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1):120-12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伴Hp感染的疗效分析。方法将2015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256例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脘灼热、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口苦口臭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闷、头晕、乏力、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伴Hp感染的疗效显著,能提升Hp根除效果,促进症状缓解,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袭 《黑龙江医学》2021,45(7):725-726
目的:探讨分析连朴饮加减治疗在胆汁反流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河南省职工医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行连朴饮加减方中药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对比两组疗效、脾胃湿热证各症状(胃脘疼痛、纳呆、口苦)评分情况以及患者食物反流症状消失时间、胃脘疼痛消失时间.结果:两组的临床治疗效率分别为90.24%和73.17%,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两组患者的胃脘疼痛、纳呆、口苦各中医症状积分以及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食物反流症状以及胃脘疼痛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朴饮加减方在胆汁反流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治疗中,能够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治疗周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升降抑幽汤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脾胃湿热型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三联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三联疗法基础上给予升降抑幽汤治疗,治疗1个疗程(2周)后,观察2组患者HP根除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的HP根除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升降抑幽汤治疗脾胃湿热型HP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观察慢性胃炎患者不同中医证型对其根除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分成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各60例,每组再随机分为三联组和四联组两个亚组,每个亚组30例。按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标准方案给予抗Hp治疗10 d,对其根除率进行比较。【结果】(1)Hp总根除率为78.3%,无论采用三联疗法还是四联疗法,均提示脾胃虚弱组Hp根除率最低,总根除率仅为61.7%,低于脾胃湿热组的88.3%和肝郁气滞组的85.0%(P0.05或P0.01);而脾胃湿热组与肝郁气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共有10例患者发生如恶心呕吐、胃痛胃胀等不良反应,其中脾胃虚弱组8例,脾胃湿热组及肝郁气滞组各1例,脾胃虚弱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脾胃湿热组和肝郁气滞组(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慢性胃炎患者的Hp根除率不同,无论是三联疗法还是四联疗法,脾胃虚弱型的Hp根除率均低于脾胃湿热型和肝郁气滞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拟舒肝理气调胃方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7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舒肝理气调胃方,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2.1%,观察组总有效率94.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胃脘热痛、胸脘痞满、口苦口黏、食少纳呆、舌苔黄腻各项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舒肝理气调胃方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胃脘痞闷、胃痛、反酸等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者行加味益胃汤和西药联合治疗的中医症状评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根除率和预后情况进行研究。方法:分析114例2015年4月-2016年4月就诊于本院的Hp相关性胃炎患者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西药三联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益胃汤医治,比较两组中医症状评分、不良反应、Hp根除率和预后情况。结果:经医治,观察组嗳气、胃脘胀满与神疲乏力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为1.75%,与对照组的5.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98.25%,高于对照组的73.68%,且预后半年复发率为1.75%,低于对照组的19.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相关性胃炎者行加味益胃汤和西药联合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且有利于根除HP和降低预后疾病复发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应用黄连温胆汤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对脾胃湿热证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脾胃湿热证慢性胃炎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3例)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观察组(33例)开展黄连温胆汤+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不舒服、焦虑/抑郁、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IL-8、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胃脘疼痛、口苦口臭、恶心呕吐)、TNF-α、IL-6、IL-8、PGⅠ、PGⅡ、G17水平较治疗前更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97%,较对照组的69.70%更高(P<0.05)。结论:比起单独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联合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胃炎更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可抑制炎症因子,改善胃肠激素水平,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分析中药辨证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0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90例与观察组3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药辨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390例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脘疼痛、痞满嗳气、恶心等症状缓解时间显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中对慢性胃炎患者实施中药辨证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且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70例,根据其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患者通过常规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35例患者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胃脘疼痛、胃脘痞闷、饮食减少以及嗳气呃逆等临床症状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单项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胃脘疼痛、胃脘痞闷、饮食减少以及嗳气呃逆等临床症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29%、96.87%、91.43%和89.2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2.35%、86.67%、82.86%和80.77%);研究组患者治疗后Hp根除率、电子胃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总体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43%、94.29%和91.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4.29%、82.86%和77.14%);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8.57%。结论 相对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炎在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基础上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二术清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疗效及对血清中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2和胃泌素(gastrin,Gas)的影响。方法:将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施维舒胶囊,每次1粒,每天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二术清胃汤治疗,每天1剂,常规水煎分2次温服。两组连续观察8周。比较两组症状体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血清中COX-2和Gas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脘腹痞满、口干口苦、食少纳呆、身重困倦、恶心欲呕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SF-36量表各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0%(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COX-2和Ga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二术清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疗效显著,且可降低患者血清中COX-2和Gas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拔罐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降钙素原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ive peptide,CG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114例慢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有感染者给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给予β2受体激动剂,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给予H2受体拮抗剂。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拔罐疗法。