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用五种培养基对紫陀螺菌(Gomphus purpuraceus)子实体不同生长时期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结果表明:紫陀螺菌菌丝体对培养基有明显的选择性.且长速极为缓慢;紫陀螺菌组织分离的最佳时期为成熟期,最佳分离部位为菌盖与菌柄交界处菌肉组织。  相似文献   

2.
紫陀螺菌蛋白质的营养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营养价值评价方法,全面评价了紫陀螺菌(Gomphus purpuraceus)子实体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紫陀螺菌子实体的粗蛋白质含量为26.14%,氨基酸总量为17.92%,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4.0%。紫陀螺菌的赖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含硫氨基酸相对过剩。紫陀螺菌子实体蛋白质的化学评分(CS)、氨基酸评分(AA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营养指数(NI)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分别为60.4、67.3、91.8、88.4、16.5和34.9。紫陀螺菌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仅次于松口蘑,而高于草菇和茶树菇。因此,紫陀螺菌子实体是良好的菌类蛋白源。  相似文献   

3.
按食品营养成分测定的国家标准方法检测紫陀螺菌(Gomphus purpuraceus)菌丝体和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微量元素和重金属。结果表明:紫陀螺菌菌丝体、子实体中分别含有粗蛋白37.33%,30.32%;粗脂肪17.20%,14.00%;粗纤维14.00%,9.00%;碳水化合物26.73%,42.41%;粗多糖30.10%,41.10%;灰分3.63%,3.21%;铁49.35 mg/kg、937.22 mg/kg;锌67.14 mg/kg、136.38 mg/kg;硒0.093 mg/kg、1.80 mg/kg。紫陀螺菌菌丝体与子实体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镉、铅、砷、汞的含量(菌丝体中未检出铅)均明显低于国家规定标准,处于安全水平。说明紫陀螺菌菌丝体、子实体具有很好的营养保健价值,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紫陀螺菌为青冈栎等树木的外生菌根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笔者主要研究了紫陀螺菌在三峡地区西陵峡河谷的分布及其分布区的海拔、地形、植被、气候和土壤等生境因子,基本弄清了紫陀螺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2020,(5)
紫陀螺菌是一种珍稀野生食用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为探索紫陀螺菌菌丝体的生长条件及生长特性,试验采用8种不同的平板培养基培养紫陀螺菌菌丝体。结果表明:紫陀螺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势有差异,但生长规律基本相同。即接种后1~10 d内长速较慢,11~30 d长速明显加快,其中21~30 d长速最快,30 d以后长速明显变慢。综合紫陀螺菌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势,8种供试培养基中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去皮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磷酸二氢钾3 g,硫酸镁1.5 g,蛋白胨2 g,琼脂20 g,加纯净水1 000 mL,pH5.5左右。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2015,(6)
对珊瑚菌液体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相关国家标准规定方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分析发酵菌丝体与子实体的化学成分差异。结果表明:培养基以葡萄糖为碳源,以酵母粉为氮源,p H为7.0,培养20 d,珊瑚菌液体摇瓶的生物量较大。在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最陡爬坡试验确定摇瓶发酵的最大产量区域,最终菌丝产量达到9.44 g/L。经测定珊瑚菌菌丝体的氨基酸含量为28.35%,而子实体的氨基酸含量为13.83%。对珊瑚菌菌丝体与子实体甲醇提取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分析表明两者化学成分高度相似,采用液体发酵来生产珊瑚菌的菌丝体可以替代其子实体。  相似文献   

7.
桑树桑黄子实体和发酵菌粉有效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桑树桑黄的子实体和发酵菌粉的氨基酸、矿物质元素以及多糖等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桑树桑黄子实体和发酵菌粉均含有17种氨基酸,均以谷氨酸含量最高,必须氨基酸中都以亮氨酸含量最高。桑树桑黄子实体和发酵菌粉中都含有人体必不可少的钙、铁、锌等8种矿物质元素。桑树桑黄发酵菌粉多糖、黄酮含量均高于子实体。桑树桑黄发酵菌粉黄酮含量为3.97%,多糖含量为12.8%;子实体黄酮含量为0.1%,多糖含量为4.76%。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表明,不同的培养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H值对紫陀螺菌菌丝生长影响很大。紫陀螺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24℃,最适生长温度为21℃;pH4.5~7.0,较适pH5.5~6.5,最适pH 6.0。  相似文献   

