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目的:了解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2013年18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89例ADR报告中,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51例,占27.0%),其次为中药制剂(29例,占15.3%);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146例,占77.2%);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62例,占32.8%),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57例,占30.1%)。结论:应进一步加强ADR监测,保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xcel电子表格对2008--2012年我院收集上报的136例ADR报告中患者的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类别、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6例ADR中,抗菌药物引起ADR最为多见,有66例次,占48.53%,其次为中药注射剂55例次,占40.44%;给药途径方面,静脉给药致ADR为130例,占95.59%;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主要为神经系统(75例次,占37.88%)、皮肤及其附件(51例次,占25.76%)。结论: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1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秀丽 《中国药业》2009,18(2):52-53
目的调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12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和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61个品种,其中抗微生物药物居多(46.67%),其次是中药制剂(17.50%);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主要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需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唐山市第三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2012年上报的12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3例ADR报告中,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为96例,占78.05%;ADR多发于60岁以上人群,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为64例,占52.03%;抗菌药物引起的ADR为35例,占28.46%;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共53例次,占总例次数(137例次)的38.69%。结论: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患者自身条件等因素均会影响ADR的发生。应重视ADR的报告与监测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14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0月收集的147例ADR报告从年龄分布、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和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7例ADR报告中,药物以抗茵药物居多(占52.38%)。≥60岁的老年患者居高(占46.94%)。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方式(占55.10%)。ADR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占51.02%)。结论: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到的11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40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39例,占33.6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109例,占93.97%);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菌药物(53例,占45.69%),其次为中药制剂(44例,占37.93%);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80例,占68.97%),其次为全身性损害(以过敏性反应为主)和神经系统损害;新的ADR为18例,占15.52%,以中药注射剂为主(10例);严重的ADR有1例,为抗菌药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重视和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集的26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3例ADR中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68.06%);抗感染药引发ADR居首位(75例,占28.52%),其次是中药制剂(56例,占21.2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103例,占39.16%)。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服务。方法回顾本科2010年7月~2011年12月的80例老年患者ADR报告资料,分析ADR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的器官与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资料。结果61~70岁人群ADR发生率最多,为45例(56.25%);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为66例(82.50%);抗菌药物ADR发生比例最高,为37例(46.25%),其次为中药制剂16例(20.00%);ADR涉及系统和器官中穿刺所造成的局部损害最多,为32例(40.00%),皮肤及附件22例(27.50%)和消化系统9例(11.25%)。结论临床药师应加强ADR的临床监测,提高临床监控水准,严格掌握和实施合理用药原则,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冬青 《河北医药》2016,(13):2066-2068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保障用药安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4年1~12月上报的256例ADR分别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及分布、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56例病例中,男120例(占46.88%),女136例(占53.12%),男少于女;41~60岁和>60岁的中老年人占比例为66.01%,中老年人ADR比例最高;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给药发生ADR比例最高(208例,占81.25%);药物类别方面由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居首位(105例,占41.01%),其次为中药制剂(63例,占24.61%);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94例,占36.72%)。结论加强ADR监测,根据药物特点及临床具体应用情况合理、规范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年上报的310例抗菌药物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研究,登记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药品名称、给药途径,ADR名称、级别、转归。结果ADR集中发生在40~50岁年龄段,女性比男性比例高;新的、严重的ADR分别占总数的1.29%和6.45%;静脉滴注引起的ADR175例,占总数的56.45%,口服给药引起的ADR112例,占总数的36.13%;左氧氟沙星及阿奇霉素ADR发生比例高;ADR临床表现分布广泛,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为主。β-内酰胺类是引起严重ADR的主要抗菌药物。结论抗菌药物引起ADR的原因较为复杂,应加强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余爱霞 《抗感染药学》2013,10(3):237-239
