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甜润桑葚酒     
刘希  张蜀南 《晚霞》2011,(13):37
我家屋前有一片桑园,那是已故的奶奶生前为养蚕而种下的。奶奶去世后,家里再没养过蚕了。而这片桑园就一直废弃着,成了我们儿时的乐园。放了学,我们总要在这里奔跑一阵,或者几个人依在树下做作业、玩游戏,到了夏天,在桑园间穿梭,比比谁找的桑葚又大又红,然后脱下衣服,将摘下的桑果包起来,带  相似文献   

2.
《红豆》2017,(12)
正1夏天的一个闷热午后,在东边那片小树林里,我奶奶在地上铺一张凉席,坐在那里乘凉,她让我和小印给她扇扇子。我们手里拿着蒲扇,一前一后给奶奶扇。奶奶坐在那里不停地擦汗,一会儿说我扇得好,一会儿又说小印扇的风大。我们两个听了就更加起劲,比赛着扇,看谁扇得好,让奶奶高兴。那时我六七岁,小印比我小两岁,但他比我小一辈,他是我伯伯的孙子。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我是我这一辈中年龄最小的,  相似文献   

3.
周衢英 《文学港》2014,(5):105-107
九岁以前我并不知道奶奶会编麦秆扇.更加不知道麦秆扇长什么样子。第一次看见奶奶在编麦秆扇的时候我还以为奶奶是在编麻花绳子呢。那个时候奶奶静静地坐在大门旁边的竹椅上.竹椅旁边有一个晾衣服的竹架靠在大门上.竹架上弯弯曲曲地缠着一条麦秆编成的带子,带子的底端是一个大红色的水桶.水桶里面也浸满了这样的麦秆带子.像是一条长长的辫子.远远望去就好像是一个姑娘在清洗她的秀发。奶奶的手在我们进门以后都不曾停歇,依旧是头微微的低着,像是在编麻花绳一样,手指一掂一掂的编着。起初我并不知道奶奶是在编扇子.可是我好奇奶奶在做什么,就悄悄地问妈妈。奶奶手里的是做什么用的.妈妈说是做扇子用的。我很奇怪什么样的扇子需要这样的制作方法.而且还是用麦秆做的?  相似文献   

4.
赵思舜 《文学港》2014,(5):96-98
打从小.我总觉得母亲不怎么喜欢我,宠爱更不沾边。上有哥哥,下有弟弟妹妹.夹在中间的我似乎被母亲遗忘了,所以,自记事开始,我最大的依赖是奶奶。放学回来,我必定先去奶奶住的老屋。奶奶看着又黑又瘦的我走近,眼睛眯成一条线.笑着说:“我的憨包孙子回来了。”伸手把我搂在怀里.塞一两个核桃,为我擦鼻涕.拍打一身的灰尘,然后.让我用毛笔为她抄佛经。  相似文献   

5.
北行是我二十多年来终于了却的一个心愿。这个机会是奶奶用她人生中最后一个愿望来让我实现的。我的父亲和母亲,随着浩浩荡荡的南下大军不远万里从北方来到南方,告别平原.扎根大山,正如奶奶给父亲起的名字。我们与奶奶远隔万里之遥。由此,北行成了奶奶和我所有的亲人常挂在嘴边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烟子 《文苑》2006,(7A):11-13
在乡下的老家.有一张木雕的大床,据说那是爷爷娶奶奶的时候.特意花了几块大洋从城里买回去的。床很高.所以床前安放着一条长长的踏板。踏板也是木头做的.我踩上去的时候它便发出沉闷的声响,奇怪的是奶奶每天上上下下地从它身上经过,它又总是悄无声息。  相似文献   

