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分析对比LMWH治疗组(LT组)19例和常规治疗组(RT)21例的疗效。结果:LMWH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中转手术率:LT组(31.6%)明显低于RT组(66.7%),P<0.05,并发症率:LT组(31.6%)明显低于RT组(66.7%)。P<0.05;死亡率:LT组(15.8%)明显低于RT组(33.3%),P<0.05;治愈率:LT组(84.2%)明显高于RT组(66.7%),P<0.05。结论:LMWH对SAP的治疗有确切疗效。LMWH治疗SAP不会引起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2.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试用LMWH腹壁皮下注射治疗急性脑梗塞30例,以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治疗24例作为对照。结果:LMWH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66.7%与45.8%(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6.7%与66.7%(P<0.05),LMWH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LMWH组17例治疗后与治疗前作CT或MRI检查,显示脑梗塞灶体积明显缩小(P<0.01)。治疗中未出现自发性出血。结论:初步认为LMWH对急性脑梗塞有较肯定的疗效,且方法简便、易行、安全。  相似文献   

3.
透析前注射单剂量低分子量肝素对透析器复用效率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血透前注射单剂量低分子量肝素(LMWH)与持续输注普通肝素(SH)对复用透析器效率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慢性透析患者进行随机交叉对照研究,观察第1、4次透析的透析器纤维包裹容量(FBV)、透析前血球压积(HCT)及透析2h尿素氮、肌酐清除率;另外,利用生色底物法测定透析0h,2h,4h血浆肝素抗-Fxa水平。结果 同SH组比,LMWH组透析器复用次数增加(P<0.05),第4次复用透析器FBV及透析2h尿素氮、肌酐清除率无下降(P>0.05),SH组则下降(P<0.05),透析2h两组血浆肝素活性-Fx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透析4hLWMH组高于SH组(P<0.05)。结论 透析前单剂量注射LMWH能有效地保护复用透析器清除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无肝素和低分子肝素(LMWH)在流行性出血热(EHF)肾衰患者血液透析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8例EHF肾衰患者进行交叉设计,分别接受无肝素和低分子肝素血液透析,观察出血,透析0、2、4h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情况以及透析效果.结果无肝素组无1例加重出血,透析0、2、4小时APTT、PT、PLT无明显变化.但凝血发生率45%,30%需更换透析器.LMWH组无1例发生凝血,仅1例出血加重(1.5%),透析2hAPTT,PT较透前明显延长(P<0.05),透析4h基本恢复到治疗前水平(P>0.05).透析0、2、4h PLT无明显变化.LMWH组透析效果优于无肝素组(P<0.05).结论LMWH安全、透析效果佳,可广泛用于EHF急性肾衰血液透析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CASI)后早期抗凝的作用。方法:将64例PTCA和支架植入术后患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LMWH)组与普通肝素组(SH)组,观察两组7天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LMWH组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及急性心血管事件,SH组4例牙龈出血,2例于12小时内出现血尿。2例导管穿刺部位出现血肿、渗血。两组比较出血并发症有显性差异(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差异(P>0.05)。结论:LMWH与SH一样具有较强抗凝作用,能预防PTCA术后急性血栓形成,且出血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在伴有各种活动性出血患者血透中的应用。方法:采用;LMWH在透析开始一次性注入。结果:(1)各种活动性出血患者临床表现出血透期间和血透后无加重;(2)穿刺点压迫时间短;(3)透析管道及透析器复用优于常规肝素化的透析器;(4)透析前后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LMWH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抗凝剂,尤其对有出血倾向及有活动性出血的HD患者不失为首选抗凝剂。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抗凝进行血液透析,对60例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急性肾衰病人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显示:LMWH组无1例凝血、出血或原有出血加重;而普通肝素(SH)组出血29例次,两组有明显差异(PMO.01),LMWH组血透前后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无明显变化(P>0.05),而SH组透后APTT、PT较透前明显延长(PMO.of),两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MO.001)。本文说明LMWH对凝血系统和血小板功能影响小、出血危险性小、抗凝作用强,即解决SH抗凝所引起出血的危险,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与阿司匹林单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1周后改为对照组方案治疗1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13%(P <0.05);治疗后两组凝血指标均显著改善(P <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两组 CRP 及 PLT 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心梗及出血率为3.13%、6.