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身份的多服务器认证密钥协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与远程多服务器密钥协商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身份的远程多服务器密钥协商方案.用户注册时由私钥生成中心颁发私钥并安全存放于智能卡中.用户登录服务器前,双方采用基于身份的双线性配对计算进行双向身份认证,并协商生成会话密钥.服务器端无须保存口令表,用户端无须建立数据表存储相关登录信息,无须在终端能离线更改登录口令.该方案减少了密钥协商的通信开销、计算开销以及存储开销,在标准BR安全模型下该方案被证明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多变量公钥密码体制能抵御量子计算机的攻击,被认为是后量子时代的一种安全的密码体制备选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变量公钥密码体制的群签名设计模型,同时在分析该方案时,提出了一种合谋攻击方案,可以有若干合谋攻击者对群签名体制进行伪造签名攻击.随后,给出了一种新的矩阵乘法定义,以及素矩阵等概念,并提出了一种可以抵抗合谋攻击的基于多变量公钥密码体制的群签名设计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抵抗合谋攻击和伪造签名攻击,而且在保证匿名性的前提下,能够真正实现签名成员身份的可追查性,同时通过构造安全的密钥生成协议保证群签名私钥的不可知性,因此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用双线性对构造了一种基于身份的电子现金支付方案.双线性对签字短、安全、高效,基于身份的密码系统其公钥可根据签名方的身份计算得出.本方案设立了一个中央银行,需发行电子现金的银行要向中央银行提出申请,公钥由发币行的身份计算得出,私钥由中央银行生成.  相似文献   

4.
无证书密码体制(CL-PKC)是新近提出的一类新型公钥密码体制.它保持了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ID-PKC)不需要使用公钥证书的优点,又较好地解决了基于身份的公钥体制所固有的密钥托管问题.对无证书体制下安全高效的签名方案的研究是受到高度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用双线性对和零知识证明协议,构造了一种新的无证书不可否认签名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在带宽受限制且带宽费用高的受限制环境下,实施高效率的加密解密与数字签名的需要,使用了数论、近世代数、算法分析等工具,研究节省公钥、私钥存储量和传输信息量的方案。提出基于8阶系数属于GF(p)LFSR序列的公钥密码体制,称之为8LFSR体制。给出8LFSR上的2个重要协议:可证明安全性加密协议和可证明安全性数字签名协议。分析表明,该密码体制的密钥生成简单,速度远快于ECC,其私钥压缩率高达8倍,优于XTR的3倍私钥压缩率,在多种环境下既能显著地提高运算效率又能保证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无证书密码体制可以解决基于身份的公钥密码体制的密钥托管问题和基于证书的公钥密码体制的公钥认证问题,构造了无证书聚合签名的可证明安全模型,并提出了一个具体的签名长度与人数无关的聚合签名方案.基于计算性Diffie Hellman难题,在随机预言模型下,证明了提出的方案可以抵抗适应性选择消息和身份的存在性伪造攻击.  相似文献   

7.
无证书密码体制(certificateless cryptography,CLC)将用户私钥拆分为部分私钥和秘密值,其中部分私钥由密钥生成中心(key generator center,KGC)生成,而秘密值由用户自己选定,从而解决了基于身份密码体制所固有的密钥托管问题.此外,由于用户公钥由秘密值决定,无需认证中心(certificate authority,CA)对用户的公钥证书进行管理,解决了传统密码体制的证书管理问题.有序多重签名可用于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系统实现公文的逐级审批发布,提高认证效率.将有序多重签名和无证书密码相结合,提出一种安全高效的无证书有序多重签名方案,多重签名的长度及验证时间均与签名者个数无关,是紧致的无证书有序多重签名方案.方案使用较少的双线性对且只有一个签名消息,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通信效率.证明了方案在随机预言模型(random oracle model,ROM)下具有不可伪造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以太坊的安全、灵活、高效的格上属性基可搜索加密方案.方案基于格密码体制提出,解决了传统基于双线性配对技术的属性基可搜索加密方案存在的不可抗量子攻击安全问题.方案使用基于以太坊技术的分散存储方法解决了传统云存储系统中单点故障问题,并且方案中数据拥有者代替私钥生成器为用户生成私钥,这避免传统方案由于密钥托管问题造成的密钥滥用以及隐私泄露.采用以太坊的智能合约解决了以往属性基可搜索加密方案中云服务提供商不可信情况下关键字搜索结果的可靠性问题.与传统属性基可搜索加密方案相比,方案不仅可实现对加密关键字的细粒度检索,并且可抵抗量子攻击,增强了方案的安全性.在容错学习问题(learning with errors,LWE)假设下,证明了方案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椭圆曲线密码(ECC)和(t,n)门限密码技术,结合先应秘密共享机制,提出一种容侵的认证中心(CA)私钥保护方案.该方案通过(t,n)秘密共享机制把CA私钥分发到t个服务器,并通过先应秘密共享体制进行私钥份额的动态更新,同时结合可验证的秘密共享(VSS)方案,实现CA私钥的容侵保护.利用Java和OpenSSL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实现,结果表明,方案比目前基于RSA的同类方案具有更优的安全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无证书密码体制既没有传统公钥密码体制中的证书管理问题,也没有基于身份公钥密码体制中的密钥托管问题。在多用户加密机制中,数据发送者将数据加密之后,把密文发送给多个用户,每个用户利用自己的私钥进行解密获得明文。但由于一些原因(离职,生病等等),部分用户的权利需要被撤销。因此,构造一个可撤销的多用户的无证书的方案是有意义的。首先,提出了一个可撤销的多用户无证书加密方案;然后,在随机预言模型下对方案进行了安全性证明;最后,进行了效率比较,与现存的一些方案相比,新方案具备了更多的功能,更高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1.
文章用双线性对将基于身份的盲签名应用在电子现金支付中,基于身份的密码系统其公钥可根据签名方的身份计算得出,方案设立了一个中央银行,需发行电子现金的银行要向中央银行提出申请,公钥由发币行的身份计算得出,私钥由中央银行生成,该方案具有安全性强和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Many identity-based signature (IBS) schemes solving key escrow were proposed, But the updating of the private keys wasn't discussed in these literatures. For the problem of key update, an identity-based key-insulated signature scheme with secure key-updates has been proposed. But their scheme inherited the key escrow property.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ew identity-based strong key-insulated signature scheme without key escrow. It makes the IBS scheme more applicable to the real world. After analyzing the security and the performance, an application example in E-passport passive authentication scenario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3.
We survey the state of research on identity-based cryptography and attribute-based cryptography.We firstly review the basic concepts of identity-based cryptographic schemes in which users' identifier information such as email or IP addresses instead of digital certificates can be used as public key for encryption or signature verification,and subsequently review some important identity-based encryption,signature and signcryption schemes.Then we give our research on Identity-Based Encryption-Signature(IBES) ...  相似文献   

