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美人蕉和菖蒲生态浮床净化微污染源水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美人蕉和菖蒲生态浮床净化微污染源水,在进水TN为0.91~1.17mg/L、TP为0.12~0.18mg/L、CODMn为5.48~9.36mg/L、DO为3.6~6.1mg/L时,两种生态浮床的出水水质均能满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GB3838—2002)的要求;其中美人蕉和菖蒲浮床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2.5%和36.2%,对TP的平均去除率为48.1%和44.2%,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42.3%和36.3%,美人蕉浮床的净化效果要好于菖蒲浮床。可见,生态浮床的除污效果较好,可用于微污染源水的净化。  相似文献   

2.
组合生态浮床在滇池入湖河流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一套由植物浮床和填料浮床组合而成的生态浮床系统治理滇池入湖河流大清河,考察了组合浮床对入湖河流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组合生态浮床对水体中COD、TN、TP的去除效果较好,其面积污染负荷去除率分别为401.5、50.0、5.44 mg/(m2·d),年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16%、4.2%和7.91%,水质的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1)
为了提高传统植物浮床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降低养殖排放水污染,采用在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浮床底部放置生物陶粒基质的方法构建强化生态浮床,研究了该强化生态浮床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用强化生态浮床净化水体16d时,对总氮(TN)、氨氮(NH+4-N)、亚硝氮(NO-2-N)、总磷(TP)、化学耗氧量(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8.57%、68.52%、77.05%、71.17%、47.22%,均显著高于凤眼莲组和生物陶粒组(P<0.05);经强化生态浮床净化后的养殖水体中,TN、TP水平分别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排放水一级标准(SC/T9101—2007),NH+4-N浓度降至0.20mg/L以下,NO-2-N浓度降至0.01mg/L以下。研究表明,强化生态浮床中植物、基质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复合生态床的植物配置与净化效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复合生态床是由填料和植物按一定需要组合而成的梯级人工湿地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工艺。结合山地城镇的地形特点构建了三级人工湿地生态床,并开展了处理生活污水的中试(13.5 m3/d)研究。选择美人蕉、风车草、菖蒲、香蒲四种土著植物以及陶粒、钢渣、石灰石等3种填料,通过进行不同的组合,考察其对除污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美人蕉的生物量最大,对氮、磷的去除能力较强;最优植物组合为风车草—美人蕉—菖蒲,其对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69.85%、59.31%和75.04%。  相似文献   

5.
针对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设置5组实验装置,探究太阳能曝气、轻质陶粒填料、美人蕉及固定化好氧反硝化细菌颗粒强化组合生态浮床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素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组合浮床中曝气和填料的设置对COD的去除起主要作用,设置曝气浮床较无曝气浮床的COD去除率提高了25%,设置填料浮床较无填料浮床的COD去除率提高了20%。曝气对NH~+_4-N的去除可起到很好的效果,设置曝气浮床较无曝气浮床的NH~+_4-N去除率提高了81.17%。曝气可促进硝化反应的进行,NO~-_2-N会随氨氮浓度的降低而上升,且NO~-_3-N浓度变化与NO~-_2-N浓度变化具有一定的同步性。添加了固定化好氧反硝化细菌颗粒的组合生态浮床对氮素的去除效果最佳,其中对NH~+_4-N的去除率达到了97.57%、对TN的去除率为50.24%。固定化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加入可缩短氮素的转化进程,提高氮素的转化效率,利于氮素的去除。  相似文献   

6.
生态浮床对河口水质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分析浮床建成前后、浮床撤除前后以及浮床边和开阔水道之间水质的差异,考察了浮床对河口水质的净化效果,并对净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浮床具有很强的净化能力,经过浮床段后TN、TP和NH 4-N浓度均得到明显降低;浮床边的水质较好,浮床对TP、TN、NH4 -N的净去除率分别为10.4%、8.1%、18.1%;由于氮循环过程的复杂性,经过浮床段后NO-3-N和NO-2-N浓度反而显著升高;工程段水质的改善是湖水稀释、河流自净和浮床净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撤除浮床后,对水体的净化效果大大降低,对TP、TN、NH4 -N的去除率仅分别为18.2%、9.2%、27.8%.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美人蕉和香根草植物浮床体系对实验水样中氨氮、总磷、COD等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移植到浮床体系后,美人蕉和香根草均表现出良好的生长能力。在吸收、吸附和微生物降解的共同作用下,第8周后两者的脱氮除磷效果达到最佳,其中美人蕉对氨氮和总磷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65. 56%和67. 78%,香根草对氨氮和总磷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67. 78%和64. 50%。  相似文献   

