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对青年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80例在我院确诊为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对照组接受经后腹膜精索静脉结扎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精子质量、并发症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术后卧床时间[(1.05±0.45)d vs (5.36±0.7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总时间[(6.12±0.44)d vs (7.92±0.56)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RS疼痛评分[(1.03±0.35) vs (2.75±0.48)]明显下降(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精子密度[(68.25±7.72)×106/ml vs (54.36±5.45)×106/ml,P<0.05]、精子活动力a级[(25.36±3.12)% vs (20.12±2.25)%],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提高精子质量,预防远期复发。  相似文献   

2.
李阳扬  金伟森 《武警医学》2015,26(10):978-981
 目的 观察腹腔镜Miles术联合应用Ligasure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3-04至2014-12为38例患者行直肠癌Miles术,其中实验组16例(腹腔镜联合LigaSure组),对照组22例(传统开腹组),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总时间、会阴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情况包括通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淋巴结清扫数量、会阴部伤口甲级愈合率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 实验组少于对照组的有术中总出血量[(125.3±25.9) ml vs(206.3±34.3 )ml]、会阴组手术时间[(26.2±3.4) min vs(35.3±5.2 )min]、通气时间[(51.6±13.9 h)vs(77.4±12.6 h)]、术后住院天数[(11.9±2.6 d)vs(14.7±3.4 d)]和术后疼痛评分[(5.6±2.3 cm)vs(6.9±1.8 c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实验组手术总时间(162.6±23.0 min)多于对照组(195.1±27.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淋巴结清扫数量(14.3±3.5)与对照组(13.8±3.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Miles术联合应用Ligasure治疗直肠癌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切口感染率低等优点,且近期疗效好,值得做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杨扬  李喆  刘延风  许瑞彬 《武警医学》2015,26(10):985-987
 目的 探讨改良双孔胸腔镜在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96例接受胸腔镜手术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其中23例接受了改良双孔胸腔镜手术(改良组),73例接受了标准双孔或三孔胸腔镜手术(标准组);主要分析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置管时间和术后疼痛评分。结果 改良组和标准组的患者在手术时间[(50.0±4.1)vs(51.4±4.0), P=0.327]、术中出血量[(43.2±6.7)vs(46.4±6.9), P=0.058]、术后住院时间[(6.0±1.4)vs(6.6±1.4), P=0.122]、术后置管时间[(4.5±1.1)vs(4.8±1.1),P=0.377]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改良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标准组(P=0.002)。结论 相比标准胸腔镜,改良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切口更加美观、术后疼痛更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发性颅内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IH)患者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1至2016-01医院收治的SIH患者324例。30 d内死亡82例,为死亡组,其余242例存活患者为存活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主要临床特征。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降低、糖尿病、小脑出血、出血量增加和脑室出血等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年龄显著偏大[(54.38±12.47)岁 vs (51.73±11.94)岁, P=0.028];高血压病显著增加(68.29% vs 55.79%, P=0.047),;糖尿病显著增加(46.34% vs 27.69%, P=0.002);吸烟率显著增加(35.37% vs 21.07%, P=0.009);小脑出血率显著增高(20.73% vs 8.68%, P=0.003);脑室出血率显著增高(74.39% vs 54.96%, P=0.002);手术率显著降低(20.73% vs 37.19%, P=0.006);出血量显著增多[(110.98±36.96)ml vs (77.04±31.81)ml, t=4.922, P=0.000];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显著降低(7.52±2.70 vs 9.54±2.06,t=4.207, P=0.000)。结论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降低、糖尿病、小脑出血、出血量增加和脑室出血是SIH患者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胸壁穿刺持续负压吸引法解决胸腔镜手术烟雾问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6月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103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其中A组48例,B组55例。术中应用经胸壁穿刺持续吸引法的患者归为A组,未使用该方法的归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肿瘤部位、肿瘤直径、TNM分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镜头擦拭次数、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中手术室PM 2.5。