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于1988年3月始,在采用综合措施的基础上加用了人胎肝细胞悬液输注(FLCT)抢救5例重型肝炎,现报告如下。5例均为男性,年龄25~45岁,其中亚急性重型肝炎3例,慢活肝重型2例。诊断符合1984年(南宁)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5例血清HBsAg均阳性,血清胆红素(SB)为180.2μmol/L~476μmol/L。所有患者均有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下降(<50%)。4例患者肝昏迷Ⅰ~Ⅲ级,1例肝昏迷Ⅳ级。  相似文献   

2.
张啸  杨德琪 《浙江医学》1993,15(4):250-251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阻塞性黄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插管造影成功率及显影的满意程度则明显低于黄疸者。笔者就6年来297例阻塞性黄疸的ERCP检查方法及结果作一分析,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297例,男188例,女109例。平均年龄50.4岁(16~83岁)。病人均有显性黄疸,伴上腹疼痛或胀痛263例,发热32例。黑便6例,首次发生黄疸98例,以往有黄疸史199例;66例有胆胰或胃手术史;发生黄疸持续时间最短3天,最长4年,绝大多数在半月~6个月之间;扪及腹块68例,实验室检查平均总胆红素185.0μmol/L(39.1~767.8μmol/L)、一分钟胆红素95.9μmol/L(13.6~343.7μmol/L),其比值在60%以上者166例;本组肝胆胰B超提示  相似文献   

3.
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胆道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介入方式放置可膨胀性胆道金属内支架(Expandble MetallicStent,EMS)治疗恶性胆道狭窄,是近年来胆道外科的重要进展之一。作者自1997年3月以来,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胆道EMS的方法,成功治疗恶性胆道狭窄病人17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7例,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36岁~75岁。黄疸持续时间0.5个月~2个月,血清总胆红素138μmol/L~459.3μmol/L,直接胆红素87.8μmol/L~290.5μmol/L;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12例大便呈陶土色,5例出现中度营养不良,3例有轻度腹水。术前均经B超、CT或MRI等检查确诊为恶性肝外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2例淤胆型肝炎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临床资料,并与同期42例重型肝炎作比较.结果42例淤胆型肝炎患者,由肝炎病毒所致者31例,占73.8%;总胆红素(TBIL)水平(347.39&#177;130.92)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14~1100μ/L、23~1265μ/L,与重型肝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出现重度乏力者1例、明显纳差者5例、陶土样大便12例,明显恶心呕吐1例,与重型肝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固醇(CHOL)、空腹血糖(GLU)、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分别为(39.83&#177;5.31)g/L、(223.45&#177;68.72)μmol/L、(196.31&#177;83.24)U/L、(266.27&#177;98.67)U/L、(4.87&#177;1.36)mmol/L、(3.77&#177;0.73)mmol/L、(14.59&#177;1.58)s,与重型肝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检查淤胆型肝炎和重型肝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特征为:黄疸程度重而消化道症状不重;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延长;白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正常;总胆固醇正常或偏高;总胆汁酸、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明显升高,可作为淤胆型肝炎和重型肝炎鉴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董文达  梁汉飞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7):86-87,F0003
目的 探讨B超检查对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216例乙型肝炎患者均行腹部B超检查及肝功能生化检查,观察B超及肝功能检查结果.结果 B超诊断有肝损伤者186例,216例患者的总胆红素(TB)平均值为(15.48±5.51)μmol/L,直接胆红素(DB)均值为(3.21±1.12)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均正常,平均值为(33.1±3.71)U/L,甘油三酯(TG)平均值为(1.56±0.43)mmol/L,总胆同醇(CHOL)平均值为(3.76±1.10)mmol/L.结论 B超检查可作为慢乙肝病情进展中的常规检查手段,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在综合护肝治疗上加用ALSS治疗。结果 :ALSS治疗后 ,总胆红素从 488 3 0 μmol/L降至 2 94 3 6μmol/L( P <0 0 5 ) ,凝血酶原活动度从 2 6 2 9%提高至 40 97% (P <0 0 5 ) ,总生存率为 5 8 3 % ,早中期生存率 70 %。结论 :ALSS对重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有明显疗效。对早中期重型肝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Gilbert综合征临床上少见。1997年12月至2000年5月,我科收住2例,报告如下:例1,男,22岁,因纳差10d,巩膜黄染3d入院。查体:双眼巩膜轻度黄染,肝脾未触及。大小便常规正常,尿胆原、尿胆红素阴性;肝功能示总胆红素(TB)38μnol/L,直接胆红素(DB)6.08μmol/L,间接胆红素31.92μmol/L,酶学正常;肝炎病毒学全套检查阴性。  相似文献   

