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由于龋齿已被认为是儿童最普遍的慢性疾病之一,通过了解学龄前儿童龋患状况,进一步探讨儿童的口腔保健及龋齿防治工作的重点.方法:按WHO龋齿检查诊断标准进行调查,由检查者提问并记录.结果:本幼儿园儿童龋患率为54.29%.龋均数为3.12.女童与男童相比较高.不同年龄的学龄前儿童患龋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下颌第一、二乳磨牙患龋齿最多,其次为上颌中切牙及上颌第一、二乳磨牙,下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及乳尖牙最低.结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应的口腔卫生保健措施却没有及时跟上.预防乳牙龋齿发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儿童要有良好的口腔卫生和饮食习惯,家长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符云 《医学新知杂志》2013,23(2):114-115
目的 了解河源市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病情况,为龋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对全市幼儿园进行一次健康体检,由专业的口腔医师对儿童患龋情况进行普查.结果 78所幼儿园共有20320名3~6岁儿童,平均患龋率为55%,3~岁组为32%,5~6岁组为79%,患龋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乳牙龋齿的牙位分布:上颌乳中切牙患龋率最高(23.6%),下颌乳中切牙患龋率最低(2.1%).结论 河源市学龄前儿童的患龋率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有必要加强卫生宣教,提高被保健人员及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降低龋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百色市5岁儿童乳牙患龋状况,为开展防治工作、制定治疗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调查百色市4所幼儿园338名5岁儿童的乳牙患龋情况,用龋失补乳齿(dmft)均值记录患龋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百色市儿童乳牙患龋率为86.09%,龋均为6.51。患牙充填率为2.92%。乳牙患龋率最高的是双侧上颌乳中切牙。结论百色市5岁儿童患龋率高于1995年全国平均水平,乳牙龋坏充填率低。乳牙患龋率最高的是双侧上颌乳中切牙。  相似文献   

4.
李蓓 《卫生职业教育》2013,(15):116-117
目的了解苏州市窝沟封闭适龄儿童龋病患病情况,为评价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信息支持。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苏州市沧浪区3所小学二年级学生的乳、恒牙龋失补指数,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苏州市沧浪区小学生恒中切牙患龋率为0.05%,龋面均(DMFS)=0.007;恒侧切牙的患龋率为0.55%,DMFS=0.009;乳尖牙患龋率为1.65%,DMFS=0.260;第一乳磨牙患龋率为12.42%,DMFS=2.480;第二乳磨牙患龋率为13.41%,DMFS=2.680;第一恒磨牙患龋率为1.43%,DMFS=0.290。其中易患龋的牙面集中在:第一恒磨牙的牙合面、颊面、舌(腭)面,第一乳磨牙的牙合面、远中面以及第二乳磨牙的牙合面和近中面。结论应普及防龋知识,提高小学生及其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采取有效手段进行预防,降低患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云南省某康复学校残疾儿童乳牙龋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治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省某康复学校1~6岁152名学生进行口腔检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岁残疾儿童总患龋率61.18%、龋均2.99、充填率0.44%;其中男生患龋率为63.22%,女生患龋率为58.46%;听力残疾儿童患龋率为62.38%,智力残疾儿童患龋率为46.67%,孤独症儿童患龋率为64.29%,不同类型残疾的男女儿童间,乳牙患龋率、龋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牙位患龋率最高的是下颌第二乳磨牙,其次是上颌乳中切牙,最低的是下颌乳侧切牙;配合差的儿童占10.52%。结论:残疾儿童的患龋率高,充填率低,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2~3岁是儿童预防龋齿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5岁儿童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福建省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及其流行趋势 ,为开展儿童龋病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对福州市、泉州市、南平市城乡 5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 结果 福建省 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儿童乳牙患龋率和龋均高于城市儿童 (P<0 .0 5 )。患龋率最高的是上颌乳中切牙和下颌乳磨牙。 结论 应加大口腔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 ,让家长认识到孩子乳牙的重要性 ,主动参与儿童口腔预防保健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泸州市龙马潭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现状,为该区开展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该区12所幼儿园抽取1 56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全口龋病调查,统计乳牙患龋率、龋均、患龋牙位分布。结果 1 564名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为36.83%,患龋者龋均为3.87。男女患龋率分别为35.86%和37.82%,患龋者龋均分别为3.61和4.12,男女患龋率和龋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5、6岁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分别为12.70%、25.50%、53.39%、57.38%,差异显著(P〈0.05),但患龋者龋均分别为3.00、3.42、4.19、3.97,差异不显著(P〉0.05)。下颌乳磨牙高于上颌乳磨牙,上颌乳前牙高于下颌乳前牙。结论泸州市龙马潭区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不太乐观,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口腔保健意识和口腔健康行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长沙市开福区2~4岁儿童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长沙市开福区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状况.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要求,对长沙市开福区5所幼儿园的459名2~4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调查患龋率和龋均等指标,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59名受检者中,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39.65%和1.32;随着年龄的增长,患龋率、龋均和龋面均逐渐增加,各年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颌乳中切牙和下颌第二乳磨牙患龋率较高.龋齿充填构成比为7.57%,随着年龄的增长,龋齿充填构成比逐渐增加.婴幼儿龋患病率为17.21%,男性17.90%,女性16.34%,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长沙市开福区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较早,充填率较低,应加强对学龄前儿童龋病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9.
