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和血清癌胚抗原(CE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辽宁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11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及其5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组织中AIM2的表达,回顾性搜集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术前通过电化学发光法(ECUA)测定的血清CEA水平。通过相关性分析癌组织中AIM2表达水平和血清CEA水平的相关性,分析两种指标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不同AIM2、CEA水平组别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118例肿瘤组织中有42例AIM2呈高表达,有39例癌旁正常组织呈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295,P<0.001);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CEA阳性率为44.07%(52/118)。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AIM2和血清CEA表达呈负相关(r=-0.660,P<0.001)。肿瘤的浸润深度、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癌组织AIM2表达水平的相关因素(χ2=4.847,7.794,3.961;均P<0.05);肿瘤大小、TNM分期以及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术前血清CEA水平的相关因素(χ2=17.14,5.779,5.293;均P<0.05)。K-M生存分析显示,AIM2高表达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低表达组,术前CEA阴性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阳性组,AIM2高表达联合CEA阴性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AIM2低表达联合CEA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结直肠癌患者AIM2和血清CEA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进展有关,联合分析两个指标有助于评估结直肠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RhoGTP酶解离抑制因子2(RhoGTPase dissociation inhibitor 2,RhoGDI2)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探讨RhoGDI2的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07月至2014年07月采取手术切除的153例结直肠癌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53例肿瘤组织标本和癌旁标本中RhoGDI2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RhoGDI2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且主要在胞浆中表达;但在癌旁正常组织中无阳性表达(57.5% vs 0.00%)。结直肠癌组织中RhoGDI2蛋白的表达在低分化组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χ2=2.090,P<0.05)。RhoGDI2的阳性表达与结直肠肿瘤的大小呈正相关,肿瘤越大阳性表达率越高(χ2=4.293,P<0.05),并随着肿瘤浸润深度阳性表达率增加(χ2=1.711,P<0.05),其在有淋巴结转移者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5.925,P<0.05)、有远处转移者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者(χ2=5.519,P<0.05),并且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分期较晚的显著高于分期较早的(χ2=5.683,P<0.05)。RhoGDI2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与年龄(<60 years vs ≥60 years)(χ2=0.054,P>0.05),性别(χ2=0.037,P>0.05)无相关性。 结论RhoGDI2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并且与结直肠癌的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呈正相关。RhoGDI2可能在结直肠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敏  尚培中  张鹏  黄勇  李宏伟  牛晓东 《山东医药》2012,52(16):84-86,107
目的探讨尾端相关同源异形盒基因(CDX2)与p120-连环蛋白(p120ct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CDX2与p120ctn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中CDX2与p120ctn表达低于正常大肠组织(P<0.05)。60例结直肠癌CDX2与p120ctn阳性表达率均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浸润程度、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二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735,P<0.01))。结论 CDX2与p120ctn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关,可联合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癌组织及外周血中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化簇第44号(CD44)、磷酯酶Cεl(PLCEl)、甲基化Sept9基因及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病理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在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结直肠癌的5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同期于我院体检的55名健康成年人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甲基化Sept9基因、CD44、PLCEl及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以上指标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分布特点并进行相关性检验,比较不同甲基化Sept9基因、CD44、PLCEl及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甲基化Sept9基因及CD44表达阳性率、PLCEl表达阴性率、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率高于对照组(P<0.05)。甲基化Sept9基因、PLCEl及DNA错配修复蛋白在不同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病理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在不同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CEl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病理分期呈负相关(r=-0.367,P=0.045;r=-0.522,P=0.008);甲基化Sept9基因与浸润深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715,P=0.026;r=0.471,P=0.032;r=0.453,P=0.010),CD44与浸润深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49,P=0.007;r=0.591,P=0.022;r=0.452,P=0.027),DNA错配修复蛋白与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487,P=0.041;r=-0.551,P=0.030)。不同CD44、甲基化Sept9基因、PLCEl及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情况的结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CEl、DNA错配修复蛋白与结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呈正相关(r=0.574,P=0.041;r=0.478,P=0.037),甲基化Sept9基因与结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呈负相关(r=-0.515,P=0.034)。