8.
65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简称高胆 )是新生儿期常见病症 ,可由多种病因引起 ,及时发现 ,早期防治 ,对预后影响较大 ,现将本院 1 994~1 999年收治的 65例高胆患儿病因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新生儿高胆的诊断标准 :足月儿血总胆超过 2 0 5μmol/L ( 1 2 mg/dl) ,早产儿超过2 56μmol/L ( 1 5mg/dl) ,且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者。本组 65例均符合上述标准。总胆最高值为50 8μmol/L,最低 2 0 5μmol/L,平均值 2 90 .7μmol/L。间胆最高 444.6μmol/L,最低 1 36.8μmol/L,平均值 2 0 5.2 μmol/L。男 41例 ,女 2 4例。早产…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一例病因未明前的伤寒患者的胆囊肿胀。病例报告:3岁男孩,呕吐、腹胀、发热六天。T:39.8℃(肛表)、轻度脱水。巩膜黄染。肝肋下10cm,有触痛,脾来触及。生化检查:直接胆红素55μmol/L,总胆红质60μmol/L,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酒精性肝病(ALD)患者血清中铁和铁蛋白的变化。方法:对酒精性肝病、嗜酒者、正常健康人群的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Ferr)、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在238例嗜酒者中符合诊断ALD者65例,占27.3%;GGT异常者(>90 U/L)107例,占45%;MCV>99 fL者60例,占25%;AST异常者96例,占40%。ALD组的血清Fe(10.9±2.6)μmol/L,较嗜酒组(19.4±5.3)μmol/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err增高者在ALD组中的阳性率为61%,在嗜酒组中的阳性率也达20%;血清铁蛋白在ALD组(207.7±50.3)μg/L,与嗜酒者组(196.6±55.4)μg/L均较对照组(161.3±30.1)μg/L明显增高。结论:Ferr在诊断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敏感性较高,甚至高于GGT;多指标联合检测对酒精性肝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患儿,女,35天,因黄疸3周入院。生后2周皮肤巩膜黄染,进行性加重,大便及尿色黄,无血红蛋白尿。吃奶好,精神好。第三胎第一产,足月顺产,体重3.1kg,母乳喂养。查体:皮肤粘膜中度黄染,肝肋下2.0cm,质软,脾未及,神经系统检查正常。总胆红质153.9~165μmol/L,直接胆红质21~40.1μmol/L,间接胆红质132.9~124.9μmol/L。尿三胆:胆红质(-),尿胆素(-),尿胆原(±)。外周血:网织红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单波长反射测试法检测肝病患者的血氨浓度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日本PocketChemTMBA(PA-4130)血氨检测仪测定236例患者的血氨浓度。结果236例肝病和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氨浓度升高者153例,占64.83%。其中慢性病毒性肝炎增高例数占63.16%,血氨平均值为51.16μmol/L;肝硬化增高例数占74.03%,平均值79.05μmol/L;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增高例数占73.33%,平均值为84.80μmol/L;重症肝炎增高例数80.00%,血氨平均值为94.60μmol/L;肝癌增高例数占37.84%,血氨平均值51.64μmol/L;肝性脑病增高例数占83.33%,血氨平均值为97.66μmol/L;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氨浓度值超过正常范围占52.78%,平均值为56.80μmol/L。结论血氨的动态监测可以作为判断和估测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及肝性脑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也可导致血氨升高,出现氨中毒现象。单波长反射测试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并发症。方法严格筛选纳入从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归纳评估ERCP手术对胆总管结石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35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行ERCP治疗共347例,其中9例因一般情况差无法耐受手术或无法配合而未予以实施ERCP治疗,其中3例因术中穿孔转为开放手术治疗。1次性取净结石者311例(89.6%),结石2次以上(含2次)取净者27例(7.8%),放置胆道支架者9例(2.6%)。ERCP术后总胆红素(61.7±103.8)μmol/L;直接胆红素(34.7±59.6)μmol/L;谷丙转氨酶(62.8±74.2)U/L;谷草转氨酶(48.3±61)U/L。术后2 h血淀粉酶(115±162)U/L,无统计学差异(P>0.05),24 h血淀粉酶(124.7±215.8)U/L,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寒战、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肝功能术后明显好转(P<0.05);术后平均住院天数4~6 d;出现并发症患者16例,其中急性胰腺炎占6例,急性胆管炎占5例,出血占3例,穿孔占2例,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治愈出院。结论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临床疗效显著,是胆胰疾病重要的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14.
恶性胆道梗阻的介入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平面恶性胆道梗阻的介入治疗策略.方法 对15例胆总管中、下段梗阻患者,12例行经皮穿刺胆道引流,余3例由右肝管穿刺在胆总管内置人支架.对24例肝门区梗阻患者,20例行经皮穿刺胆道引流,其中15例经右侧腋中线穿刺在右肝管与胆总管之间经置入胆道引流管,3例经右侧腋中线穿刺在右肝管与左肝管之间置入胆道引流管,1例经剑突下穿刺在左肝管与胆总管之间置人胆道引流管;1例经双侧穿刺,分别在左肝管、右肝管与胆总管之间置入胆道引流管行全肝引流.4例经右侧腋中线穿刺在右肝管与胆总管之间置人支架.结果 全组病例术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分别为(312.8±184.9)μmol/L、(198.9±115.7)μmol/L;术后2~48 d复查分别为(139.4±109.4)μmol/L、(99.4±80.1)μmol/L.表明手术前、后的总胆红索水平及直接胆红素水平之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4.3×10-5、3×10-4).全组患者中35例术后总胆红索水平较术前下降超过30%,有效率为89.7%(35/39).结论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或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对肝门区肿瘤,宜根据Bismuth分型确定引流肝的范围及支架置入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可逆型梗阻性黄疸实验动物胆管损伤的组织学与超微结构变化。方法用止血钳钳夹胆总管造成实验兔可逆型梗阻性黄疸。梗阻后3~30d测定血清胆红素(TBIL、DBIL)和胆汁酸(BA),并取胆管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另取14d胆管组胆作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胆道梗阻7d,实验组TBIL、DBIL、BA分别为(31.1±16.9)μmol/L、(16.70±9.20)μmol/L和(61.5±24.5)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5.9±1.5)μmol/L、(1.60±0.58)μmol/L和(21.1±13.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d内,实验组逐渐升高。胆管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胆道梗阻3~30d实验组均发生胆管损伤性炎症,造成胆管阻塞;30d时胆管损伤有所恢复。超微结构观察显示,胆道梗阻14d,胆管各层细胞胞核、细胞器均有明显损伤性改变。结论外力性可逆型梗阻性黄疸时胆管组织细胞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改变明显。  相似文献   