下颌第一恒磨牙是最早萌出的恒牙,患龋率高,进展快,许多儿童就诊时,该牙已龋坏严重.作者自1996年起,选择拔除龋坏严重的下颌第一恒磨牙,利用下颌第二恒磨牙向近中移位,替代早失的第一恒磨牙,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某幼儿园儿童乳牙患龋状况,为开展防治工作、制定治疗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某幼儿园3-6岁285名儿童乳牙患龋情况,用龋失补乳齿(dmft)均值记录患龋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某幼儿园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5.1%,龋均为3.8.患牙充填率为4.2%.乳牙患龋率最高的是双侧下颌乳磨牙.结论 某幼儿园儿童患龋率低于2001年浙江省平均水平,乳牙龋坏充填率低.乳牙患龋率最高的是双侧下颌乳磨牙.  相似文献   

11.
胡军怡 《重庆医学》2001,30(1):59-59
儿童替牙期是人类一生中患龋率最高的阶段,其中7岁组患龋率高达86.60 %,第一恒磨牙正是属于该年龄组的新生恒牙。据调查下颌第一恒磨牙的面在恒牙中患龋 率最高,到我院口腔科就诊的患儿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还未完全萌出到 平面就已发生面窝沟龋。传统观念认为预防性窝沟封闭第一恒磨牙的较好时机是牙冠完全 萌出到平面以后,但临床实际表明,此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预防第一恒牙发生龋坏的 需要。作者从1998年起,对下颌第一恒磨牙面萌出口腔后及时实施窝沟封闭术,取得良好 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选择到我科就诊的本市儿童124例256颗健康的新生下颌第 一恒磨牙,其面窝沟完全暴露出口腔而牙冠高度不足二分之一,年龄5.6~6.5岁,平均 年龄6.1岁,随机分成二组。第一组为实验组,实行双侧下颌第一恒磨牙面窝沟封闭术, 第二组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组,两组儿童都教以正确的刷牙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Vitpex糊剂治疗乳磨牙慢性根尖周炎失败的病因,以便临床上更好地掌握乳磨牙根管治疗适应症.方法对诊断为乳磨牙慢性根尖周炎行Vitpex糊剂根管治疗后失败的52例患者,年龄4~10岁,共68颗患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X线检查评估患者乳磨牙根尖周炎情况及对恒牙胚萌出的影响.结果失败的68颗患牙,其中3颗继发了恒牙的含牙囊肿,18例继承恒牙较对侧同名牙明显萌出提早,25例继承恒牙萌出后错位畸形,7例牙根出现不同程度弯曲,2例出现釉质发育不全,未发现继承恒牙胚坏死者.结论重型乳磨牙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效果较差,根管治疗失败后对继承恒牙的发育及萌出影响较大,需严格掌握其适应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对210例替牙异常儿童总结分析,探讨其异常的特点、原因,并提出防 治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按口腔疾病诊断标准,选取6~12岁替牙异常儿童210 例(男108例,女102例),采用口腔常规检查,认真记录替牙异常的类型、年龄、牙位及 治疗的方式,并对其营养、发育、口腔卫生、颌骨形态、口腔不良习惯、饮食特点和先天性 遗传等进行调查。替牙异常包括乳牙滞留、双排牙、恒牙迟萌和乳牙早脱。   2 结果与讨论 本文作者对210例替牙异常儿童分别进行了归类统计 ,因乳 牙滞留而拔除者81例,占38.61%;因双排牙而拔除者69例,占32.84%;因恒牙迟萌而 行切龈助萌手术者33例,占16.01%;提前拔除严重龋坏或外伤松动的乳牙(乳牙早脱)27例 ,占12.54%。   本组81例乳牙滞留患儿中,多见于10岁和11岁两个年龄组,滞留牙位以第二乳磨牙、第一乳 磨牙居多。在69例双排牙患儿中,只出现于6岁、7岁、8岁三个年龄组,发生的牙位以 下颌乳中切牙、乳侧切牙及上颌的乳中切牙居多。这三个年龄组正是恒前牙萌出时期,由于 颌骨前端的解剖形态以及前牙单根、牙冠扁平的特点,故而出现双 排牙的概率高。在33例恒牙迟萌患者中,以7岁、8岁、9岁三个年龄组为多。27例乳牙早脱 患儿在10岁以前的各年龄组均能见到,常见牙位是第一、二乳磨牙。乳牙滞留多因根尖周感 染 影响了牙根的正常吸收所致。这类患儿多为营养不良致发育欠佳,喜食甜食、口腔卫生差 、牙齿 龋坏多,使乳牙不能按期吸收、脱落,是导致恒牙错位萌出的常见原因。双排牙多 见于颌骨发育狭小的儿童,颌骨缺少功能刺激,致颌骨缩窄(也可为先天性遗传)或由于恒牙 胚 原来就位于乳牙舌侧的缘故。  相似文献   

14.
