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光 《化工质量》1997,(4):31-33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主要因素,以质量取胜的企业必然要走一条科学管理之路,没有科学管理,就不可能有稳定的高质量产品,这个道理已为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企业所证实。然而这一道理并没有被所有企业都真正认识。在化工企业中真正把质量工作当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首要任务来抓,并且切实抓出成效的也并不多。今日的质量是明天  相似文献   

2.
思路决定出路,意识影响行为,行为的好坏决定着产品质量的高低,要提高产品质量,首先就必须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而提高员工质量意识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加强员工的质量教育和培训。要想把员工的思想从“要我搞好产品质量”转化为“我要搞好产品质量”,使质量教育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笔者认为:“对员工的质量教育应实行以下四结合”。  相似文献   

3.
刘娇 《化工质量》2002,(5):27-28
1、概论人们越来越多地把“意识”这个词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譬如,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超前意识、节能意识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意识在产生,旧的意识在更新发展。同时,这些意识又促使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本文对质量意识作一浅论,旨在增强和提高企业质量意识,使企业质量工作上水平,产品质量上档次,以低耗优质的产品赢得市场,争取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化工质量》2003,(3):6-8
一、树立一个信念山东海化以“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产品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教育广大员工。一方面,加强质量法制教育,增加质量法制观念。编印了质量管理法规汇编,下发到每位员工手中加强学习,进行自我教育,在每年的“3.15”期间开展集中教育,雷打不动。另一方面,为切实  相似文献   

5.
史敏 《江苏陶瓷》1998,31(3):30-33
1前言江苏省宜兴精陶厂创建于1958年,是个日用陶瓷餐茶具生产历史有着近40年的国有中型企业。现有职工2300人,总资产7600万元,是江苏省陶瓷系统的创汇创利大户。自1995年以来,我厂注重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依靠开发培育科技含量高,市场适销对路的拳头产品,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组织生产,严格产品全流程管理,支持“以质取胜”,坚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不断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企业经济实力有了较大的提高。1995~1997年出口创汇均突破了600万美元,连年被评为“宜兴市出口创汇先进单位”,成为江苏省…  相似文献   

6.
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向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消费者中树立起良好的信誉。为此,企业必须重视质量教育工作。质量意识教育质量意识是人们对质量工作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质量意识的强弱,是企业存亡的关键。一些企业干部和职工总是错误  相似文献   

7.
周朗 《中氮肥》2002,(6):61-63
忧质的产品是优秀的员工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质量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每一道工序的质量.面对入世的挑战,化工生产一线的质量基础工作能否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是我们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夯实质量基础,加强对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企业档案是企业在生产、建设、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企业档案是企业历史与发展的真实记录,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企业档案质量与企业质量管理关系密切,正视二者关系,才能保证企业质量管理,下面从三个方面说明二者关系。一、企业科研产品档案质量与企业产品质量的关系企业产品在研制、生产过程中形成企业科研产品档案,反过来,这些企业档案又指导企业产品的研制、生产,二者互为作用,互为基础,向前发展。例如:企业产品的生产要有岗位操作法和工艺规程档案来维护生产,产品的岗位操作法和工艺规  相似文献   

9.
双星集团是目前国内实际生产规模最大的制鞋企业集团,到双星集团参观的人们会发现,双星各单位墙上都有这么一句标语:“抓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产品质量‘三个质量’不放松”,在众多企业理念警句中显得尤为令人思考。“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最常用的口号。有人说,近几年它好像不那么灵验了。譬如,出自不同厂家的某种产品,质量均属上乘,在市场  相似文献   