8.
水葱对高盐再生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水葱去除天津泰达景观河道(以高盐再生水为补水)水体中污染物的室内试验和现场测定结果,考察了对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情况。室内试验显示,对COD、TN、NO36--N、NH3-N、TP、PO4^3--P的去除率分别为27.85%、55.03%、55.20%、67.5%、84.25%、86.02%;实际水体的测定结果表明,对COD、TN、NO3^--N、NH3-N、TP、PO4^3--P的去除率分别为-21.37%、61.84%、72.35%、9.30%、49.09%、56.52%;水葱对含盐量高达5000mg/L的再生水具有明显的净化效果,并且能够降低水体的pH值。因此,可通过适时收割水葱来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曝气生态浮床/PRB组合工艺净化重污染河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试考察了曝气生态浮床/可渗滤反应墙(EAFB-PRB)组合工艺对重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COD、TN、NH_4~+-N和TP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5%、27.9%、36.8%和87.0%;经处理后,水体的平均DO浓度由0.09 mg/L提高到1.7mg/L;对TSS的平均去除率达95.4%,出水清澈透明,感官效果好.可见,该组合工艺是改善重污染河水水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潜流人工湿地深度净化二级处理出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页岩/钢渣强化潜流人工湿地深度净化城市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结果表明,在平均水力负荷为0.32m/d的条件下,当进水COD、TN、TP平均浓度分别为33.9、15.1、1.57mg/L时,出水COD平均浓度为13.2mg/L,去除率为61%,面积反应速率常数(K)值为0.3m/d,温度对去除COD的影响不明显;出水TN浓度在5.4—14.3mg/L之间波动,瓦值为0.09—0.31m/d,去除率受温度的影响很大,随着进水硝态氮所占比例的提高和运行时间的延长,湿地对TN的去除率有上升趋势;稳定阶段出水TP浓度为0.6mg/L,去除率为50%,瓦值为0.26m/d,温度对去除TP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不同植物湿地系统对高盐再生水的除氮能力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氮营养物为去除目标,研究了高盐再生水景观河道内的生态砾石床及4种水生植物湿地床的除氮效果。结果表明,单纯的砾石床对高盐再生水的除氮能力比水生植物湿地床的差,在水葱、美人蕉、三棱草和芦苇等4种水生植物湿地床中,以芦苇床的除氮效果最佳;4种植物湿地床对硝态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其次是对总氮的去除效果,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则较差;进水中总氮和氨氮负荷的变化对水生植物湿地床的除氮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打碗子、灯心草、美人蕉、芦竹这4种水生植物进行试验研究,分别比较它们的除污效能及生长情况,以筛选出适合重庆地区生长且处理污水效能高的水生植物。试验结果表明:栽种不同水生植物的人工湿地渗滤床系统对COD的去除率差别不大,对磷的去除率也无显著差异,水生植物的脱氮效能排序为:打碗子>美人蕉>灯心草>芦竹,即栽种打碗子和美人蕉的湿地系统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果较好。相比较而言,打碗子和美人蕉比较适合应用于重庆地区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生态浮岛对水体中低浓度磷的去除效果,引入水化硅酸钙作为生态浮岛的基质,在人工气候室环境条件下,研究了水化硅酸钙对空心菜浮岛除磷能力的强化作用。在确定了适用于浮岛的水化硅酸钙投加量和粒径之后,通过比较不同数量空心菜的除磷效果,确定了较佳的植株数量。在此基础上,将水化硅酸钙和植物相结合,研究其对不同浓度磷的去除效果,并和普通空心菜浮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水化硅酸钙强化的空心菜浮岛的除磷效果明显好于普通空心菜浮岛,前者的植株质量平均增长倍数为2.9,后者的为2.0;单独采用水化硅酸钙会导致水体的pH值从7.95上升到9.0左右,而水化硅酸钙强化的空心菜浮岛则维持水体的pH值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14.
天然的湿地植物在形态和解剖学上均能适应氧含量较低的生态环境,因此,它们可用于人工湿地系统中处理污水。而人工湿地中的植物不仅将人工湿地与稳定塘区分开,同时为污染物的去除创造适合的条件。人工湿地中的植物不仅能减弱强光与风力对湿地的影响,为湿地基质提供保温作用,满足根区微生物生长对氧气和其他营养成分的需求,还能截留部分污染物预防湿地堵塞,并具有其特有的美学价值,在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中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最常见的人工湿地植物有漂浮植物如凤眼莲、浮萍;沉水植物如狐尾藻属、金鱼藻属;挺水植物如芦苇、香蒲属。而国内人工湿地除了以上这些常见植物外,还常用一些其他的沉水植物,比如芦竹、再力花、风车草以及美人蕉等。  相似文献   

15.
以净化城市受污染河水为目标,对Living Machine系统进行改进而构建了植物浮床生态箱/植物浮床生态箱/人工湿地/沉水植物生态箱系统,在系统中引入了多种植物以及鱼类、螺蛳、虾等物种,并以间歇方式运行,平均水力停留时间为2 d.结果表明,经过该系统处理后河水的DO含量提高了100%,对NH4--N的去除率为82.4%,对TN的去除率为23.4%,对TP的去除率为50.2%,对COD的去除率为28.1%;出水DO、NH4+-N、TN、TP、COD分别为5.20、0.42、9.78、0.34、12.72 mg/L.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山东省济宁污水处理厂存在的氮磷脱除效率低与运行稳定性差等问题,应用MBBR工艺系统进行了中试规模的强化脱氮除磷现场试验研究,分析了水力停留时间、填料填充率及外源性碳源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中试系统的COD、NH4^+-N、TN、TP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0.56%,92.5%,46.3%和65.6%,处理效果优于同期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工艺控制参数不变,投加外源性碳源(甲醇)33mg/L,中试系统TN去除率由46.3%提高到72.4%,出水TN小于10mg/L,同时中试系统出水COD有所降低.本研究为济宁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