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供应商产出随机下基于风险共享的供应链协同模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降低供应链上游的供应风险,研究了供应商随机产出下两供应商-单制造商系统在溢出库存惩罚下的风险共享协同模型。分析了集中决策下供应链系统最优批量决策,以及溢出库存惩罚下供应商和制造商各自的最优批量决策;证明了在存在溢出库存惩罚下,供应商和供应商、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存在纳什均衡,且纳什均衡下供应链利润不大于供应链系统的最优利润值。为达到供应链系统的最优利润,提出了溢出库存惩罚下基于风险共享的供应链协同模型。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制造商通过调整满足一定关系的订货量、制造商风险共享系数和供应商风险共享系数,能使得独立决策下供应链达到集中决策下的供应链利润。  相似文献   

2.
基于集配中心的生产和配送协同决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解决集配中心模式下的生产和配送协同决策问题,分析了基于集配中心的供应驱动供应链协同运作模式;考虑供应链系统的生产和物流能力约束,分别构建了供应商、集配商分散决策和集配商联合决策的生产和配送协同决策模型。采用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对后者进行求解,并结合算例分析比较了不同决策下的生产和配送协同决策模型。结果表明,当集配商联合决策供应链上游的生产和配送间隔时,与分散决策相比,供应链系统单位时间的生产调整准备成本和物流成本有较大幅度下降;集配商和制造商单位时间的物流成本大大降低,而供应商的生产和配送成本则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针对面向多制造商的供应商研发决策问题,分别构造了供应商在选择共性技术和专用性技术研发决策情形下与两个制造商组成的两阶段非合作博弈模型,得到了供应商在这两种情形下各自的最优研发决策,通过对这两种最优决策情形下供应商最大化利润进行比较,给出了这两种情形下供应商最大化利润相等的条件和各自的占优区间。进一步讨论了供应部件单位成本、供应部件价格、最终产品替代率、单位研发成本变动对这两种情形下供应商最优研发决策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数值解,表明供应商采用不同技术研发决策时最优研发程度和最大化利润与供应部件单位成本、单位研发成本、最终产品替代率负相关,供应商最优研发程度与供应部件价格正相关;随着供应部件价格的递增,供应商最大化利润先增加后减少。  相似文献   

4.
基于Supply-Hub的两源供货横向协同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装配制造供应链中,为了避免供应中断的风险,制造商往往向多个供应商采购相同的零部件,即采用多源供货方式。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装配制造企业采用准时制(Just in time,JIT)方式进行生产运作,Supply-Hub模式作为一种有效支持JIT运作的供应物流运作模式,在装配制造供应链中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Supply-Hub不仅是供应链中零部件物流的枢纽节点,更重要的是,它还起到信息集中平台的作用,掌握各方供应商的库存和补货信息,这使供应相同零件的供应商之间实现横向协同运作成为可能。目前,虽然已有较多关于多源供货问题的研究文献,但仍还没有文献涉及供应同种零件的供应商之间横向协同的问题。基于Supply-Hub模式,通过数学建模分析,研究一种两个供应相同零件的供应商利用Supply-Hub,在横向共享库存信息条件下的协同补货策略,并通过算例对该协同补货策略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横向协同补货策略,在不降低系统服务水平的情况下,可以明显降低供应链系统的总成本。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制造商预售对供应链中各级成员的决策影响,针对按订单装配式的产品供应链,考虑其上游多个供应商不确定的零部件供应以及下游消费者价值的不确定性,比较分析了分散决策、集中决策和制造商在线预售策略3种模型对制造商和零售商各自的订单决策及期望利润的影响。通过对预售模型进行证明推导和数值仿真表明,制造商在线预售优于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但会损害零售商的利益。零售商对预售的反应策略是反直觉的,预售折扣越大,随之预售量越大,零售商反而事后通过折扣来最大化期望利润;消费者价值的趋同性越小,零售商越有涨价的动机。  相似文献   