结论CD44、PLCEl、甲基化Sept9基因及DNA错配修复蛋白均与结直肠癌的病理分期相关,其检测有助于了解疾病的恶性程度,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5例NSCLC患者,采集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FRP1、β-catenin表达,分析NSCLC患者癌组织SFRP1、β-catenin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癌组织SFRP1、β-catenin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癌组织SFRP1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0.05),癌组织β-catenin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NSCLC患者癌组织SFRP1、β-catenin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35例NSCLC患者总生存率为58.82%,癌组织SFRP1阳性、阴性表达患者生存率分别为84.62%和45.450%,癌组织SFRP1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1,P=0.022);癌组织β-catenin阳性、阴性表达患者生存率分别为51.72%和100.00%。癌组织β-catenin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8,P=0.028)。 结论NSCLC组织SFRP1、β-catenin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临床检测癌组织SFRP1、β-catenin表达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 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诊断为结肠癌且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生存分析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共选取84例老年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71.38岁,与同期75例中青年结肠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比较。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相关因素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计算。 结果84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中,患者临床表现以血便为主。直肠是最常见出血部位。病理组织类型以腺癌为主(占86.9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方式、病理分型、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化疗是影响预后重要的独立因素。与中青年结肠癌患者(年龄<65岁)相比,肿瘤大体分型(χ2=10.652,P=0.005)、组织学类型(χ2=29.466,P<0.001)、分化程度(χ2=26.806,P=0.033)、淋巴结转移(χ2=6.963,P=0.031)、肿瘤浸润深度(χ2=7.983,P=0.018)、TNM分期(χ2=9.720,P=0.021)及远处转移方面(χ2=5.165,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老年直肠癌患者的病程发展缓慢、肿瘤分化程度较高,早期根治性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及预后,化疗是保护性因素,早期诊疗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Skp)2蛋白与原发性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胃癌患者67例为观察组,并纳入63例病理组织检查正常非癌性胃黏膜患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理分期等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绘制生存曲线,分析Skp2蛋白与原发性胃癌的预后关系。结果 观察组Skp2蛋白表达强阳性21例,中度阳性10例,弱阳性6例,阴性30例;对照组Skp2蛋白表达强阳性3例,中度阳性4例,弱阳性3例,阴性53例;Skp2蛋白在正常胃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5.87%,在胃癌患着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kp2蛋白表达阳性患者肿瘤TNM分期、肿瘤大小明显大于Skp2蛋白表达阴性患者(P<0.05),而性别、年龄、病程、浸润深度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是Skp2蛋白阳性表达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Skp2蛋白表达阳性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95%CI:10.4~16.2个月),2年生存率为32.64%;Skp2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型染色体维持蛋白7(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s 7,MCM7)和尾型同源盒基因-2蛋白(caudal-related homeobox gene 2,CDX2)在Ⅱ期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20例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MCM7和CDX2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MCM7和CDX2蛋白的表达与Ⅱ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MCM7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2%,P0.001).CDX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6%,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98%,P0.01).M C M7和C D X2蛋白的表达与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和浸润深度均无关(P0.05),MCM7的表达仅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1),CDX2蛋白的表达仅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MCM7和CDX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773,P0.05).生存分析的结果显示,220例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51 mo.MCM7阳性/CDX2阴性患者的预后最差,而MCM7阴性/CDX2阳性患者的预后最好.结论:MCM7和CDX2蛋白表达水平的联合检测对预测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否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9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周围组织中C-erbB-2的表达.结果:C-erbB-2基因主要为细胞膜及胞质内表达.结直肠癌组织中C-erbB-2阳性表达率为65.2%(45/69),而在结直肠良性肿瘤中仅有2例表达(2/20),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65.2%)及周围组织(系膜组织47.8%、癌旁组织30.4%、远端切缘组织13.0%)中有显著差异(P<0.05);其表达与肿瘤大体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而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大小和远处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C-erbB-2在系膜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证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同常规病理检测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erbB-2在结直肠癌中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前列腺素E_2(PGE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8月1日-2012年8月1日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78例患者的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OX-2和PGE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显著增加,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相关;结直肠癌组织中PGE2阳性表达率显著增加,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相关。