范琳琳  况琴  唐玉娟  杜跃华  秦朴 《重庆医学》2015,(19):2657-2658
目的:了解重庆市渝中区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及口腔卫生习惯,为今后口腔健康教育及防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1所幼儿园996名3~6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了解其患龋情况和口腔卫生习惯、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地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49.4%,龋均为2.18.上颌乳中切牙患龋率最高,下颌乳侧切牙最低。患龋率、龋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年龄、看护人、进食甜食的频率、睡前是否吃甜食对患龋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每天刷牙次数对患龋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看护人”与儿童患龋率呈负相关,“年龄、甜食频率、睡前甜食”与儿童患龋率呈正相关。结论该地区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有待提高,家长口腔保健意识薄弱,口腔健康宣传教育及防龋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研究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病率及寻病机理兼提出简单易行的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4岁以前以每岁为年龄组对驻马站市学龄前儿童1148人、农村300人进行龋病的调查。结果:驻马店市儿童乳牙抽样患龋率为63.33%,高于成年人恒牙患龋率。结论:儿童乳牙期龋病发病率高,且多为乳磨牙,已成为儿童生长发育时期一大公害。其发生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即有先天因素又有后天因素,只有从多方面进行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为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笔者在我市某三所幼儿园,对3—6岁570名儿童乳牙患龋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为乳牙患龋率最高的是双侧下颌乳磨牙。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中小学生龋病患病情况,总结出预防龋病的措施。方法对兰州市西固地区892名中小学生龋病患病情况与性别、年龄、乳牙、恒牙、牙位及刷牙等情况的关系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男女患龋率有显著性差异,女性高于男性;龋病的发病与年龄关系密切,各年龄组患龋率有明显差异;乳牙龋病好发牙依次为下颌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上颌第一乳磨牙,恒牙中龋病好发牙为下颌第一恒磨牙,上颌第一恒磨牙、第二恒磨牙;刷牙情况与患龋率的高低无明显关系;龋齿的治疗充填率很低。结论应该从小对中小学生从饮食结构、口腔卫生及增强局部结构等方面进行龋病的预防,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178名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发病情况.方法:按儿童保健时龋病的检查要求,以视诊为主对龋齿的位置、数量及病变程度进行检查并辅以询问幼儿的口腔卫生及饮食习惯.结果:学龄前儿童随年龄增长龋病有升高趋势,龋齿与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有密切关系.不同年龄段龋齿病变程度相似、但好发部位不同。结论:龋齿发病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经常刷牙的儿童患龋率明显低于不刷牙儿童、不吃甜食儿童惠龋率明显低于吃甜食儿童.3—4岁组儿童龋齿好发于中切牙,5—6岁组儿童龋齿好发于第一、第二磨牙。  相似文献   

19.
江晓菲 《大家健康》2017,(11):293-294
目的:了解浦江县8~ 10岁儿童乳恒磨牙患龋情况,为降低学龄儿童乳恒磨牙发病率,以及制定龋病防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随机整体抽样的方法,在浦江县市区和农村随机抽样选取调查点,共调查1 575名8 ~10岁儿童,对其乳牙、第一恒磨牙的患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浦江县8岁儿童患龋率为79.45%,龋均为1.64;9岁儿童惠龋率为82.69%,龋均为1.16;10岁儿童患龋率为87.72%,龋均为1.07.;乳恒牙患龋率和龋均在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浦江县8~10岁儿童乳牙患病率较高,今后儿童龋病的预防保健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口腔卫生宣传教育也要更好的落实,同时提高家长对乳牙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乳牙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幼儿园儿童乳牙患龋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乳牙龋病预防及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6月在滁州市南谯区选取3所幼儿园,每所幼儿园随机抽取一个大班、中班、小班,对选取的班级内所有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儿童家长进行口腔健康问卷调查,分析儿童乳牙患龋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滁州市南谯区幼儿园儿童患龋率为65.80%,龋均(5.15±3.296);患龋率最高的牙齿为右下颌第二乳磨牙,患龋率最低的为左下颌乳中切牙和右下颌乳中切牙,在患龋儿童中龋齿数最少的为1个,最多为15个;男童患龋率69.89%,女童患龋率61.01%,男女童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04,P=0.089);小班患龋率最低(56.52%),大班患龋率最高(7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7,P=0.005,P<0.05)且随着年级的增加,患龋率递增;年龄、主要抚养者、进食行为、口腔卫生行为、家庭的经济情况、主要抚养者的职业均影响儿童的乳牙龋病的发生。结论 滁州市南谯区幼儿园儿童乳牙龋病发生率为65.80%;乳牙龋病与性别无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