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维生素C胃漂浮片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制了维生素C胃漂浮片,考察其漂浮和释药性能,确定最优处方。根据辅料性质及制剂质量要求,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维生素C胃漂浮片性能的主要参数,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处方及试验条件。试验采用干粉直接压片制得维生素C胃漂浮片,在人工胃液中考察其漂浮性能并用滴定法检测其释药量。研制的维生素C胃漂浮片的迟滞时间小于5 min,持续漂浮时间都大于12 h,其8 h的累积释药量大于80%。结果表明所研制的维生素C胃漂浮片具有良好的漂浮特性和释药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盐酸环丙沙星为模式药物,采用不同浓度乙醇纯化白及,通过测试白及纯化物/氧化魔芋葡甘聚糖胃漂浮片的漂浮性能和释药性能优化白及纯化物和氧化魔芋葡甘聚糖的配方比例,通过测试载药材料孔隙率、形貌、分子量和胃漂浮片的溶胀率、溶蚀率分析其体外释药机制。结果表明:用体积分数70%乙醇纯化得到的白及纯化物,其多糖质量分数最高,为84.88%,表观黏度最大,为22.25 m Pa·s,分子量为2.372×10~5g/mol;当氧化魔芋葡甘聚糖与白及纯化物质量比为8∶2时,其孔隙率为77.40%,制备的胃漂浮片立即起漂,续漂时间大于12 h; 2 h的药物累积释放率最小,为22.80%,12 h药物累积释放率为89.05%;药物释放指数为0.64,其释药机制为Fick扩散和骨架溶蚀协同作用。在氧化魔芋葡甘聚糖与白及纯化物质量比为8∶2时可获得漂浮性和释药性最佳的白及纯化物/氧化魔芋葡甘聚糖胃漂浮片。  相似文献   

3.
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胃漂浮囊心缓释片,并对其进行体外漂浮性能、释放性能和释药机理研究.结果表明:DTPA胃漂浮囊心缓释片在人工胃液中可以立即起漂,持续漂浮时间长达24 h,其释药过程用Korsmeyer-Peppas(Tlag)模型拟合的拟合度最好;同时,应用Harland方程进行验证,证明该制剂的释药过程主要为扩散和骨架溶蚀共同作用.通过该法制备的胃漂浮囊心缓释片具有起漂时间短、持续漂浮时间长、缓释效果好,漂浮性能不受制剂辅料和制备工艺的影响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大黄黄连泻心汤剂的水提取工艺。方法:以大黄素、盐酸小檗碱、黄芩苷的转移率为考察指标,HPLC测定大黄素、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含量,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优选。结果:优选提取工艺:加12倍量的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为制备大黄黄连胃漂浮缓释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檗碱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小檗碱聚乳酸微球, 选择小檗碱与聚乳酸的投料比、二氯甲烷与水的体积比和乳化剂PVA的质量分数3个因素为实验因素,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优化指标, 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测定微球的粒径分布、包封率,并进行体外释药试验。小檗碱聚乳酸微球的算术平均粒径为(53.0±3.5)μm(n=500),载药量为(8.96±0.3)%(n=3),药物包封率为(83.4±0.5)%(n=3),37℃时30d内微球体外累积释药量为82.03%。小檗碱聚乳酸微球球形圆整,释放良好,分子量2.5万左右的聚乳酸较适宜制作微球。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经高碘酸钠氧化制备醛基纤维素,再通过酚醛反应将单宁固定在醛基纤维素上合成醛基纤维素固化单宁树脂,考察了醛基纤维素固化单宁树脂对盐酸小檗碱的吸附性能.当盐酸小檗碱的初始质量浓度为300 mg/L、吸附温度为298 K时,醛基纤维素固化单宁树脂对盐酸小檗碱的吸附量为143.66 mg/g;当盐酸小檗碱的初始质量浓度低于50 mg/L时,醛基纤维素固化单宁树脂对盐酸小檗碱的吸附率达91.64%以上;醛基纤维素固化单宁树脂对盐酸小檗碱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和准一级动力学方程;该树脂经过4次重复使用后,对盐酸小檗碱的吸附量没有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盐酸奈福泮缓释片的制备和体外释放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制盐酸奈福泮缓释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运用正交设计方法筛选缓释片的处方,通过释放试验评价缓释效果。结果:制备的缓释片在人为释放介质时可持续释药12 h,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r>0.99)。结论:以正交设计法优选的处方较合理,制备工艺较简单,制得的缓释骨架片具有较理想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24h盐酸雷尼替丁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RHRFSRT).以水凝胶骨架作为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材料处方,研究了制剂体外释放度,漂浮性能以及对制剂在犬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RHRFSRT的累积释放百分率符合Higuchi方程;体内药物动力学参数为AUC=25571.691ng·h/mL,MRT=5.2h,ρmax=5867.98ng/mL,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78.16%.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可以延长体内滞留时间并能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正交法来确定黄柏总生物碱不同溶剂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 以黄柏为原料,分别以水、乙醇为提取剂,提取黄柏生物碱.采用单因素试验,按照所给定的条件和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不同的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的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各因素对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根据单因素实验得出的显著条件,以盐酸小檗碱含量为考察指标,利用L9(33)正交实验方法优选提取工艺,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以水为提取剂的最佳工艺条件组合是100 ℃水浴下提取次数为4次,提取时间为2.5 h,料液比1:16.提取的盐酸小檗碱含量是46.55 mg/g.乙醇为提取剂的最佳工艺条件组合是70 ℃水浴下乙醇浓度为70 %,料液比1:12,提取时间为80 min,提取次数为3次.提取的盐酸小檗碱含量是68.49 mg/g.结论 提取工艺设计合理,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操作简便,提取剂为乙醇比水的提取时间短,节省能源,总生物碱提取率高32.03%.  相似文献   