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COX-2与PGE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正相关。结论COX-2、PGE2与结直肠癌的浸润、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HERV-H LTR –associating 2 (HHLA2) is a recently discovered member of the B7-family of immune checkpoint molecules that is overexpressed in several types of cancer.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HHLA2 in cervical adenocarcinoma (AC)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s expression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s to assess its use as a potential marker for AC prognosis.This study included 76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cervical AC. Their resected specimens were obtained and a tissue microarray was constructed. Expression of HHLA2 was detected by the immunohistochemistry. Based on the follow-up data, correlation of HHLA2 expression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including overall survival (OS)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was evaluated. Furthermore, we investiga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HHLA2 and 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PD-L1).A total of 76 cases of invasive cervical AC were evaluated. High HHLA2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in 62 cases (81.6%) and low HHLA2 expression was presented in 14 cases (18.4%). HHLA2 expression showe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P = .011). Disease free survival was 75.0% and 49.0% in high-expression and the low expression group, respectively (P = .057). Although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n improved OS was observed in the high expression group (83.1% vs 64.9%, P = .479). Further, the expression of HHLA2 and PD-L1 correlated positively (P = .005). Thus, an improved OS was observed in the PD-L1 expression group (90.7% vs 66.2%, P = .037).High expression of HHLA2 is related to tumor progression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AC. Therefore, HHLA2 may be a potential biomarker for predicting prognosis of cervical AC.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肺癌组织中多形性腺瘤基因样蛋白2(pleomorphic adenoma gene-like protein 2,PLAGL2)、无刚毛鳞甲复合体样蛋白2(achaete-scute homologue 2,ASCL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肺癌患者手术标本86例,应用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试验,检测肺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PLAGL2、ASCL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肺癌组织中PLAGL2、ASCL2表达的相关性,及PLAGL2、ASCL2的表达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结果qRT-PCR检测PLAGL2 mRNA、ASCL2 mRNA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分别为1.63±0.88,2.28±1.34,在癌旁组织中表达分别为1.08±0.70,0.99±0.56,肺癌组织中PLAGL2、ASCL2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值均<0.05),且肺癌组织中PLAGL2与ASCL2的表达呈正相关(r=0.561,P=0.009﹚;免疫组化检测PLAGL2、ASCL2在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分别为50(58.14%)、58(67.44%)例,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分别为30(34.88%)、26(30.23%)例,肺癌组织中PLAGL2、ASCL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值均<0.05)。PLAGL2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ASCL2与肿瘤组织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分级显著相关(P值均<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肺癌组织中PLAGL2、ASCL2高表达患者生存期较短。结论肺癌组织中PLAGL2、ASCL2呈高表达,并与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PLAGL2、ASCL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可能协同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PLAGL2、ASCL2具有作为肺癌新的标记物、治疗靶标及评估预后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聚化蛋白(JDP2)、Phf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理特征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65例NSCLC标本,其中>肿瘤边缘5 cm的癌旁组织作为空白对照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BMI、肿瘤直径、分化程度、肿瘤转移、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及三年生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JDP2、Phf2蛋白表达量,分析JDP2、Phf2蛋白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生存期相关性。 结果癌旁组织中JDP2、Phf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组织中JDP2、Phf2阳性表达率(P<0.05)。采用Spearman值分析两者关联性,结果JDP2、Phf2在NSCLC组织中共同表达呈负相关关系,二者具有协同作用(P<0.05)。分期Ⅲ期、出现肿瘤转移的NSCLC患者JDP2、Phf2阳性表达率低于分期Ⅰ/Ⅱ期、无肿瘤转移NSCLC患者JDP2、Phf2阳性表达率,而分化程度高级的NSCLC患者JDP2、Phf2阳性表达率高于分化程度低级的NSCLC患者JDP2、Phf2阳性表达率(P<0.05)。3年随访期间存活患者42例(64.62%),死亡23例(35.38%)。肿瘤直径>3 cm、TNM分期Ⅲ期、出现肿瘤转移、JDP2阴性、Phf2阴性的NSCLC患者存活率低于肿瘤直径≤3 cm、TNM分期Ⅰ/Ⅱ期、无肿瘤转移、JDP2阳性、Phf2阳性的NSCLC患者(P<0.05)。 