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21.88%(P <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于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心梗及出血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抗凝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无明显出血倾向透析龄〉3个月的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LMWH)组(19例)和普通肝素(UFH)组(17例),于透前分别按个体剂量给予低分子肝素钠及普通肝素动脉血路端注射,两组患者的透析时间、每周透析次数等一些基本条件相仿,未服用降脂药物。并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禁食12h,空腹检测患者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l(apo—Al)、载脂蛋白B(apo—B)。结果两治疗组患者透析前的TG、TC、LDL-c、HDL-c、Lp(a)、apo—Al、apo—B,差异均无显著性。LMWH组随着透析时间延长,TG、TC、LDL-c、Lp(a)逐渐降低,其中治疗12个月的TG、TC、Lp(a)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LDL-c在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HDL-c随着透析时间延长逐渐升高,治疗前后也差异无显著性;而治疗后的apo—Al、apo—B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UFH组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TG、TC、LDL-c逐渐升高,HDL-c逐渐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可使血液透析患者所存在的脂质代谢异常得到部分缓解,提示低分子肝素对脂质代谢的影响优于普通肝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一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在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HD)抗凝方法中的应用及其护理。方法 17例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中分别应用低分子肝素和无肝素法进行透析,观察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透析器和管路凝血情况。结果 应用低分子肝素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抗凝效果明显优于无肝素法的患者。结论 对于高危患者出血HD患者用低分子肝素透析更安全、有效、简便,优于无肝素法,尤其对于心血管功能不稳定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不同分子量肝素抗凝血小板参数变化。方法测定26例应用普通肝素(UFH)及38例应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抗凝的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数量(PLT)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并进行对比,分别与30例健康体检者PLT及MPV进行比较。测定并比较18例患者自UFH改为LMWH抗凝3个月PLT及MPV的变化。结果UFH组PLT及MPV低于对照组(P〈0.01);LMWH组PLT及MP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UFH组及LMWH组间,后者PLT及MPV高于前者,(P〈0.05);自UFH改为LMWH抗凝后,PLT及MPV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肝素抗凝可致PLT及MPV下降,UFH尤其显著;UFH抗凝致PLT及MPV下降后改用LMWH抗凝并不能使PLT及MPV有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2012年以来于我院诊治的终末期肾病患者6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结果两组的生化项目对比显示,血液透析组的血肌酐、尿素氮值要比腹膜透析组低,差异有显著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t=5.245,P<0.05;t=12.516,P<0.01);两组的血钾、血糖值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061,P>0.05;t=0.083,P>0.05)。患者1年后疗效:血液透析组有效率(81.25%)与腹膜透析组有效率(78.13%)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741,P>0.05)。结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可以治疗终末期肾病,效果相当,但血液透析在治疗后的血肌酐、尿素氮值要优于腹膜透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分子肝素(LMWH)在老年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抗凝效果及副反应。方法:以2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老年患者为对照对象,按抗凝方法分为速避凝组10例,普通肝素组12例,对比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及透析器平均使用寿命。结果:速避凝组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肝素组(P<0.05),两组透析器平均使用寿命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人行CRRT时采用小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出血发生率低,抗凝效果好,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磺达肝癸钠与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未血运重建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入选302例未早期血运重建的AMI患者,随机分为磺达肝癸钠组(152例),LMWH组(150例),观察2组7、30 d期间的心血管事件以及治疗期间出血的发生率。