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恩健  谢皓  邹忠平 《炼铁》2019,38(6):33-36
H钢厂1号5250m~3高炉B2、B3段铜冷却壁损坏严重,为保证冷却效果整体不得不更换成冷却板。结合1号高炉生产操作数据和设计特点进行分析,并与铜冷却壁损坏普遍原因进行研究对比,对1号高炉铜冷却壁损坏原因逐项进行排除或确认。基本上可以排除由于高炉操作不当而导致铜冷却壁的损坏,认为炉体结构设计不合理是引起1号高炉炉腹、炉腰部位铜冷却壁损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韩建臻 《炼铁》2008,27(3):37-39
对酒钢2号高炉炉缸维护实践进行了总结.针对处于炉役中期的2号高炉炉缸2段29号冷却壁水温差反复异常升高的状况,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护炉措施,稳定了该冷却壁水温差,并较好地处理了高炉强化生产与炉缸安全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李玉华  陶中明 《炼铁》2008,27(3):31-33
对梅钢高炉综合护炉技术进行了总结.梅钢在役1、3号高炉已分别连续生产逾10年和12年,通过不断开发应用综合护炉新技术,目前炉缸冷却壁热流强度稳定,3号高炉单位炉容产铁有望超过10000L/m3,达到新的长寿高炉标准.  相似文献   

4.
《炼铁》2017,(4)
对首钢水钢3号高炉(1350m~3)炉缸冷却壁烧坏的处理进行了总结。认为高炉已进入炉龄末期、高炉经过3次停炉和开炉、铁口使用的无水泥炮质量较差是此次高炉炉缸冷却壁烧坏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断开烧坏冷却壁水管、更换冷却壁、对铁口重新进行浇注、炉壳开孔灌浆、加强炉缸部位的检测和监控、强化炉前操作及管理等措施,成功处理了此次冷却壁烧坏事故,确保高炉安全生产,降低了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针对马钢1号高炉炉皮及炉体冷却壁现状,提出了高炉护炉保产的方法,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高炉生产得以长周期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6.
《炼铁》2016,(1)
对唐钢1号高炉铜冷却壁水管损坏后的安全生产进行了总结。铜冷却壁水管破损的原因,主要是炉役后期高炉炉型变化、冷却强度不够、边缘煤气流波动频繁等。在炉腹冷却壁水管损坏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炉役后期的安全生产,1号高炉从设备改造和操作优化两个方面对高炉生产进行了调整,采取了提高鼓风动能、增强冷却强度、调整操作制度、对重点部位进行监护等措施,确保了高炉的稳定顺行,延长了一代炉龄,燃料比由540kg/t逐步下降在535 kg/t,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7.
赵德义  胡涛  张庆东 《炼铁》2000,19(2):29-30
1 概况 安钢1号高炉于1993年5月23日大修后点火开炉,炉底采用高铝砖,无冷却装置,设计寿命为4年,整体装备水平偏低。炉缸3层冷却壁为光面冷却壁,炉腹到炉身下部为镶砖冷却壁。高炉在强化冶炼3年后,炉底温  相似文献   

8.
陈生利  匡洪锋  蔡林 《炼铁》2019,38(2):33-35
韶钢7号高炉在炉役后期,逐渐出现炉体上涨,炉身区域冷却壁大量烧坏,炉缸侧壁温度频繁超标,风口变形等现象通过采取优化工艺操作,冷却壁穿管修复,加强炉缸炭砖残厚管理,提高炉体冷却强度等一系列护炉措施,在稳定炉况的同时,高炉日产量也能达到6200t/d。7号高炉护炉效果表明,追求精料入炉的操作理念,维持好合理稳定的煤气流分布,达到合理的操作炉型,是高炉护炉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武钢第二代薄壁型高炉设计,在高热负荷区采用铜冷却壁,克服了第一代薄壁型高炉全球墨铸铁冷却壁的缺陷,提高了炉腹、炉腰、炉身中下部的冷却强度,但同时也给高炉操作炉型维护提出了新的挑战。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整套适合第二代薄壁型高炉操作炉型维护技术集成,主要包含4个模块,即原料管理技术、适应铜冷却壁的操作经验、操作炉型诊断技术、炉墙结厚处理技术。该技术实现了武钢大型高炉的高产稳定顺行,尤其是8号高炉投产10年冷却壁零破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0.
首钢高炉长寿维护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首钢高炉长寿维护经验进行了总结.首钢1、3、4号高炉均已连续安全生产15年以上,主要通过对炉缸水温差的合理控制,稳定高炉冷却水质,及时维护高炉本体受损冷却壁,定期进行高炉炉内喷涂造衬,来提高高炉寿命.  相似文献   

11.
对唐钢新1号高炉采用的技术装备及生产效果进行了阐述.新1号高炉采用了一系列先进实用的技术装备,如高炉炉底、炉缸采用大块炭砖加陶瓷杯结构,炉腹、炉腰和炉身下部选用薄壁炉衬和铜冷却壁,炉体冷却采用软水密闭冷却循环系统,渣处理采用"明特法"水渣工艺,煤气净化工艺选用重力除尘加干式布袋除尘,高炉操作应用专家系统等.投产以来,高炉各区域设备运转正常,各项生产指标稳定.  相似文献   

