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强 《工程研究》2009,1(1):66-71
工程创新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程创新群体中的有效沟通。本文基于知识整合的视角分析工程创新群体中的沟通问题,表明沟通的有效性主要受知识形态、沟通的结构和群体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在工程创新过程中,它们可能产生沟通的壁垒和陷阱,使创新陷于困境。  相似文献   

2.
戴汝为 《工程研究》2009,1(1):46-50
介绍了综合集成的多层面涵义,叙述其主要论点及发展过程。结合当前对创新问题的研究,提出,以人为主、人机结合、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是工程创新方法的主要特征;“综合集成工程创新”正是社会智能多学科交叉在工程领域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建成于1937年,至今已有近八十年的历史。它在建造和运营管理中,创下了众多第一次,开拓了工程创新的新局面。然而,最初,金门大桥被公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了复杂的地形条件、更长的跨度等技术壁垒外,资金、工期等管理壁垒束缚了它成功的步伐,那它是如何突破技术壁垒和管理壁垒以获得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本文以金门大桥的筹建、施工、运营等方面的历史为背景,试图解答其创新是基于何种背景产生的,以及其做法对今天的工程创新有何启发意义。最终发现,公众参与、科学管理及集成性创新对金门大桥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其克服壁垒走向创新的做法值得借鉴性学习。  相似文献   

4.
陈凡  邢怀滨 《工程研究》2009,1(1):16-18
作为人类的“造物”活动,工程一直伴随于人类历史中,建构着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可以说,工程是直接的生产力,是创新活动的主战场。工程活动包含了技术、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要素,我们需要对其采取综合的、多学科的研究。然而,这种研究迄今是相当缺乏的。  相似文献   

5.
《工程研究》2024,(1):1-2
<正>2023年,千帆竞渡。这一年,我国科技事业迈向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这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就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新质生产力”体现为新制造、新服务和新业态,关乎新科学、新技术、新工具、新要素、新产品。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水平的工程创新是关键内容和环节之一。这一年,我国工程创新迎来了多项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正>2023年11月6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跨学科工程研究中心、《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研究》)编辑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主题为“低温科学技术应用基础研究与工程创新”的低温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余专家、学者和嘉宾参加了研讨。  相似文献   

7.
张香平 《工程研究》2009,1(2):104-105
工程在传统的概念上,体现在技术实施上。因此,在“过程工程”的研究背景下,“工程”一词似乎主要体现为把科学理论的原始创新和发现,转化为能服务于人类的装置、工艺和过程。但是,看到我们期刊的名称《工程研究》,我更想表达的是:“工程研究与工程科学一跨学科、跨尺度的科学与工程技术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8.
李伯聪 《工程研究》2009,1(3):237-248
工程活动是有目的的人类活动,企业是现代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工程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创造“广义价值”的主体。本丈着重从工程哲学和跨学科研究的视角,对大庆油田发展历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石油产品具有“双重属性”的角度分析了大庆油田的“企业责任”问题;从工程哲学、管理科学、伦理学、创新研究的视角,对大庆的管理经验、科技创新、战略决策、“百年油田”目标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工程集成、工程建构、工程运行和工程管理的视角,结合钢铁冶金工程讨论了工程知识。从知识论的角度看,钢铁冶金过程是物理知识、化学知识、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等诸多知识范畴的集成,包括了工程科学、工程技术、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分析了钢铁材料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阐述了钢铁冶金工程流程运行的主要特征,解析了钢铁冶金流程动态运行的物理本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冶金工程知识的结构,揭示了冶金工程知识系统的复杂性、协同性、整体性、集成性等特征;论述了钢铁冶金工程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技术进步对冶金工程知识创新的推动作用;讨论了"界面技术"对冶金制造流程协同–集成的重要性,以及信息技术对钢铁冶金工程智能化的推动作用。最后,在工程哲学的视野下,探讨了宏观动态冶金学和钢铁冶金工程知识面向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0.
2013年8月17-19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主办的“第六次全国工程哲学学术会议”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本次会议旨在展示和交流中国工程哲学研究的新成果,推动工程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促进工程哲学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深入对话,探讨中国工程技术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来自我国工程界和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大家围绕“工程与哲学”、“工程、社会与文化”、“大科学与大工程”、“工程伦理”、“工程评估”、“工程教育”等主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相似文献   

