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六种不同超细粉末橡胶对丁苯橡胶SBR1502的力学性能、滚动阻力、耐磨性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丁苯橡胶配合体系相比,含超细粉末橡胶的丁苯橡胶配合体系硫化胶的主要力学性能基本不变,硫化胶的滚动阻力变化不大、耐磨性和0℃损耗因子提高。特别是含超细粉末丁腈橡胶和超细粉末丁苯(30%结合苯乙烯含量)的丁苯橡胶配合体系,其0℃损耗因子提高幅度达到了20%~29%,显示超细粉末橡胶可明显提高丁苯橡胶的抗湿滑性。  相似文献   

2.
超细硬质合金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的优异性能,保证超细硬质合金的晶粒度小而且均匀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以粒度细小、分布均匀的超细WC粉末为原料.在超细WC粉末的制备过程中,对从氧化物还原、碳化后得到的WC粉末的后续处理非常重要,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球磨粉碎,但是经过机械方法粉碎后的超细粉末,很难使物料达到所需粒度要求,产品往往处于一个较大的粒度分布范围.文中讨论了一种新型的粉碎技术--气流粉碎分级技术,它兼有气流粉碎和气流分级,使得到的粉末在气流粉碎下细化、在气流分级下减小其粒度分布.气流粉碎分级技术是当今世界原材料加工技术的重要方面,将其应用于超细硬质合金的制备中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超细粉末制备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超细粉末制备技术的最新进展,分析了超细粉末制备过程的特殊性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研究开发中的关键问题,特别从化学工程的角度提出了超细粉末制备过程中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派生的各种工程问题,并指出了发展我国超细粉末工业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超细氧化锌粉末的研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凝聚法制备超细氧化锌粉末,具有生产工艺简单、产品性能优良等特点。介绍了超细氧化锌粉末的制法,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通过差热、X-衍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测试产品表明,所得的超细ZnO粉末优于普通的ZnO。  相似文献   

5.
超细丁苯粉末橡胶增韧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一种新型超细丁苯粉末橡胶增韧聚丙烯(PP) ,考察了丁苯粉末橡胶用量、相容剂的种类及用量对PP性能的影响;观察了丁苯粉末橡胶在PP中的分散状态,研究了丁苯粉末橡胶对PP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细丁苯粉末橡胶的加入能够显著提高聚丙烯的韧性;加入相容剂B后的增韧效果更好;相容剂与超细丁苯粉末橡胶在PP中具有包藏结构;复合有成核剂的超细丁苯粉末橡胶比相容剂B有更明显的成核作用,可提高PP的结晶度,从而使PP的刚性和耐热性提高。少量相容剂B与之复合后,仍可保持这种较强的成核能力。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温液相二醇还原法,在两种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制备出磁性钴的超细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和激光光散射仪等对所制备的超细钴粉末结构、价态、颗粒尺寸分别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该种方法制备的超细钴粉末具有hcp,平均粒径大约为0.4μm。  相似文献   

7.
有关制备技术和工艺条件对超细粉末团聚状态的影响是陶瓷学家们目前面临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液相法制备氧化物超细粉末过程中控制团聚状态研究中的某些问题进行评述和讨论.在液相法制备超细粉末过程中,粒子的生成条件对团聚体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控制沉淀反应过程中胶粒的聚集特征就可以控制粉末的团聚状态,以制取优质陶瓷粉末.  相似文献   

8.
陶瓷超细粉末的合成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地综述了陶瓷超细粉末的三类合成方法(气相法、液相法和固相法)。笔者认为,热等离子体气相合成法和水热制造法是可望进入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合成超细粉末的最有前途的方法。并提出了陶瓷超细粉末合成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的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9.
专利摘要     
超细粉末氧化锌的制备本专利有关超细粉末氧化锌的制备,将弱碱性的锌水溶胶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如羟乙基纤维—缩水甘油三甲基氯化铵共聚物)然后用有机溶剂冲洗,所得溶液再经干燥除去有机溶剂,形成ZnO超细粉末。例如:将25ml的硫酸锌水溶液,与25ml  相似文献   

10.
超细氢氧化铝粉末的制备及其阻燃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以硝酸铝、氢氧化钠为原料,用室温固相法制备了超细粉末氢氧化铝,并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粒度分析仪及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对超细粉末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将超细氢氧化铝和普通氢氧化铝在氯化丁基橡胶(CIIR)中作为阻燃剂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案可行,纯度较好,应用在氯化丁基橡胶中的阻燃性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共沉淀法在不同反应温度下,制备了超细铜基前驱体粉末,使用XRD、SEM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对超细预合金粉末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50℃时,制备的前驱体粉末粒度最细且尺寸均匀,在3~5μm左右。  相似文献   