14.
近期,由于冷启动和边信道等多种新型密码攻击破坏了原有方案的安全性,设计出抗泄漏的密码学方案就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了一个抗泄漏的基于身份的加密方案,在平方判定性双线性Diffie-Hellman困难问题假设的基础上证明了方案的安全性,并且可以获得较短的公钥长度。另外通过具体抗泄漏性能分析可以得到系统能容忍的密钥泄漏量可以接近密钥长度的一半,即相对泄漏率接近于1/2。  相似文献   

15.
Combined public key (CPK) cryptography does not need certificates to guarantee the authenticity of public keys and avoids the inherent key escrow problem of identity-based cryptography. Based on the efficient CPK scheme, we present an efficient three-round two-party authenticated key exchange protocol with strong security, which is provably secure in the standard model under the decisional Diffie-Hellman (DDH) assumption. The protocol can keep the session key secret from the adversary except that one party’s ephemeral private key and static private key are all revealed to the adversary. Compared to the existing protocols, this protocol not only assures strong security but also is more efficient.  相似文献   

16.
无证书部分盲签名方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证书公钥密码学是由Al-Riyami和Patenson在2003年的亚洲密码学会议上新提出来的密码学原型,它克服了基于身份公钥密码系统的密钥托管问题和基于证书公钥密码系统的证书管理问题.部分盲签名是一种特殊的数字签名,在部分盲签名中,签名者不知道其所签消息的内容,但可以嵌入一个公共信息.本文提出一个无证书的部分盲签名方案,该签名方案是利用双线性对来构造的,其安全性基于计算性Diffie-Hellman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多PKG环境下无双线性对的基于身份AKA协议, 且在随机预言模型下, 将协议的安全性证明规约到标准的计算性CDH假设。提出了相应的基于身份XCR与DCR签名体制, 通过对两处体制进行安全性证明, 实现对新协议的安全性证明。通过与已有协议的相关性能比较体现了新协议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赵勇超  徐庆生  秦海菲 《江西科学》2013,(6):830-832,853
在一般的数字签名中,任何拥有签名者公钥的人,都可以验证该签名的有效性.但这种性质,在签名者想要保护其隐私性的情况下,是该签名者所不期望的.指定验证者签名概念的提出,能很好解决这种情况下的问题,而基于身份技术的使用,又能对公钥授权机构的密钥分发问题加以很好的解决.利用双线性对可实现密码学上基于身份的签名应用.就基于身份的指定验证者签名方案进行研究,利用双线性知识,参照前人的指定验证者签名方案,在系统设置阶段增加一个单向的无碰撞Hash函数,在签名阶段选取一个参数,在签名和验证阶段应用系统初设阶段所定义的Hash函数构造本方案.并对方案在可验证性、安全性及性能做了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基于IBE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加密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电源、计算能力、内存容量和易受攻击等方面的局限性,传统的网络密钥分配和管理方法已不适用.目前人们提出了随机分配等基于对称密钥系统的加密方法.文中试图探讨基于非对称密钥系统的方法.从身份标识的密钥体系IBE(Identity-Based Encryption)出发,给出了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密钥分配和管理方法.首先简要介绍基于身份标识的密钥体系,特别是Boneh-Franklin算法,然后给出密钥分配和加密方法,并从算法的复杂性、安全性、健壮性和内存需求等方面,与随机算法、RAS算法等进行分析比较,应用仿真平台TinyOS的实验结果表明了文中推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显示了良好的综合性能,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加密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基于身份的加密是一类很重要的公钥加密.给出了一个高效的基于身份的加密方案,提出的方案在标准模型下是针对选择密文攻击完全安全的,并运用线性无关的思路基于q-ABDHE假设证明了方案的安全性.方案具有高效性、公钥参数较短及配对计算较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