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的免疫效果研究卢亦愚古贺泰裕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人胃炎、胃溃疡的主要病原菌,HP的感染在我国及世界上极为普遍。本文采用BALB/c无菌小鼠作为动物模型,设置感染组、免疫组与感染免疫组三群,对HPNCTC11638株经口感染的免疫...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溃疡的治愈和复发[日]/长泽丰…//日本消化器病学会杂志.-1994;91(增刊).-412(8)目的为了解胃溃疡的治愈和复发是否与(HP)相关,而进行如下研究。方法和结果①单用西米替了治疗活动期胃溃疡12周。结果显示虽然HP感染与...  相似文献   

3.
血清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王榕峰周昌奎1李碧华2(福建省浦城县医院检验科浦城3534001福州市省计划生育科研所2政和县医院)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人胃内唯一具有很高尿素酶活性的细菌。诊断胃内HP感染中,临床...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10种显示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10种显示法的比较蒲明秋,郭克民,史本彩,葛秀峰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曾称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pylori,CP)的研究,为慢性胃病的病因探讨开辟了新的途径[1]。该菌位于胃枯膜表面粘液...  相似文献   

5.
人类对幽门螺杆菌特异性分泌型IgA的反应[英]/BirkholzS···//Endoscopy.一1995,27(7).—S15(400)在幽门螺杆菌(HP)慢性感染的发病机理中,全身和局部免疫反应的作用们不十分清楚。为了研究局部体液免疫反应,作者用...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粘膜氨基己糖水平的影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州510180)周树锋,李瑜元,吴惠生近年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被认为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因之一,亦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预后密切相关。有关胃粘...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旋菌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学特性分析赵满仓,刘菊林,贾艳岩,马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六七医院,石家庄050081)HP(Helicobacterpylon,HP)是导致慢性B型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1],并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现已被WHO...  相似文献   

8.
石碳酸-碱性品红法检测胃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碳酸-碱性品红法检测胃幽门螺杆菌颜亚晖,沈明,蔡长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为短杆状,两端微弯的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自1983年从胃粘膜中发现HP以来,其检查方法已有10余种。我室技术人员经反复实践,摸索出一种新的H...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旋杆菌的无血培养基培养、传代和长期保藏第一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广州510515龙北国,古惠英,龙敏,王金锐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yi,HP)是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的病原体,是胃癌的一种危险因子。建立Hp的无血培养基培养...  相似文献   

10.
005肠上皮化生而不是胃萎缩或胃酸缺乏是形成不利于幽门螺旋杆菌内环境的因素[英]/GentaRM…∥ScandJGastroenterol.-1993,28(10).-924~928以往认为幽门螺旋杆菌(HP)胃炎是一种原发于胃窦部逐渐累及胃体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文摘     
文摘01胃窦幽门螺杆菌感染致十二指肠溃疡[英]/LarsO…//Gastroenterology.-1996,110.-1386-1394幽门螺杆菌(HP)是十二指肠溃疡(DU)的主要发病因素,DU病人的HP感染在胃窦粘膜,DU产生的机理是HP感染的...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的分子生物学分型:不同菌株中存在着不同的致病性(文摘)[英/AkiraIto…Gastroenterology1996;31:1]自从胃十二指肠疾病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揭示以来,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认为,HP有菌株间的差异(即不同菌株...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首先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的标本中分离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以来,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作者试图从致病因素和机制方面探讨HP在消化系疾病中的作用。1 炎症及免疫机制11 细胞类型 HP可以影响粘膜腺体的结构及功能,增加粘膜的炎症细胞数量,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嗜曙红细胞和浆细胞。HP的不少产物都可以作为炎症的调理素〔2〕。111 多形核白细胞(PMNL) HP合成和分泌FMLP,可以引…  相似文献   

14.
姜训  马焱 《现代免疫学》1994,14(3):179-180
胎盘转移因子对大龄小鼠SOD活性及LPO水平的影响浙江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杭州310006)姜训,马焱,袁琛潇胎盘转移因子(HumanPlacentaTransferFacfor.HP-TF)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及抗肿瘤等作用”’。木文观察了HP-...  相似文献   

15.
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酸分泌异常[英]/EmadM…//Gastroenterology.-1995;109:681~691幽门螺杆菌(HP)是十二指肠溃疡(DU)的主要致病因素。95%以上DU病人有HP感染。根除HP后溃疡的复发率大大减...  相似文献   

16.
铃蟾肽刺激后血清胃泌素下降预测Hp的根除[英]/VerhulstMI…//Gut.-1994;35(suppl4).-A18(76)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多通过内镜活检、尿素呼吸试验和抗HP抗体免疫反应的随访等。治疗后,抗HP抗体滴度常缓...  相似文献   

17.
收集60例宫颈癌活检组织,对同一病例同时进行HPV、C-myc,H-ras对比研究。采用HPV高保守序列区一对共有引物检测多型HPV基因型的存在,发现85%(51/60%的组织中存在PHV,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HPV16占78.43%(40/51),HPV18占21.65%(11/51)。  相似文献   

18.
pCO2,pH对兔离体肺动脉缺氧性收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了二氧化碳(CO_2)和pH对兔离体肺动脉缺氧性收缩(hypoxicpulmonaryvaso-constriction,HPV)反应的影响。浴槽内CO_2浓度降低(pCO_2=1.33kPa)使HPV加强,K%为42.63±3.11;而CO_2浓度增高则抑制HPV(pCO_2=9.33kPa),K%为18.47±2.31,均与对照值(pCO_2=5.33kPa,K%为31.54±2.66)有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pCO2与HPV的改变呈负相关(r=一0.481,P<0.01,n=82)。浴槽内pH的增高或降低均有使HPV增高的趋势,但pH低至7.10时HPV被抑制。一氧化氮(NO)合成酶抑制剂NG一硝基左旋精氨酸抑制了HPV,也抑制了低CO_2加强HPV的作用。结果提示CO_2可经对NO的影响而改变肺血管对缺氧的反应。  相似文献   

19.
人乳头状瘤病毒不同型别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不同型别与宫颈病变性质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和原位杂交方法对61例宫颈上皮内瘤(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和12例宫颈鳞癌(SCC)进行HPV6B/11、16、18DNA检测。结果PCR检测结果显示HPV6、11主要分布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619%)和一部分CINⅡ中(20%),而在CINⅢ和SCC中检测不到;HPV16、18的检出率随CIN级别增高而增加,在SCC中高达833%。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中,地高辛(Dig)标记的HPV6B/11、16、18DNA杂交物质在核中均呈细颗粒状,为“游离型”。上述杂交阳性信号形态亦出现于CINⅡ的所有HPV6B/11及部分HPV16、18型感染中,而CINⅢ和宫颈鳞癌及部分CINⅡ中,其杂交阳性信号均为非颗粒状的“整合型”。结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是以HPV6、11低危型为主的多型别病毒的繁殖性感染,CINⅢ和宫颈鳞癌为HPV16、18高危型病毒的整合型感染,而在CINⅡ中存在着HPV6,11和HPV16,18的繁殖性感染及HPV16,18的整合型感染  相似文献   

20.
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对40例女性下生殖道尖锐湿疣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6B/11DNA进行了检测,其中33例阳性(82.5%)。结果表明,PCR技术是当前检测尖锐湿疣中HPV感染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