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门冬氨酸鸟氨酸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急性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住院的肝性脑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纳洛酮组和氨基酸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与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纳洛酮组仅给予纳洛酮,氨基酸组仅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疗程均为7d。观察3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情况及前后血氨浓度、肝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用药后治疗有效率及清醒时间均优于纳洛酮组和氨基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血氨浓度以及肝功能(ALT、TBIL)也明显优于纳洛酮组和氨基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与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治疗急性肝性脑病效果显著,能够迅速降低血氨浓度,促进肝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许丰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9):1172-1174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临床诊断的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成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组(A组,n=24例)和纳洛酮组(B组,n=24例),A组给予纳洛酮0.4mg静脉推注,间隔4h1次和门冬氨酸鸟氨酸10g静脉滴注,每日2次;B组给予纳洛酮0.4mg静脉推注,间隔4h1次,疗程皆为7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d后观察临床症状、血氨变化情况。结果:治疗7d后,A组治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血氨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血氨及治疗前、后血氨浓度降低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比单用纳洛酮具有更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瑞甘)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肝硬化、肝癌导致不同程度肝性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瑞甘)联合纳洛酮,对照组采用精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治疗均为7d,两组其他基础治疗相同.观察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血氨和肝功能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经过7d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情况及血氨情况组间比较,治疗组血氨水平、肝功能、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对降低血氨、促进苏醒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崔英 《中外医疗》2010,29(19):91-92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5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于入院时进行血氨、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测定,根据Child-Push分级标准和肝性脑病分级标准进行分级,2组患者分别接受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和谷氨酸钾、谷氨酸钠治疗14d,观察疗效、血氨、肝功能指标变化,及根据Child-Push分级标准进行血氨观察。结果 2组均能降低血氨水平,但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组降低血氨的效果在ChildA级及ChildB级组较好,且优于谷氨酸钾、谷氨酸钠组,P〈0.05,但在ChildC级组经治疗后血氨无明显下降,P〉0.05;在肝功能方面,治疗组治疗后TBIL、ALT、AS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较谷氨酸钾、谷氨酸钠疗效确切,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乳果糖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血氨水平、认知功能、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和血氨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数字连接试验(NCT)时间、数字符号试验(DST)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GOS评分为(4.66±0.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6±0.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相比,乳果糖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血氨水平,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去除诱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IL、ALT、AST、ALB和血氨浓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大幅度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此5个指标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0%和96.0%,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含量下降程度较大,临床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 Med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月有关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以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试验组)与门冬氨酸鸟氨酸或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的比值比(OR)以及95%CI为效应指标,并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氨、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神志转清醒时间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采用Revman 5.2进行Meta分析总体有效率。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535例受试者,其中试验组269例,对照组26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OR=3.92,95%CI 2.48~6.17,P<0.000 01)。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血氨、ALT、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2.33,95%CI-0.10~4.76,P>0.05;SMD=5.32,95%CI-0.45~11.09,P>0.05;SMD=1.58,95%CI-1.84~5.01,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氨、TBIL低于对照组,神志转清醒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8.58.34,95%CI-32.24~-4.93,P<0.05;SMD=-20.73,95%CI-28.51~-12.96,P<0.05;SMD=-16.34,95%CI-23.53~-9.14,P<0.05)。治疗后两组ALT、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30.34,95%CI-63.61~-2.93,P>0.05;OR=0.58,95%CI 0.18~1.92,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导致肝性脑病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肝硬化导致肝性脑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纳洛酮和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氨浓度、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改善均好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导致肝性脑病疗效可靠,降低患者血氨浓度,有效改善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营养干预为基础的多种措施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为临床肝性脑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4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口服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肝营养素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乳果糖口服液联合思联康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病毒、护肝、对症支持等治疗。两组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肝性脑病复发的次数及治疗前后的营养状态。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AST、ALT、TBIL均有下降,ALB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AST、ALT下降(P0.05),TBIL及ALB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6个月内出现肝性脑病复发分别为43次及7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营养不良率分别为85.00%及45.00%(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90.00%及75.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营养干预为基础的多种措施治疗肝性脑病临床效果显著,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官亮 《当代医学》2016,(19):127-128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急性肝性脑病疗效及对血氨浓度、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肝性脑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与纳洛酮联合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仅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疗程为7d,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其血氨浓度、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氨和AST、TBlL水平明显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与纳洛酮联合方案,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明显改善肝功能以及血氨水平,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并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和门冬氨酸鸟氨酸,连用72 h观察.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氨和肝功能指标、意识变化及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血氨水平、肝功能、意识障碍程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彭志华  钟跃君 《海南医学》2010,21(18):22-23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18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予以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纳洛酮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氨的含量,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纳络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含量下降程度和神志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络酮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与乳果糖联合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62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门冬氨酸鸟氨酸静滴,口服乳果糖加上综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总胆红素、转氨酶)及血氨值的变化;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改善肝功能及降低血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1%和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与乳果糖联合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黄之克 《当代医学》2012,(31):59-60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去除病因、限制蛋白质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5~10g和精氨酸20g,均加入250mL葡萄糖溶液,ivgtt、qd、连用7d.1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和血氨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P=0.023).治疗后两组的AST、ALT、TBIL和血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172、3.265、3.641和3.254,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能迅速、有效地降低AST、ALT、TBIL和血氨水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复方氨基酸(6AA)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治疗组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复方氨基酸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精氨酸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10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肝功能、血氨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5%,明显高于对照组64.29%(P<0.01),肝功能、血氨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复方氨基酸对纠正肝性脑病,改善肝功能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黄忠  邹燕  魏尉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4):453-454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不同肝功能分级亚临床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56例肝炎后肝硬化亚临床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检测ALT、TBIL、NCT、血氨,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NCT血氨明显降低(P<0.01)。肝功能分级ChildA、B级患者NCT血氨均明显下降(P<0.01),ChildC级两项指标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对ChildA、B级肝硬化亚临床肝性脑病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可做为首选。  相似文献   

17.
王文斌 《吉林医学》2013,(32):6705-6706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3例,对照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静脉滴注,乳果糖口服,7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53.8%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降血氨和改善肝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与乳果糖联合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大黄制剂灌肠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方法:将58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A(18例)、B(20例)、C(20例)三组,A组予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门冬氨酸鸟氨酸,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大黄制剂灌肠。监测三组患者清醒所需时间、血氨、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降低值,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A、B、C三组总有效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C组治疗效果最好,三组有效率分别为90%、75%、50%。三组患者治疗至清醒所需时间、血NH3降低值、ALT降低值及TBIL降低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1),其中C组清醒所需时间最短[平均为(14.1±3.8)h],血NH3、ALT和TBIL较治疗前降低最为明显[分别为(43.8±7.1)umol/L、(67.2±10.5)U/L和(70.9±11.1)μmol/L]。结论:大黄制剂灌肠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可缩短昏迷时间,降低血氨、改善肝功能,最终提高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俞银娜 《大家健康》2016,(3):154-155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与乳果糖联合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62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门冬氨酸鸟氨酸静滴,口服乳果糖加上综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总胆红素、转氨酶)及血氨值的变化;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改善肝功能及降低血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1%和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与乳果糖联合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6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ALT、AST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及血氨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6%,与对照组的10.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可有效降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血氨水平和改善肝功能,效果优于单纯基础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