7.
秘密1选定生活方式马克记得50年前的一段经历。当时,他和奶奶到了一片海滩。他迫不及待地扑进大海,奶奶则一点一点地向水中迈进。她撩起水,先撩向胳臂,又撩向身体的其他部位。奶奶在适应水温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曹玉章  张子平 《晚霞》2004,(10):29-29
邻居王奶奶为人正直、热心,大家都说她是一位好人。然而,近日众人在小区乘凉时谈起楼里的卫生状况,讲到王奶奶时,众人又叹气。原来,近年来王奶奶变了一个人,不但把那些用不上的旧砖头、小木头、废纸壳堆满了楼道,还存楼道边养起了鸡,使过道难行、臭味弥天。更绝的是近期她还迷上了种菜.居然从  相似文献   

9.
门前那棵桑     
鲍平 《青海湖》2009,(8):57-59
双休日,我们一家三口骑车去郊外踏青。 出城约三里路,空气清新起来,并有股栀子花的芳香,径直钻往鼻孔里。循香望去,原来路边一农户门口栽种的栀子花,开得正旺。再往前行使了一程,突然,我的眼睛被一片茂盛的新绿,撞了个措手不及!我看到一大片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桑园!  相似文献   

10.
黄先清 《文学港》2013,(8):79-81
题记:每个人的记忆都是自己的私人文学。——[英]赫克斯科一我奶奶抽烟,有个小巧烟斗,铝质的,白亮如雪。我们老黄家世代贫寒,没什么像样家什,印象中仅那烟斗最精美。奶奶小脚,少齿,嘴唇瘪着,吸烟却干净利索,那烟雾飘绕在奶奶头顶,像一片雨后新云。我们就在那片高高的新云下看画本、找蚂蚁或玩陀螺,发出新芽般的细小叫声和笑声。那时,天空出奇的纯净,蓝得水汪汪的,犹如一块温润的玉。奶奶的爱也如那天空一样纯净,我们是她掌心温润的玉。我们的童年  相似文献   

11.
<正>几年前,我曾在一本期刊上读到一个文题—《白天打扫,夜里祈祷》。虽然只有八个字,但我一直觉得,这八个字就是专为我的奶奶排列的。几年前的正月二十,我们一家人为奶奶庆祝了她的七十大寿。我看着眼前这个头戴粉红色生日帽,正对着燃着蜡烛的蛋糕许愿的老人,她的双手在胸前合十,平静又憧憬的面庞在烛光的映照下泛着朵朵红晕。我才清醒地意识到,我的奶奶七十岁了,正站在我面前的是我七十岁的奶奶,我是我七十岁的奶奶的孙女。或许,奶奶没怎么变化吧?她的颈上仍是那条九十八元的,从景区带回来的珍珠项链,  相似文献   

12.
柳棺     
多年前的那个黄昏.我奶奶忧伤地为我伯父打点着远行的行囊——那只是一个小小的包裹.包裹着一双纳帮千层底的布鞋。我奶奶打算把包裹的带子系成活扣。这样我伯父解起来的时候要容易些。但是她总是出错.她颤抖着手,把包裹的带子一次又一次地系成死扣。我奶奶觉得.这是件不祥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岳力 《西江月》2007,(4S):59-59
故乡的春天在我记忆深处最深刻的是关于吃了。那时候。是70年代中期,我正处在蹿个子阶段。过完年,听到春雷轰隆隆从屋顶滚过,奶奶就告诉我们.打春了。打春就意味着快要脱掉一冬的大棉袄,心里一阵欢喜,当然更欢喜的是又可以“吃鲜”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拜访神医 刘奶奶今年八十多岁高龄了,本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不承想,临到老了,居然还有操不完的心。最近,刘奶奶的曾孙病了,高烧好几天不退,打针输液也不济事。刘奶奶的儿子、儿媳在外地经商,由于经济不景气,今年赔了很多钱,更无暇照看孙子,而刘奶奶的孙子、孙媳都是上班族,虽然工资不高,平时工作却很忙,连照看孩子的工夫都要使劲挤。眼看着平时活蹦乱跳的孩子,此时却时而昏沉沉入睡,时而又哇哇大哭,身上还滚烫滚烫的,刘奶奶束手无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相似文献   

