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心理分析和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对策。方法:调查90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存在的心理因素、心理反应、心理要求。结果: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在应激状态下产生明显的不良心理反应,有不同的心理需求;通过针对性心理护理,可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90例病例中,除2例病情危重死亡外,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的配合药物治疗。结论:了解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心理状况,并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提高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心理护理干预对术前病人心理反应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消除手术前病人不良心理反应的效果。方法将8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均对其手术前出现的不良心理反应进行了观察和测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比较2组病人生理测试结果、SAS测试结果和HAMD测试结果。结果择期手术病人普遍存在焦虑、恐惧、失眠、血压升高等不良心理反应,给予护理干预后,不良心理反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消除术前病人不良心理反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术后心理反应,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5例乳房切除术后1周进行心理反应分析,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乳房切除术后病人心理状况。[结果]81%的病人有适应不良的反应,76%的病人有不利于健康的反应,66%的病人两种反应都有。以26岁~45岁病人、中专及中专以上病人出现的心理反应最明显(P<0.05);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病人心理反应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的乳房切除病人术后短期内均有不良心理反应,应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对于成年早期和中专或中专以上学历病人更应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术后心理反应,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5例乳房切除术后1周进行心理反应分析,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乳房切除术后病人心理状况.[结果]81%的病人有适应不良的反应,76%的病人有不利于健康的反应,66%的病人两种反应都有.以26岁~45岁病人、中专及中专以上病人出现的心理反应最明显(P<0.05);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病人心理反应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的乳房切除病人术后短期内均有不良心理反应,应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对于成年早期和中专或中专以上学历病人更应重视.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病人乳房切除术后心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平 《家庭护士》2006,4(5):1-3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术后心理反应,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5例乳房切除术后1周进行心理反应分析,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乳房切除术后病人心理状况.[结果]81%的病人有适应不良的反应,76%的病人有不利于健康的反应,66%的病人两种反应都有.以26岁~45岁病人、中专及中专以上病人出现的心理反应最明显(P<0.05);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病人心理反应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的乳房切除病人术后短期内均有不良心理反应,应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对于成年早期和中专或中专以上学历病人更应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首次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与首次接受血液透析前未接受心理干预的尿毒症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比较,为减轻尿毒症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586例首次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首次血液透析前进行心理干预和未进行心理干预各293例作比较。结果首次血液透析前接受心理干预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明显少于未接受心理干预者,并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能主动配合,情绪较稳定,减少了因不良心理反应所产生的并发症。结论对首次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本病综合治疗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程中,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排除或避免一切消极的干扰因素,帮助病人纠正与改变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心理反应与行为.促使病人身心康复所采取的护理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并与未接受心理干预护理的尿毒症患者心理反应进行对比,从而为减轻尿毒症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310例尿毒症患者心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干预护理和未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各155例进行心理反应比对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接受心理干预护理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明显少于未接受心理干预护理者,前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护理工作,获得了较好的透析效果。结论良好的心理干预护理可帮助患者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克服消极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延长了患者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结核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病程长,并发症多,患者往往存在着一些不良心理,结核科护士若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适宜的心理护理,能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从而促进康复,现将结核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已知的未知”心理护理对腹腔镜治疗护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病人的心理反应,进行“已知的未知”的心理护理,增强病人承受手术的耐受力,防止术后井发症的发生,帮助病人渡过手术期,促进术后早日康复。方法回顾2003年48例急性阑尾炎、14例卵巢囊肿、4例子宫肌瘤和18例胆囊炎接受腹腔镜治疗的病人心理需求,在2004年对上述手术病人进行“已知的未知”心理护理。结果对2004年接受腹腔镜治疗病人的心理反应了解清楚后,再开展“已知的未知”的针对性护理,护理效果显著。结论对腹腔镜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反应,进行全面了解,作客观、全面、动态的分析,再进行针对性预见性护理,能够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增强对疾病治疗的安全感和信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特点,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 对肿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结果 心理护理改变了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和行为。结论 加强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病人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体质下降或体弱多病,社会和家庭角色以及经济状况的改变,易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又由于适应能力减弱,特别是患病期间常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反应。患病后的不良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临床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心理护理是研究护理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士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与病人交往,从而影响、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病人康复,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我科2005年6~10月对80例老年病人进行了有计划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满萍  孙海霞 《护理研究》2011,25(20):1835-183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缓解脑卒中病人不良心理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病人12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在治疗的同时由专职护士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两组在入院时均存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焦虑等不良心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实验组不良心理状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好转。[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缓解脑卒中病人不良心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肠内营养患者不良心理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行肠内营养支持的COPD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医院焦虑及抑郁量表(HAD)评估患者不良心理评分,明确不良心理的可能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干预前后患者不良心理情况。结果患者不良心理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健康知识得分、家庭及社会支持得分,各项因素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HAD得分从(10.3±2.8)分下降至(7.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肠内营养患者的不良心理与文化程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外界支持等因素有关,实施针对性强化护理有助于减轻不良心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和掌握内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和护理,为门诊就诊病人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就医环境。方法:在给门诊就诊病人心理护理过程中要了解和掌握躺人的心理,提供优质服务,消除心理障碍,并使其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结果:通过心理护理来达到改善病人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7.
方玉燕  谭少屏 《护理研究》2006,20(1):207-208
[目的]了解创伤性截肢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引导其进行心理调节,顺利渡过术后康复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8例创伤性截肢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创伤性截肢病人普遍存在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且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结论]创伤性截肢病人的心理状况与普通病人有显著差异,且随社会群体不同而不同,需要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T管引流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梅  袁葵 《现代护理》2002,8(6):455-456
目前 ,在胆道手术中 ,T管引流仍发挥着极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胆汁分泌量大 ,T管引流时间长 ,患者可出现一些特殊的心理状况 ,在护理过程中 ,护士应全面了解T管引流病人的健康知识需求及心理反应 ,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护理教育计划 ,促进病人配合 ,减轻不良的心理反应。现将我院调查 10 0例T管引流病人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1 方法和对象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9月 ,对胆道手术且带有T管引流的病人 ,在术后第 3天 ,采取问卷式调查 ,病人自行填写或由家属代填写《T管引流病人的健康知识需求调查》及《T管引…  相似文献   

19.
急诊车祸伤病人心理反应特点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车祸伤病人的心理反应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根据病人的心理反应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的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心理护理,调动病人的积极情绪,缓解病人的各种心理压力,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使其积极配合治疗。结论:了解车祸伤病人的心理反应特点,重视病人心理状态,有目的性地进行心理护理,争取社会支持,更好地促进病人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认真细致观察重症监护(以下简称ICU)患者心理动态,并针对患者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从而大大降低ICU综合症的发生,优化护理质量,提高ICU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