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鼓窦径路48例先天性外耳道、中耳畸形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鼓窦径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的效果及重建耳道再闭锁的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2008年8年间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并获随访且资料完整的先天性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病人48例(54耳),所有病人均采用鼓窦径路重建外耳道,鼓室成形术,其中Ⅱ型45耳、Ⅲ型9耳,术后随访18个月以上.结果 54耳均顺利找到鼓窦,开放鼓室行听力重建,全部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耳廓和听骨链畸形,听骨链畸形最多见于锤、砧骨(40耳),其次为镫骨上结构(12耳),伴面神经畸形者占23耳.术后1年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提高20 dB以上者45耳(83.3%),提高25 dB以上者25耳(46.2%).结论 鼓窦径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具有易掌握、安全、效果可靠等特点,保持术后重建外耳道的宽度及防止鼓膜外侧愈合是提高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术后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听力重建的手术方法及其手术效果。【方法】分析1993年1月~2007年4月手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闭锁87例(91耳),手术采用乳突径路49耳,乳突前径路42耳,根据鼓室、听骨链、前庭窗情况行外耳道、鼓室成形80耳,外耳道成形6耳,外半规管开窗3耳,前庭开窗2耳。【结果】91耳中术后1个月语频区气导听力提高15dB HL以上者73耳(80.2%),其中听力改善30dB HL以上、气-骨导间距小于15dB HL者37耳(40.7%)。随访1~12年,语频听力能保持术后水平者60耳(65.9%),术后外耳道再闭锁或狭窄18耳次,鼓膜外侧愈合9耳次。【结论】听力重建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的有效手段,防止外耳道术后再闭锁或狭窄、鼓膜外侧愈合是提高术后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Ⅰ期成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月我科收治的28例(31耳)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Ⅰ期成型术病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颞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和听力检查,术中均采用鼓窦径路重建外耳道和鼓室成形术,并利用自体肋软骨行Ⅰ期全耳廓再造术。结果听力重建28例(31耳),术后1月听力均有提高,术后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提高25dB以上;术后随访6月~5年的19例(21耳),其中术后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提高20~40dB11耳,>40dB2耳,8耳无明显改善。再造耳廓全部成活,有较好的外观。外耳道成形28例(31耳)中,外耳道狭窄2耳,外听道再闭锁者1耳,均经及时处理得到缓解。所有病例均没有出现面瘫及迷路漏等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Ⅰ期成型术临床疗效较好,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费用,可作为治疗该类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及外耳道闭锁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4年1月间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随访资料完整的先天性小耳畸形及外耳道闭锁患者11例(13耳)。结果全部病例均有小耳畸形、外耳道闭锁及鼓室畸形。同期行耳廓、外耳道及鼓室成形术,随访1~8年后,耳廓外观满意,外耳道宽敞,并发症少。结论对严格选择的病例同步行耳廓再造及听力重建,可荻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耳畸形的临床特点、术式和疗效。方法:对13例先天性耳畸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3例均行外耳道、中耳一期重建;直入式径路7例,乳突径路6例。结果:经随访1~5年,6例听力提高20dB,3例获实用听力。6例鼓膜外形正常、外耳道宽畅,3例术后继发性狭窄,4例出现术后继发性闭锁。结论:预防术后外耳道再闭锁,是提高先天性耳畸形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鼓室成形手术治疗的疗效与CT影像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49例(50耳)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术前CT影像检查分型与鼓室成形听力重建术后听力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50耳术后近期效果表明:语言区频率(气导)提高〉10dB有41耳(41/50,82%),其中CT影像分类Ⅰ型23耳(23/23,100%),Ⅱ型15耳(15/18,83%),Ⅲ型3耳(3/9,33.3%);有27耳(27/50,54%)术后实用听阈≤40dB。结论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进行手术治疗对听力提高的效果是确切的。