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系统介绍周福生教授运用"三位一体"辨证模式来指导临床用药,周师临床用药的特色在于选药多符合"三位一体"辨证模式,一味药在组方中担任不同角色,运用"三位一体"辨证模式指导临床用药的另一个特点是临床辨证分期用药,根据"三位一体"辨证理论可知,每种模式均有三种临床分型.另外还就周师对正确书写处方用名、正确认识掌握用药禁忌(禁、忌、慎)、掌握剂量的准确性、掌握药物的毒性等方面做了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2.
介绍周福生教授临床运用“三位一体”辨证论治慢性泄泻的经验。周师认为慢性泄泻辨治应强调证、病、症三者结合,三脏同治。在“辨证、辨病、辨质”的基础上“随证施食”。并且通过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敷脐等多途径给药提高疗效,以肠镜为临床疗效指标。体现了周师圆融活变、三脏同治,病证结合、殊途同归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芍药性微寒,味酸、甘、苦。“酸以收之,甘以缓之,苦以泄之”。是益阴液、和营气之要药,与不同的药配伍,在妇科临床上发挥着多种功效,特别是在调整生殖内分泌方面,是必用药之一。掌握它的辨证用药规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许仕杰  黄纯美  周福生 《中医药学刊》2004,22(10):1909-1912
系统地介绍了周福生教授凭借自身几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运用“太极图说”结合“脏与脏关系”提出“三脏一体”模式作为脏腑辨讧的一种补充,“血三脏”模式是周师通过自己临床治疗血证的经验而提出的,属于“三脏一体”的“心—脾—肝”模式,有6种分型。通过以下几方面阐释“血三脏”模式:1)“血三脏”模式的提出;2)“血三脏”模式与“血室”的关系;3)“血三脏”模式与“血分”的关系;4)“血三脏”模式与“三焦辨证”的关系。实践证明:“血三脏”模式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先进性。对解释血证的病因病机及优化临床用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气逆三脏”辨证论治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位一体”辨证的特点是强调中医临证需证、病、症三者结合,其核心是以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广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天一地一人”的三才整体模式;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辨证、辨病、辨质”相结合的临床思维模式;更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三脏同治”、“二脏一腑”、“三腑同治”及分期调理的辨证模式。“气逆三脏”属于“三位一体”辨证的“三脏同治”模式。拳支重点介绍临床运用“气逆三脏”辩证论治胃食管反流病,分别从藏象学和经络学的角度阐述它提出的科学性。最后,从“辨证、辨病、辨质”三位一体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肝-牌-肺”三脏分期用药这两方面来论述“气逆三脏”提出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福生“三脏一体”辨证模式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较系统介绍周福生教授通过几十年临床经验总结,结合“周易思维”和“脏腑关系”,提出了“三脏一体”辨证新模式,重点介绍含脾的“三脏”模式的临床运用,并且提出“三脏一体”对一部分中药临床运用及治法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三脏一体”辨证能更好的对一些疑难杂证确诊。优化临床用药。实验证明:“三脏一体”辨证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可作为脏腑辨证的重要补充。实践证明,“三脏一体”辨证新模式作为脏腑辨证的一种补充,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特别能对多脏合病(三脏为主)确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三位一体”辨证的特点是强调中医临证需证、病、症三者结合,其核心是以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广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天—地—人”的三才整体模式;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辨证、辨病、辨质”相结合的临床思维模式;更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三脏同治”、“二脏一腑”、“三腑同治”及分期调理的辨证模式。“气逆三脏”属于“三位一体”辨证的“三脏同治”模式。本文重点介绍临床运用“气逆三脏”辨证论治胃食管反流病,分别从藏象学和经络学的角度阐述它提出的科学性。最后,从“辨证、辨病、辨质”三位一体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肝—脾—肺”三脏分期用药这两方面来论述“气逆三脏”提出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临床辨证用药琐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民 《河南中医》2002,22(6):77-78
中成药品种繁多、配方各异、剂型多样 ,每种中成药各有一定疗效特点和适应范围。所以中成药用之得当 ,可迅速奏效 ,反之 ,轻者浪费药品和贻误病情 ,严重者出现不良反应 ,甚至危及生命 ,对此决不可轻视。因此中成药能否辨证用药是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的重要问题。辨证用药是指运用中医辨证 ,中药组方配伍的综合知识指导用药 ,在充分掌握病情和所用药物的基础上 ,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使用药物 ,使药效得到充分发挥 ,毒副作用降至最低限度 ,起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辨证用药是辨证施治的另一种提法。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  相似文献   

