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改变水刺压力和调整杂乱比等工艺参数,可以在生产涤/粘产品的国产水刺非织造生产线上制取系列化的二醋酸纤维非织造材料。探讨了二醋酸纤维非织造材料应用于烟草工业等领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经过染色、印花等染整处理的水刺非织造布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在擦拭布、医疗卫生以及防护服等领域应用广泛。水刺非织造布染整加工延长了产品产业链,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并以其美观,硬挺,耐水洗等特点赢得了消费者的欢迎。因此水刺非织造布企业都在积极开发相关产品,以拓宽水刺非织造布的应用领域。水刺非织造布采用高压水针使纤维缠结成布,相对于  相似文献   

3.
介绍水刺非织造布的主要应用领域,直铺、半交叉、全交叉等常用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线的现状,以及水刺非织造布成套装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轻薄型耐高温阻燃消防服隔热层水刺非织造布,分析了芳纶1313、芳纶1414和芳砜纶不同混纺比水刺非织造布的耐高温阻燃性能、力学性能、透气性、刚柔性、回潮率、耐洗涤性能等。结果表明:纯芳砜纶水刺非织造布强力较差;混纺水刺非织造布,随着芳砜纶含量增大,阻燃性能变好,高温处理后水刺非织造布尺寸稳定性好。各水刺非织造布纵横向断裂强力随温度升高,总体呈升高趋势,断裂伸长率呈先减小后增大现象,总体呈震荡型下降,经各项综合性能分析,3#水刺非织造布为最佳配比工艺。  相似文献   

5.
李宁 《非织造布》2010,18(3):6-9
水刺是一种重要的非织造布加工技术,介绍了水刺非织造布几种新的发展技术,如水刺复合技术、间隔水刺技术、提花水刺技术等。  相似文献   

6.
水刺是一种重要的非织造布加工技术,文章介绍了水刺非织造布几种新的发展技术,如水刺复合技术、间隔水刺技术、提花水刺技术等。  相似文献   

7.
水刺非织造布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的基本原理,重点分析了水刺过程中纤维、开松梳理、铺网和水刺、烘干等工艺对水刺非织造布的产品质量影响。  相似文献   

8.
《非织造布》2011,19(4):42-43
杭州诺邦非织造布有限公司在原有3条水刺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基础上又新增了第4条水刺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目前,新的水刺法非织造布生产线已于5月3日开始生产。  相似文献   

9.
以涤粘水刺非织造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水刺非织造布的均匀性和透湿性能,并且分析了孔隙率和涤粘成分对涤粘水刺非织造布透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刺非织造布均匀性均较好;涤粘水刺非织造布的透湿系数,先随着涤纶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后随着涤纶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水刺法非织造布泡沫染色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非织造布染色性能的分析 ,探讨了水刺法非织造布的泡沫染色工艺 ,对水刺法非织造布泡沫染色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测试分析 ,有助于使水刺非织造布的在线染色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用于非织造布的一种新型纤维素纤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博闻 《非织造布》2000,8(2):37-39
系统地介绍了 Cellca法生产纤维素纤维的工艺流程、Cellca纤维的性能及在非织造布中的应用。对开发新型的非织造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赵博 《非织造布》2009,17(4):35-37
通过测试Formotex纤维的基本性能和特性,分析了Formotex纤维的结构和性能间的关系,指出Formotex纤维作为一种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具有吸湿性好、透气性佳、光泽柔和、染色性佳、固色率高等优点,在开发非织造布产品上的前景将十分看好。  相似文献   

13.
雷达伪装用含碳纤维非织造布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用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低熔点涤纶纤维和普通涤纶短纤维制作的雷达伪装用非织造布絮片。使用不同质量比的碳纤维和涤纶纤维混合梳理铺层,利用热风法非织造布絮片制作技术制作非织造布,并对其中的碳纤维进行了表面绝缘处理,对所得到的产品的微波吸收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变化,材料对于8-18GHz电磁波的吸收能力也逐渐变化。当碳纤维含量从100%到0%逐渐变化时,其对雷达波的吸收能力先是缓慢增加,当含量10%左右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碳纤维含量的进一步减少,其吸收能力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复合非织造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功能性非织造布产品可通过功能性纤维原料的混合使用、功能性非织造布与普通非织造布的复合以及普通非织造布的功能性后整理等方法得到。功能性复合非织造布用的纤维原料一般包括阻燃、抗菌、抗静电或导电、高吸水、可降解及差别化纤维等 ;其他原料还有功能性整理剂 ,用其对纤维或非织造布进行处理将赋予产品特殊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黄麻/热熔纤维针刺非织造材料在不同自然降解环境中的降解性能差异,通过测试其暴露于户外和土壤掩埋(潮土)两种环境中不同时间段后的质量损失率、拉伸强力和纤维之间的缠结状况,研究了其随降解时间变化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黄麻/热熔纤维针刺非织造材料随降解时间的增加在不同的时间段表现出不同的降解速率,质量损失率增大,外貌形...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work, a series of multi-constituent nonwovens possessing multi-modal fiber diameter distribution was prepared and the air permeability of such nonwoven structures was measured. This approach was extended to bi-constituent nonwovens consisting of fibers with bi-modal diameter distribution and mono-constituent nonwovens composed of fibers with mono-modal diameter distribution. The multi-constituent nonwovens exhibited highest air permeability, followed by the bi- and mono-constituent nonwovens for the same mean fiber diameter. This was explained in terms of the mean pore diameter of the multi-, bi-, and mono-constituent nonwoven structures. An analytical expression of mean fiber diameter of multi-constituent nonwoven structures was derived. The square of the mean fiber diameter in the multi-constituent nonwovens was found to be the harmonic mean of the volume-weighted square of the mean fiber diameter of the individual constituents. The mean fiber diameter coupled with Kozeny–Carman equation was found to predict the air permeability of the multi-, bi-, and mono-constituent nonwovens very well.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mono-constituent nonwoven displayed the highest value of Kozeny–Carman coefficient, followed by the bi- and multi-constituent nonwovens.  相似文献   

17.
龚文忠 《非织造布》2009,17(5):18-20
开发和生产高功能、高附加值产品是非织造布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采用新型功能纤维材料则是开发和生产高功能、高附加值非织造布产品的必由之路。新型功能纤维具有芯壳结构的特征,可作为载体将各种有机、无机及生物功能材料(如香料、药物及昆虫信息素等)直接引入非织造布产品之中,生产各种具有特殊功能的高附加值非织造布产品。  相似文献   

18.
吸声隔音用纤维与非织造布复合材料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罗以喜 《非织造布》2003,11(4):35-38
简介几类纺织纤维(植物纤维、无机纤维、合成纤维、金属纤维)及其非织造布复合材料在降噪领域的应用,说明了开发吸声隔音用纺织纤维与非织造布复合材料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碳纤维和普通纺织纤维混纺,可以制作具有良好雷达波吸收性能的非织造布。探讨了对非织造布中的纤维进行绝缘处理对非织造布雷达波吸收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中使用羊毛纤维、沥青基碳纤维和双组分热熔粘合纤维,通过粗梳毛纺成网工艺和热风法工艺制作了对雷达波有一定吸收能力的非织造布;采用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对非织造布中的纤维进行了表面绝缘处理。利用专用的雷达吸波材料反射率测试装置测试了不同碳纤维含量非织造布的雷达波反射率,并在8~18GHz频率范围内比较了纤维表面处理对非织造布雷达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表面绝缘处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非织造布的雷达波吸收能力,但是绝缘处理造成的影响随着非织造布中碳纤维含量的减少而逐渐降低并趋于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