CT影像显示耳畸形程度小的患者术后听力提高的幅度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用耳内镜手术治疗单纯先天性中耳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7例单纯先天性中耳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前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结果、术中所见、手术方式及术前后听力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例患者均为单耳发病,24例患者为传导性聋,3例混合性聋且以传导性为主。Teunissen-Cremers分型I型5例,II型6例,III型15例,IV型1例。术中分别使用PORP 8例、TORP 7例和Piston 11例行听骨链重建术。1例IV型患者系前庭窗闭锁,听骨及面神经严重畸形,行加长的7.0 mm Piston锤骨前庭桥接术。27例患者术前平均气导为(62.1±8.3)dB HL,术后6个月平均气导为(30.6±7.4)dB HL(t=19.47,P<0.001)。15例(55.6%)气导听力提高超过30 dB HL。术前平均气骨导差为(43.1±9.3)dB HL,术后6个月为(13.4±5.2)dB HL(t=16.75,P<0.001)。结论:单纯先天性中耳畸形主要表现为听骨链畸形,单用耳内镜诊治先天性中耳畸形具有视野清晰、操作准确、无需外耳道或耳后切口、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听力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对先天性单纯中耳畸形10例11耳行手术治疗,采用“T”型或倒“L”型高柱状镫骨术钢丝-Teflon人工镫骨术,砧骨倒立鼓室成形Ⅱ型,砧镫连接术等,2耳同时行前庭开窗术,术中见听骨畸形最多。术后9耳听力提高,提高40~50dB1耳,30~40dB4耳,20~30dB3耳,10~20dB1耳,10dB以下1耳。无一例发生面瘫及外淋巴漏等并发症。随访8耳1~4年,听力提高1耳,下降1耳,余6耳听力稳定。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外耳道及鼓室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完全闭锁29例。统计各种外、中耳畸形情况,比较耳廓发育程度、颞骨相当于外耳道口处有无骨性小凹、术前吸力损失程度与中耳畸形的关系,将术前的常规横断位CT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结果显示,术前可通过耳廓发育程度、相当于外耳道口处有无骨性小凹、听力损失程度和颞骨CT扫描来综合估计中耳畸形情况,为术前了解手术难度和确定手术进路及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论据。  相似文献   

10.
白霞  沈毅  许军 《浙江实用医学》2004,9(5):356-357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合并外耳道闭锁行耳廓和中耳一期成形术的疗效.方法耳廓成形术:取自体肋软骨作支架,患耳颡部超薄皮瓣及皮下组织瓣包裹软骨支架形成再造耳廓;鼓室成形术:根据鼓室畸形情况作鼓室成形术,外耳道再造,用全厚皮片移植.结果10例术后随访1~5年,全部病例外耳道宽畅,除1例未行鼓室成形术外,其余9例成形鼓膜完整,语言频率听阈降低均达到应用水平,再造耳10耳成活,外形满意.结论一期整复术是治疗外耳、中耳畸形和外耳道闭锁并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先天性外耳道闭锁15例,21耳中的13耳进行了手术治疗,行单纯外耳道成形术3耳,鼓室开放术1耳,鼓室成形术9耳,术后9耳听力明显提高,6耳达实用听力水平,分析了外、中耳各部位畸形的相互关系,并对手术方法,操作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李彩云  吴旋  陈锡辉 《广东医学》2014,35(15):2345-2347
目的 探讨开放性乳突根治术及乳突削减术治疗儿童中耳胆脂瘤的处理方法及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开放性乳突根治术及乳突削减术治疗5~12岁中耳胆脂瘤儿童病例32例.手术方式为开放性乳突根治术,同时以自体乳突皮质骨粉行乳突填充、重建外耳道后壁耳道成形.32例完成了2年以上的术后随访.结果 完成随访的32例患儿,术后胆脂瘤复发率3.1% (1/32).31例患儿术后10 ~ 12周达到干耳,干耳率为96.9%.32例病例均未出现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1年复查听力,与术前听力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突腔填充骨粉外耳道成形术后外耳道形态良好.结论 儿童胆脂瘤的病例,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基础上同时行自体骨粉乳突填充及外耳道成形术,恢复外耳道解剖形态,可有效预防术后内陷袋形成,减少胆脂瘤复发的潜在危险,提高听力.自体乳突皮质骨粉为理想填充材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41耳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听力重建术的结果。术后有近半数耳获实用听力。能做成鼓室成形术的29耳,术后有18耳获实用听力。本组无持久性面神经麻痹。 分析了外耳、中耳的畸形表现,以及畸形与胚胎发育的关系,讨论了手术适应证、手术时间以及听力重建的方法。最后提出对本病的分类以指导治疗。 考虑到术后令人鼓舞的效果以及现代耳显微外科的成就,对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的外科治疗应持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中保留或重建部分外耳道后骨壁对提高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患者的干耳率及听力水平的意义。方法 :保留部分外耳道后壁 2 4例、2 5耳 ,重建外耳道部分后壁 6例、6耳 ,均行I期鼓室成形术。结果 :术后随访 11个月~ 4年 ,术后干耳并提高听力达实用听力 (2 5dB以上 ) 2 3耳 ,治愈率82 .1%;复发 4耳 ,复发率 12 .9%。