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建立肛提肌力学模型,分析病理状态下肛提肌的应力分布,为从力学角度认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磁共振(MRI)影像学资料,采用MIMICS三维重建软件重构肛提肌的几何结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 仿真计算肛提肌的应力分布.结果 盆腔脏器脱垂和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在肛提肌中最大应力出现位置相同,数值不同,盆腔脏器脱垂和I型压力性尿失禁肛提肌中的最大应力偏高,Ⅲ型压力性尿失禁的最低.结论 盆腔脏器脱垂和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四种病理状态下的高腹压,可对肛提肌产生较大的应力,容易造成肛提肌组织损伤,这个结果 可为临床预防PFD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MRI扫描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影像学特点及其对女性盆低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2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组,30名产后正常女性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盆底动态MRI扫描,比较两组静态及动态MRI扫描盆底肌面积、肛提肌裂孔宽度及盆底标志线长度等参数差异。结果:研究组静态及动态MRI扫描髂尾肌、耻尾肌和耻直肌面积小于对照组,研究组动态MRI扫描髂尾肌、耻尾肌、耻直肌面积小于静态MRI扫描;研究组静态及动态MRI扫描肛提肌裂孔宽度大于对照组,研究组动态MRI扫描肛提肌裂孔宽度大于静态扫描;研究组静态及动态MRI扫描H线及M线长度大于对照组,研究组动态MRI扫描H线及M线长度大于静态扫描。结论:动态MRI扫描能够反映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盆底功能及形态变化,有助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筛选及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二维和三维MRI评估直肠脱垂女性盆底肛提肌形态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50例女性直肠脱垂患者为病例组,5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进行二维和三维MRI检查。二维MRI显示盆底肛提肌形态改变情况,三维MRI明确两组肛提肌裂孔长度(LHL)、肛提肌裂孔宽度(LHW)、肛提肌板角度(LPA)、右侧肛提肌与耻骨联合下缘距离(LSG-R)、左侧肛提肌与耻骨联合下缘距离(LSG-L)、肛提肌体积(LVOL)、左侧髂尾肌角度(ICA-L)及右侧髂尾肌角度(ICA-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盆底肛提肌形态改变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的肛提肌裂孔形态未见异常,其中"V"形26例(52.00%),"U"形3例(6.00%),"O"形21例(42.00%)。病例组肛提肌裂孔形态:28例(56.00%)为"O"形,10例(20.00%)为"U"形,12例(24.00%)为不规则形态。病例组LHL、LHW、LPA、LSG-R、LS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LHL、LHW、LPA、LSG-R、LSG-L预测盆底肛提肌形态改变的AUC分别为0.745、0.771、0.711、0.631、0.791。LHL、LHW、LPA、LSG-R、LSG-L取最佳界值时,患者盆底肛提肌形态改变风险最高。结论二维和三维MRI可作为评价盆底肛提肌形态的重要工具,其中三维MRI可观察LHL、LHW、LPA、LSG-R、LSG-L的变化,对盆底肛提肌形态改变起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CT图像的人体股骨上段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人体股骨上段三维有限元模型,从几何上完全忠实于真实的解剖结构,作为今后对股骨进一步有限元分析的基础。方法采用活体股骨上段为研究对象,应用CT扫描技术获取CT图像资料,运用三维图像重建软件3D—doctor进行图像重建,获取股骨上段三维坐标,输入有限元分析软件Cosmos/M,通过确定材料特性参数和网格化,建立完整的股骨上段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几何形状与材料特性还原良好,网格大小可根据研究者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自行调整,可以满足有限元分析的需要。结论采用CT扫描资料建立股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切实可靠,可以最大限度地忠实于个性化的解剖结构,且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更精确地模拟复杂几何形态的实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1年11月-2012年4月间我院收治5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测量在静息、张力和缩肛动作时的盆膈裂孔前后径、横径、面积及肛提肌厚度的情况。结果 50例患者在三维超声协助诊断下治疗后效果良好,非手术治疗30例,经手术治疗20例,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至今,治疗效果总体很好。结论三维超声是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行观察的有效影像学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初产妇阴道分娩后肛提肌损伤对其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阴道分娩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分娩后肛提肌损伤与否,分为肛提肌损伤组(40例)和肛提肌正常组(60例),根据其磁共振成像(MRI)图像比较两组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盆底功能各参数,分析初产妇阴道分娩后肛提肌损伤对其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结果静息状态下,肛提肌损伤组盆膈裂孔面积(LHA)、盆膈裂孔宽径(LHW)、肛直肠连接处(ARJ)至耻骨尾骨(PCL)线的垂线距离(M线)、肛直肠夹角(ARA)大于肛提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盆膈裂孔长度(LHL)、直肠后壁的距离(H线)、膀胱至PCL线的距离(B-PCL)、子宫至PCL线的距离(U-PC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损伤组LHA、LHL、LHW、H线、M线大于肛提肌正常组,B-PCL、UPCL小于肛提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间AR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初产妇阴道分娩后肛提肌损伤对早期盆底功能影响较大,可造成其盆底功能减退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对经阴道分娩、剖宫产产妇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立医院北区2017年10~12月收治的POP产妇90例的临床资料,收集产妇一般资料、影像学资料等,根据产妇分娩方式的不同,将产妇分为经阴道分娩组(47例)及剖宫产组(43例)。