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984~1992年中国麻风中心眼科调查了三省28间麻风院(村)的2692例病人,97.7%的人有眼病,其中兔眼和下睑外翻占34.42%,因此致盲者占麻风盲人的70~80%。 麻风可侵犯面神经和三叉神经。面神经颞支麻痹可致眼睑闭合不全(兔眼),颧支麻痹可致下睑松弛性外翻,二片常同时存在使角膜暴露;若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扬州及东台11个县市14257例麻风中2114例兔眼。单侧兔眼1214例,双侧900例,共占病人总数的14.83%,占麻风眼损害的72.92%。兔眼组中下睑外翻、暴露性角膜病变及视力丧失,明显高于无兔眼组。年龄、型别和病期与兔眼有明显的关联。少菌型患者发生兔眼时,麻风病期不超过4年者占58.93%,以单侧为主(972/1500);多菌型发生兔眼时,麻风病期超过10年者占69.95%,以双侧为主,(371/609)。双侧发生兔眼的间隔时间在6个月之内的占90.88%。兔眼与面瘫同时存在者占72.23%。60%的兔眼发生于不知不觉之中。作者强调兔眼引起的暴露性角膜病变及失明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探讨麻风眼轮匝轮病变与角膜病变、视力下降的关系,从而更合理地确定兔眼防盲优先对象。方法:作者对187只麻风兔眼眼轮匝肌、角膜及视力等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眼轮匝肌大部分为不完全性瘫痪,以轻闭眼时睑裂宽度为2mm-8mm居多,占74.87%(140/187),眼轮匝肌病变兔眼角膜病变率44.39%(83/187),视力下降率为27.81%(52/187)。兔眼角膜病变、视力下降与眼轮匝肌病变程度及角膜暴露和蔼呈正相关,尤其在角膜感觉正常兔眼最为明显。角膜感觉障碍兔眼占31.55%(59/187),其角膜病变率达到66.67%(22/23),视力下降率达到45.45%(15/33),较无眶部受螺兔眼有显著性差异;下睑外翻在兔眼中发生率为24.06%(45/187),其角膜病变率达到88.89%(40/45),视力率达到73.33%(33/45),较无外翻兔眼角膜病变率及视力下降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为经济使用有限麻眼病防治资源,对轻闭眼时有角膜暴露兔眼、有角膜感觉障碍兔眼、有眶部眼轮匝肌受螺兔眼及有下睑外翻兔眼应在防治中予以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广东省惠阳地区的麻风病人进行了眼病调查,所查443人中有眼病的339人(90.07%)。眼病率的高低及轻重程度与病期的长短、麻风反应次数的多少有关,多菌型病人患眼病率最高,但无明显的性别差异(男39.64%,女91.43%)。眼病种类以脱眉、脱睫、结膜炎症和晶体混浊最多见,巩膜和眼底极少受累。调查发现麻痹性兔眼、睑外翻和虹膜睫状体炎致盲率较高,应作为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1997年9~10月,以 Johnson 氏颞肌移位矫治22例兔眼者(共31眼);兔眼病程2~40年(平均19),其中单侧13例,双侧9例。术后6个月随访,20只红眼和23眼溢泪于术后大部分消失或改善;轻闭时睑裂从术前的平均7.74 mm(2~12 mm)缩减到3.76 mm,重闭时从平均6.10 mm 缩减到0.63mm;术前有下睑外翻21眼,术后5眼消失,6眼改善,2眼不变,8眼加重,还新发1眼。手术并发症主要为下睑外翻发生或加重共9眼(29%),上睑睁开困难、影响视力4眼(12.9%)及内眦部皮下结节13眼(41.9%)。作者提出两点改进:①上睑筋膜条不固定于内眦韧带,而依兔眼程度固定于上睑板的内侧、中部或外侧,以避免睁眼困难或发生内眦结节和泪器损伤,且手术简化。②省略下睑筋膜条,以免下睑外翻;如有下睑外翻可用睑缩短术矫正。  相似文献   

