,OC主要来源于室内的污染源,而EC则可能与室外污染源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室内污染源(烹饪、吸烟等)、室外污染源(机动车排放)以及房屋条件(通风条件、装修时间)等对室内的PM25浓度水平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信息动态     
为探讨开关窗通风对宿舍室内PM2.5浓度的影响.于2015年11-12月选取某高校31个有代表性的学生宿舍,使用颗粒物检测仪进行PM25浓度的检测.观察关窗密闭、开窗通风和通风后密闭对宿舍室内PM2.5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通风前密闭状态下PM25平均浓度为176.28 μg/m3,通风状态下为183.72 μg/m3,通风后密闭状态下为176.28 μg/m3,室外为187.00.μg/m3.通风状态和通风前后密闭状态的宿舍室内PM25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通风与否,室内外PM2.5浓度具有高度相关性(r≯0.854 8,P<0.000 1).提示室外PM25直接影响宿舍室内PM25的浓度,关窗并不能有效降低室内PM2.5的浓度,开窗后密闭可降低通风后室内PM2.5的浓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居室内PM_(2.5)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年4—5月,选取北京城区和郊区24户住宅,对室内和室外空气中PM_(2.5)进行检测和数据采集,并对居室特征及人员时间活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室内外PM_(2.5)浓度日均值分别为(75.5±59.4)、(68.7±59.0)μg/m~3,二者呈正相关(P0.05)。室内PM_(2.5)浓度与室内外温差、室外风速呈负相关(P0.05),与室外相对湿度呈正相关(P0.05)。不同厨房类型、窗户类型、楼层、朝向的居室PM2.5浓度的室内/室外比值(I/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式厨房、推拉窗、低楼层、东西朝向的居室PM_(2.5)的I/O值更高。静坐、走动、运动、炒(炸)、炖(熬)、手动打扫时段的I/O值均高于睡觉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人、吸烟、蒸(焖)、机械打扫时段的I/O值与睡觉时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检测时间内室内外PM_(2.5)污染严重,室外环境及气象条件、居室特征、室内人员活动均可能影响室内PM2.5浓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极端天气条件下室内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水平及其特征.方法 选择2013年1月份连续雾霾及2月份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期间,在北京市CDC,考虑空间垂直和水平距离,以及窗户密封性和室内人为活动量,分别在室内和室外各设置3个监测点.采用膜采样和实验室重量法,连续监测室内外空气中PM2.5质量浓度,同时收集气象资料.结果 室内总体PM2.5浓度中位数(四分位数)为87.76(52.05 ~ 174.48) μg/m3,低于室外[128.79(95.14 ~ 221.88) μg/m3,Z=-4.126,P<0.01].室内3个监测点间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9,P<0.01),窗户密封差的监测点B浓度最高[94.05(63.46~ 189.17) μg/m3],其次是有人员活动的监测点A[87.76 (43.54~159.86) μg/m3],密封好及人员活动少的监测点C浓度最低[77.89(51.19 ~ 144.40)μg/m3].雾霾期间室内PM2.5浓度[273.22 (223.44~ 308.47) μg/m3]高于室内总体浓度水平(Z=-5.20,P<0.01);燃放鞭炮期间PM25浓度[167.90(129.15 ~ 187.90) μg/m3]高于春节期间(7 d)室内浓度水平[72.76(36.97~ 145.30) μg/m3,Z=-2.34,P<0.05],同时高于室内总体水平(Z=-1.98,P<0.05),但低于雾霾天气浓度水平(Z=-3.43,P<0.01).所有室内质量浓度与室外质量浓度的比值(I/O比值)中除4个值在1.00~1.09外,其余都小于1.00,其中监测点B的I/O比值(0.69 ±0.21)>监测点A(0.64±0.23)>监测点C(0.58 ±0.18) (F =22.85,P<0.01),而且雾霾期间I/O比值(0.87±0.14)>燃放鞭炮(0.68±0.08)>日平均浓度小于75μg/m3的晴好天气(0.51±0.18) (F =29.88,P <0.05).降雪或刮3级以上风可以使大气中PM2.5浓度降至谷值,而I/O比值在连日刮3级以上风时才会达到谷底值.当雾霾天气缓解或消失后,室外带入室内的PM2.5会滞留1~2d.结论 室内空气中PM2.5浓度随室外浓度增加而增加,雾霾和燃放鞭炮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并随室外空气质量的改善具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