16.
王莉  黄留业  张波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91-191
患者男,61岁,腹胀20d。既往无特殊病史,近一年半饮用土三七浸泡的白酒。查体:肝肋下2cm,腹水征阳性。辅助检查:肝功示总胆红素85.6μmol/L,直接胆红素43.5μmol/L,谷丙转氨酶114IU/L,谷草转氨酶82IU/L,余正常;凝血酶原时间22.4s;肝炎病毒学指标均阴性;肝肿瘤检验正常;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化验无异常;腹水示漏出液。胃镜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MRCP及肝增强MRI显示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胆管囊肿是较常见的胆道畸形,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是公认诊断本病的金标准。最近我院PTC检查误诊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女,14岁,上腹痛伴皮肤、巩膜黄染1月余。体检:皮肤中度黄染并见抓痕,右上腹可触及一枚5 cm×3 cm大小囊性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无移动性浊音。血总胆红素TBIL 89.9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 80.6μmol/L,间接胆红素BIL 9.2μmol/L。B超检查提示:胆总管囊状扩张。PTC示:肝门区可见一10 cm×7 cm椭圆形囊腔,右肝内多支扩张的胆管与之相连,左肝内胆管、胆囊及胆总管未见显示(图1)。PTC诊断:肝门部先天性胆…  相似文献   

18.
患男 ,33岁 ,纳差 ,进行性消瘦 1月 ,皮肤黄染 7d,体重减轻 1 0 kg,皮肤搔痒 ,大便呈稀糊状 ,色浅黄 ,5次 /d。查体 :消瘦病容 ,皮肤、巩膜重度黄染 ,心肺 ( -)。腹软 ,无压痛 ,肝脾肋下未触及 ,莫菲征阴性 ,肠鸣音活跃。血常规 :WBC3.2× 1 0 9/L,RBC4 .72× 1 0 12 /L,Hb1 38g/L,尿常规 :尿胆原 ( ) ,尿胆素 ( -) ,粪常规 :外观乳黄色 ,粪胆原( -)。肝功 :TBIL 386 .4μmol/L,2 6 7.4μmol/L,ALT 6 0 U/L,AST4 4U/L。乙肝系列、抗 -HAV、抗 -HCV均阴性。CT扫描 :肝、胆、脾均正常。ERCP示胆道系统显影未见异常。肝活检…  相似文献   

19.
王莉 《四川医学》2000,21(4):350-350
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病例均为我院 1995~ 1998年间收住院 72小时以上的病例 ,6 4例均符合 1995年北京召开的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诊断标准 ,其中慢重肝炎4 0例 ,亚重肝炎 2 2例 ,急重肝炎 2例。男性 50例 ,女性 14例 ,年龄 18~ 6 1岁 ,平均 37.52岁。1.2 临床与生化特征 :入院时有腹水者 4 8例 ,占75% ,其中有感染者 2 8例 ,占 4 3.75%。肝性脑病者 12例 ,占 18.75%。血清胆红素水平 :171~ 341μmol/ L 2 8例 ,占 4 3.75% ,342~ 512μmol/ L 34例 ,占 53.12 % ,>512μmol/ L 2例 ,占 3.12 % ,有肝肾综合征者 8例 ,占 12 .…  相似文献   

20.
1990年10月~1994年10月,我科对11例手术探查不能切除的高位胆管癌,采用胆肠桥式置管内引流,术后减黄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11中,男6例,女5例,年龄42~71岁;平均57.2岁,全部病例都有黄疸,术前黄疸持续时间14~110天,平均34天。血清总胆红素96μmol/L~634.2μmol/L,平均307.5μmol/L;碱性磷酸酶227IU/L~546IU/L,明显高于正常值。术前B超检查11例(符合与基本符合10例),PTC检查9例(均符合诊断),CT检查8例(6例符合与基本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