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俊 《新闻三昧》2007,(3):55-56
在中国近现代报业史上,作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中国报业大王,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史量才的名字是不能不提的。他在1921年10月出资盘下上海《申报》,自任《申报》总经理,以“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为办报精神,大胆借鉴西方资本主义企业和报业经营管理的经验,引入西方报业竞争机制,开展了近现代中国民族资产  相似文献   

2.
香港报业是中国近代报业的发祥地之一,中国不少的近代报刊,就是从香港创办起来的.可以说,香港的报业是在中西文化的交汇和孕育下发展起来的.不仅仅是像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南华早报>)西文报纸在香港报界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像<明报>这样的中文报纸也深受西方文明和新闻事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报业重镇上海,早在100多年前,新诞生的中文报纸就在竞争中成长起来.1872年,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为打开销路,每份报纸售价8文铜钱,而另一份办了十多年的中文报纸<上海新报>的售价是30文.因内容和售价等方面不如<申报>,降价后亏损严重,<上海新报>在<申报>创刊5个月后停刊.此后20年间,<申报>独占上海报纸市场,并逐渐扩展到江浙及国内其他城市.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择<申报>1875-1925年约50年左右的广告,在统计的基础上考察近代上海中外企业在<申报>上的广告争夺情况,以期窥探近代中外"商战"的一个侧面,深化对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新闻事业韩松暨南大学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资料第4辑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梁甲庐广西大学学报第2期中国近代最早的办报思想俞家庆新闻理论与实践第3期沮话中国新闻史范凡宁夏日报通讯第3期从《邸报》到《京报》黄河百科知识第3期北京最早的报房梁彤北京日报5月3日太平天国的情报和宣传机构辛文思湖南日报通讯第l期一百年前的上海报纸李良荣,秦绍德文汇报通讯第1期上海最早的报纸王国荣解放日报5月16日《上海新报》—近代中国第一份汉文报纸盛哭昌图书馆学研究 第10一12期《申报》是哪一个美查办的韦振前广西大学学报第2期《申报…  相似文献   

6.
<申报>原全称<申江新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在近代上海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广泛的舆论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战爆发以后,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给私营报业的成长带来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1914年到1921年和1926年到上世纪20年代末这两段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民营报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一些颇具影响力的民营大报逐步现身: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天津的新记<大公报>和北平的<世界日报>等.  相似文献   

8.
在杭州北山路,有一幢二层三开间的小洋楼.它背依葛岭,面临西湖,静静地伫立着,诉说着一段并不遥远的历史.它的主人是近代报业巨子史量才,上海<申报>总经理.而它则是主人送给爱妻的礼物,并以她的名字命名为秋水山庄.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报刊史>的价值与特点 1927年11月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出版,这被公认为我国新闻史系统研究的开端,标志着我国新闻史研究由零碎的探索阶段走上了系统化研究的道路,成为在很长时间里无人超越的高峰.直到半个世纪之后,方汉奇的<中国近代报刊史>问世,标志着中国新闻史研究攀上了新的高峰. 1978年夏,方汉奇开始了<中国近代报刊史>的写作,到1981年该书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历时三年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上海,是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发祥地,在上一世纪的前五十年,是中国的出版中心.新中国建立后,上海的出版业享有全国出版业的"半壁江山"之誉.<上海出版志>以极其丰富翔实的资料全面地客观地记录了上海出版业的历史发展轨迹.上溯出版事物之肇始,下限至1998年,近千年上海出版业的兴衰、起伏,都记录在案."往事越千年",读<上海出版志>,不能不对上海出版业的历史辉煌,发出由衷的感叹.  相似文献   

11.
浙江早在1854年就办有中文报刊<中外新报>,是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源地之一.然而,浙江的新闻教育事业的起跑点,则是1949年7月创办的杭州新闻学校.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的60年国庆日,此时回望新中国新闻事业的风雨历程自然非比寻常.也正由于这个契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今年将"新中国60年新闻事业史研究"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重点项目批准立项.<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希望课题组谈谈有关想法,限于目前条件,这里仅就60年的历史主潮与新闻主流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3.
史量才(1870至1934),祖籍南京,生于上海.1912至1934年主持<申报>,1929至1934年主持<新闻报>.1912年,三十二岁的史量才买下<申报>.接手后大力进行改革,延揽人才,实行企业化经营.<申报>在史量才主持期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办流通图书馆和业余补习学校,出版<申报丛书>、<申报年鉴>,编绘<中国分省地图>、<中华民国新地图>等.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近代期刊载体的考察研究,数十年来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史料,相继有<中国报学史>[1]、<193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以下简称(目录)][2]、<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编>(1-6卷)[3]、<五四时期期刊介绍>(1-3集)[4]、<中国近代报刊史>[5]、<中国大学学报简史>[6]、<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7]、<中国大学科技期刊史>[8]等等专著及其众多论文,多达几千万字.  相似文献   

15.
早期《申报》与近代大众阅报风习浅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期《申报》对中国近代大众阅报风习的深刻影响,是在《申报》兼容并蓄的经营理念基础上,通过与各社会阶层受众的分层融合,在对近代报业的行业示范性中得以体现的。《申报》本土化的用人机制、综合性的体例模式和政治保守主义,体现了其现代企业精神和成熟的商业理性,是保持基本受众群体的前提;《申报》对上海城市平民阶层、各类官绅、新旧知识群体的逐层渗透过程,是其打破传统阅读方式、培养现代报纸受众的过程;《申报》的报业示范性由其行业坐标角色、对上海市场的开拓和对现代新闻权益的维护所决定,并通过上海文化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典范性,对中国近代大众阅读风尚具有启蒙、培养、深化三层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史学思想史是史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中国史学思想史的研究并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的出版,多少改变了这种状况.全书共10卷,即<总论·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宋辽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近代前卷>、<近代后卷>.  相似文献   

17.
史量才和普利策分别推动着中西方新闻事业的现代化,在史量才执掌<申报>的22年间,<申报>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民营报纸,普利策所主办的<纽约世界报>也开辟了美国廉价报纸取代政党报纸的新时期.他们的办报理念有不少相似相通的地方,如都注重经济独立、提高新闻业务水平等,但在这些相通之处中,各自的特点也很明显.本文将着重从精神理念、改革方式、用人策略和办报侧重点四个方面对这两位伟大的新闻事业家的办报理念的差异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钱晓文 《传媒》2012,(3):39-41
上海曾是中国近代报业的中心,《申报》、《新闻报》等代表过中国近代报业的巅峰;进入新世纪后,与全国各地报业大战的烽火连天不同,上海报业却井然有序,然而也有专家认为其表面平静却暗流汹涌……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航之年,上海报业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整体发展情况如何?本期《报业观察》约请专家为您解答。  相似文献   

19.
从目前学术界对科技出版史的专题研究来看,由于科技出版史研究横跨科技史和出版史两大学科领域,研究难度大,成果相对较少,尤其近代科技出版史的研究更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近代科技出版史研究>(冯志杰,中国三峡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一书的出版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20.
民国报业大军中的旗帜(<自由谈> <申报>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1912年<申报>经史量才接手后,采纳了黄炎培、陶知行、戈公振等人的意见,积极进行改革,其改革突出体现在副刊<自由谈>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