15.
刘建明  刘昌海 《晚霞》2010,(4):31-31
在奶奶卧室的角落里,放着一个破旧的针线筐.筐里装着奶奶做针线活儿的全部家当:剪刀、碎布料、顶针箍、大针小针、各色的线等.我把它戏称为“百宝箱”。小时候,钮扣掉了、衣服划破了、裤子割裂了,首先想到的就是向奶奶求救。这时。奶奶总是不慌不忙地从卧室里拎出她的“百宝箱”.从中挑选出合适的针线和布料.将破损处缝补得很难再看到破绽。我常常为奶奶那手好针线活儿自豪不已。  相似文献   

16.
又一年春花似锦,又一年雪花纷飞。雪花带着人们急切返家的心情,在空中盘旋,飞舞。回家总是极好的,因为亲人是最亲的。那份持续一年,两年,甚至十年的牵挂,在回家前都是悬着的,没有安全感的牵挂,只有到了新年,才找到了归宿,那个真正的家。我们一家过年,每次都到奶奶那儿去。每次一眼就辨出,那个窜进山上那片青葱的绿的房子,那个小小的,蜷着的身影,总是被我一眼捕捉到。“奶奶!”大声的呼喊,似听到了  相似文献   

17.
三俗     
《少年文艺》2013,(11):113-113
我在爷爷家刷微博.笑个不停。奶奶好奇:什么那么好笑?给我说说。我说不适合你的,太三俗了。奶奶继续好奇:什么叫三俗?爷爷嘲笑:老太婆你太落伍了,年轻人的用语都听不懂。三俗是一个简称!奶奶就不耻下问:那全称是什么?爷爷神秘而自信地说:三荤败俗。  相似文献   

18.
悠远的回声     
一向以沉默寡言和蔼可亲著称的奶奶突然一反常态,她非常严肃地对我说,她要死了。我被吓了一大跳。奶奶虽然已是八十七岁高龄,但她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从未生过什么大病。有时得个感冒什么的,吃几片药,最多打个针也就痊愈了。怎么平白无故地说死呢?我问奶奶是不是谁惹她生气了?奶奶坚决地摇摇头。奶奶说她梦见我爷爷马尔法了,他骑着菊花青,身后牵着那匹毛色闪着光亮的枣红马接她来了。奶奶有些自豪地说,那个杂履把马背上的鞍子绑得很结实,垫子也拾掇得利索,就等着我骑上去呢!我说,奶奶,那不过是场梦,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奶奶说,怎么说明不了问题?好多人在死之前都会梦见自己已经过世的亲人在召唤,没过多长时间就跟着去了。  相似文献   

19.
孙芊 《传记文学》2023,(7):38-46
<正>前记奶奶今年82岁,做得一手好菜,很爱说话。自我记事起,奶奶就像一只蜜蜂,忙里又忙外,总没有闲下来的时候,也没有静下来的时候。作为一名农村长大、城市谋生的“40后”女性,奶奶无师自通了一种语言的艺术,她讲话时仿佛有魔力——哪怕只是随便唠嗑,奶奶也能由点而面,娓娓展开,把一件小事说成一串事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说得有理有据而饱含感情。奶奶是一位非常善于且乐于讲故事的人。随着年岁的增长,现在的奶奶最爱反复说的,不再是邻里村头的家长里短,  相似文献   

20.
檐上的月亮     
阿微木依萝 《天涯》2015,(2):133-142
发奶奶在老房子下面种了一片魔芋,高的高,矮的矮,杆子像蛇。我爷爷端着烟杆在黄果树下说,你奶奶和魔芋是一天生的,一天中的任何时候看见她,她都在魔芋地里。确实和爷爷说的一样,奶奶每天都在魔芋地忙活。魔芋活着的时候给魔芋施肥除草,魔芋死了给它们收拾残根烂叶。奶奶从来不准我们去她的魔芋地。麻脸婶子说,我奶奶年轻时候有一头黑亮的头发,可是后来再也没看见她的头发了。奶奶的头发都裹在一条青色的帕子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