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经有一部叫《大西洋底来的人》的美国科幻片。影片的男主人公麦克·哈里斯是一个来自海洋中的人,他具有特殊的身体结构和本领,这并不是剧作者完全凭想象随心所欲地构思出来的。在美国,确实有一些科学家认为,海洋深处的某些地方,可能生活着一些智力高度发达的生命——"海底人"。1963年,人们在波多黎各东南部的海水下发现一个怪物,美国海军先后派了一艘驱逐艘和一艘潜水艇追赶此物,他们在百慕大三角区追赶了500千米。美国其他13个海军机构也看到了这个怪物,并作了记载。人们发现,怪物只有一个螺旋桨,有时候,它能钻到水下8000米深处,看来它不像是地球人制造的一种新式武器。1973年4月,一个名叫丹·德尔莫尼奥的船长,在百慕大三角区附近的斯特里姆湾的明澈海水里,看到一个形如大雷茄烟似的怪物,它长约  相似文献   

2.
2017年10月中旬,科学家宣布探测到时一空组构中的涟骑——引力波,而这些引力波来自于一对死亡恒星——中子星的相互碰撞。这是科学家首次目睹两颗中子星的合并。这一发现或许有助于破解几十年来的一大奥秘:宇宙中的许多重元素是怎么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百慕大三角,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它位于美国东南岸对面的大西洋,即佛罗里达南端、西印度群岛东端与百慕大群岛之间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据记载,从19世纪起,常有途经该区域的船只或飞机无故失踪。自1945年以来,有据可查的在百慕大三角失踪的船只最少有20艘,失踪或死亡人数最少达1200人,此外还有不少飞机也在此区域突然失踪。对于这种奇异现象,科学家们至今尚未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魔鬼百慕大 1840年,运载着大批香水和葡萄酒的海轮“罗莎里号”从法国启航,行驶到古巴附近即失去联络。数星期后,海军发现“罗莎…  相似文献   

4.
美国东海岸与百慕大群岛和巴哈马群岛形成的三角区,一直是船只和飞机神秘失踪的恐怖海域,被称为"魔鬼三角"。多少年来,科学家一直在试图揭开造成船只和飞机失踪的真正原因,但始终未能如愿。最近英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假说,认为从海底冒出一种气体是造成百幕大众多失踪事件的凶手,为验证这一推测,1995年10月将有一艘国际科学考察船前往百慕大进行新一轮科学探险。据英国《卫报》报道,负责这次探险活动的英国科学家、国际海洋钻探计划协调人朱利安·皮尔斯说,这种气体来自称之为气水化合物的物质。气水化  相似文献   

5.
正它2004年被发现,2014年却神秘消失。科学家2020年4月20日宣布,他们推测中的一颗系外行星(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现在看来不见了。虽然在科幻小说中不乏"超人的故乡行星爆炸并消失"这样的描述,但科学家必须为疑似行星消失这样的"怪事"寻找合理的解释。最新和被认为最可信的一种解释是,这颗人类最早在2004年拍摄过的疑似行星(被称为北落师门b)其实并不是一颗完整意义上的行星,而是由环绕太阳系附近的一颗明亮恒星——北落师门(南鱼  相似文献   

6.
最近,日本一家石油公司宣布,他们在日本近海的深海底发现了数量极大的甲烷干冰资源。这是迄今为止探测出的海底最大的能源群。人们也称这种甲烷干冰为“可燃冰”。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这次发现的海底资源,作为燃料,如果好好地加以利用的话,预计可以供日本使用100年以上。这对于能源十分缺乏的日本而言,绝对是一个极富吸引力的大话题。然而,不尽人意的是,甲烷干冰倘若在某些不利因素的诱导下,可能会突然发生融化,造成海底滑坡,引发海啸,并有可能导致地球温度上升,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引起了世界不少科学家的热切关注。日…  相似文献   