12.
鞍钢1号高炉大修工程中采用了冷却钢管与耐热混凝土浇注的新型高炉炉体,由于这种大型模块的制造可在停炉前预先进行,停炉后只进行吊装、焊接、浇注对缝等,相当于在高炉上整体组装炉身,大大缩短大修二期。该炉采用新型结构大修仅用30天,工期缩短1/4。且异地预制大型模块还有利于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工程质量。据统计,该炉采用新结构,修建费用为400万元,而按原来的冷却壁+耐火砖修建,需花费676万元,因而采用新型高炉炉体,费用可大大节省。新型高炉炉体@甫伟  相似文献   

13.
李杰 《炼铁》2019,38(2):30-32
对台塑河静1号、2号高炉炉体的设计特点进行了阐述。台塑河静高炉的主要设计特点:①合理的高炉内型;②炉缸横型冷却壁技术;③炉腹板壁结合结构;④大块全炭砖炉缸结构;⑤三段式炉身结构;⑥全软水密闭循环系统;⑦分段控水冷却技术。1号高炉投产1年期间,高炉生产稳定,顺行良好,关键部位耐材和冷却设备的温度均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4.
黄雅彬  席军  郭卓团  丁坤  韩磊 《炼铁》2019,38(2):9-12
为了快速恢复生产,包钢3号高炉炉缸采用浇注料进行了整体浇注。高炉开炉后生产顺利,实践证明,炉缸采用整体浇注技术,投资少,施工快,炉缸安全可靠,是一项比较先进的实用技术,为高炉开炉3天顺利达产创造了条件。投产后,改变常规操作及传统观念,通过优化气流控制、加大批重、强化冶炼等,稳定煤气流,确保炉况稳定顺行,高炉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5.
宝钢3号高炉1994年9月20日投产,至今已稳定运行了18年,创造了多项宝钢高炉技术经济指标纪录和国内最长寿高炉记录。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具有3号高炉自身特点的长寿设计和操作维护综合技术。主要长寿措施:合理的炉型和冷却系统设计;强化入炉原燃料质量管理,优化操业配置,确保炉况稳定顺行;保证足够的冷却强度、改善并稳定纯水水质;采取安装微型冷却器、硬质压入、人工造壁、更换破损冷却壁、稳定铁口深度、适当压浆、完善炉缸监控等多种长寿维护措施,确保炉体炉缸状态良好,从而有效延长高炉寿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本钢5号高炉冷却壁破损的原因进行分析,采用冷却壁穿管修复技术后,冷却壁漏水现象明显改善,避免或减少了由于漏水造成的炉凉、炉缸冻结、炉墙结厚等事故,达到了安全稳定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吴示宇  尤石  陆开星  梁晨 《炼铁》2023,(4):34-37+43
2020年上半年,马钢1号高炉存在炉腹冷却壁热流强度偏低、炉身中部冷却壁周向热负荷不均匀的问题,操作炉型发生变化,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明显下滑。通过采取调整初始煤气流、内推料面平台、监控炉体热负荷等操作炉型的优化措施,1号高炉生产效果逐渐显现:炉腹冷却壁热流强度升高、渣皮变薄,能接受较大的炉腹煤气量;炉身中部冷却壁热负荷周向均匀性、稳定性提高,产生异常气流的概率大幅降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改善,2021年12月,1号高炉日产量达到6660t/d,煤比升高至148 kg/t。  相似文献   

18.
柳林  杨荣  赵晓占  岳彩东 《炼铁》2019,38(5):41-43
攀钢钒4号高炉第二代炉役末期,包括风口区(四段)35号冷却壁在内的冷却壁大量损坏,因大修时间推迟被迫继续维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对35号冷却壁先后使用了水冷、气冷、雾化冷却等方式,并增加在线监测炉壳温度和实施摄像头监控等方式,加强炉缸损坏冷却壁的冷却强度,并有效地减少了灌进炉缸的冷却水量,保证了高炉生产的正常进行。期间,4号高炉维持稳定顺行,35号冷却壁的损坏程度也得到有效地遏制。  相似文献   

19.
对太钢3号高炉长寿设计及长寿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在长寿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匹配上下部操作制度,确保炉况长期稳定顺行,控制好入炉有害元素,并加强炉缸砖衬温度、冷却壁热负荷、冷却制度、炉缸活跃性与气流等管理工作,3号高炉已生产14年,单位炉容产铁量近1.2万t/m^(3),全炉冷却壁完好无破损,炉缸砖衬温度受控。  相似文献   

20.
彭建华 《炼铁》2007,26(5):53-55
梅山3号高炉进入炉役后期,炉缸局部侵蚀严重,炉体冷却壁损坏加剧,威胁高炉安全、稳定生产.通过采取规整炉型、控制煤气流分布、加强技术管理、加强炉缸维护、抓好炉前渣铁处理等措施,做到了护炉和保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