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移动通信系统的各种需求与日俱增,目前投入商用的2G、2.5G系统和部分投入商用的3G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移动通信系统日益增长的高速多媒体数据业务,许多国家已经投入到对4G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本文介绍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及其特点,4G系统网络结构,以及4G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前景本文简要分析了:(1)4G的网络结构;(2)4G的关键技术,如OFDM,软件无线电,智能天线技术,MIMO技术。(3)初步探讨了国内4G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4G移动通信是往代通信的技术进步,4G移动通信中所涉及的重要技术有OFDM技术、MIMO技术以及MIMO-OFDM技术相结合的关键技术。技术专利的分布和发展应用就是MIMO技术与OFDM技术的完美结合,使得4G移动通信能够有效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问题、提高数据传输速率、还能增大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科技的更新换代非常快,移动通信系统自从出现之后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用户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于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应运而生,与3G相比,它具有高速的数据传输速率,能够更好地抵御外部干扰,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移动通信行业工作经验,阐述4G的定义和性能,分析其应用过程中所用的关键技术,包括OFDM、智能天线与多入多出技术以及软件无线电技术,最后提出其发展的优势与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4.
移动用户数量的迅速增多和用户对通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促进了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了适应网络数据的大规模膨胀,开发新业务,国内外的通信行业纷纷提出了5G关键技术的猜想。本文笔者通过追溯4G通信技术的兴起,提出关于5G性能的猜想,并对5G关键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包括超密集异构网络、自组织网络、D2D通信以及内容分发网络。  相似文献   

5.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且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传统的3G所能承担的多媒体信息数据传输业务已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对3G升级换代为功能更强大的4G网络的呼声越来越高。4G通信技术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的通信技术手段,是无线网络结合先进的移动通讯装置呈现出的完美成果。本文探讨了联通4G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当前的移动通信已经进入4G时代。4G通信技术的应用对通信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浅谈4G移动通信技术的系统结构,优越性等方面,让我们体会出此项技术对人们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移动通信用户数量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增多,在移动通信业务中,需要覆盖范围广、运输稳定的技术作支持。文章首先对4G移动通信网络体系结构进行了简单的概述,然后针对4G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4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3G网络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其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业务量不断增加,移动通信3G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3G网络的质量必然会下降,所以在应用过程中对于移动通信3G网络的优化问题就迫在眉睫,急需解决,而优化的效果将决定了其能否占领市场并取得佳绩。本文就移动通信3G网络的优化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3G也即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随着第三代一栋通信技术时代的到来,3G技术也越来月普及。自我国的三张3G牌照发放以来,我国正式步入了3G时代,而基于IP的一系列数据业务也成为了城域网传送的主要部分,同时分组化传输技术就成了下一代数据传送的主流形式。而为了更好的解决光传送网络容量和安全等问题,PTN技术应运而生。随着PTN技术的诞生和在3G传送网中的应用,使得光传送网络容量和安全等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而为了进一步提高PTN技术的水平和促进我国3G通信的发展,加大对PTN在3G传送网中应用的分析研究力度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PTN技术的深入分析研究,然后对其在3G传送网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60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人类社会进入电子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带来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现代化转型,其中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就是其中典型例证。3G生活刚刚开启,4G网络便已经风云而来。然而,随着4G网络的建设和发展不断走向深化,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也逐渐表现出来。本文将在简单介绍4G网络内容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做出阐释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通信技术发展迅猛,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4G移动通信技术覆盖了原始的3G移动通信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更大的便捷。4G移动通信技术是3G移动通信技术的升级,它的传输速度更快,也更加人性化,拥有更加安全的技术保障。本文简要介绍了4G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要点,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大胆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TD-SCDMA作为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中文含义为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是ITU(国际电联)正式发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空间接口技术规范之一,它是第一个由中国提出的,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已经成为我国电信史上重要的里程碑。TD-SCDM技术采用了智能天线、联合检测、同步CDMA、软件无线电、低码片速率、多时隙、可变扩频系、自适应功率调整等先进技术。3G固话接入终端实现了普通电话机的接入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普通电话机使用TD无线固话业务。文章简绍了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发展,对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TD-SCDMAA移动网络技术进行了阐述,分析目前运营的TD无线固话终端技术,对所应用的环境场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剧烈增长和智能机价格的日趋平滑,在3G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延伸的4G移动通信技术也在紧张的通信工程研发下呼之而出,并在其网络结构、业务特征以及相关技术等方面闪现出明显的优势。本文围绕4G通信技术,就其特征、主要支撑技术系统、存在的缺陷和相应的安全发展策略做了一个浅层的初探。  相似文献   

14.
付君 《山东饲料》2015,(6):66+229
当前,移动通信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般迅猛,通信技术更新之快令人嗔目结舌。3G技术的发展正如火如荼,4G技术的来临更为通信技术产业打开了一扇天窗,让人翘首企盼。4G技术是在3G基础上升级得来的更人性化,更高效、更科学的智能系统,4G技术的研发、使用和发展预示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大幅提高以及我国人民群众智能水平、技术水平的又一次飞跃,4G时代的来临更是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智能生活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5.
屈晓光 《山东饲料》2015,(5):276+279
随着2015年初工信部对FDD牌照的发放,中国通信全面进入4G时代。所谓4G即第四代通信技术,分为两种制式TD-LTE和FDD-LTE。截止目前,中国三大运营商,移动4G网络使用TD-LTE组网,联通和电信则采用TD-LTE和FDD-LTE混合组网。加之已有的2、3G网络GSM、CDMA、TDS-CDMA、WCDMA等多张网络,4G网络势必存在干扰现象,认清LTE网络中存在的干扰类型和干扰原理对于提高LTE网络容量、保障LTE网络运行速度有决定性的意义。那么今天我们就其中的TD-LTE的干扰进行一下详细的分析。在无线干扰的产生是多种多样的,某些专用无线电系统占用没有明确划分的频率资源、不同运营商网络配置不当、收发滤波器的性能不达标、小区重叠、环境、电磁兼容(EMC)以及有意干扰,都是移动通信网络射频干扰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浅谈了我国4G移动通信的发展情况及采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对地理信息在4G通信网络中的相关特性分析,总结了地理信息在4G网络下以后的发展。同时此文提出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对网络进行优化,使网络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网络环境得到改善,网络运行质量得到提高,为4G网络从“质量”到“容量”的转变提供了强力的保障基础,并对地理信息在4G网络下发展应用的新特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时代的到来,将极大程度的改变人们的信息大环境。图书馆作为信息和文献资源的总枢纽,必将迎来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会是一个极佳的机遇。面临日益激烈的信息服务竞争,合理有效地利用新技术开展图书馆营销,已成为实现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4G技术手段入手,结合图书馆的自身特点,阐述了4G时代图书馆营销的重要性和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移动通信快速发展的今天,LTE(long term evolution)作为3G向4G演进的主流标准而备受关注.对此,本文从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出发,对LTE的技术特征、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进行了相关分析.最后,特别介绍了中国的TD-LTE,并指出了TD-LTE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不管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还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越区切换技术作为其中的一种关键技术,它保证了通信过程的可靠性和通信的质量。本文简单介绍了越区切换的基本知识,主要探讨了三种3G移动通信技术体制下的切换方式,以及越区切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