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蛇志》2018,(4)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诊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AOPP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接受洗胃、吸氧、静脉推注阿托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5.79±4.01)天、住院时间(10.29±2.51)天、阿托品用量(163.98±15.06)mg均少于对照组,ALT(46.06±3.73)U/L、CK(98.53±8.03)U/L、LDH(204.72±32.51)U/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39%、病死率3.39%相对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OPP患者使用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可减少相关并发症,减轻机体重要脏器的损伤,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6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血液灌流组(n=30)、联合治疗组(n=36),两组均接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血液灌流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接受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1周后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水平。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血液灌流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较短,而长托宁用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且抢救成功率较高(P0.05)。治疗1周后联合治疗组血浆ALT、AST、总胆红素显著低于血液灌流组(P0.05)。治疗过程联合治疗组出现1例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血流灌注组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能明显提高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同时改善患者肝功能,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长托宁联合血液灌流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6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3例。A组患者给予大剂量长托宁及血液灌流治疗,B组患者给予小剂量长托宁及血液灌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A组治疗后意识恢复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64±0.42)d、(4.84±1.25)d、(4.75±1.21)d、(5.43±1.88)d,显著少于B组的(2.10±0.82)d、(5.22±1.84)d、(5.67±1.92)d、(7.24±2.45)d(P0.05),且A组死亡率0.00%(0/33)显著低于B组的18.18%(6/33)(P0.05)。A组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分别为(38.71±1.44)mm Hg、(74.54±6.12)U/L、(24.45±3.57)U/L,显著低于B组治疗后的(42.43±2.45)mm Hg、(82.78±8.57)U/L、(30.12±5.75)U/L(P0.05),A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为(86.91±5.76)mm Hg,显著高于B组治疗后的(83.76±4.87)mm Hg(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8.18%VS 11.11%)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小剂量用药相比,大剂量长托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更好,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观察采用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90例,根据数字随机表随机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行序贯性血液灌流,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序贯性血液灌流以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有效率以及两组患者的昏迷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治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86.7%,此外,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时间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对比P0.05,说明差异性较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采用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愈,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吴昱  范冠清 《蛇志》2021,(1):49-51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坐骨神经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加巴喷丁治疗,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2.5%(χ2=6.667,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2.229,P<0.05),QOL评分高于对照组(t=15.446,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3.434,P<0.05)。结论加巴喷丁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明显,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合玉屏风散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间收治的8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麻杏石甘汤合玉屏风散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76.74%(33/43)(P<0.05)。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X线检查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儿血清白介素-2(IL-2)水平明显升高,而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14 d后的血清IL-2水平明显较高,而IL-4、IL-6和TNF-α水平明显较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5 d后、治疗14 d后,两组患儿血浆丙二醛(MDA)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5 d后的血浆MDA明显较低,而SOD水平明显较高(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儿CD3+、CD4+、CD4+/CD8+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儿CD8+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合玉屏风散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能够缓解临床症状、炎症反应,减轻患儿氧化应激状态,并可提高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除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为该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20例H.pylori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H.pylori分型结果进一步分为HPⅠ型组和HPⅡ型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选择同期入院的40例非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胃镜检查结果、H.pylori清除情况及血清胃泌素、IL-10、IL-17水平。结果HPⅠ型组、HPⅡ型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75%、96.08%、97.50%,χ2=1.384,P=0.051)。HPⅠ型组、HPⅡ型组、对照组患者胃镜检查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30%,96.08%,97.50%,χ2=1.384,P=0.051)。HPⅡ型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HPⅠ型组(98.04%vs 85.51%,χ2=4.129,P=0.042)。HPⅠ型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胃泌素、IL-10、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HPⅠ型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0、IL-17水平均高于HPⅡ型组(均P<0.05)。HPⅠ型组与HPⅡ型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胃泌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8,P=0.058)。HPⅡ型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0、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HPⅡ型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胃泌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2,P=0.170)。结论不同类型H.pylori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异。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胃泌素、IL-10、IL-17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患者肌力改善、细胞免疫因子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ICU-AW患者14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73)和对照组(n=73)。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常规干预联合早期康复。康复前后,考察两组肌力改善、气道阻塞、睡眠情况及血清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康复后各项肌力得分、各项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后中心气道、周围气道阻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后血清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可有效改善ICU-AW患者肌力,缓解气道阻塞,纠正细胞免疫因子失衡,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经确诊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仅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给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联合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细菌学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8.01±2.01)d]明显少于对照组[(14.59±3.6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219,P=0.0387);两组临床有效率(88.00%vs 9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637,P=0.1638);观察组病原菌总清除率(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38,P=0.003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34,P=0.1923;χ~2=1.6283,P=0.1524)。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联合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对病原菌的清除率较高,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益生菌联合口腔洁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5年12月到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1)与观察组(n=51)。对照组患者采用益生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口腔洁治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16%)高于对照组(6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56,P=0.003)。治疗前,两组患者病理和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6、0.142,P=0.087、0.074)。治疗后,两组患者病理和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病理评分(5.22±1.03)和症状评分(6.46±1.24)均低于对照组的病理评分(7.59±1.22)和症状评分(9.16±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00、10.951,P0.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92%)低于对照组(3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22,P0.001)。观察组患者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71,P=0.001)。