10.
考察不同过滤方法对盐酸小檗碱片含量的影响.方法用HPLC法测定不同过滤方法盐酸小檗碱片的含量.结果用滤纸过滤较滤膜过滤测得的含量偏低8%左右.结论盐酸小檗碱片对滤材的要求比较高,应按照药典规定的方法用0.45 um的滤膜过滤.  相似文献   

11.
以羟丙甲基纤维素和甲基纤维素作为主要辅料,制备了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考察了重要的影响因素对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体外释放曲线的影响,并得到最佳处方.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的制备配方为:羟丙甲基纤维素100 mg、甲基纤维素25 mg,制粒目数为16目,微粉硅胶2.5%,压片压力30 kN.以pH=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作为释放介质时,片剂具有良好的缓释性.制备的盐酸文拉法辛片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低剂量的盐酸坦洛新单室渗透泵型控释片,并考察其释药机理及影响释药因素。方法:单因素考察影响释药因素。结果:制备了低剂量的难溶性酸坦洛新单室渗透泵型控释片;氯化钠、衣膜厚度及致孔剂的用量是影响释药的主要因素。结论:盐酸坦洛新单室渗透泵型片工艺稳定,能够达到12h明显的恒速释药。  相似文献   

13.
熔融法制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及其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以十八醇为骨架材料,采用熔融法制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以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并对制剂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十八醇用量和加热温度显著影响盐酸二甲双胍释药速率.优化处方下制备的缓释片体外释放曲线10h内符合Higuchi方程,24个月内主药含量、释放度、有关物质及其他检查项目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通过使用适量十八醇,可获得具有理想释药行为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该制剂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以微晶纤维素(MCC)、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和泡腾剂为崩解剂制备盐酸昂丹司琼口腔崩解片.以EudragitE100为载体制备盐酸昂丹司琼包合物以掩蔽其苦麻味,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片剂,运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行处方优化,并对药物体外溶出进行评估.以MCC,PVPP和泡腾剂含量为自变量,体外崩解时间为因变量进行二次多项式拟合,结果表明,拟合的效果较好,较优处方为w(MCC)9%,w(PVPP)6.5%,w(泡腾剂)17.5%.与市售普通片比较,口腔崩解片具有明显速释效果.将盐酸昂丹司琼制成口腔崩解片能显著提高其体外溶出速度.  相似文献   

15.
以原研制剂为参考,采用直接压片法制备盐酸维拉佐酮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合适的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对两者的体外溶出行为进行一致性评价.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辅料的用量进行筛选并确定最佳处方,制备出盐酸维拉佐酮片.然后,以原研药为参比制剂,考察自制品在醋酸溶液(pH=3.1)、水、磷酸盐缓冲液(pH=6.8)、盐酸溶液(pH=1.0)中的溶出情况,并计算相似因子(f2),评价自制品与参比制剂溶出行为的相似性.结果表明:自制品与原研制剂在4种溶出介质中的溶出行为相似,f2均大于50.所建立的溶出度曲线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为盐酸维拉佐酮片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小檗碱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药品中小檗碱含量,荧光检测波长,Ex=360nm,Em=414nm,工作曲线线性范围0.832~3.328mg/mL.实验选用两种药品测定其含量,在盐酸小檗碱片中回收率为98.37%(RSD=0.3%),在复方黄连素片为98.04%(RSD=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