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中医》2020,(11)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加用行气通便贴贴敷联合腹部按摩干预女性混合痔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混合痔术后便秘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试验组加用行气通便贴贴敷联合腹部按摩进行干预。2组患者均治疗3 d。治疗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首次排便时间、便秘量表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首次排便时间≤48 h的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排便不畅、便质干结、排便不净评分和对照组排便不畅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排便不畅、排便不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总体满意率(85.71%)高于对照组(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气通便贴贴敷联合腹部按摩可以有效促进女性混合痔术后便秘患者排便,并可有效改善排便不畅、便质干结、排便不净的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理气宽肠腹带对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腹部手术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术后给予普通腹带、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阑尾炎切除术除外)、抗感染、补液等治疗,术后早期指导患者下床活动;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理气宽肠腹带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71.8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正常、肛门排气时间提前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理气宽肠腹带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厚朴粉敷脐与针刺足三里疗法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将42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厚朴粉敷脐与针刺足三里疗法,观察两组病例至术后肠鸣音的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平均时间分别为(7.3±2.1)h与(14.5±5.3)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肛门排气平均时间分别为(18±7.9)h与(49±10.6)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26.4±10.2)h与(60.8±21.5)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厚朴粉敷脐联合针刺疗法能有效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通腑汤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通腑汤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方法且术后早期指导患者床上、床下活动。治疗组7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或鼻饲通腑汤。观察2组患者术后胃动力、腹胀程度、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7.1%,治疗组总有效率91.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患者术后在胃肠功能恢复、临床症状积分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腑汤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可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戴红燕 《新中医》2020,52(11):136-139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加用行气通便贴贴敷联合腹部按摩干预女性混合痔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 例混合痔术后便秘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 例。2 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试验组加用行气通便贴贴敷联合腹部按摩进行干预。2组患者均治疗3 d。治疗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首次排便时间、便秘量表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2.86%) 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首次排便时间≤48 h的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排便不畅、便质干结、排便不净评分和对照组排便不畅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排便不畅、排便不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总体满意率(85.71%) 高于对照组(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气通便贴贴敷联合腹部按摩可以有效促进女性混合痔术后便秘患者排便,并可有效改善排便不畅、便质干结、排便不净的症状。  相似文献   

6.
赵慧玲 《新中医》2015,47(2):260-262
目的:观察刮痧配合腹部按摩治疗骨科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4例骨科术后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37例,2组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进行常规对症处理,观察组进行刮痧和腹部按摩,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症状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1.9%,对照组73.0%,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刮痧配合腹部按摩治疗骨科术后便秘,可促进胃肠蠕动,润肠通便,且不会产生药物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贴贴脐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随机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消肿止痛贴贴脐;对照组内服龙胆泻肝汤。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4%和88.3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消肿止痛贴贴脐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腑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国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10):617-618
目的:观察通腑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照组74例采用术后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阑尾切除术除外)、抗感染、补液等治疗,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治疗组76例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用通腑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8%,对照组总有效率77.0%,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无腹胀,肠鸣音、肛门排气提前明显,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腑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制中药敷脐治疗胃穿孔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用。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兴国县人民医院行胃穿孔手术治疗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加温水袋敷脐治疗,试验组30例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加自制中药方敷脐治疗,连续治疗7 d,观察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胃肠功能改善情况、中医症状积分、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胃肠功能改善情况、胃肠激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制中药敷脐治疗胃穿孔术后胃肠功能障碍能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改善胃肠功能及中医症状积分,提升临床疗效,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电针足三里和内关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电针足三里和内关在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238例腹部手术后患者分为2组 ,观察组110例 ,除予术后常规处理外 ,术后电针双侧足三里和内关穴 ;对照组128例 ,予术后常规处理。结果 :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短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观察组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胃肠痉挛性腹痛等并发症的例数较少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电针足三里和内关在促进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防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胃肠痉挛性腹痛等并发症上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滋阴行气,润肠通便药治疗肛肠病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0例肛肠病术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0例服用增液承气汤(玄参、麦冬、生地、炙大黄、当归、肉苁蓉、郁李仁等),对照组180例口服果导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79%,对照组总有效率72.11%,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增液承气汤加减治疗肛肠病术后便秘具有较好的滋阴行气,润肠通便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腑行气汤治疗腹部术后肠胀气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用常规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组加用通腑行气汤(自拟)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7%,对照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腑行气汤能有效改善腹部术后肠胀气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通便脐贴对儿童慢传输型便秘结肠动力影响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通便脐贴对儿童慢传输型便秘结肠动力影响及疗效。方法 将 68例确诊儿童慢传输型便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8例采用自制通便脐贴贴脐, 对照组30例口服麻仁滋脾丸,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的变化、结肠传输试验情况。结果 结肠传输试验钡剂排出率(%), 治疗组治疗前 48、72 h分别为10.1±3.2、46.2±3.9,治疗后48、72 h分别为59.9±4.1、73.6±3.6(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47%, 对照组为73.3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便脐贴可促进结肠动力,治疗儿童慢传输型便秘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郑丽华 《新中医》2015,47(1):103-10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手术术后急性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2组均治疗3天。观察2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24%,对照组73.8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开始进流质时间和腹胀完全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天后和治疗3天后,2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可促进了脊柱骨折手术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显著减轻了其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5.
赵武  付宇  石鹏  林为民  杨宗善 《陕西中医》2012,33(7):878-880
目的:探讨针刺、艾灸及针灸联合疗法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艾灸组、针灸联合组和对照组4组,观察不同疗法4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5d后,针灸联合组、针刺组、艾灸组3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灸联合组有效率与针刺组、艾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组与艾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与艾灸联合应用可发挥互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行气消滞汤治疗腹部术后肠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腹部术后肠粘连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予行气消滞汤治疗,对照组48例予穴位注射治疗。2组均1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70.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行气消滞汤治疗腹部术后肠粘连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行气利水散敷脐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癌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氨体舒通和速尿,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行气利水散敷脐。两组疗程均为10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腹部胀痛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和13.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与腹部胀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医证候积分与腹部胀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气利水散敷脐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满意,可明显减少腹水,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腹部手术治疗后患者肠麻痹恢复情况,评价五磨脐贴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观察腹部手术患者血清中血管活性肠肽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及五磨脐贴对其影响,探讨五磨脐贴促进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机理。方法8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五磨脐贴外敷神阙穴,对照组不使用任何促胃肠动力药,观察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观察两组血管活性肠肽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结果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组间比较,五磨脐贴治疗组的时间明显短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血管活性肠肽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管活性肠肽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五磨脐贴治疗组治疗前血管活性肠肽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五磨脐贴抑制腹部手术患者血管活性肠肽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分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针刺配合中频电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频电治疗手术后胃肠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术后胃肠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频电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5 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频电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麻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刘涛  贺菊乔  袁轶峰  袁博 《中医药导报》2011,17(9):19-20,22
目的:观察前列清巴布贴贴脐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前列清巴布贴贴脐,对照组采用前列安栓塞肛,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NIH-CPSI积分、前列腺液参数以及综合疗效,以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NIH-CPSI症状积分、改善前列腺液参数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清巴布贴贴脐治疗慢性非细茵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