结果:磺达肝癸钠组7 d内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心衰发生率均较LMWH组明显减少(8.6%比18.7%,2.6%比8.7%,2.6%比8.0%,3.9%比10.0%与11.8%比21.3%,P均<0.05);磺达肝癸钠组30 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再发心肌梗死/死亡/顽固性心肌缺血)均较LMWH组明显减少(3.9%比10.0%,3.9%比10.7%,3.3%比13.3%与8.6%比21.3%,P均<0.05);磺达肝癸钠组出血事件较LMW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磺达肝癸钠可显著降低未接受早期血运重建AMI患者的心血管事件,而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莲 《华夏医学》2003,16(1):21-2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病程在72h内的77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5000IU,2次/d腹壁皮下注射,疗程7d治疗前后检测凝血常规,血小板,于治疗后3d,7d,21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1d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68.4%,优于对照组48.7%,P<0.05,治疗后7d,2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LMWH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近期效果较好,但要注意治疗病例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比较枸橼酸局部抗凝(RCA)、低分子肝素及无肝素抗凝3种方案在严重脓毒血症血小板减少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入住重症监护室行 CRRT治疗的严重脓毒血症血小板减少患者,CRRT治疗分别给予 RCA、低分子肝素钙及无肝素3种抗凝方案,观察3组患者 CRRT治疗中凝血功能、出血情况、血小板消耗、血滤效果、滤器使用情况及15、30 d病死率。结果 RCA组和无肝素组凝血功能明显优于低分子肝素钙组(P<0.05),RCA组和无肝素组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A组出血发生率、血小板消耗明显低于无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P<0.05);RCA组、低分子肝素钙组滤器使用时间明显长于无肝素组(P<0.05);血滤效果及15、30 d病死率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脓毒血症血小板减少患者行 CRRT应用枸橼酸局部抗凝能降低出血风险、减少对血小板的消耗、延长滤器使用寿命,保证CRRT顺利有效地完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LMWH)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大剂量LMWH组(20例)、小剂量LMWH组(15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变化。结果大剂量LMWH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小剂量组为73.33%,均高于对照组的51.02%(X^2=6.07,P〈0.05)。但大剂量LMWH组与小剂量LMWH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X^2=1.07,P〉0.05)。不同剂量LMWH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但大剂量LMWH组与小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  相似文献   

18.
储应红 《中原医刊》2003,30(8):32-33
目的:对比观察低分子肝素(1MMWH)皮下注射和小剂量普通肝素静滴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随机将UAP患者分别为LMWH组(197例)、普通肝素组(192例)和对照组(162例),比较其疗效和副作用。结果:3组心绞痛缓解率、心电图改善率分别为95.4%、96.4%、62.5%与85.3%、87.5%、53.7%。LMWH组与普通肝素组相比,P>0.01。心肌梗塞发病率分别为0/197、1/192、9/102。P均<0.05;LMWH组无一例发生出血。结论:LMWHH皮下注射和小剂量普通肝素静滴治疗UAP均安全、有效、有明显减少心脏事件的趋势,IMWH使用更方便、且不需监护。  相似文献   

19.
(1)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2)方法: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脑梗死患30例(观察组)并以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患30例作为对照组(管理血压、应用钙拮抗剂、清理自由基、应用脑代谢激活剂等)。(3)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P<0.05)。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观察组降低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观察组患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还原比粘度,血沉以及血沉方程K值测定,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4)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临床应用安全,疗效可靠,具有较高的抗凝、抗栓和降低血液粘度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0例(单用阿司匹林100~150mg/d),B组68组(阿司匹林100mg/d加LMWH7500U皮下注射,每12h1次,连用7d),观察终点为7d内发生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需紧急血管重建术、大出血、死亡及复合终点。结果:再发心绞痛B组(7.35%)明显低于A组(50%),差异有显著性(P<0.0001),急性心肌梗死B组(0.00%)亦明显低于A组(5.71%),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患者死亡及需紧急血管重建术的发生率也低于A组,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若将上述两项终点作为复合终点事件比较后,B组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无出血及死亡事件发生。结论:研究显示LMWH治疗UAP的按期疗效满意,可降低UAP患者的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及需紧急血管重建的发生率,养活心绞痛再发,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