7.
视野     
《大自然探索》2012,(9):4-7
科学家找到了"上帝粒子"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工作的两个独立团队的科学家,2012年7月4日分别宣布了同样的结果:他们99%地相信自己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所谓的"上帝粒子")。这种科学家寻找已久的粒子,或许能通过解释我们宇宙中的物体为什么会拥有质量(因而星系、行星甚至人才有了存在的权利),从而使得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变得完整。上述发现被认为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但要最终证实  相似文献   

8.
美国科学家和意大利科学家在遥远的天际又发现了一颗飞速旋转的恒星。这是一颗脉冲星,位于狐狸座和天鹅座之间,每秒钟旋转一百六十三次,它是迄今发现的第二颗飞速旋转的恒星,去年在狐狸座发现的脉冲星每秒钟旋转六百四十次。科学家们说,他们发现这颗新发现的脉冲星是某个二星系的成员,它和另一颗恒星相互环绕运行。这颗脉冲星和狐狸座的那颗脉冲星理应减速,但它们能够在很久以后依然如此快速地旋转,科学家们相信,这种二星系可以对此作出解释。据信,脉冲星是大星球早年爆炸后的残留物,爆炸产生了较小的恒星,它的原子紧紧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结构紧密的星体。科学家们说,爆炸的力量导致了这些分量沉重、结构紧密的恒星快速地旋转,每旋转一次,就产生横  相似文献   

9.
恐龙木乃伊     
《科学之友》2008,(2):23-23
恐龙到底长什么样,恐怕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但英国和美国科学家们日前在美国的北达科他州发现的一具恐龙木乃伊,它或许能给大家一个明白——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7月中旬,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冰封的亚马尔半岛上,科学家发现了一个直径为30米的奇异大洞。此后,人们对此洞的成因提出了多种猜测:气爆、导弹爆炸、陨星撞击和外星飞船降落等等。但科学家相信,这个大洞一定与2012年和2013年亚马尔半岛的夏季异常高温有关——当地平均气温比往常高了5℃。有人认为,随着温度上升,永久冻土解冻、坍塌,此前一直封闭在冻土里的甲烷气体突然释放,就可能炸出一个大洞。  相似文献   

11.
你一定听说过神奇的"百慕大三角区"吧,它是大西洋中一片耸人听闻的海域。就是在这个被世人称为"魔鬼三角"的地方,亿万年来却一直延续着动物界一个守时践约的盛会。参与的群体就是繁衍在这片海域里的一种鲜为人知的海底蠕虫——沙蚕。沙蚕形似蚯蚓,状如泥鳅,长5厘米~8厘米不等,身体上有明显的分节,且长有刺毛。它们平时生活在百幕大海域珊瑚礁的洞穴里,每到繁殖时节的月圆晴朗之夜,这些沙蚕便同时爬出洞穴,从海底"群浮"到海面聚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05,(11):5-5
如果在银河系邻近星系中的恒星发生伽马射线大爆发,对地球上的生物来说或许不是一个好消息。但是一些科学家最近指出,这样的爆发可能在大约4.4亿年前向地球遍撒化肥,并最终使得地球陆地上绿意盎然。 至少在过去10年中,科学家一直猜测伽马射线大爆发曾经在远古地球上导致了数次生物大灭绝。伽马射线爆发被认为可能是超新星(即老年恒星爆炸)的副产品,也可能是致密(超高密度)恒星——中子星相撞的结果,爆炸和撞击释放超大量的高能辐射——伽马射线,这些射线聚集成两股“灯塔”式的超高能光柱。 迄今为止观察到的几乎所有伽马射线大爆发,都发生在那些遥远的星系。不过,在这去几十亿年中,至少有  相似文献   

13.
延长端粒     
正有人称,这种基因疗法让她年轻了20岁长生不老这个梦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看来又被拉近了一点点。美国"生物活力"公司首席执行官帕利希女士2016年4月底宣布,她已经采用本公司的实验性基因疗法来对抗衰老。不过,"生物活力"公司颇具争议性,而帕利希的这一说法也并非人人都信。这项始于2015年11月的治疗,既受到对创新的赞誉,也遭到对不严谨科学的批评。帕利希声称,她  相似文献   