9.
封面图解     
《食用菌》2015,(4)
<正>黄孢紫红菇(Russula turci Bres.)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2.5~7 cm,偏半球形或扁平至近平展。紫红色至淡紫色,中部色较深,后期变淡。盖表面形成微颗粒或小龟裂,边缘平滑或稍有条纹。菌肉白色。夏秋季生于松林地上,分布云南等地。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紫陀螺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供试培养基中,紫陀螺菌菌丝除在添加共生树根(青冈栎)成分的培养基中基本不生长外,在其余12种培养基中均能不同程度的生长。不同配方培养基上紫陀螺菌菌落形态和生长势不完全相同,菌丝生长速度均明显慢于一般腐生性菌类。  相似文献   

11.
紫陀螺菌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紫陀螺菌[Gomphus purpuraceus(Iwade Yokoyama]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并含有多种矿质元素及多种维生素,紫陀螺菌的谷氨酸,蛋氨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铁、锌、硒含量特别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拌料处理和出菇阶段喷施两种方式,研究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四种菊酯类农药对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子实体生长的影响,并对其残留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拌料栽培时,试验范围内(1~4mL/kg)四种菊酯类农药均未超出食品安全限量和绿色食品标准;出菇阶段喷施,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半衰期分别为14.15、8.89、18.24、14.44h,在子实体中降解都较快。菌筒刚开袋时喷施这四种农药,子实体能够正常生长,且施药后7d仅甲氰菊酯在45mL/667m2施药剂量下有少量残留3.4μg/kg,其余均无农药残留;在子实体菌盖直径约2~3cm时喷施这四种农药,施药后3d,虽然子实体中农药残留量没有超过食品安全限量和绿色食品标准,但会对子实体造成药害。  相似文献   

13.
胶陀螺子实体中几种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胶陀螺子实体及其发酵物进行提取分离,共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丙二酸、棕榈酸和4,8-十九碳二烯酸,并采用GC-MS法对从石油醚萃取层中得到的A组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出22个化合物,主要为极性较小的脂肪族烃类和脂肪酸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有效的利用人工栽培与野生裂褶菌资源,采用国家最新标准对两者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栽培与野生裂褶菌子实体在灰分、粗脂肪、粗纤维等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碳水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P0.05),而在水分含量和粗蛋白含量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5.
钟耀广  刘长江  林楠 《北方园艺》2007,(10):214-215
采用水提醇沉法从香菇子实体中提取香菇粗多糖,Sevage法脱蛋白后,经DEAE柱层析、Sephdex G-200柱层析后得香菇多糖Le-Ⅱ-2组分.该组分经紫外和红外扫描证明其不含蛋白成分,并具有多糖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灵芝新型固体发酵菌质中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俊哲  张洁  陈合  陈明 《食用菌》2005,27(1):8-10
以中药渣为主要培养基质,对灵芝新型固体发酵菌质中多糖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灵芝药渣菌质中多糖含量是子实体中含量的2.4倍,氨基酸总量是子实体中含量的2.64倍,必需氨基酸是子实体中的2.67倍。试验表明:药渣菌质能促进灵芝菌丝生长,发菌快、长势好。从灵芝药渣菌质中提取有效成分,具有原料资源丰富,方法简便,功能成分丰富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正以一株野生大型真菌的子实体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内转录间隔区(ITS)的PCR扩增、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菌丝纯培养物来源于该子实体,该真菌属于乳菇属(Lactarius),GenBank登录号为KC703008,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了该菌在属内的遗传地位。对该菌株的生理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菌子实体中蛋白质质量分数和水溶性多糖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8.
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超声波提取胶陀螺(Bulgaria inguinans)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提取胶陀螺多糖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35 min、提取温度50℃、液料比20∶1(mL∶g),在此条件下多糖的提取率为4.71%.  相似文献   

19.
毛蜂窝菌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肺癌细胞NCI-H460、中枢神经系统癌细胞SF-268及乳腺癌细胞MCF-7为供试细胞株,采用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法对毛蜂窝菌(Hexagona apiaria)野生子实体、栽培子实体、培养废料、发酵菌丝体的醇提物和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发酵液水相部分等各提取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毛蜂窝菌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三种肿瘤细胞株都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80%以上;其它提取物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率在40%以下.  相似文献   

20.
拟黄薄孔菌是2012年发现的一多孔菌目拟层孔菌科薄孔菌属的新种,因其生长于抗菌性很强的柏树上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首次报道拟黄薄孔菌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纯培养条件。从野生拟黄薄孔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纯菌种,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碳源、氮源、碳氮比、无机盐等营养条件对菌丝体生长。结果表明,菌丝体培养的最佳碳源为乳糖,蛋白胨为最佳氮源,25:1为最佳碳氮比,无机盐中硫酸镁能明显促进菌丝生长;子实体培养的最佳碳源是果糖,最佳氮源是氯化镀,无机盐对子实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碳氮比的变化不会影响子实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