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人行天桥作为城市道路通行的工程设施,分析其力学特性对于保证行人安全至关重要.以2跨人行天桥连续钢箱梁为例,采用有限元Midas/civil软件对考虑了主梁自重、二期恒载、人群荷载、风荷载、温度荷载和天桥顶棚传递荷载等6种工况组合下人行天桥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对钢箱梁最大主应力、最大剪应力、钢箱梁变形以及自振频率进行了验算.研究表明:在各种荷载组合下,钢箱梁最大主应力和剪应力均满足规范要求;顶板和腹板最大竖向位移为-6.29 mm,底板最大竖向位移为-6.25 mm;荷载组合a时钢箱梁最大竖向位移为-6.31 mm,且该天桥钢箱梁跨中、3.5 m悬臂端以及4 m悬臂端竖向挠度均满足要求;该天桥一阶振型为反对称竖弯,自振频率为5.614 Hz,二阶振型为对称竖弯,自振频率为8.255 Hz,自振频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能量反应谱的结构能量反应竖向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能量反应沿楼层的分布特征与规律,文章对糖葫芦串模型进行了楼层能量反应研究,实现了能量反应谱法在弹性楼层能量反应中的应用;研究了楼层能量反应的模态非耦合计算方法的适用性,推导了应用能量反应谱法后结构弹性能量反应沿竖向分布的表达式,提出了结构一致振型及一致刚度振型的概念,并阐述了此2种振型在楼层能量竖向分布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连体超高层结构属于大型复杂结构,时变特性显著。连廊作为连接各塔楼的纽带,其施工过程对整体结构安全性的影响较大,需要对其施工方案进行研究。以某非对称三塔连体超高层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该结构的数值模型。采用整体提升法和悬臂拼接法作为连廊的施工方案,分别进行了有限元计算,研究了不同施工方案下塔楼的竖向变形、连廊处各塔楼间的变形差、塔楼与连廊连接处单元的内力。结果表明:2种施工方案均不影响连体结构整体施工阶段的竖向变形规律。相较于整体提升法,悬臂拼接法将导致在连廊施工期间及竣工时刻塔楼结构产生更大的竖向变形、连廊处标高差及连廊连接处单元内力。整体提升法更适合本文研究对象的连廊施工。  相似文献   

4.
空间网架结构竖向抗震性能的简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网架简化为考虑剪切变形的交叉梁系,用有限元法分析其竖向抗震性能,在动力分析中,忽略转动惯量的影响,对总刚矩陈进行刚度集聚,建立网架竖向振动方程,然后通过子空间迭代计算其自振频率和振型,再利用振型分解反庆谱法求各振型下竖向地震作用效应并进行组合,文章同时给出了梁元法与空间桁架位移法精确解的误差比较,其精度满足工程要求,并且计算速度快,所占存贮空间少。  相似文献   

5.
悬臂架设法是钢桁梁桥主要的建造方法之一,相比于其他施工方法减少了辅助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墩顶作为悬臂架设施工的支点,较长悬臂引起较大的墩顶反力。主桥合龙需要一定的起落梁调整高度,同时考虑施工误差,要求墩顶安装纵横移装置。纵横移装置设计双层垫梁,下层垫梁设置反力座提供纵横移反力支点,上层垫梁作为竖向千斤顶垫块。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考虑垫梁间的接触关系,分析不同荷载状态下的结构应力分布,为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确保结构设计满足施工安全需要。  相似文献   

