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抗生素合理使用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07年1~3月2325份出院病历随机抽样623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抗生素使用率85.39%,外科系96.36%,内科系75.08%;预防使用率50.38%。外科系84.19%,内科系9.54%;入院后细菌培养29例,菌检率10.99%;医院感染易感因素中,抗生素应用31例(25.62%)占首位。结论:抗生素滥用严重,抗生素应用指征掌握不清,用药前菌检率低,以经验用药为主。抗生素是目前我院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提醒医师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减少甚至杜绝抗生素滥用。方法调查我院出院病历569份,调查其住院期间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包括所行手术的类型,应用抗生素的种类、剂量、疗程等。结果非手术病人419例,抗生素使用率49.4%。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达94.9%。手术病人150例,抗生素使用率100%,Ⅰ类手术全部使用了抗生素,平均用药3d,Ⅱ类手术抗生素使用时间超过4d。抗生素在术前、术中、术后的使用率分别占18.7%、48.0%,100%。结论我院抗生素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需采取措施改变现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掌握我院手术室的抗生素应用情况,以便进一步规范手术科室正确使用抗生素。方法在我院2007年的手术病例中,随机抽查200份手术病例,调查期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所有被抽查的手术病例均使用了抗生索,其中治疗性用药29例(占14.5%),预防性用药171例(占85.5%)。术前使用抗生素179例(占89.5%),术中使用抗生素2例(占1%);术后抗生素使用率99%。结论所有被调查的手术患者均使用了抗生素,而Ⅰ类切口的手术均使用了抗生素,说明我院存在用药范围扩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常美莲 《实用医技》2008,15(1):63-63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07年6月至2007年10月出院病历。结果:调查500例病历,使用抗生素399例,使用率为79.80%,其中20岁~59岁260例,占66.16%,居首位。结论:我院抗生素使用率较高,要加强抗生素的管理,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我院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样调查2007年1-12月份出院病历366份,按事先设计调查表逐项登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归纳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4.4%,其中一联用药27.5%,二联用药57.0%,三联及三联以上用药15.5%。309例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中,用药前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仅18例,占5.8%.大部分未按病原学用药。结论:必须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情况。方法:随机抽取726份出院患病历,按设计好的项目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726份病历中有513份病历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0.1%,涉及药物28种,治疗用药295例,占57.5%,预防用药115例,占22.4%,无指征用药107例,占20.1%,外科系统使用率较内科系统使用率高。结论:加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合理使用,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秦玉兰 《医学文选》2004,23(5):575-576
目的了解我院抗生素应用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02年8月至2003年8月本院病案室病历1680份,对抗生素的应用情况、抗生素的联用情况及抗生素的防治性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抗生素的应用率为81%,其中,用于治疗者占49.7%,用于预防者占50.3%;使用一种抗生素者占30.8%,联用二种抗生素者43.3%,联用三种者占16.1%,联用四种及四种以上者占9.7%。结论我院各临床科室滥用抗生素的情况较为严重,提示我们要提高认识,制定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措施,做到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病人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方法:2002年6月全部出院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按设计表格要求,统一格式登记。结果:抗生素的使用率为82.7%,预防用药占36.5%,治疗用药占63.5%,一联用药(40.0%),二联用药(50.4%,三联用药(7.4%),四联用药(1%),五联用药(0.25%),六联用药(0.1%)。细菌学检查:病原送检率为14.7%,阳性率为46.4%.结论:抗生素的使用方面要掌握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合理用药,对内科住院内感染和抗性素应用之间关系作一探讨,以便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1996年 ̄1997年内科960份住院病历院内感染及抗生素液用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本组院内感染率8.1%,抗生素使用率86.3%。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治疗性应用1.4倍,依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用药仅占13.5%。(2)应用广谱抗生素占65.9%,联合用药占58.5%,疗程〉2  相似文献   

10.