6.
1985年9~10月间,对江曲医院的127例麻风患者进行了眼病调查,检查视力、外眼和眼底,并对16例兔眼和睑外翻施行了矫形手术,至今已有6~12个月。127例患者中男74人,女53人;瘤型49人、结核样型25  相似文献   

7.
作者采用尼龙线一端与内眦韧带固定、另端与外眦眶缘稍上方的骨膜固定,使睑裂缩小的方法,于1985年4~5月对麻痹性兔眼及睑外翻共54例72眼进行了手术矫正,经2-6个月的观察,结果优良者占47.22%,有效率95.83%。无效的3眼中,两眼感染和一眼松结,经修整或再手术,仍获良效。术式简单、病人易接受、既可美容又能控制和预防暴露性眼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麻风病人眼部损害与角膜损害、视力下降的关系。方法:对我所留院寄养的128名麻风病人进行眼部检查,按眼角膜感觉障碍,兔眼,下睑外翻情况分为7组,分别是:无三种眼病组(A组),单纯角膜感觉障碍组(B组),单纯兔眼组(C组),单纯下睑外翻组(D),角膜感觉障碍合并兔眼组(E组),兔眼合并下睑外翻组(F组),角膜感觉障碍,兔眼,下睑外翻三种同时存在组(G组),分别计算每组角膜损害,角膜性视力下降(凡瞳孔区有角膜损害者列为此类对象),视力下降眼数,相关结果输入计算机,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方法统计。结果:128名病人中,有76例(59.38%),137只眼(53.52%)有三种上述眼残疾,B,C,D组角膜损害眼,角膜性视力下降眼,视力下降眼按从高到低排列均表现B,D,C的顺序,而E,F,G组大体表现出E,G组较F组高的趋势。结论:角膜感觉障碍危险最大,其次为下睑外翻,兔眼稍小,建议在麻风病人中推广眼自我护理,并开展下睑外翻矫正手术,以减少角膜损害及视力下降发生。  相似文献   

9.
颞肌移位术矫治兔眼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年9~10月,以Johnson氏颞肌移位矫治22例兔眼者(共31眼)兔眼病程2-40年(平均19)其中单侧13例,双侧9例,术后6个月随访,20只红眼和23眼溢泪于术后大部分消失或改善;轻闭时睑裂从术前的平均7.74mm(2~12mm)缩减到3.76mm,重闭时还从平均6.10mm缩减到0.63mm术前有下睑外翻21眼,术后5眼消失,6眼改善,2眼不变,8眼加重,还新发1眼,手术并发症主要  相似文献   

10.
麻风兔眼眼轮匝肌受累情况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风兔眼眼轮匝肌受累情况观察张壤之1王勤1皋官蔚1吴小刚2为了解麻风兔眼眼轮匝肌内外环受累情况及其对兔眼预后的影响,我们随机选择了100例麻风治愈兔眼病人进行观察,结果如下。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100例麻风兔眼病人,男76例,女24例,年龄40~61岁...  相似文献   

11.
1988年11月在中国麻风中心举办的第五届全国眼科班的帮助下,对我所128例往院病人进行了眼病调查,情况如下:受检者男性91人、女性37人,多菌型85人、少菌型43人。现症病人42人,治愈留村者86人。发现有眼病者106人(82.81%),其中男性75人(82.42%)、女性31人(83.78%),无明显性别差异。多菌型69人(81.18%),少菌型37人  相似文献   

12.
麻风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慢性疾病之一,能引起很多眼损害,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眼麻风的发生取决于麻风的型和病期、有无眼科照料,可能还有种族的问题。对麻风病人进行眼科检查很重要,因为他们常有会造成失明的眼病。作者于1989年在卡玛圭市检查了103例瘤型麻风病人的眼,这占当年瘤型病人数的52.3%。其中46.7%的病人有麻风性眼  相似文献   