11.
李伯聪 《工程研究》2009,1(1):51-57
工程创新的实质和基本内容是创新空间中的选择与建构。一方面,就工程创新活动本身而言,工程创新活动是以创新者为主体而在“创新空间”中进行选择和建构活动,另一方面,在社会水平和层面上,创新者及研发成果又成为了社会和市场进行选择和建构的对象,成为了被选择者和被建构者。对现实空间的认知和对创新空间的认知是性质迥然不同的两种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文中最后分析和评论了所谓“科技成果转化率”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伯聪 《工程研究》2010,2(3):233-242
On account of the fact that engineering has been evolving, it should be studied in the view of evolution theory. The study of engineering evolution is not only of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but also of practical importance. Engineering evolution is a must for the profound study of engineering philosophy. There is clos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evolution of engineering theory, engineering history, and engineering philosoph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hetoric, philosophy of language and cognitive sci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thod of metaphor and explains the similar yet diff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eory of life evolution and the theory of engineering evolution. And the paper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only when the engineering evolution undergoes a transformation from considering evolution as a metaphor to a theoretical innovation, could it be an independent theory in the academic field.  相似文献   

13.
关卉 《工程研究》2011,3(3):288-296
住房保障作为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具有社会保障的属性,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本文以北京市住房保障工程为例,采用问卷分析、访谈等方式,就我国公众参与住房保障工程规划的合理性、条件、方式和障碍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就如何促进公众参与住房保障工程规划,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冉新权 《工程研究》2010,2(2):137-145
It is presented that during 40 years' development, Changqing Oilfield has formed a new development mode for industrialization which could be taken as an example for othe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support such argument,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s of Changqing Oilfield in engineering innovation, and analyzes in detai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m's new development mode for industrialization, i.e., being propelled by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s, making full use of late-mover's advantage, relying on strong human resources and informatization, targe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such practices that could be followed by othe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thei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5.
《工程研究》2012,4(4):372-381
Wang Yongzhi,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and the recipient of the St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p Awards 2003, has dedicated greatly to Chinese aerospace industry. Utilizing the Engineering Selection and Construction Theory and Engineering Innovation Space Theory, the writers analyze Wang’s innovative practice and thinking. No matter as a freshman or a project leader, Wang has always innovated actively and has extended his innovation space gradually.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interests first” principle and the favoring to “faster, better, more abstemious and safer” technologies, Wang and his colleagues has realized a great many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targets. His selection principles and innovation experiences are significant to Engineering Philosophy Study. Wang said, “Innovation originates in human nature; and to conduct innovation, one should possess innovation awareness, innovation motive force, innovation competence, innovation target and sat-isfactory innovation conditions. This innovation thinking, synthesized from practices, will amplify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6.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rce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upgrading and innovation of industries. Informatization accelerat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nd speeds up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industries. At present, the level of China’s informatization is low and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should be enhanced urgently. In this context, China’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s lack of core technology and is at an unfavorable position in the value chain. Besides,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is facing many institutional barriers, which is unfavorable to utilize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of industries. The government should respond actively to these problems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to create a good external environment, to support actively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to transform and upgrade by using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cultivate emerging industries with the aid of informatization,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  相似文献   

17.
栾恩杰 《工程研究》2014,(4):323-331
从工程与科学技术辩证关系的角度,在四个方面讨论了工程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从劳动与劳动工具对人类进化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入手,讨论了工程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三者的关系,认为三者处于“无首尾逻辑”的不断循环的融合体状态,三者互相依赖、互相推动,而工程直接联系着技术的应用和科学的基础,在这一循环中起着“扳机”和载体的作用.以中国航天经历仿制阶段、自主研制阶段、跟踪发展阶段以及开始步入创新驱动发展新时期的58 年发展历程为例,论述了以重大工程带动科技发展对我国来说是一条成功之路.提出在未来的创新驱动发展中要坚持两项原则:一是坚持通过重大工程带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二是要将基础科研按其本身的特点并吸纳重大工程的成功经验制定发展规划.讨论了工程成果对于科学发展的基础作用,提出工程成果不仅是现代基础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必要手段和基础,还牵引着诸多基础学科的生成,完善和推动基础学科的发展;工程设施所提供的成果,既是设计成果、验证结果,也是运营的伴行装置;既是对象的物理表现,也是模型化认识的基础科学.对工程师的使命强调了三点认识:一是要依据系统工程的原则、方法和程序指导工程实践,一项重大工程系统在其运行中,必然要包括“非拥护性评审”以及相应的机会成本权衡;二是系统工程实施的第一步是工程需求论证,而复杂工程系统的需求论证必须是全域性的,涉及技术、经济、社会的诸多方面,否则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三是科技进步将人类社会推到高科技时代的同时,也把我们带进了为科技进步和工程建设而付出的各种代价之中,工程师要与科学家携手,通过“科学一技术一工程”无首尾逻辑的综合运用,共同解决当代民生难点课题,这是工程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