另选同期正常健康体检女性47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对象不同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矢状位肛提肌裂孔长度,并比较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对经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产妇POP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在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状态、缩肛状态下,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和矢状位肛提肌裂孔长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产妇在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状态、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及矢状位肛提肌裂孔长度无明显差异(P0.05);经阴道分娩组POP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87%、95.74%,剖宫产组POP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67%、95.34%,两组产妇POP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可较好显示盆底解剖结构,诊断经阴道分娩及剖宫产产妇POP准确率高,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初产妇女阴道分娩半年后盆腔器官和肛提肌状态的动态和静态磁共振特点,为临床防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40例行产后MRI盆底检查的初产妇女以及同期行MRI盆底检查的产前健康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列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女性分娩半年后的盆腔器官情况以及两组女性肛提肌动态与静态磁共振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中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者23例(57.5%),其中子宫脱垂5例,阴道前壁脱垂11例,阴道后壁脱垂4例,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后)壁脱垂3例;POP产妇用力相LH相、LPA水平均较正常组增长,观察组MRI检查用力相H线、M线、LH以及L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产妇女阴道分娩半年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提肛肌损伤级功能减退,并发盆腔脏器脱垂;可能与肛提肌裂隙增宽以及提肛板角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断层成像技术(TUI)诊断产后重度会阴裂伤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应用三维腹部超声探头经会阴部扫查,重建盆底三维超声图像,对15例产后陈旧性会阴裂伤患者(病例组)及34例正常产后者(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肛提肌裂孔的结构及形态,测量静息及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横径、面积以及双侧肛提肌厚度;通过TUI断层成像观察病例组双侧肛提肌肌束完整性及肛提肌裂伤程度,通过TUI断层成像观察肛门内外括约肌连续性,判断有无肛门内外括约肌损伤存在。结果正常对照组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横径及面积,与静息状态比较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安静状态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横径及面积,与对照组组安静状态时比较略增大,肛提肌厚度均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横径及面积,与病例组静息状态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提肌厚度与安静状态时比较略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产后陈旧性裂伤患者经三维TUI超声检查发现左侧肛提肌损伤6例,右侧损伤7例,双侧均损伤3例,双侧肛提肌完整者5例;1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肛门括约肌损伤,其中仅肛门外括约肌断裂8例,肛门内外括约肌全部断裂7例。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肛提肌及肛门括约肌的完整性,对产后陈旧性会阴裂伤的诊断有着显著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立体成像检测子宫全切术后女性盆底功能异常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接受子宫全切术治疗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在治疗前后3个月对其实施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立体成像检测,观察患者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肛提肌裂孔情况以及盆底器官的对称程度。结果:60例接受子宫全切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共检出8例盆底器官脱垂的情况,检出率为13.33%;包括膀胱膨出4例(6.67%),直肠膨出1例(1.67%),阴道穹隆脱垂3例(5.00%)。检出肛提肌裂孔面积或前后径、左右径增加的患者45例,检出率为75.00%,其中,肛提肌裂孔面积增大的患者15例(25.00%);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增大的患者14例(23.33%);肛提肌裂孔左右径增大的患者16例(26.67%)。检出盆底器官对称不良的患者8例,检出率为13.33%。结论:在女性实施子宫全切术后对其实施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立体成像检测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维和四维(3D/4D)超声诊断技术在女性盆底常见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月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产后女性体检人员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患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78例作为研究组,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12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经会阴部3D/4D超声诊断技术测量三种状态(静息状态、盆底肌收缩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下的盆底结构参数,并记录膀胱逼尿肌厚度(DWT)、肛提肌的完整性、膀胱颈移动度(BND)、膀胱尿道后角角度(PUVA)、尿道旋转角度(URA)、肛提肌裂孔面积(LHA)。结果研究组BND、PUVA、URA、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LHA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W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3D/4D超声在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重要,将该技术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动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较传统核磁共振检查更能反映盆底的解剖和功能状态,通过测量盆腔器官到髂尾线的距离可以鉴别是否发生盆腔器官脱垂;通过测量肛提肌的影像特征可以了解是否存在盆底缺陷.  相似文献   

13.