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105.14±35.27)min,短于B组[(130.15±38.36)min] (P<0.001);A组术中镜头擦拭次数为 2.43±2.55,明显少于B组(7.33±4.12) (P<0.001);A组术中出血量为(85.58±33.45)ml, 少于B组[(106.43±34.23)ml] (P<0.001)。在手术室空气质量改善方面,A组术中PM2.5 浓度为(55.43± 25.12)μg/m3,远小于B组的(654.34±108.76)μg/m3 (P<0.001);关胸10 min后两组手术的手术室PM 2.5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P<0.001)。而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TNM分期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经胸壁穿刺持续吸引法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可减少镜头模糊、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烟雾造成的手术室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丁酸钠对50%TBSA Ⅲ度烫伤大鼠肾血流量和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50~270 g,随机分为假烫组、烫伤组和丁酸钠组,每组16只。丁酸钠组和烫伤组分别采用100 ℃烫伤背部15 s、腹部8 s,造成5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伤后立即腹腔注射丁酸钠(400 mg/kg)或等体积生理盐水。假烫组采用37 ℃温水浸泡。于伤后3 h和6 h采用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肾脏血流量;心脏穿刺取血检测血浆肌酐(Cr);留取肾脏组织检测肾微血管通透性及肾组织含水率。结果 烫伤后3 h,烫伤组与假烫组比较,血管通透性[(9.53±1.86)μg/ml vs (7.61±0.85)μg/ml]、组织含水率[(78.72±2.07)% vs (61.71±1.86)%]、血Cr[(50.96±5.15)μmol/L vs (23.62±3.06)μmol/L]均增高,血流量明显降低[(39.18±6.28)BPU vs (140.6±21.18) BPU](均P<0.05);丁酸钠组与烫伤组比较,组织含水率[(66.95±2.26 )% vs (78.72±2.07)%]、血Cr[(33.50±6.82)μmol/L vs (50.96±5.15)μmol/L]均显著降低,血流量明显升高[(47.38±7.59) BPU vs (39.18±6.28 )BPU](均P<0.05)。烫伤后6 h,烫伤组与假烫组比较,血管通透性[(15.63±1.93)μg/ml vs (7.83±0.92)μg/ml]、组织含水率[(84.92±2.19)% vs(62.78±1.94)%]、血Cr[(87.37±10.11)μmol/L vs (24.25±2.81)μmol/L]均增高,血流量明显降低[(23.89±7.43) BPU vs (142.40±23.73)BPU](均P<0.05);丁酸钠组与烫伤组比较,血管通透性[(11.59±1.77)μg/ml vs (15.63±1.93)μg/ml]、组织含水率[(70.55±1.94)% vs (84.92±2.19)%]、血Cr[(46.00±12.35)μmol/L vs (87.37±10.11)μmol/L]均明显降低,血流量明显升高[(61.80±5.75) BPU vs (23.89±7.43) BPU](均P<0.05)。结论 丁酸钠能增加严重烫伤后肾血流量,降低肾微血管通透性和组织含水率,对严重烫伤大鼠的肾脏功能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新华  李姗姗  于虹  高兰 《武警医学》2015,26(4):360-363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early gastirc cancer,EGC)的个体化综合性护理模式。方法 在我院接受ESD术治疗的EGC及癌前病变64例,随机分为个体化综合护理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护理问题清单个体化评估基础上的针对性综合护理模式。观察指标包括焦虑评分、疾病不确定感、治疗的依从性、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症状评分,出院时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研究组护理干预后HADS评分与入院时相比显著降低[(14.32±4.38) vs (6.45±3.84), P<0.05)];与入院时相比手术前及出院时的疾病不确定感显著改善[(94.41±5.96) vs (82.55±7.83) vs ( 78.09±6.65) ,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的依从性显著提高(92.9% vs 52.3%, P<0.05)、下床活动[(1.5±0.2 ) vs (2.7±0.6), P<0.05)]及住院时间[(6.8±0.7) vs (10.4±2.4), P<0.05)]天数明显缩短,术后12 h 症状明显减轻[(4.5±0.8) vs(5.4±1.3),P<0.05)],总体护理满意率显著提高[(4.60±0.36) vs(4.03±0.44),P<0.05)]。结论 个体化综合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ESD治疗的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早期经三腔喂养管给予通腑胰胆汤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A组(n=22)、B组(n=21)和C 组(n=21)。在给予重症监护、抗感染、生长抑素抑制胰腺分泌、液体复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A组早期经胃管给予通腑胰胆汤、B组早期经三腔喂养管给予通腑胰胆汤、C组为对照组,经胃管给予乳果糖。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在相同时间点的APACHEII评分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经不同途径给予中药或乳果糖时患者耐受程度、肠道动力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A组和B组在入院后第7天APACHEII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C组(5.30±2.15 vs 6.95±2.25, P<0.05; 5.45±1.80 vs 6.95±2.25,P<0.05)。早期经三腔喂养管给予通腑胰胆汤治疗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加重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经胃管途径给药组(14.3% vs 45.5%,P<0.05),且该组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经胃管给药组[(6.67±1.49)d vs (8.36±2.54)d, P<0.05]。