9.
目前临床用药引起的无效医疗问题,成了临床医生日益关注的焦点。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法则是西药中药化。文中以中医学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相统一的理论为基础,以西药中药化的观点为指导,对中风病的静脉用药进行了初步规范。临床实践表明,这一规范是避开药物“0区”的简单、可靠而合理的方法。西药中药化是中西医结合临床上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0.
周福生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消化病专家、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从医3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疑难杂病,临证思路新颖独特,分期辨证施治得法,所创方药配伍精当,颇多心得体会,强调中医临证需证、病、症三者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三位一体”辨证思路,其核心是以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广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天-地-人”的“三才全息”模式;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辨证、辨病、辨质”相结合的临床思维模式;更狭义的“三位一体”辨证是指“三脏同治”、“二脏一腑”、“三腑同治”及分期调理的辨证模式。笔者随诊师侧,选其精髓,介绍周教授运用“血三脏”模式辨证论治糖尿病胃轻瘫的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基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的慢性乙型肝炎中药用药规律,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高度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对2002-2013年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信息进行采集,利用复杂网络技术对中药用药部分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探求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药应用规律、性味归经分布规律、辨证用药演变规律。结果:①1200例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所用中药188种,累计使用中药18952频次,最常用的5味中药是茯苓、茵陈、白术、丹参、郁金;②中药药味以苦味药和甘味药为主,其次是辛味药;中药药性多为寒、温、平的中药;中药归经以归脾经、肝经的中药为主;③中药用药经历从“清热解毒药为主”到“解毒、活血、化痰药并重”再到“扶正药为主,兼有解毒、活血、化痰药”的过程。结论:性味归经分布规律显示慢性乙型肝炎“从肝脾论治”、“平调阴阳,以平为期”的辨证治疗思想;用药演变规律显示慢性乙型肝炎的辨证思想经历从“毒”到“毒痰瘀”再到“毒痰瘀虚”的转变,在辨证用药上逐步注重“扶正”,阐释了“扶正解毒、祛瘀化痰”治疗思路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药剂人员对临床合理用药知识掌握的意义,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本文从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和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加强科学运用药剂学知识来指导临床上的合理用药.结果:给药途径改变,其疗效与正确用法密切相关.随着新剂型的不断发展,需要医务人员对药剂学知识重视,掌握药物剂型相关知识及相关信息,以达到正确的给药途径,促进合理用药.结论:科学运用药剂学知识在临床上规范合理用药,积极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3.
浅谈药学监护对临床指导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学监护对临床指导的重要性。方法:运用药学监护综合分析信息指导临床。结果:保证药物选择的种类、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方法、药物治疗检测和向病人提供与药有关的咨询服务。讨论:对临床用药的要求提高治疗和质量的提高指导、帮助病人和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定期对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科学评估。  相似文献   

14.
周福生  许仕杰  黄纯美 《中医药学刊》2004,22(11):1982-1984
较系统介绍几十年临床经验总结,结合“周易思维”和“脏腑关系”,提出了“三位一体”辨证新模式,阐述了“三位一体”辨证模式与“三脏一体”辨证模式的异同。将“三位一体”辨证模式的内涵和外延发挥得淋漓尽致。并重点介绍“三位一体”与“二阴一阳”、“二阳一阴”的八卦的卦象结合,揭示医易同源(脏为阴、腑为阳),初步确立“脏与脏”、“脏与腑”的三位一体的空间构模,运用“周易思维”和“干支理论”来阐述中医的“藏象学说”。  相似文献   

15.
周仲瑛教授业医50余载,临床、教学、科研均有建树,享誉海内外。周老临证用药注重把理、法、方、药紧密联系在一起,遵循辨证用药、按法用药的基本原则,结合辨病用药以补充中药新的用途,参以对症用药以缓解主要痛苦,并将个人用药的独特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用药善于变通,古今经验,常综合运用,且多有发挥,用于临床,多有佳效。周老常晚的一句话是:“药是医的延续,用药如用兵,药物的选用和组合与疗效密切相关。”笔者有幸侍诊其侧,获益良多,兹将周老临床用药经验之片爪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辨证用药”在中医临床诊治中的意义及实践应用。方法:通过理论探讨和临床实例,对中医辨证用药理论在中医临床诊治中的重要性、实用性进行论述和论证。结果:辨证用药是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诊治的核心内容;临床诊治中辨证用药的准确率越高,疗效越好,反之则越差。结论:辨证论治、辨证施药是中医学基本特点之一,是中医诊治疾病的生命线,是衡量医生诊疗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的客观标尺,故中医诊治疾病时应注重运用好“辨证论治、辨证用药”的理论和技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代名医朱良春说:“中医药的生命在于疗效,而疗效则来自明确的辨证和精当的用药。只有熟谙药物的性能,掌握药物的特点,灵活地加以配伍应用,才能提高疗效。”已故近代名医施今墨先生云:“临证如临阵。用药如用兵,必须明辨证候,详慎组方,灵活用药。不知医章,即难辨证;辨证不明,无从立法;逐致堆砌药味,杂乱无章。”现就脾胃病对药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临床上中成药使用不够规范等现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发布《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强调必须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这将指导临床医师规范使用中成药,以提高中成药临床疗效、减少中药不良反应发生、降低患者医疗费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门诊药房开设“用药咨询”服务,加强用药指导是药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有经验的临床药师从多方面对在门诊就医患者的用药加以指导,笔者认为这也是临床药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刘尚建  王停  荆鲁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1):947-949
现代中医临床面临复杂多变的疾病系统,临床用药时仅以辨证用药或突出某一方面用药很难适应临床需求,因此临床医生多采用多种用药模式,并把多元的用药思维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现代的中医临床整合用药思想。笔者谨就此总结探讨如下。1中医用药的多元性1·1辨期用药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绝对,常人的生理周期和疾病的发展变化有时间上的先后继起关系。期是人体生理病理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不同的发展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