6.
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对悬臂状态下纤维增强复合薄板的固有特性进行了分析与验证.首先,基于双向梁函数法,推导了具任意纤维角度下该类型复合薄板的最大动能和应变能,明确了利用该方法获取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的原理.然后,编写了Matlab计算程序,并给出了分析纤维增强悬臂薄板固有特性的具体流程.最后,搭建了固有特性测试系统,并以TC500碳纤维/树脂复合薄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际测试.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双向梁函数法的纤维增强复合薄板固有频率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在3.7%~9.7%,且前5阶振型结果也与测试振型结果一致,进而验证了所提出的理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有限元方法,以ANSYS为平台建立了南阳淅川段习营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子空间迭代法求解桥梁的自振频率和振型,并结合桥面振动实测频率,验证了桥梁模型的准确性.计算结果显示,桥梁1阶竖向振动频率的实测值与理论值接近,模型精度较高.拱桥第1阶振型为拱肋横向弯曲,第2、3阶振型均为桥面系竖向弯曲.低阶振型主要以拱肋的横向振动或桥面系的竖向弯曲为主,说明该桥拱肋横向刚度明显小于竖向刚度,桥面系横向刚度远大于竖向刚度,体现了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动力性能特征.计算结果为结构性能评估与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预应力桥梁的竖向振动特性和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模态摄动法和振型叠加法,建立了预应力桥梁竖向地震反应分析的计算方法.通过2个典型工程实例分析,讨论了桥梁竖向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几个问题.算例结果表明:①预加力使桥梁的自振频率升高,影响主要体现在低阶自振频率上,随着振型阶序的增加,预加力的影响变小.对于20 m和32 m跨度的预应力桥梁来说,竖向基频分别升高5.3%和6.3%,而第5阶竖向频率升高只有1%左右.②在地表波作用下预应力梁跨中截面弯矩减小约30%和25%,预加力提高了桥梁的抗震能力.③竖向地震反应中高阶振型的贡献可以忽略.④7度设防烈度下,在预应力桥梁跨中截面弯矩的荷载组合效应中,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所占比例分别达24.56%和26.15%,8度设防烈度时所占比例分别为38.93%和41.46%,说明在这类预应力桥梁抗震设计中应考虑竖向地震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动力模型试验仍然是研究水坝地震反应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安践提出一种简便易行的动力模型试验方法──直接摄影法,具有较好的实验精度。文中并相应地提出了实验成果的分析方法和材料弹模的测定方法。应用直接摄影法研究了混凝土拱坝和重力坝的振动,测出了拱坝正、反对称的各阶振型共9个,重力坝的横向振型3小和竖向振型1个.探讨了空间结构的水坝在不同方向地震作用下的反应特点,从而确定出对水坝最为不利的地震作用方向。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三塔斜拉桥的工程问题,通过三维风致响应数值分析和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分别对该桥最大双悬臂施工状态在设计基准风速下的抖振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种方法得到的结构抖振响应较为接近,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悬臂端部竖向抖振响应较大,应采用设置临时墩方法对其进行控制.通过三维风致响应数值分析方法对该桥最大双悬臂施工状态下不同临时墩布置位置对抖振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同无临时墩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临时墩使长悬臂端部竖向抖振极值响应大幅度下降,扭转位移略有降低,侧向位移却有增大;随着临时墩位置的改变,双悬臂结构的竖向和侧向抖振极值响应变化均很小,扭转位移的波动幅度为27%,但扭转位移均值不大,最大双悬臂结构抖振极值响应对临时墩布置位置不敏感,当临时墩距桥塔达到一定距离时,可参考结构抗风之外如河床地貌、经济等因素合理布置.  相似文献   

11.
框架—剪力墙结构自由振动的模态综合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底框结构基础橡胶垫隔震设计及其时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底框结构橡胶垫隔震层的刚度、屈服强度、轴向压应力等参数的设计原则,以典型工程为例,采用弹塑性时程反应分析方法,检验了底框结构使用橡胶垫隔震层后的隔震效果,对底框结构基础隔震设计与分析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异形柱与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异形柱与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如计算方法、异形柱受力性能及其轴压比控制、短肢剪力墙结构中转换层的设置高度及框支柱等进行探讨 ,提出建议 ,供结构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框架梁柱剪切变形、柱和抗震墙轴向变形、框架梁柱刚度等因素对高层建筑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最优刚度的影响。并通过抗震墙优化设计算例,比较了准则法和规划法在研究抗震墙最优设计中的异同及对优化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底框上砖混结构的实际工程为例,分别采用框支墙梁设计法和满载框架设计法对上部墙体不同层数,不同开洞位置,以及不同跨度的连续托梁进行了内力分析,确定了考虑墙梁作用的连续托梁的简便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已有的SRCW结构体系的研究成果,选择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柱弱轴)-RC剪力墙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结构设计规范,选择试件原结构方案.进行原结构设计时首先考虑竖向荷载组合对纯钢框架进行初步设计,进行地震作用组合下的验算时,剪力墙部分采取"等效板带"进行代换处理,利用有限元程序加以弹性分析,确保设计的合理性.进一步利用结构相似性原理,将原结构底部2层通过1/3缩放得到试验试件.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At present,there are two kinds of thermalinsulation methods for external walls,i. e.,external or internal insulation of the external wall.These two methods have no relation between thethermal- insulating layer and the structural layer ofthe wall. The thermal- insulating layer isafterwards glued to the structural layer of thewall,which makes construction complicated andthe thermal- insulating layer is easily damaged orfalls off.Italso brings difficulty to the interior andexterior tr…  相似文献   

18.
剪力墙最优刚度及其计算机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地提出了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最优刚度的概念,解决长期以来困绕着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剪力墙数量合理确定的困难,提供一种确定剪力墙数量的科学方法。在分析剪力墙赐度与地震作用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确定了剪力墙最优刚度的数学模型。同时,考虑剪力墙剪切变形,框架住的轴向变形,剪力墙基础的转动,以及剪力墙刚度沿结构高度变化对剪力墙最优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大位移非线性弹性理论的广义变分原理,考虑加劲梁轴向压缩应变能和剪切应变能的影响,建立了协作体系斜拉桥空间耦合自由振动的大位移不完全广义势能泛函,通过约束变分导出了协作体系斜拉桥的加劲主梁竖向挠曲振动微分方程.同时以金马大桥为例,构造了T构与斜拉桥协作体系的边界条件.求解出的竖向振动方程的解析解,与有限元数值结果对比吻合良好,证明了方法的正确性.这一方法可为同类型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高强混凝土剪力墙的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证实了剪力墙截面曲率延性系数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指出利用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配置剪力墙的横向钢筋,以满足结构对构件延性变形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