6.
针对第三方平台及其多个主机制造商、多个零部件供应商组成的多价值链的协同运作问题,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了基于第三方平台的多价值链协同运作模型,分析了平台匹配水平对制造商和供应商协同运作策略的影响,刻画了影响平台、制造商及供应商收益的制造商数量、供应商数量、平台匹配水平等主要因素,通过Ven-sim软件仿真模拟,得出了不...  相似文献   

7.
针对质保期内制造商和供应商组成后市场服务联盟联合向客户提供后市场服务时的后市场服务供应链协调问题,考虑后市场服务水平对产品需求的影响,建立了集中决策下供应链系统以及分散决策下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利润模型。通过分析和比较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下制造商和供应商的最优决策,设计了一种基于后市场服务成本分担和收益共享的复合契约对分散决策下的服务供应链进行协调,给出了服务供应链达到协调的条件,使该契约下的制造商和供应商实现了双赢。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后市场服务供应链协调契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廖志文  郭钢  冯亮亮  叶永进 《机械》2009,36(12):54-57
激烈的市场竞争带动产品供应链分工与协同的进化。供应商的作用不再只是负责零部件生产制造或物料供应。而是要参与产品协同开发、承担更多产品设计与创新的责任,因此供应链协同产品开发对供应商及企业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基于PSDM的产品协同开发的供应商绩效考核方法:先是通过产品结构定义矩阵PSDM,并结合给出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给出了供应商绩效考核的过程和方法。最后给出了参与数控机床研发的供应商绩效考核的实例。  相似文献   

9.
基于交货期窗口约束的多级供应链批量调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三级供应网络中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加工任务顺序优化和合理性问题,建立了交货期窗口约束下供应商与制造商协同决策的批量调度模型.以最小化供应链的物流和交付总成本为目标,综合考虑了供应商与制造商的库存成本、运输成本和未按期交付的惩罚成本.提出了采用两级遗传算法和两级编码的模型求解算法.通过一个仿真算例,验证了调度模型和求解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两阶段决策下物流任务联盟协同管理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物流服务企业对多供应商物流任务运作的优化问题,以两个供应商及其建立的一个行业协会、一个物流服务企业组成的物流任务联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物流任务效用模型和考虑努力因素修正的Shap-ley分配模型的两阶段决策模型。第一阶段利用物流任务效用模型分析了供应商物流任务横向协同外包效应和物流服务企业处理供应商协同外包物流任务效应;第二阶段利用分配模型讨论了联盟协同收益的分配,并结合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多供应商变物流任务的分散外包为协同外包,可以降低物流服务企业的运作成本,增加收益,物流服务企业对增加的收益进行合理分配,能够提高联盟内所有企业的收益。  相似文献   

11.
协同设计中零部件供应商管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对零部件和供应商管理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零部件和供应商管理的快速设计系统。该系统由零部件和供应商信息模型,供应商评价和变型设计三个模块组成。零部件和供应商信息模型管理产品设计过程中企业-零部件-供应商”三者之间的信息,实现了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集成,建立了基于“企业竞争力”概念的供应商评价体系,提出了基于招标投标模式的过程管理模型,以适应Internet环境下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最后,介绍了快速设计系统的实现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不确定交货时间下基于BOM下线结算的供应链协同供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建了交货时间不确定且需求价格时间敏感下基于物料清单下线结算的两供应商—单制造商协同供货模型。在对问题进行相关描述和假设后,分析了不考虑协同供货的供应链收益决策模型,并对供应商和制造商的最优决策进行了分析,然后对考虑协同供货的供应链收益模型进行了分析并推导出最优解的性质。数例分析比较了不考虑协同供货和考虑协同供货两种决策模式下的供应链收益和最优解的差异。结果表明,考虑协同供货决策的供应链收益要明显大于不考虑协同供货决策的供应链收益,而考虑协同供货决策下制造商的产品最优销售价格和供应商的最优协议提前期均小于不考虑协同决策。  相似文献   