结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应用益生菌联合口腔洁治具有显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剂预防婴幼儿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预防组90例,在对照组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加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服用剂量:年龄6月,0.25 g/d;~1岁,0.5 g/d;~3岁,0.5 g/d,均分为2次服用,疗程7~10 d。比较两组腹泻的发生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78例发生腹泻34例(43.59%),预防组90例发生腹泻17例(1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1,P0.01);对照组发生腹泻次数为(5.38±1.50)次/d,预防组为(3.68±1.10)次/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9,P0.01);对照组腹泻平均持续时间为(4.84±1.32)d,预防组(3.73±1.3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5,P0.05)。1周治疗后,对照组的唾液s Ig A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2.769,P0.01),而预防组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8,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能有效预防婴幼儿AA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方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的晚期NSCLC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给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和研究组(n=40,给予扶正解毒方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4个周期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个周期后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个周期后CD8+较治疗前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个周期后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及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解毒方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晚期NSCLC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阻止疾病进展,减轻免疫抑制,且用药安全性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7年1月在我科因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进行治疗的83例患者纳入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2例患者,对照组41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患者额外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观察期为7天。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黏膜屏障功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昏迷时间短于对照组,而ChE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不全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两组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及D-乳酸、白蛋白(albumin,Alb)、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天冬氨酸转氨酶(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肌酐(creatinine,C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血浆DAO及D-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Gln、Alb、TP水平高于对照组,AST、ALT、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血浆置换能够促进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恢复,减少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保护胃肠道黏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及肝脏功能的影响,为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地衣芽孢杆菌胶囊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免疫功能、细胞因子水平及肝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肠杆菌数量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酵母样真菌数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DAO、PCT、ET及D-lac水平均显著降低,同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D3+细胞、CD4+细胞及CD4+/CD8+水平均显著上升,同时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2水平显著上升,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hild-Pugh评分,血清TBil、ALT、AST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益生菌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提高肠道屏障功能,增强细胞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门诊阴道镜检查患者阴道菌群构成与HPV16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12月门诊阴道镜检查的高危HPV感染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阴道镜检查结果分析其HPV16感染情况、阴道菌群构成及菌群多样性。结果 HPV16阳性组人数41例,阴性组55例,感染率为42.7%。HPV16阳性组患者阴道菌群中占前5位的是乳酸杆菌属、加德纳菌属、嗜胨菌属、纤毛菌属及普氏菌属,阴性组占前5位的分别为乳酸杆菌属、加德纳菌属、奇异菌属、嗜胨菌属及卟啉单胞菌属。HPV16阳性组乳酸杆菌属构成比显著小于HPV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χ2=7.195),两组加德纳菌属、嗜胨菌属构成比无差异(P=0.073,χ2=3.217;P=0.763,χ2=0.091)。HPV16阳性组菌群Shannon指数、ACE指数、Chaol指数显著大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χ2=2.461;P=0.002,χ2=3.025;P<0.001,χ2=4.534);Simpson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0,χ2=0.406)。结论阴道菌群结构的改变主要表现为乳酸杆菌属数量的减少及加德纳菌属、嗜胨菌属、普氏菌属及纤毛菌属的增加,这可能与HPV16感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166例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RAS组(n=83)与对照组(n=83),对照组行常规处理,ERAS组以ERAS处理。观察两组术后1 d、7 d血红蛋白(H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RE)、白蛋白(ALB)等营养指标,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等免疫球蛋白,CD3+、CD4+、CD8+、CD4+/CD8+等T细胞亚群,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等炎性因子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与术后1 d比较,两组术后7 d Hb、RbP、TRF、PRE、ALB、Ig A、Ig G、Ig M,CD3+、CD4+、CD4+/CD8+水平均升高,CD8+、IL-6、IL-8、IL-10水平均降低(P<0.05)。术后7 d,ERAS组Hb、RbP、TRF、PRE、ALB、Ig A、Ig G、Ig M、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IL-6、IL-8、IL-10低于对照组(P<0.05)。ERAS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8.43%)低于对照组(2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可有效降低患者机体应激反应,改善营养状态,解除免疫抑制,清除炎性因子,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及多西他赛(GT)化疗方案对晚期膀胱癌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 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晚期膀胱癌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9例患者,接受GT化疗,观察组49例患者,三维适形放疗联合GT化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4个疗程后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4个疗程后的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肿瘤标志物水平,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53.06%(26/49),高于对照组的30.61%(1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疗程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CD8+更低,CD3+、CD4+、CD4+/CD8+更高(P<0.05)。治疗4个疗程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膀胱肿瘤抗原(BTA)、核基质蛋白22(NMP22)、尿膀胱癌抗原(UBC)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疗程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物质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更高(P<0.05)。观察组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GT化疗可有效阻止晚期膀胱癌患者疾病进展,减轻免疫抑制,同时治疗期间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对细菌性痢疾的辅助治疗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86例细菌性痢疾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清CR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9,P=0.01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4,P=0.004)。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水平为(4.32±0.43)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3±0.3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54,P<0.001)。结论微生态制剂辅助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方法,能降低患者血清CRP水平,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AG)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清环氧合酶-2(COX-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AML患者9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HAG方案)和研究组(n=47,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HAG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细胞免疫功能、血清COX-2、bFGF水平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85%(38/47),高于对照组的56.52%(26/46)(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8+、CD4+水平均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D8+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OX-2、bFGF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HAG方案治疗可减轻AML患者机体免疫抑制,改善血清COX-2、bFGF水平,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郑瑞云  李洲  陶春凤 《蛇志》2022,(1):56-59
目的 分析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穴位埋线与黄芪建中汤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56)和对照组(n=56)。对照组应用黄芪建中汤口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包括胃脘痞满、肢软乏力、纳呆、口淡乏味)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996、26.514、20.059、19.335,均P<0.001)。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的病情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8,P=0.008)。结论 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实施穴位埋线与黄芪建中汤联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