10.
《化工质量》2003,(1):1-1
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安全与质量,任何时候这都是第一位的。安全保障的源头就是产品质量。因此,出厂产品必须保证百分之百的合格,不能是百分之九十九。否则,产品就存在隐患,就可能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合格率,企业必须要强化管理,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素质,不断改进完善工装设备,同时,各级质检部门也要切实履行监督检验的职责,主动提供良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赵泉 《化工质量》1998,(5):22-23
企业质量文化,就是企业在向社会提供高质量产品的过程中,经过全体职工长期培养而形成的与之相适应的特有精神产品。它包括质量意识、质量精神、质量行为、质量价值观和质量形象,表现为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质量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78年第一个“质量月”诞生以来,每年质量月的主题也在相应变迁着。当年,质量月是在“生产优质品光荣、生产劣质品可耻”的口号中进行的。当时质量月活动被置于“光荣与可耻”的氛围中,显然是带有很强的提倡色彩。到了市场经济发展阶段。质量已经不需要特意提倡了。因为市场自然会淘汰那些劣质产品出局。所以质量不再与人们情绪化的词汇相联系、相呼应,而是与企业的生存紧密联系起来。如2003年质量月的主题是“坚持以质取胜、提高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3.
刘勇 《中国橡胶》1999,(4):26-27
山东东平橡胶厂近两年来有效实施了“科技兴化、质量兴企”的战略,加强企业质量法制建设,积极开展“质量减损”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是在全国力车胎行业效益普遍滑坡的严峻形势下取得的,着实难能可贵。在近两年的质量管理工作中,我厂重点加强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加强职工质量培训在加强职工质量培训中坚持了“六个教育”。①意识教育。利用厂内具有的宣传手段宣贯《质量振兴纲要》、《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等,还开展了“‘3.15’保护消费者权益日”、“质量百日赛”、“质量月”等活动,以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  相似文献   

14.
李春花 《水泥》2018,(Z1):88
水泥产品作为大宗商混的原料,在国家基础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水泥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出厂水泥要认真执行国家强制性产品标准,确保出厂产品质量达标,同时要确保出厂产品质量性能稳定,要坚持质量第一,落实质量提升的主体责任,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和质量诚信意识,增强质量安全的社会责任,弘扬工匠精神,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生产操作和控制规程,把事关产品质量性能的各项工作认真仔细做到位,落实好,对于企业来说出厂水泥质量管理是水泥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此项工作管理效果如何,不仅关系到能否对本企业出厂水泥质量进行有效的把关,以确保出厂水泥质量满足企业内控质量指标的要求,而且还要通过强化水泥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使出厂水泥在稳定地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降低水泥生产制造成本,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开展“质量月”活动,大大地增强了公司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加深领会了“质量第一、用户满意”的精神,提高了质量责任感,促进了公司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使得公司九月份的生产经营完成了月度计划,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果,达到了目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吴剑凌 《中国橡胶》1993,(12):19-20
徐州橡胶厂坚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以“质量第一”的意识为先导,通过科技进步和管理进步,追求高起点,高质量,达到高效益。  相似文献   

17.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我们企业从计划经济转到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时侯,企业更应认识到这一点。没有一个质量好的产品,企业就不能持续发展,就不能生存。改革开放为我们企业提供了走向国际市场的机会,同时也对我们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  相似文献   

18.
对一个企业而言,新产品开发是增强企业后劲,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动力和基础。 近年来,晋州市化肥厂坚持产品开发与技术改造相结合,高精尖与“短平快”相结合,稳步发展与打“时间差”相结合,有计划地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不断开发新产品并注重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走出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中的质量管理体制有两种:一是保持原有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二是按质量保证体系运作。后者的优点是保证了整个体系运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真正覆盖了从产品设计到产品生产直到产品售后服务的全部过程。其对质量的控制力和保证力是不言而喻的,也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方向。在质量保证体系中,质量监督的作用显而易见。一般企业的质监机构为二级建制,即车间分析工段负责产品的中控分析和产品包装前的检验,厂部质监科下设的总分析室负责产品的出厂分析,原辅材料的进厂分析,以及对中控分析的指导和督查。在大中型企业的改…  相似文献   

20.
李红 《化工质量》2004,(5):39-39
在传统的产品质量管理模式中,企业通常采取事后控制的方式来进行控制,即由产品的专职质量检验人员,在产品的各道生产工序进行产品检验,以这种检验手段为主进行质量管理,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厂方则通常采用召开“质量事故现场会”的方法来处理产品质量事故,要求全体员工从中吸取教训,并通过扣发奖金和质量事故赔偿的方式,来追究质量事故有关人员的责任或过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