12.
汤涛  张新涛  张其土 《耐火材料》2004,38(3):193-195
以硝酸铝和正硅酸乙酯为主要原料 ,利用Sol-Gel方法制备了粒径分布范围窄的高纯莫来石超细粉末。运用DSC、TG、IR、XRD和激光粒度分析等技术对Sol-Gel工艺条件 ,以及莫来石超细粉末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 ,在干凝胶的热处理过程中 ,非晶态的干凝胶首先转化为硅铝尖晶石 ,再由硅铝尖晶石转化为莫来石相 ;在 1 30 0℃下热处理可获得纯莫来石相的超细粉末 ,其粒径分布在 0 .4~ 1 .0 μm之间 ,平均粒径为 0 .5 4μm。结果表明 ,采用Sol -Gel方法可以制备出高纯、粒径分布范围窄的超细莫来石粉末。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超细全硫化粉末丁腈橡胶及其在硬质聚氯乙烯和软质聚氯乙烯两种材料共混增韧改性中的应用进展。与普通粉末丁腈橡胶P83的增韧性相比,采用少量的超细全硫化粉末橡胶即能够在保持较高强度和耐热温度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PVC改性材料的韧性。  相似文献   

14.
化妆品用原料两则供制造化妆品用的超细陶瓷粉末日本Pola化妆品公司同住友水泥公司合作开发成功一种用于制造化妆品的超细陶瓷粉末。此粉末的粒径为0.01~0.03μm,是化妆品用粉末中最细的粉体,它有阻隔由紫外线到可见光的各种波长光线的特性。这种超细陶瓷...  相似文献   

15.
胡晓洪  张庆今 《中国陶瓷》1994,(6):13-15,37
本文从液机沉淀法制备氧化锆超细粉末不同工艺过程的显微结构变化,分析了粒子团聚机理以及团聚体结构对粉末加工成型性能的影响。指出液相法制备氧化锆超细粉末,因制备工艺条件不同,获得不同团聚结构的超细粉末。少团聚或软团聚体的粉末强度底,压制过程能破碎成大量细小碎粒,有助于获得高密度成型体。利用控制粒子团聚湿法工艺,可制取理想的氧化锆超细粉末。  相似文献   

16.
利用CWCO_2激光来加热SiH_4和C_2H_4、SiH_4和NH_3的混和气体,使SiH_4和C_2H_4、SiH_4和NH_3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得到SiC、Si_3N_4超细粉末.本文所制备的SiC、Si_3N_4超细粉末平均粒径分别为15nm、17nm,并具有颗粒大小均匀、呈球状、分散性较好、纯度高等优点.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SiC、Si_3N_4超细粉末呈非晶态结构.  相似文献   

17.
无机铝盐Sol—gel法制备超细氧化铝粉末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无机铝盐在一定的条件下水解形成均匀透明的凝胶,凝胶经干燥、热处理后可获得粒度在亚微米级且尺寸较均一的Al_2O_3超细粉末。本文着重探讨了溶胶—凝胶法制备Al_2O_3粉末的过程中,影响制得粉末颗粒大小、团聚状态和粒度分布的诸因素。结论认为,低的铝盐浓度和成胶温度、短的成胶保温时间有利于制备颗粒细小、粒度均一的Al_2O_3超细粉末。  相似文献   

18.
张其土 《佛山陶瓷》1998,8(1):28-30
本以Na2O2作为且助熔剂和氧化剂,在空气流中于1250℃下使SiC超细粉末氧化生成CO2然后用非水滴定法测定其总碳量。同时在不加任何其它助溶剂和氧化剂的条件下,在空气流中于850℃下,使SiC超细粉末中的游离碳氧化生成CO2,再用非水滴定法测定其游离碳。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测定SiC超细粉末中的碳含量时,其置信度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9.
醇水共沉淀法制备氧化锆超细粉末及团聚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氯氧化锆和氨水为原料,在醇水溶液中制得氧化锆前驱体,经过陈化和低温处理后干燥,前驱体在600℃下煅烧后球磨得到氧化锆超细粉末。采用TG—DSC,XRD,TEM分别对制备的粉末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共沉淀过程中引入无水乙醇,采用低温处理工艺,能减少粉末的团聚,避免硬团聚的形成。运用该方法可以制备出粒度为20~30nm、少团聚的超细氧化锆粉末。  相似文献   

20.
超细二氧化钛粉末在水溶液中的分散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实验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对超细二氧化钛粉末在水溶液中分散的影响,采用分散相的沉降高度和分散后颗粒的粒度分布评价分散效果,得出六偏磷酸钠、硅酸钠、乙醇是超细二氧化钛粉末的良好分散剂. 通过测定分散相在分散介质中的z电位,分析了分散剂的分散机制,六偏磷酸钠和硅酸钠可显著提高水溶液中二氧化钛颗粒表面z电位的绝对值,乙醇在二氧化钛颗粒表面形成良好的溶剂化层,使超细二氧化钛颗粒在水溶液中获得良好稳定的分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