结论 :在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中保留或重建部分外耳道后骨壁有利于增加中耳含气腔 ,提高听力 ;且有利于术后观察乳突腔病变 ,避免胆脂瘤复发 ,提高干耳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耳内窥镜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0月嘉兴市中医院收治的87例共92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患者在耳内窥镜下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患者的病史及术前检查结果诊断,对24耳单纯型中耳炎患者在耳内窥镜下行鼓室成型术,68耳中耳胆脂瘤患者在耳内窥镜下进行不同类型的乳突根治术,术后6个月对其治疗效果评价,痊愈38耳,占41.3%,有效54耳,占58.7%,无效0耳,总有效率100%;术后6个月气导平均听阈(23.4±4.1)dB显著性低于术前(39.1 ±8.3)dB;术后6个月气骨导差(27.8 ±8.9)dB显著性低于术前的(39.4 ±10.1)dB,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2年,仅发现有1例单纯型中耳炎患者出现鼓膜小穿孔,保守治疗后治愈;另外1例患者术后出现水平眼震、恶心呕吐等症状,但给予抗炎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采用耳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临床效果满意,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听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耳残疾患儿不仅是耳廓外观畸形,更主要的是听力障碍,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发育。小耳畸形是孕妇在怀孕最初3个月内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胚胎第Ⅰ~Ⅱ对鳃弓发育障碍所致[1],常合并有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少数有内耳畸形、颌面畸形。我科于2004年8月至11月收治7例先天性小耳畸形合并外耳道闭锁患儿,通过手术治疗,患儿听力有所改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7例患儿中,男6例,女1例,年龄6~15岁。入院诊断:先天性小耳畸形、外耳道闭锁,其中双耳3例、右耳4例,合并下颌发育不良1例。手术采取全麻下行鼓室成形 外耳道成形5例,中耳探查 外耳道成形2例…  相似文献   

17.
1990年 1月至 1998年 9月 ,作者采用直入式径路行外耳道鼓室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并发中耳畸形 12耳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12耳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7~16岁 ;双耳畸形者 4例 ,仅先行较重侧耳手术治疗 ;单耳畸形8例 ,其中左耳 5例 ,右耳 3例。全部病例均并发耳廓畸形 :其中小耳廓 3例 ,丘状耳廓 7例 ,在仅有耳垂而耳廓缺如者 2例中伴小下颌畸形者 1例。术前均拍摄乳突X线 (许梅氏位 )及颞骨CT检查 ,颞骨CT检查均采用冠状位、水平位 ,扫描层厚 2mm ,骨窗扫描窗宽 2 5 0 0、窗位 35 0。乳突气化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iTi记忆合金渡膜扩张支架在外耳道闭锁手术治疗中对于新建外耳道再狭窄闭锁的预防作用。【方法】在15耳先天性、3耳后天性外耳道闭锁病人的外耳道成形术中,应用NiTi记忆合金渡膜支架扩张新建外耳道,平均随访1年以上,观察术后新建外耳道的再闭锁情况。【结果】18耳外耳道闭锁病人均获得宽大、光滑的外耳道,未见术后瘢痕挛缩和再闭锁现象,术后16耳获得较满意的听力效果。【结论】NiTi记忆合金渡膜支架在外耳道闭锁手术治疗的应用中,对于预防术后再狭窄闭锁和防止鼓膜外侧愈合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中耳胆脂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2001年9月~2005年11月收治的经临床诊断和病理证实的16例(16耳)儿童中耳胆脂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及手术经验,其中行开放式乳突切除加鼓室成型术13例,乳突根治术3例.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到4年,全部患儿胆脂瘤无复发,无面瘫,一期干耳15例(95.8%),1例术后3月术腔肉芽生长经再次清理后干耳.纯音听力测试较术前略提高3例、持平4例、下降9例.结论 儿童中耳胆脂瘤侵蚀性较成人强,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隐匿且不典型,CT或MRI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和防止并发症,手术方法应依据病变的范围、听骨链的破坏程度及残余听力情况加以选择,手术中彻底清理病灶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中耳乳突手术治疗骨导听力下降的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中耳乳突手术治疗骨导听力下降的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至2008年资料完整的26例(43耳)分泌性中耳炎,其中伴骨导听力下降为32耳,均行中耳乳突根治及鼓膜置管术,术后给予药物治疗.结果 术后患耳听力改善明显,气导言语平均纯音听阈约为25dB,骨导言语平均纯音听阈约为15dB.术后随访1~2年听力无明显改变,拔出鼓膜通气管,中耳腔未见鼓室积液.结论 长期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同骨导听阈提高有直接的联系,中耳乳突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耳听力,对防止病情复发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