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采用专业氡测量仪AlphaGUARD PQ2000PRO及其子体附件AlphaPM监测空调房内普通盘式蚊香及电热蚊香产生的气溶胶颗粒对氡子体浓度变化的影响。通过对比测量,可以看出普通盘式蚊香和电热蚊香产生的亚微米级气溶胶均会使得空调房内氡子体浓度增高,且前者导致的增加趋势更明显。建议开空调时室内使用电热蚊香,并且应定时开窗通风十几分钟,以降低室内氡子体浓度,减少其对人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为了得到气溶胶变化后对氡子体产生的影响,实验通过气溶胶粒径谱仪SMPS测试氡室内不同浓度气溶胶,分析气溶胶的变化情况,根据AlphaGUARD测氡仪以及AlphaPM子体仪测试变化的氡浓度不同气溶胶下子体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两个NaCl浓度的气溶胶条件下,气溶胶的总量随着气溶胶发生器中的NaCl浓度的增大而变大,由于氡子体结合态随气溶胶浓度改变,氡子体浓度也随气溶胶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在相同气溶胶浓度情况下,氡子体的浓度随着氡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地道风要考虑氡及其子体对室内空气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地道风中氡及子体来源的分析,及给人体键康造成的危害,提出如何采取技术措施降低地道风中氡及其子体的浓度。并指出利用地道风,致使室内氡及其子体浓度的增加,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室内空气中氡的来源、危害及控制措施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元素氡及其衰变子体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在介绍元素氡特性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室内环境中氡的来源及室内空气中氡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室内空气中的氡主要来自于建筑物底部的岩石土壤、建筑装饰材料、室内生活用水及化石燃料;室内氡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与氡暴露浓度及人体暴露时间有关,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引起肺癌及白血病.针对不同氡源、不同建筑物提出通过污染源的阻断以及通风等具体措施可有效地降低室内氡的浓度,达到改善室内生活环境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净化空气中的氡子室内降氡技术手段之一。为了有效地检测空气净化器净化室内空气中扬长氡子体的效率,设计了一套远距离测量α潜能浓度的系统,并将该系统在容积为13.5m^3的标准氡室里进行了严格刻度,同时CP和瞬时氡浓度(CRn)就可以求出可比的平衡因数F,对完善该检测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吸入氡子体有致肺癌的危险是辐射防护界公认健康效应之一,文章总结了氡子体致肺癌的流行病调查结果。本文还给出了氡及其子体对其他组织器官所致剂量的计算结果,这些结果可用于评价氡及其子体对身体其他部分的可能危险,跟致肺癌的情况不一样,缺乏其他组织器官假设危害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沉积到皮肤上的氡子体致皮癌的危险和溶于饮水中氡所致胃癌的危险没有过估,但其他危害好象不大。  相似文献   

7.
氡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其中室内氡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室内氡浓度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之一。假定室内外空气中氡及氡子体均一混合的前提下,推导出一个关于室内氡浓度计算的模型,据此计算室内氡浓度。结果表明:室内氡浓度随时间和通风量系数的增加,趋向一个稳定的值,最终达到室内外氡浓度平衡。该模型计算出的室内氡浓度理论值(6.35~40Bq/m3)与任天山和王玫等的实测结果(6~50Bq/m3)一致,表明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8.
文章描述了NRBP用于测量居室和工作场所氡浓度的径迹蚀刻剂量学体系,并考虑了适用于大规模评价吸入室内空气中氡的衰变子体所致危险度的理想氡剂量学体系所应该满足的原则。NRPB现用的径迹蚀刻剂量学体系满足这样理想体系的要求,对筛选测量的原则进行了简要描述,例如,为了弄清某一房间是否存在氡子体的危险水平,而又不需要给出它的长期真实平均值的测量。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长沙市一居民小区几十间住户室内外环境中氡及其子体浓度,给出了不同类型房屋中不同电离辐射来源的相对贡献,调查结果表明:该小区不同类型住户地下室、平房、楼房内氡的主要来源是土壤和建材中的氡析出,分别占83.77%、59.78%、51.49%,室外空气、室内用水和液化气中的氡对室内氡浓度的贡献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0.
能源与环保     
FT- 648型测氡仪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北京核仪器厂生产的 FT— 648型测氡仪是目前国内外唯一无须刻度而能直接进行氡浓度测量的仪器,曾荣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仪器是便携式、高灵敏度的直接测氡仪,采用托马斯双滤膜测氡浓度原理,即时获得测量结果。测量结果不受氡子体之间放射性平衡程度的影响,该测量方法已被许多国家选作测氡的标准方法。   该仪器采用第三层滤膜使氡子体可同时取样。它适用于环境氡含量的调查研究、事故监测、放射医学、地震监测、气象研究、国防工程及核设施的环境监测等领域。 (核 仪 )太阳能交通…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金属矿山矿井通风系统存在的通风网络不合理、矿井总供风量不足、通风构筑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三种优化改造方案.并借助Ventsim系统建立三维通风模型,解算矿井通风系统的数据.对三个方案的经济和技术进行综合比较,选择最佳方案,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消耗.  相似文献   