14.
深海火山 几年前,美国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在太平洋加拉帕戈斯岛以东进行了一次探险活动,他们在2500米的海底发现了一个深海火山口,这是科学家们发现的第一座深海火山,在此之前,人们对此还一无所知。这座火山位于海底山脉的顶部,已生存了数百年。此后,科学家们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又陆陆续续地发现了几十座深海火山。深海火山一般呈丛群状,由大大小小几十个管状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2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欧洲引力天文台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有史以来,科学家第一次直接观测到了来自遥远宇宙的剧变事件所产生的时空涟漪——引力波.所观测到的信号置信度大于5.1s,符合自然科学界对于"发现"最严格的定义标准.这恰好验证了100年前爱因斯坦的一个重要预言,是首次在强引力场条件下对广义相对论的直接验证.  相似文献   

16.
2007年6月30日是"通古斯大爆炸"发生99周年的日子,这个困扰科学家近百年的爆炸原因,不断又有新的解释被提出。最近科学家在爆炸地点附近发现了一个湖泊,这个湖宽300m、深50m,形状类似一个低速撞击坑,为行星撞击说提供了有力证据。有意大利科学家指出"通古斯大爆炸"很可能是坠落在当地的一颗巨大陨石引起的;但俄罗斯研究人员认为坠落的不是石制的陨石,而是一颗由冰和干冰组成的彗星。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探索》2007,(4):16-19
2006年,一支由日本和德国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在台湾海域附近海底取得了一个重要发现.考察队在观察海底热液泉时,意外发现了一个液态二氧化碳湖.在正常情况下,地球表面的二氧化碳呈气态,但在海洋深处,由于巨大的压力和极度的寒冷,二氧化碳被压缩、冷却成液态,并聚积在一起形成湖泊.  相似文献   

18.
一个新的理论暗示,一颗年轻的恒星或许会对另一个发展中的恒星系统猛拽一把,从而使得围绕它们的行星以一个倾斜的轨道运转。这一理论可能也解释了就在家门附近的一个存在已久的谜——为什么地球轨道相对于太阳赤道倾斜了7°。1995年,瑞士天文学家有了关于第一颗"热木星"的惊人发现,这是一种近距离环绕其母星运转的气态巨行星。为了解释这一奇异的发现,理论学家提出,行星形成时距离恒星很远,但后来通过曾环绕恒星的由气体与尘埃构成的原行星盘运转而逐渐向内迁移。在这种所谓的盘迁移过程中,行星依然停留在原行星盘中,因此其轨道的倾斜程度与母星相匹配。  相似文献   

19.
四海 《科学之友》2007,(9A):30-31
2007年6月30日是“通古斯大爆炸”发生99周年的日子,这个困扰科学家近百年的爆炸原因,不断又有新的解释被提出。最近科学家在爆炸地点附近发现了一个湖泊,这个湖宽300m、深50m,形状类似一个低速撞击坑,为行星撞击说提供了有力证据。有意大利科学家指出“通古斯大爆炸”很可能是坠落在当地的一颗巨大陨石引起的;但俄罗斯研究人员认为坠落的不是石制的陨石,而是一颗由冰和干冰组成的彗星。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探索》2008,(2):5-5
1908年6月30日,在俄罗斯西伯利亚西部人烟稀少的通古斯地区上空,曾发生过巨型火球大爆炸的灾难性事件,爆炸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5颗美国当年投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这次爆炸将2000平方千米的森林夷为平地。事件发生后,许多科学家相继对该地区进行过调查,但始终未能找到这个火球(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或者彗星)的残留物。最近,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宣布,他们终于在通古斯河附近的一个湖泊的底部发现了那次爆炸的撞击地点。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证实,他们的这一发现应该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