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对琉璃河水泥厂25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前后进行了两次热工检测,从实际测定和理论上客观地分析了余热发电建设对水泥生产的影响,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如何在保证熟料烧成系统稳定运行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烧成系统产生的废气余热来进行余热发电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志远 《水泥工程》2006,(4):31-31,34
随着水泥熟料煅烧技术的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单位水泥熟料的热耗已大幅下降,其窑头冷却机和窑尾预热器排放的废气温度均低于400℃。若能回收利用这部分低温余热,就能进一步降低水泥生产能耗。目前,纯中低温余热发电国产化技术已渐成熟,获得了很多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的重视和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2006年,随着国家发改委提出"新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同时配套建设余热发电"的明确要求,"十一五"期间,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进步明显。截至2010年,预计约有近700条生产线上配备了余热发电项目,超过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总量的50%。水泥余热发电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已经成为水泥行业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重要着力点。2010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推广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提出了在2010年至2013年的四年时间里,"在现有全国日产量2000t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中推广实施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改造项目,年发电量达120亿kWh,形成427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使日产量2000t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配套率达到95%以上"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水泥导报》2005,11(3):51-51
从去年至今,我国水泥界会同相关企业先后在洛阳、杭州、北京召开了新型干法窑纯低温余发电技术交流会, 足以证明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上推广应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热量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蒸汽动力朗肯循环,通过对国内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排放的纯低温废气余热的定量计算,分析研究现代水泥窑余热的有效利用情况和发电效率。结果表明。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其总效率约为22%,发电功率占窖头窑尾总排放废气量约11%.占烧成系统热耗的3.5%左右。  相似文献   

6.
今年3月,中日合作的宁国水泥厂4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余热发电示范项目正式竣工投入运行。这个中国目前第一个纯低温无补燃水泥生产余热发电项目的建成竣工在中国建材工业史上和中国电力工业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根据对宁国水泥厂4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余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概况的仔细分析比较,我们认为新型干法水泥窑配套余热发电装置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第一、日本是世界上开发水泥厂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较早和最为成熟的国家,其余热发电技术和装备都具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而日本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是研制、生产余热发电设备的优秀企业。据悉,目前日本18家水泥企业其发电设备有13家  相似文献   

7.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系统运行的目的是余热利用,我们就没必要想方设法创造发电量的高纪录。但既然有了余热发电系统,我们就没有理由浪费余热,而应该在不增加热耗保证熟料生产的前提下,增加发电量。  相似文献   

8.
我公司# 3窑余热发电工程是我国第一套为 2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配套的全国产设备不带补燃装置的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装机容量 3000kW,设计年发电量 1850万 kWh,年供电量 1665万 kWh。该工程于 1998年初破土动工, 1999年 4月一次并网成功。它的建成,对改善我公司环境、节约能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在我国水泥厂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方面均有着重要的意义。该系统的监控采用 PLC+上位机的集中操作管理、分散监测的结构形式,由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负责系统设计、硬件组态及软件编程工作。系统运行一年来,其良好…  相似文献   

9.
节能降耗是水泥工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新型干法水泥厂利用余热发电不仅经济效益明显,而且技术成熟。国产化中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步伐应该加快,才有利于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配套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已经相当普遍,各公司运行效果不尽相同。本文根据近年来对水泥生产线热工标定和余热发电系统的统计结果,初步分析影响余热发电系统的因素,为烧成系统稳定运行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废气余热发电提供借鉴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