12.
确定性MIMO信道在不同功率条件下的容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MIMO信道容量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未来4G网络的组建与优化.在假设信道系数不变的前提下,分别推导了发射端天线在等功率分配方案、波束成型条件及注水功率情况下的MI-MO信道容量.对以上三种功率分配方案在同一环境下通过计算机仿真进行了比较:在不额外增加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注水算法是最优的,但其运算复杂度较高;等功率分配方案信道容量在大信噪比的条件下比较理想.波束成型方案在低信噪比时接近最优情况.  相似文献   

13.
通风散烟贯穿于地下洞室群开挖施工全过程.金沙江向家坝右岸地下厂房系统结构复杂、规模庞大、通风散烟难度大,为避免采用传统的通风设计方法造成资源浪费、通风效果差等问题,提出了融入系统仿真和数值模拟的通风方案优化模式.该模式不仅能在考虑风量需求的时变性和动态性的基础上合理布置通风系统,还能模拟不同通风方式下的通风流场形态,便于掌控实际通风效果.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定量分析自然通风效果、风机不同位置的影响等关键问题,为通风方案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公交车辆的图像监控系统的要求,采用MPEG-4视频编码器对每个宏块在传送过程中Cache严重缺失,视频序列帧率低等问题,提出了运动估计算法的优化、DCT优化、SAD和像素插值优化,以及增加预判别全零DCT系数算法,并在TMS320C6455DSP平台上实现了MPEG-4视频编码器的优化.  相似文献   

15.
针对桃园煤矿通风能力不足,中央风井的风机玻璃钢叶片在长期使用后继续高速旋转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等问题,笔者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了技术测定后,根据后期的矿井生产部署,提出了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方案,利用计算机对各个方案进行解网分析,并进行了经济投入与效益分析,最后提出了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6.
体系结构权衡分析方法(architecture trade-off analysis method,ATAM)以能力参数描述、场景和基于能力参数的体系结构3个概念为核心,获取体系结构要素的折衷点、敏感点、非风险点和风险点,实现体系的多目标优化。与探索性分析方法、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和基于仿真的方法相比较,ATAM方法具有变量空间优化、模型粒度适中、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在航天领域方案设计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在短期负荷预测的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求解整个电网的无功优化问题,得到的优化结栗为各个变电站VQC的合理限值。该方法将全局优化、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的优点结合起来,克服了各变电站无功、电压就地最优控制的弊端,提高了系统电压的合格率、降低了系统的总线损,节电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王等人结合了代理签名方案与指定验证者签名方案的优点,利用Weil对的双线性映射,构造了一个基于身份的指定验证者代理签名方案.然而,该方案是不安全的,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攻击者可以利用代理授权参数成功的伪造原始签名者.当出现争议时,可信中心无法揭示原始签名者的真正身份.为了避免这一安全隐患,提出了新的签名方案,新方案克服了原方案的不足,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机器学习在适应性教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主动给予适应性的教学材料是适应性教学系统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当前的适应性学习系统在主动适应学生的学习行为方面存在许多不足.针对适应性教学系统的这个问题,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预测学生的学习风格与学习行为,改进适应性学习系统的适应性,提出了在适应性学习系统中使用机器学习的知识表示方法,设计了用朴素的贝叶斯分类器动态观察和预测学生的学习行为的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朴素的贝叶斯分类器对于预测适应性教学系统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公共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核心是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智能化调度系统可以动态地获取实时公共交通信息,实现对公交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是公共交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能够完成乘客在出行时达到最优换乘,本文研究了城市公交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实时网络优化模型的建立与实施,旨在推动我国智能公交系统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