两种途径给予通腑胰胆汤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乳果糖治疗组[(15.73±2.68)d vs (19.24±6.42)d, P<0.05;(14.86±2.86)d vs (19.24±6.42)d, P<0.05]。结论 早期经三腔喂养管给予此中药能明显提高给药依从性,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使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对脑创伤后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影响。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04至2018-04转入神经重症ICU行机械通气的脑创伤患者90例,常规护理的同时,行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措施(干预组)。另选择90例机械通气的脑创伤患者,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ICU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谵妄类型及持续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以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在ICU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12.86±3.24)d vs(16.24±2.63) d,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谵妄发生率明显降低(52% vs 66%,P<0.05),谵妄持续时间显著缩短[(3.27±0.59)d vs (4.79±0.5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谵妄构成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用镇静镇痛集束化护理可减少机械通气脑创伤患者的谵妄持续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并降低谵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肖晶晶  农华  韩琳  张健梅 《武警医学》2017,28(2):143-145
 目的 比较经空气压缩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和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01至2016-06接受治疗的120例急性感染性喉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所有患者均给予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血清IL-4、IgE水平。结果 临床疗效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 vs 83.3%,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咳嗽、声音嘶哑、喉鸣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显著缩短[(3.3±0.8)d vs (4.2±1.0) d,(3.5±0.6)d vs (4.3±1.2) d,(6.4±0.9)d vs (7.9±1.4) d,P均<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IL-4、IgE水平明显降低[(7.24±1.83)ng/L vs (15.19±2.36) ng/L,(50.43±9.62)μg/L vs (82.25±10.45)μg/L,P均<0.05]。结论 对于急性感染性喉炎,与空气压缩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相比,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总有效率高,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血清IL-4、IgE降低更明显,具有更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减压与不减压治疗无神经症状性胸腰段爆裂性骨折(TB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16年5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80例无神经症状性TBF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29例;年龄23~55岁,平均39.8岁。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减压组37例(采用椎管减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不减压组43例(采用椎管不减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百分比、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结果 8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24个月随访。不减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减压组[(85.6±15.2)min vs.(115.8±25.7) min,(215.1±25.3)mL vs.(485.7±55.8)mL,(104.1±16.6)mL vs.(224.7±23.5)mL](P<0.05);两组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2.0)d vs.(5.2±2.2)d,(6.7±2.2)d vs.(7.0±2.4)d,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椎管受压占椎管面积百分比、后凸Cobb角、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神经症状性TBF行减压或不减压术的临床疗效均较满意,但不减压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两种方法治疗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3至2016-05收治的62例梗阻型ABP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检查,明确诊断.其中腹腔镜治疗组39例,经ERCP联合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 23例(ERCP组),比较术后两组患者检验指标,包括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WBC、CRP、血清AMY指标,以及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腹腔镜组及ERCP组术相关指标恢复速度:WBC[(4.35 ±0.87)d vs (5.15±1.04)d]、CRP[(3.35±1.23) d vs (3.64 ±0.87)d]、血清AMY[(4.37±0.89)d vs (4.86 ±0.79)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住院天数ERCP组[(12.5±1.5)d vs (8.5±2.0)d]较高(P<0.05);两组患者均治愈,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在随访中发现2例ERCP术后患者1个月内再次发生ABP.