目的:分析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125例抗菌药物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引发ARD的抗菌药物品规例数、给药途径以及涉及ADR损害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引起ADR的抗菌药物涉及8大类27种药品38个品规,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静脉给药引发ADR占82.50%;其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和附件损害为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全身损害等。结论:ADR主要由抗菌药物引起,在ADR中占首位,临床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及ADR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2424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2007年收集的242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7类药物,383个品种,抗感染药居首位(728例,占30.03%),其次是抗肿瘤药(312例,占12.87%)和血液系统药物(224例,占9.24%);静脉用药引发ADR为1848例(占76.24%);严重不良反应205例,以抗感染药(23种)和抗肿瘤药(20种)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白细胞减少等;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消化系统损害(810例),其次为皮肤损害(587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全年上报的209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途径更易发生ADR(占77.99%);抗感染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66.99%),其次为中药制剂;头孢菌素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59例,占42.14%),其中又以头孢匹胺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集的23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23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共75种。其中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22种,43.22%),其次是中药制剂(19种,25.85%);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202例,85.59%);主要的ADR类型是皮肤和附件损害(120例,50.85%)。结论需进一步加强本院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陆海宁 《北方药学》2014,(10):114-115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了解ADR的发生特点及分布情况,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统计我院2012年1月~2014年4月自发呈报的82例ADR报告,对引起ADR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和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2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46例,占56.10%)高于男性患者(36例,占43.90%)。抗微生物药的ADR发生率较高(51例,占62.19%),静脉滴注给药的ADR发生率较高(73例,占89.02%),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多(43例,占52.44%)。结论:医务人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工作责任心,尽可能的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东莞市厚街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verse frug reaction,ADR)发生的原因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1—2014年我院呈报的38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8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227例,女性患者161例,男性多于女性;20~<40岁患者居多(194例,占50.00%);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287例次,占合计455例次的63.08%),药物剂型以注射剂和粉针剂为主;抗感染药引起的ADR病例数最多(241例次,占合计455例次的52.97%),其次为中成药;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05例次,占合计455例次的45.05%)。结论:抗感染药、中成药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和重点药物的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黄秋红 《首都医药》2009,16(20):45-4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与特点,加强临床医生上报ADR的意识,减少ADR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上报的124例ADR报表,从ADR发生的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结果年龄19~40a,人群ADR发生率最高(占46.77%);抗感染药物ADR发生率最高(占60.48%);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占58.06%);ADR损害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45.97%);严重ADR占2.42%;ADR的转归中,124例ADR均治愈或好转。结论应加强医院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充分利用医院ADR信息,提高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10年收集的51例严重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1例严重ADR报告中,中药注射剂所占比例最大(39.22%),其次为抗感染药物(21.57%),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最多(54.54%),45例(88.23%)严重ADR由静脉滴注给药所致。结论:应重视严重ADR监测与报告,加强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郑敏 《海峡药学》2010,22(1):174-175
对我院2007年-2008年23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4例ADR中,男性147例,女性87例,老年人群(〉60岁)发生率占74.36%;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占61.54%;各类药物中抗感染药物发生率最高,占39.74%。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用药(占15.38%)和神经系统用药(占14.10%);在用药后30min内发生ADR占39.74%。30min~5h发生的占29.49%:ADR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21.99%。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17.02%)和全身性损害(13.48%)。严重ADR8例,占10.26%。ADR患者转归良好,治愈率与好转率共计100%,无死亡和有后遗症病例。目前ADR以药师报告为主,占67.95%。  相似文献   

20.
程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4,(20):3084-3086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 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淮南新康医院2013年1~12月从病房及门诊收集的并已上报到国家ADR监测中心的3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对象,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例ADR报告中,年龄>70岁的患者发生ADR比例偏高(6例,占17.65%);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28例,占82.35%);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14例,占41.18%);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17例,占50%);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和循环系统(4例,占11.76%),从临床表现看以皮疹、瘙痒、呼吸系统、胃肠系统为主。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