13.
供应链协同契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使供应链达到协同,提出了利润共享与买回契约组合而成的新型混合契约,并用该契约对单供应商一单零售商,以及单供应商一多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模型进行了协同分析,整个分析过程采用了Stackel-berg博弈理论,其中供应商作为领导者,零售商作为跟随者.分析结果和数值实例说明,混合契约可以使供应商与零售商协同,并使供应链渠道总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在线定制需求,综合考虑产成品、半成品产出合格率的随机性以及各类成本和收益等,研究生产商与供应商构成的二级供应链投产量决策问题,基于博弈论分别构建分散和集中决策下各企业及供应链整体期望利润的最大化模型,基于优化理论讨论分析证明了最优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并得到其表达式。提出批发价折扣、收益共享、产出风险成本共担综合契约协调机制,得到各契约因子及利润分配表达式。研究表明:各企业最优投产量的存在及唯一性需具备一定条件;生产商在集中决策下的最优投产量大于分散决策,供应商则恰好相反;与生产商有关的参数变化对供应商决策的影响较大,与供应商有关的参数变化对生产商决策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装备制造企业决策对多主体协同服务创新的影响,构建了装备制造企业、生产性服务组织、用户三方共同参与的协同服务创新演化博弈模型,运用MATLAB数值仿真分析探究了装备制造企业协同创新成本增加、生产性服务组织激励、用户激励3种干预措施对多主体协同关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方协同视角下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创新存在装备制造企业独立创新、投入端协同创新、产出端协同创新、三方协同创新4种协同创新模式;3种干预措施均能促进多主体协同创新关系的建立与维护;等量投入前提下,用户激励的促进作用强于协同创新成本增加,协同创新成本增加的促进作用强于生产性服务组织激励;对于不同主体而言,3种干预措施作用的效果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面向新产品协同开发的供应商规划与选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根据企业产品开发的需求确定其合适的参与时机和参与程度,是跨企业产品协同开发中供应商选择的关键问题.产品结构特征、企业资源和供应商资源的分类及其之间的关系是影响供应商参与时机和参与程度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给出产品创新程度、零部件以及所需参与供应商的定义,提出基于"之"字映射的产品/供应商定义模型和算法.在综合考虑物料供应和新产品开发的基础上,从供应商满足和超越客户需求能力、参与开发风险及可信度四个方面定义了满意度、柔性度、风险度和信任度指标模型,并提出供应商选择的过程模型和方法.给出客车新产品研发过程中的供应商评估和选择的实例.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市场供应链中对于供应环节稳定性和可预测性需求日趋突出,企业急需更为稳固的协同关系来应对由供应链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在此背景下,基于供应链协同建立一个健全且可动态化配置的的供应商评价模型是大势所趋。同时,当下企业在供应商评价中往往受限于无法灵活地调整评价角度与评价内容,提升供应商管理效率需要一个支持动态化配置的评价模型。首先基于供应链协同理论,完成了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之后结合指标体系与企业实际需求设计了适用于制造业供应商的动态评价模型,最终在实现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实例验证并表现良好。该成果对于实际提升企业在供应商绩效表现评价、供应商未来发展潜力评估中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率地回收与处置多个制造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针对多个制造厂与单一回收中心构成的系统,将系统中的决策者分成两种决策类型。在类型1中决策者为回收中心,提出2种回收处置模型:独立模型(模型1-1)、协同模型(模型1-2);在类型2中决策者为各制造厂与回收中心,提出3种回收处置模型:分散模型(模型2-1)、整合模型(模型2-2)、协同模型(模型2-3)。以系统总相关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构建公式,以找出最优回收处置模型,并提出一套启发式搜索算法用于协同模型中的求解。通过改变制造厂数量与相关成本参数,来观察系统成本的变化。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协同模型可使系统总成本最小,且当各制造厂之间废物量的差异程度逐渐变大时,其他回收模型较协同模型的成本差距也变大,因此协同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9.
针对制造企业的多源采购问题,以协同技术为基础,研究单一产品多源供应情况下的库存优化控制和供应商选择.基于供应商的能力约束,以平均库存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建立了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并提供了一种混合求解策略,为企业的多源库存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供应体系中建立虚拟企业是实现企业敏捷制造的一个有效途径。提出面向供应体系的增广供应特征模型,建立基于零部件级/工序级的零部件增广供应特征模型、供应商与制造企业增广供应特征模型及其各自的编码体系,为实现对供应商的虚拟企业动态合作性评估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