13.
2007年5月对4个地(州)9个县(市)的56例麻风病畸残患者实施了兔眼、睑外翻、面瘫、垂足矫治和截肢术,并于6个月后进行了随访.双侧兔眼矫治疗效达优良者占87.50%;单侧兔眼矫治优良者占93.75%,2例面瘫矫治均为优;9例单侧面瘫矫治均为优良;10例单纯性睑外翻、4例垂足矫治、8例截肢术均为优良,说明麻风所致的不可逆畸残,手术矫治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麻风眼病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凉山州和攀枝花市现存的现症麻风患者和治愈者随机抽样调查,在2145人中发现1570人患有各种眼病(73.19%),其中麻风性眼病465人(21.68%);最常见的是角膜感觉障碍和兔眼,与患者的年龄及文化程度及诊断时的年龄和麻风病期、型别、细菌指数与麻风反应等密切相关。对白内障的分析证明,本组患者的白内障与麻风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兔眼并发睑外翻的矫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颞肌移位术(TemporalisMuscleTransfer,TMT)是Gillles于1935年首先报道的一种矫治眼脸闭合不全(兔眼)的一种动力性功能重建手术。Anderson(196),Johnson(1962)等先后又将此术用于矫治麻风兔限并对术式进行了一些改良。然而,关于TMT术后的并发症的随访报导不多。Soraes等报道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为下睑外翻,发生率约12%[1],而我们最近的报告TMT术后险外翻加重和新发率高达29%[2]。为进一步弄清这种并发症发生或加重的可能因素对我们今后预防和处理这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1材料和方法对1997年9月至1998年11月所做的TMT…  相似文献   

16.
麻风性兔眼并发睑外翻,是麻风的常见并发症,可引起暴露性角膜炎,导致角膜溃疡、穿孔以致失明。我们用手术治疗49例,疗效很好。其中男39例,女10例;L 17例,T 32例;年龄34~74岁,平均51.4岁;病期1.5~38年,平均24.5年;单纯兔眼19例,并发睑外翻30例;双眼20例,单眼29例,伴有双侧面瘫8例,单侧面瘫  相似文献   

17.
对四川凉山州和攀枝花市现在的现症麻风患者和治愈者随机抽样调查,在2145人中发现1570人患有各种眼病(73.19%),其中麻风性眼病465人(21.68%);最常见的是角膜感觉障碍和兔眼,与患者的年龄及文化程度及诊断时的年龄和麻风病期、型别、细菌指数与麻风反应等密切相关。对白内障的分析证明,本组患者的白内障与麻风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皮肤病护理     
952356 麻风兔眼的护理/罗美嫒…//中国麻风杂志。-1995,11(2).-87 兔眼和下睑外翻致盲占麻风盲人70~80%。对此类病人嘱经常眨眼和用力闭眼,外出戴太阳镜、防风镜、太阳帽,白天用人工泪液和眼药水滴眼,每1~2小时一次,睡前点抗菌眼膏,睡前用蚊帐防异物入眼。经常检查眼是否红肿、有否异物及时诊治。兔眼手术时注意室内、器械和手术区清洁消毒,对病人讲明手术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当前麻风患者的眼病患病情况及其视力下降原因。方法:检查128例住院麻风病人眼病及其视力。结果:100例患者(78.13%),189只眼(73.83%)有眼病,主要眼病为兔眼(45.70%),角膜病变(34.77%),角膜感觉障碍(32.42%),陈旧性虹睫炎(26.56%),白内障(23.44%),下睑外翻(17.19%)等,8l例患者(63.28%),144只眼(56.25%)有视力下降,引起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白内障(38.19%),角膜病变(25.69%),虹睫炎(19.44%)。结论:随着麻风病人年龄增长,白内障在其视力下降中作用突出,要加强防治,对其他眼疾,也要训练病人进行自我护理,防止眼病加重及视力下降。  相似文献   

20.
于1992年11月对31例麻风病人的眼耳喉进行体检。多菌型22例,少菌型9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30~75岁,平均45岁;治愈者28人,复发者3人。其损害为虹膜睫状体炎14例,其中并发虹膜后粘连、瞳孔缩小、瞳孔膜闭及白内障者11例;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