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吉县是个山区县,年供电量1.8~2亿kW·h(其中统配电、小水电和加工电各占约1/3),最高负荷曾达到29220kW。由于小水电受降雨量的影响,“双夏”、“三秋”和枯水期的用电相当紧张,高峰时用电负荷缺口高达8000kW。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  相似文献   

2.
动态信息     
<正>2015年底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国家能源局召开专题会议,详细而务实地制定和落实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3年行动计划,全力确保到2015年底前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会议要求,明确、细化并落实"政策扶持、企业资助、划责包干、地方总责、主管监管"的措施。要摸清情况,分解落实行动计划,做到底  相似文献   

3.
缙云县地处浙江省西部山区,小水电资源比较丰富,至今仍是该县的主要能源。廿多年以来,已对全县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用电起了重大作用。已开发的小水电装机容量约一万四千多千瓦,小水电发电量与当地需用电量基本月月平衡,並且略有多余。丰水期和低谷负荷时则多余更大。为了进一步发挥小水电的效益,充分利用小水电来发展农村电气化,缙云县已开始了“以电代柴”用电烧饭的试点工作。力求通过试点,研究发展农村电气化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积累必要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经济数据。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的小水电发展已初具规模,到1988年底已建小水电站3815处,总装机容量703412千瓦,年发电量17亿千瓦时。小水电的发展为解决山区农村的用电、缓和农村能源的紧缺、发展山区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我省小水电的建设起步较早,一批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建成的小水电站机电设备已  相似文献   

5.
新能源发电在偏远农牧区电力建设中适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根据农牧区常规电力建设现状,探讨以多种新能源发电来解决偏远无电农牧区日常生活及生产用电问题。  相似文献   

6.
小水电的发电功率因数一般规定为0.8,并对欠发无功给以经济补偿,这是电网平衡无功电力的一项必要措施。但如用高效低耗的电容器代发无功,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本省的安吉县赋石电站就是一个实例。笔者分析,该站采取电容补偿提高发电出力所取得的效益有以下特点:(1)电容器是一种高效率电器,其自身运行损失仅4‰左右,而发电机的效率在93%~94%左右,运行损失达6%~7%,其中大部分是绕组铜损。在提高发电功率因数后,发电机的视在功率不变,增发了有功电能,自身损耗有减无增,因而提高了发电机效率;(2)小水电一般在山区,距用电中心有一定距离,如把电容器装在用电负荷中心,可提高输变电线路的功率因数,达到降低线损、节约电能。(3)小水电的配套水轮机一般均有裕量,在提高发电机功率因数后,可以增发峰电,少发谷电,缓解电网峰电不足谷电过剩的电力供需矛盾,使自然能源获得充分利用;(4)本地区已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增发峰电后,电站增加了经济收入。综上所述,实属一举多得,笔者调查分析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以亚洲开发银行在巴基斯坦偏远无电村庄的试点项目为例,介绍了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构成机理和基本模式,分析了项目用电负荷情况,并且对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组件阵列间距、组件串联数量、蓄电池容量进行了科学计算;通过对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发电量的仿真及村民用电量的分析验证,项目最大程度满足了当地村民用电需求,同时也为亚洲开发银行解决亚洲地区偏远无电村庄用电问题建立了示范点,并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中国分布式光伏发电是从2002年启动的.为了解决偏远无电地区居民用电问题,2002年中国政府投资47亿元,实施"送电下乡"工程,在两年内建成268座小水电站、721座光伏电站和风光互补电站.解决了西部7省130万人口的用电问题,是世界上最大的采用光伏发电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解决无电地区居民供电的项目.  相似文献   

9.
实践证明,用风电、光电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是解决边远无电地区供电问题的有,与延伸电网、柴油机发电相比更经济可行。中国光明工程计划是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牵头,旨在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解决230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本文介绍了中国光明工程的、实施计划。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小水电发电负荷时间序列的相关特性,描述了其与传统用电负荷时间序列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小水电日发电负荷预测的新型组合预测法.实例仿真证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小水电负荷受降水影响的不确定性和在峰谷电价时段波动规律的差异性,对多小水电地区短期负荷预测具有实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白生菊 《太阳能》2007,(1):51-52
风光互补发电技术是继光伏发电技术之后,解决离网、无电地区用电问题的另一重要途径,由于其独特的资源互补优势和价格优势,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本文介绍一座已建成的50kW风光互补电站。  相似文献   

12.
一、前 言 按照原能源部统计,我国目前尚有32个无电县,大都分布在西部与西北部地区,另外在内地山区和沿海岛屿中还有一些无电地区。这些地区往往由于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人口分布密度小、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缺乏常规燃料,难以用常规能源发电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地区人民的用电问题。然而,这些地区又往往处于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区域。因此,研制和开发太阳能光电系统以解决这些无电地区人民的基本用电,不仅显得十分必要,而且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经过三年的努力,新昌县农村电气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建成各种类型的小水电站二百二十七座,总装机容量达三万一千一百九十二千瓦,架设输电线路九百余公里,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小水电为主的发、供用电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独立自主运行的县电网,使全县四十八个乡(镇)都通了电,用电面达百分之一百,用电农户占全县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光伏电站的特性和用于解决无电地区人口用电问题的独立电站建设运行特点,提出了以电站容量计算设备费,以电站数量计算服务费为核心的运行费补贴解决方案,该方案将使运行费补贴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光明工程项目背景与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用风电、光电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是解决边远无电地区供电问题的有效手段,与延伸电网、柴油机发电相比更经济可行。中国光明工程计划是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牵头制订的,旨在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解决230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光明工程的背景、实施计划等。  相似文献   

16.
户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成本效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在无电地区推广的离网型户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供电成本、经济效益和能源环境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对于解决无电地区的用电问题,为各级政府在技术方案选择上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合浦县沼气、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探讨解决无电人口生活和生产用电的模式,从而造福村民,促进美丽乡村的创建.  相似文献   

18.
《中国能源》2013,(8):4
2013年7月30日,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工作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落实《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3年行动计划》,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细化分工,强化举措,确保"十二五"期间,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主持会议。吴新雄指出,电力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送电到乡”项目是政府利用可再生能源解决偏远地区无电人口用电的重要工程,文中调查研究了已建成的光伏电站、风光互补电站的使用情况,电站的主要用电设备,以及用户存在的电力需求情况,并为即将开始的“送电到村”工程项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常规能源资源丰富,但广大牧区,由于地域辽阔,交通不便,居住分散,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人口密度低,平均每平方公里仅3人。若靠拉电网解决牧区用电问题,仪架高压电线一项,每公里就需投资1.5万元,不仅一次性投资大,而且花费大量投资解决一个浩特内二、三户用电也没有必要。因此,无论在短期或比较长的时期内,完全依靠常规能源来解决其生产、生活中用能的需要,都是不现实的。目前,全区仍有四个旗(县)所在地无电,在牧区468个苏木(乡)中,236个苏木所在地无电,苏木以下,用电普及而不到10%(未含新能源供电)。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