结论JDP2、Phf2蛋白在NSCLC组织中均呈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TNM分期、肿瘤转移及预后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miR-99a、miR-100的表达水平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织中miR-99a、miR-100的表达水平,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及随访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26例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为非小细胞肺癌组;选取其癌旁正常组织为癌旁对照组。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IGF1、IGFBP2蛋白表达水平;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IGF1与IGFBP2蛋白表达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分析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IGF1、IGFBP2蛋白高表达率高于癌旁对照组(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IGF1、IGFBP2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IGF1与IGFBP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72,P<0.05)。IGF1、IGFBP2高表达患者五年生存率(33.33%、29.41%)低于低表达患者(69.23%、73.33%)(P均<0.05)。IGF1高表达、IGFBP2高表达、TNMⅢ~Ⅳ期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GF1、IGFBP2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IGF1、IGFBP2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5-LOX-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LOX-1蛋白在103例大肠癌组织、56例大肠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预后情况及大肠癌组织中其他与侵袭转移相关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5-LOX-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大肠癌癌旁正常组织(P<0.05);15-LOX-1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其他器官侵袭转移以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病理分化程度低、Dukes分期晚以及有淋巴结或其他器官侵袭转移者肠癌组织中15-LOX-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大肠癌组织中15-LOX-1阳性表达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15-LOX-1阴性表达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15-LOX-1表达水平、患者年龄及手术时有无淋巴结转移可以作为评估大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大肠癌中15-LOX-1与VEGF、MMP-2、MMP-7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15-LOX-1对大肠癌具有抑癌作用,对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CCR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8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大肠癌组织及66例癌旁对照组织中CCR2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中CCR2的表达明显高于大肠正常组织(P〈0.01),并且其表达强度与DukeC+D期、肿瘤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以及较低的分化程度有关(各组中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以及肿瘤大小无关。结论CCR2的过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CCR2可以作为大肠癌分化程度较低且伴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 CRC)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和预后独立因素仍未阐明.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ofzestehomolog2,EZH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基因在CR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和患者预后的感谢.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了EZHE2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目的探讨EZH2和VEGF在CRC中的表达、突变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首先在TCGA数据库中比较EZH2和VEGF基因mRNA在肠癌患者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分析EZH2和VEGF基因的突变情况;采用STRING数据库建立EZH2和VEGF基因表达网络并筛选网络中的关键基因.根据EZH2和VEGF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分为高低表达组, Cox回归模型Log-rank检验比较高低表达组患者总生存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是否存在差异.同时选取80例肠癌手术患者,留取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组织中EZH2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CGA数据库显示EZH2和VEGF基因在CR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应的正常肠上皮组织(P <0.05),而与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并无明显相关性(P>0.05);EZH2和VEGF基因在人肠癌中的突变率分别为1.5%和1.9%,且EZH2和VEGF不同突变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网络中共有22个蛋白,各蛋白平均相互作用指数为10.5,区域聚集指数为0.8,各蛋白富集明显(P<0.01). Cytohubb软件筛选出EZH2, DNMT1, HDAC2, YY1和SUZ12为网络中的关键基因;EZH2和VEGF高低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均无相关性(P>0.05),而VEGF高表达组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显著低于低表达组(HR=1.8, P<0.05).免疫组化显示, EZH2和VEGF在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EZH2阳性表达与肠癌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和Duke分期有关(P<0.05).而VEGF阳性表达与肠癌患者分化程度和Duke分期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EZH2和VEGF在肠癌组织中呈现明显上调表达和突变,其高表达与肿瘤大小、分会程度和Duke分期有关,并可作为肠癌预后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肿瘤组织内高迁移率蛋白族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和Bcl-2表达与结直肠癌(CRC)化疗耐药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97名CRC患者肿瘤组织中HMGB1和Bcl-2的表达强度,并分析其与CRC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总生存期及化疗反应率间的关系。 结果中分化、低分化CRC中HMGB1高表达率和Bcl-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正常组织(P<0.05)。HMGB1表达与CRC患者淋巴浸润、脉管浸润及化疗反应率显著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总生存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Bcl-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化疗反应率显著相关(P<0.05)。 结论HMGB1高表达和Bcl-2阳性表达可用于预示CRC化疗耐药,HMGB1高表达可作为CRC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