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症状积分(包括日间和夜间咳嗽情况)、咳嗽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莱塞斯特咳嗽问卷(Leicester cough questionnaire,LCQ)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GRP、IL-6、TNF-α和IL-8水平;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咳嗽消失率68.42%,高于对照组的49.12%(χ2=4.387,P0.05);观察组平均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78.95%,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χ2=6.218,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日间咳嗽症状积分、夜间咳嗽症状积分和咳嗽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LCQ量表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维度及LCQ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CGRP、IL-6、IL-8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拔罐疗法能有效减轻慢性咳嗽患者咳嗽程度,提高咳嗽的消失率,缩短咳嗽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GRP、IL-6、IL-8和TNF-α等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对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和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在脊柱内镜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52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独活寄生汤加减离子导入治疗。21 d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残余腰痛、残余腿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者例数,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F-36健康量表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和肝肾亏虚证评分;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37%,高于对照组的74.00%(χ2=5.219,P0.05);观察组残余腰痛、残余腿痛及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发生率分别为13.46%、5.77%和3.85%,均低于对照组的44.00%、24.00%和20.00%(P0.01);治疗后观察组SF-36健康量表躯体疼痛、精力、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及精神健康等8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ODI量表疼痛、单项和日常活动能力3维度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肝肾亏虚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离子导入能有效改善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内镜术后患者术后残余症状,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苏颗粒联合三联疗法对慢性胃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8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三联疗法,观察组患者则加用胃苏颗粒,通过评估主要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因子水平对比临床效果;计算幽门杆菌(Hp)的转阴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EGF、IL-32、TGF-β1水平显著降低(P0.05),NO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以观察组的变化程度更大(P0.05);观察组幽门杆菌转阴率为61.9%,对照组幽门杆菌转阴率为42.9%,观察组转阴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胃苏颗粒联合三联疗法可能通过调控血清中EGF、NO、IL-32、TGF-β1水平以减轻炎性损伤,保护胃黏膜而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幽门杆菌根除率,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芪龙活络方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芪龙活络方对中风后残疾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和脑功能缺损程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内科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芪龙活络方。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14 d、治疗后28 d 3个时间点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巴氏指数评分(Bathel Index)及NIHSS评分变化。结果:芪龙活络方治疗后14 d、28 d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98.3%,均优于对照组(P0.05);14 d后2组各项观察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P0.01),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8 d后2组各项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芪龙活络方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疏肝宁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肝宁胃汤治疗,方药组成:白芍20 g,生黄芪20 g,蒲公英20 g,枳壳15 g,党参15 g,半夏15 g,当归15 g,茯苓15 g,延胡索10 g,甘草6 g,三七粉3 g。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病理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胃泌素(gastrin,Gas)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病理疗效有效率为75.9%,观察组的病理疗效有效率为9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72.4%,观察组有效率为9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积分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反酸嗳气、消化不良、胃脘疼痛及食欲不振的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腹胀胃痛:对照组出现3例,观察组出现2例。头晕恶心:对照组出现4例,观察组出现1例。脏器功能损伤并发症:对照组出现1例,观察组未出现。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COX-2和Gas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COX-2和Ga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肝宁胃汤联合奥美拉唑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及病理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贞芪扶正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患者128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贞芪扶正胶囊治疗,都治疗1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8.4%和89.1%,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分别为100.0%和96.9%,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腹胀与少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都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腹胀与少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的恶心、呕吐、头晕、便秘等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贞芪扶正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能在保障安全性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基础上,有效促进临床症状的恢复,从而提高预后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人参养荣汤对宫颈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9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联合加味人参养荣汤口服,共治疗3个月。检测治疗后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_4~+、CD_3~+、CD_4~+/CD_8~+水平及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IgA、IgM变化情况,评价生存质量及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65.00%,对照组有效率为45.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_3~+,CD_4~+,CD_4~+/CD_8~+水平及IgG、IgA和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期间观察组骨髓抑制程度轻于对照组(P0.01),骨髓抑制出现时间晚于对照组(P0.01),平均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参养荣汤能改善宫颈癌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推迟骨髓抑制出现时间,促进骨髓抑制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仁汤加减治疗湿热内蕴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湿热内蕴型F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乌灵胶囊,观察组患者给予三仁汤,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主要证候积分,同时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中胃动素和促胃液素的水平变化,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38%(47/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5%(37/52)(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主要证候(脘腹痞满、饮食减少、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困倦及恶心呕吐)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医主要证候积分显著下降(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胃动素和促胃液素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胃动素和促胃液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内,观察组复发率为4.26%(2/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2%(7/37)(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三仁汤加减治疗湿热内蕴型FD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要证候,同时提高胃动素和促胃液素的水平,降低FD的复发率,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纳入有效半减期计算投入剂量对131I治疗Graves’甲亢(Graves disease,GD)转归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科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就诊患者中符合131I治疗并同意采用该治疗的GD患者201例,采用抛币法分为对照组(n=79)和观察组(n=122).测定所有患者2、4、24、48 h的甲状腺吸碘率,利用公式y=-4.555 lx+0.169 3计算有效半减期,观察组将有效半减期纳入公式计算投入剂量,对照组采用通用的计量法计算投入剂量,观察两组投入剂量、甲亢一次性缓解率、早发甲减率的差异.结果 分别按观察组与对照组公式计算每位患者的投入剂量,观察组平均投入剂量较对照组减少1.46 mci(=25.61,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一次性缓解率分别为94.93%、91.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发甲减率为9.0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46% (P <0.01);有效半减期≥6.0 d时,对照组早发甲减率62.5%,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2.22%(P<0.01).两组有效半减期在3.9~ <4.5 d时,平均缓解率78.57%;4.5 ~ <6.0 d时,平均缓解率94.11%;≥6.0 d时平均缓解率为96.15%.随着有效半减期的延长,平均缓解率逐渐增加(P<0.01).结论 基于个体有效半减期计算131I投入量可减少治疗GD的投入剂量并提高一次性缓解率和降低早发甲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