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是治疗梗阻型ABP的有效方法,并可以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安全可靠,患者受益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与传统开胸手术对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差异,为临床寻找更好的血气胸手术方法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邹城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0月100例因外伤性血气胸而需行VATS或传统开胸手术的患者,男性49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46.23±14.28)岁,RTS评分(7.63±1.98)分,其中开放性损伤73例,闭合性损伤27例,致伤机制包括交通意外伤28例,坠落伤21例,棍棒打击伤19例,锐器伤32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VATS组和传统开胸手术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镇痛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术前、术后1、3、5、7d的CRP。结果与开胸手术组相比,VATS组术后24h VAS评分显著降低[(5.78±2.32)vs.(6.74±1.71),P=0.02];镇痛时间显著缩短[(3.87±1.23)d vs.(5.76±1.76)d,P0.0001];术后24、72、120、168h的CRP显著降低(P0.0001)。手术时间显著减少[(100.50±21.19)min vs.(142.64±25.04)min,P0.0001];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218.98±56.81)mL vs.(335.71±86.48)mL,P0.0001];术后引流量显著降低[(341.28±80.18)mL vs.(456.15±106.02)mL,P0.0001];术后引流时间显著减少[(3.33±0.81)d vs.(4.62±0.78)d,P0.0001];住院时间显著缩短[(11.39±2.08)d vs.(14.27±2.65)d,P0.0001)。术后并发症与死亡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开胸手术相比,VATS显著改善了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新辅助放化疗并全腔镜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70例,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新辅助放化疗并全腔镜手术(CRTS)研究组和单纯全腔镜手术(SA)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采用多西他赛(60 mg/m2,D1)+顺铂(75 mg/m2,D1~D3),化疗2周期,同期行放疗,总剂量40 Gy,新辅助放化疗后3周行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单纯手术治疗,两组手术均采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根治率、淋巴结转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3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R0切除率为97.1%,对照组为82.9%;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1.4%和6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7%和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9%、71.9%和51.5%、37.5%;两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并全腔镜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较单纯手术能提高手术根治率,降低淋巴结转移率,改善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单孔法与三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肺大疱106例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情况,其中行单孔法切除术51例称单孔法组,行三孔法切除术55例称三孔法组,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总量、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疼痛程度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孔法组较三孔法组手术切口总长度小[(4.1±0.4)cm vs(4.9±0.5) cm],术后胸管引流总量减少[(186±79)ml vs(219±80)ml],胸管留置时间缩短[(2.3±1.6) d vs(2.9±1.6)d],术后疼痛程度比对照组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三孔法相比,单孔法有利于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和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疗效、安全性和效价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共96椎)经PVP(34例)和PKP( 38例)治疗的OVCFs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进行比较。72例患者均在C形臂机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椎弓根到病变椎体,然后,PVP组在病变处直接注入骨水泥;PKP组在病变部位置入球囊进行扩张后注入骨水泥。记录手术透视时间、每椎骨水泥注射量和治疗费用(手术费+耗材费)。统计手术前和手术后24h、1周、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手术前后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Cobb角矫正情况,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中计量资料2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所有患者的治疗操作均顺利并成功,术后随访1.0~34.0个月,平均(8.9±3.2)个月。