材料和方法1 资料来源 我院 2 0 0 1年 8~ 1 1月期间住院患者全部病历随机抽取 5 0 0份。2 调查方法 按设计的表格要求 ,统一规范登记 ,以科室为单位统计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 果1 抗生素使用率 调查住院病历 5 0 0份 ,使用抗生素品种达 2 1种 ,抗生素使用率为 93 .7%,预防用药占 6 4 .3 %,部分病人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出院时仍带抗生素。总体调查结果显示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情况较为严重。多表现为选药不当、重复用药、疗程过长或不足、不适当的合并用药等方面。2 抗生素使用时间 静滴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 了解重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及耐药情况。②方法 对59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并用分离培养法鉴定感染菌,使用E-test法进行耐药谱的检测。③结果 在595例病人中,有18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0.6%,感染部位以腹腔为主,占49.7%,共分离出病原菌188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5.4%,多数感染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④结论 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性结肠炎的病因、诊断及防治措施。②方法对8例老年病人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性结肠炎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George方法对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分离、鉴定,仿Chang法行细胞毒素测定。③结果本组病人所用抗生素的种类繁多,以头孢菌素类和氨苄西林最多,在使用抗生素后3~14d内发生腹泻,重者伴腹膜炎。4例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均见有小片至大斑片假膜附着,严重者融合成片。治疗措施为停用原抗生素,应用万古霉素和(或)甲硝唑及加强支持疗法。8例中治愈7例,死亡1例。④结论老年人特别是术后使用广谱抗生素者易诱发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真菌感染和抗菌药物使用的关系。方法 调查171例住院老年病人并发真菌感染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采用药物利用指数(DUI)和限定日剂量(DDD)分析。结果 (1)在原发疾病中,肿瘤、心血管病和血液病易合并真菌感染,感染部位以胃肠道、下呼吸道和泌尿道多见。(2)二联及三联以上抗菌药物组合并真菌感染占67.43%,明显高于单药抗生素组(28.3%)。(3)常见抗菌药物DUI分析显示,163例次DUI<1,140例次DUI=1,164例次DUI>1。结论 (1)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老年病人DUI应低于1。(2)广谱抗生素联合应用易合并真菌感染,临床上宜酌情选用窄谱抗菌药,对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宜加用抗真菌药防治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 了解肺部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以供临床用药参考。②方法 对1998年3月~2001年5月胸外科行肺部手术后病人合格痰标本进行培养、鉴定、观察菌株分布情况。用K-B纸片法进行了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测试。③结果 在941份痰标本中共培养出阳性菌株736株,其中G^ 菌株143株,占19.4%,G^-菌株593株,占80.6%。G^-菌株对10种常用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结果表明,对三代头孢药物敏感性均在80.0%以上。④结论 只要合理用药,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可以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盆腔炎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评价盆腔炎汤对慢性盆腔炎症及其包块的治疗效果。②方法 治疗组 130例服用盆腔炎汤 ,对照组 10 0例服用一般抗生素 ,2 0d为一疗程 ,服药后 6 0d复查症状改善情况、包块大小及血液黏稠度。③结果 治疗组盆腔炎症状明显减轻 ,包块体积明显缩小或消失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uc=4 .5 7,3.2 9,P <0 .0 1)。治疗组治疗后血液黏稠度明显降低 (t=4 .78,5 .6 9,P <0 .0 1) ,无副作用。④结论 盆腔炎汤治疗盆腔炎症及其包块疗效肯定 ,安全 ,无副作用 ,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医院部分科室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某医院2010年呼吸科、妇产科、肾病科、普通外科、骨科和消化科6个临床科室的住院患者病历732份,统计抗生素的应用例数、应用天数、平均应用天数、药品消耗总量等进行分析.[结果]某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85.8%,使用较多的为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应提倡安全、合理、有效地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静脉置管模式与恶性血液病(HM)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及耐药性评估 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1 335 例在四家三级甲等医院血液肿瘤科住院的HM 患者行静脉置管后发生 CRBSI 的病例资料。结果 股静脉置管模式的CRBSI 感染率与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置管模式的CRBSI 感 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RBSI 发生率高低与HM 患者年龄、静脉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 规范换药与否、白细胞水平、是否合并糖尿病和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与否相关(P <0.05)。头孢哌酮/ 舒 巴坦、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革兰阴性菌耐药率<20.00%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50.00% ;铜绿假单 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均<50.00%。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替加环素对3 种革兰阳性菌不耐药; 对利福平的耐药率<20.00% ;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哌酮/ 舒巴坦的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耐药率>50.00%。结 论 静脉置管模式与CRBSI 有关,CRBSI 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分布最多,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肝素+抗生素封管治疗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肝素 抗生素封管治疗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血液透析者行中心静脉置管出现的导管感染及其治疗病历。结果:268例中出现导管感染22例,其中股静脉置管15例(11.9%),颈内静脉6例(4.8%),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1例。采用纯肝素 抗生素封管,2例联用全身抗生素静滴治疗,全部导管感染均得到完全控制。结论:肝素 抗生素封管治疗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深圳市综合医院二线抗结核病药物相关的抗生素使用情况。方法调查2008年深圳市三家综合医院住院部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和泌尿内科三个科室245例病例,均按不同科室内住院号顺序依次抽取;门诊部调查4990例病例,按门诊号先后顺序依次抽取。住院病人查阅病案资料,门诊病例查阅门诊处方,分别记录使用的StD相关的抗生素种类和时间段。结果综合医院住院病人有15.9%的病例有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59.6%的病例使用过SLD相关的抗生素,其中以氟喹诺酮类居多,占49.8%,其次是大环内酯类,占9%;氟喹诺酮类的使用大多集中于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而大环内酯类多集中于阿齐霉素和克拉霉素;不同科室中呼吸内科应用较多,占75.1%。8.06%的门诊病例使用了与二线抗结核药物相关的抗生素,其中4413%的病例使用氟喹诺酮类,55.7%使用大环内酯类;呼吸内科病例使用较多,占42.5%,其次为消化内科占22.5%;178例使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病人中,以左氧氟沙星为多,占总数的66.3%,大环内酯内使用以阿奇霉素为主,有79例,占使用大环内酯类病例总数的35.3%,其次是罗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各占27.2%和24.6%;使用大环内酯类的科室以呼吸内科为主,病例数占各科室病例总数的46.9%。结论深圳市综合医院住院部和门诊部抗生素以经验用药为主,并都存在氟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过度应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2009年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春宏  权利  刘艳  刘文琳  曹婷 《吉林医学》2011,32(16):3263-3265
目的:调查和分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该院2009年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20例,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使用合理54例,占45.0%;不合格使用抗菌药物66例,占55.0%。预防用药起点高,种类选择欠妥,用药疗程过长。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存在较多问题,亟需加强临床医生规范化用药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