林梅清  古艳 《现代保健》2014,(14):32-35
目的:了解经会阴3D超声探查产后妇女便秘的盆底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产后妇女,随机分为有便秘症状组和没有便秘症状组各20例,观察Valsalva动作前、后、中盆腔的情况,静息、Valsalva动作时的肛提肌裂孔的变化。结果:有便秘症状组在盆底超声检查中出现盆底结构异常改变的例数明显高于没有便秘症状组,有便秘症状组无论是静息或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的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及周长均明显大于没有便秘症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3D超声探查产后妇女便秘的盆底变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盆底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再生育妇女盆底功的影响,为促进产妇盆底康复提供相关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654例二胎产妇进行盆底功能检查,根据分娩方式及初产后是否行盆底康复治疗,分为顺产未治疗组330例,顺产治疗组70例,选择性剖宫产未治疗组204例,选择性剖宫产治疗组50例,比较各组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及四维超声检查情况。结果选择性剖宫产未治疗组及治疗组的Aa、Ba、Ap、Bp及C点测量值均明显高于顺产未治疗组及治疗组(P<0.05)。顺产未治疗组与治疗组比较,以及剖宫产未治疗组与治疗组比较,Aa、Ba、Ap、Bp及C点测量值明显降低(P<0.05)。选择性剖宫产未治疗组与治疗组比较、顺产未治疗组与治疗组比较,选择性剖宫产未治疗组与顺产未治疗组比较,选择性剖宫产治疗组与顺产治疗组比较,静息状态下膀胱颈最下缘距离(bladder neck symphyseal distance,BSD)、膀胱颈移动度及尿道膀胱后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未治疗组肛提肌裂孔面积与顺产治疗组及剖宫产未治疗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组肛提肌裂孔面积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动作下BSD、膀胱颈移动度、尿道膀胱后角及肛提肌裂孔面积比较,选择性剖宫产未治疗组及治疗组的数值均明显好于顺产未治疗组及治疗组(P<0.05)。无论顺产还是剖宫产组的治疗组,Valsalva动作下BSD、膀胱颈移动度、尿道膀胱后角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均优于未治疗组(P<0.05)。选择性剖宫产未治疗组及治疗组的子宫脱垂及直肠前壁膨出发生率均明显小于顺产未治疗组及治疗组(P<0.05)。顺产未治疗组与治疗组比较,以及剖宫产未治疗组与治疗组比较,子宫脱垂及直肠前壁膨出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选择性剖宫产未治疗组及治疗组的SUI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顺产组(P<0.05)。顺产未治疗组与治疗组比较,以及剖宫产未治疗组与治疗组比较,SU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产和剖宫产均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初产后及时实施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改善产妇盆底功能,减轻二次分娩加重的尿失禁及PO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患者盆腔器官脱垂(POP)-Q评分评估的POP分度与肛提肌裂孔面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1月在长春市妇产医院就诊的女性患者999名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POP-Q评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度评估,并行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对肛提肌裂孔面积进行测量.分析POP患者肛提肌裂孔面积与POP-Q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会阴超声检查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评估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顺产52例视为顺产组,剖宫产48例视为剖宫产组,另将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未孕女性50例视为对照组。采用会阴超声对各组进行全面检查,分析比较各组检查情况。结果顺产组尿道旋转度、膀胱下降水平高于剖宫产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高于顺产组和剖宫产组,宫颈下降水平低于顺产组和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盆膈裂孔面积大于剖宫产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肛提肌厚度和耻骨直肠肌厚度大于顺产组和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不同盆底障碍性疾病的程度不同,采用会阴超声检查可进行有效诊断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会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观察组)及30例盆底正常女性(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经会阴超声检查各指标(膀胱颈下降距离、尿道旋转角度等)。将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检查结果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金标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检测方法对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尿道倾斜角、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直肠壶腹部最低点至耻骨联合下缘距离、肛提肌尿道间隙均对照组,膀胱颈下降距离等其他指标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92.3%,显著高于二维超声检查的78.2%(P0.05)。经会阴二维超声检查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9%、53.3%、71.4%、41.0%;三维检查分别为91.7%、93.3%、95.7%、87.5%,三维检查优于二维检查(P0.05)。结论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经会阴超声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盆底结构,提高诊断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