(1)PVP组平均手术透视时间为(11.1±10.6) min/椎,PKP为(23.5±13.0) min/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 PVP组平均治疗费用为(5127.2±502.3)元/例,PKP为(32 301.4±3204.6)元/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VP组平均每椎骨水泥注射量为(4.9±1.1)ml,PKP为(5.4±1.7)m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24h疼痛缓解率PVP组为94.1%( 32/34)、PKP组为92.1%(35/3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VAS评分术前,术后24h、1周、1个月分别为(8.3±0.4)、(2.9±0.9)、(2.6±0.9)、(2.6±0.9)分,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VP组VAS评分术前,术后24h、1周、1个月分别为(7.9±0.8)、(2.8±1.2)、(2.6±1.1)、(2.5±1.3)分,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PVP和PKP两种手术方法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PVP组术前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Cobb角分别为(19.1±1.4) nun、(25.2±1.0) mm、(24.2±3.8)°,术后分别为(21.0±1.5) mm、(27.0±1.2) mm、(19.4±3.9)°,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KP组术前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Cobb角分别为(19.5±1.5)mm、(25.4±1.1) mm、(25.1±5.0)°,术后分别为(24.3±1.9) mm、(29.7±1.3) mm、(10.7±2.8)°,术后和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KP组矫正效果优于PVP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PVP组9例椎骨发生水泥渗漏,PKP组3例椎骨发生水泥渗漏,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骨水泥渗漏均未引起临床症状。(7)所有经治患者未发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PVP和PKP治疗OVCFs 效果良好、安全,但PVP效价比优于PK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切口内使用氨甲环酸(TXA)对早期手术治疗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TBF)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6月—2019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伴神经损伤TBF患者59例,男性34例,女性25例;年龄35~63岁,平均46.9岁。患者均接受后路减压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XA组(30例)和生理盐水组(29例)。在切皮暴露后30例患者切口处浸泡100mL TXA溶液(1g)5min(TXA组);29例患者浸泡相同体积生理盐水5min(生理盐水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中失血量及引流量;同时检测患者术前,术后第1、3天红细胞浓度(Hgb)及红细胞压积(Hct),并记录每组输血例数、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及药物相关并发症。结果TXA组手术时间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减少(110.67±12.95)min vs.(135.14±15.68)min,P<0.05。失血量分析发现TXA组术后总失血量(942.11±49.03)mL vs.(1192.20±51.94)mL、显性失血量(514.92±68.54)mL vs.(754.57±59.43)mL、术中失血量(250.45±60.35)mL vs.(364.73±52.17)mL及术后引流量(170.46±25.04)mL vs.(312.36±46.53)mL均较生理盐水组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患者隐性失血量(428.19±35.44)mL vs.(437.63±39.28)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TXA组Hgb(123.51±10.36)g/L、(120.39±12.35)g/L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109.43±11.69)g/L、(107.59±9.38)g/L,因此输血例数TXA组显著减少(1/30 vs.5/29)(P<0.05),但两组患者H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04±5.39)%vs.(36.18±5.57)%、(35.86±4.43)%vs.(35.91±4.69)%,P>0.05。同时,TXA组下地时间、住院时间(2.31±0.79)d、(5.43±1.48)d较生理盐水组(4.45±1.24)d、(8.15±2.05)d显著缩短(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切口内使用TXA对于伴神经损伤TBF早期手术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关节镜辅助微创治疗与传统切开治疗髌骨简单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7年12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手术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24例,男性13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8.0±12.9)岁,均为简单横形骨折。按手术方法分为传统切开组12例,关节镜微创组12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关节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获得门诊随访,随访时间(12.4±2.2)个月。关节镜辅助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49.6±6.2)min显著少于传统切开组(57.9±7.2)min(P=0.006)。两组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6±1.3)周vs.(12.3±1.2)周,P=0.210],关节镜辅助微创组患者术后HSS评分优于传统切开组(91.6±3.8 vs.86.3±4.8,P=0.007),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骨不连、感染和断钉情况。结论相较于传统切开,关节镜辅助微创治疗髌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质量可靠、术后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且不影响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