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海南省2019—2020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遗传进化规律与氨基酸变异情况。方法 选取2019—2020监测年度海南省5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分离的16株H3N2亚型流感毒株进行一代全基因组测序,利用MEGA 10.1.8构建血凝素基因系统进化树,并分析氨基酸位点替换情况,应用DNA Star 7.0.1软件进行血凝素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 系统进化树显示,相比于疫苗株A/Kansas/14/2017 (2019—2020),16株H3N2亚型流感病毒分离株血凝素基因在进化树上与疫苗株A/Singapore/INFIMH-16-0019/2016(2018—2019)亲缘关系更近,属于3C.2a1分支,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范围分别为98.5%~98.9%、97.9%~98.4%。16株分离株在抗原性位点发生8处氨基酸位点替换,涉及5个抗原决定簇;15株分离株在糖基化位点发生2处缺失。结论 2019—2020年监测年度海南省H3N2亚型流感病毒与2018—2019年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近,血凝素蛋白抗原性位点在5个决定簇均有变异,易造成较大流行,WHO 推荐的2019—2020年疫苗株保护效果可能不理想。应密切关注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流行与基因变异情况,为流感病毒疫苗株推荐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南宁市2008~2009年度流行性感冒的病原学监测结果,探讨其季节性H1N1亚型流感病流行情况和HA1基因变异规律及进化趋势。方法根据流感病原学监测和疫情挑选2008~2009年中分离到的季节性H1N1亚型毒株20株(每年10株),提取病毒RNA,采用RT-PCR扩增病毒HA基因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利用VectorNTI 9.0分析处理,并与WHO推荐疫苗株进行比对,用Mage 4.1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2008~2009年南宁市季节性流感流行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H1N1成为2008年度的优势毒株。进化树分析表明,南宁市2008~2009年毒株被分为2个分支(Ⅰ和Ⅱ),A/Solomon/3/2006和A/Brisbane/59/2007分别分布在分支Ⅰ和Ⅱ内。对H1N1HA1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20份毒株二硫键和糖基化位点比较保守,受体结合位点(RBS)和抗原决定簇位点相对活跃,其中RBS 188、189、222、224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与A/Solomon/3/2006相比,2008年毒株抗原决定簇存在4个氨基酸的替换并且分布在两个抗原决定簇区域,2009年毒株除A/nanning/473/2009外,抗原决定簇区氨基酸变异未达到4个。结论南宁市2009年H1N1流感病毒HA1基因特性与A/Brisbane/59/2007疫苗株接近,2008年毒株与两疫苗株相比变异较大,这可能是导致2008年南宁市H1N1亚型流感病毒流行强度明显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海南省2019—2020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遗传进化特征与关键氨基酸位点变异情况。 方法 从海南省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分离的流感毒株中按照不同时间选取16株H3N2亚型分离株进行一代全基因序列测定,应用DNA Star 7.0.1软件进行神经氨酸酶基因同源性分析,应用MEGA 10.8.1软件构建神经氨酸酶基因系统进化树,并分析耐药性位点与抗原决定位点氨基酸替换情况。 结果 神经氨酸酶基因同源性分析与系统进化分析显示,16株分离株与疫苗株A/Singapore/INFIMH-16-0019/2016(2018—2019)核苷酸与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8.5%~99.1%、98.3%~98.7%,进化上属于3c.2a1分支。14株分离株发生神经氨酸酶抗原性位点N329S变异,11株分离株发生E344K变异,未发生耐药性位点氨基酸替换。 结论 2019—2020年海南省流行的H3N2亚型流感病毒属于3c.2a1分支,与2018—2019年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近;大部分分离株在神经氨酸酶抗原决定位点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变异程度不大,未发生耐药位点变异。今后应持续加强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密切关注H3N2亚型流感病毒耐药性基因变异,及时跟踪关键氨基酸位点替换情况,为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0~2013年深圳市南山区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的变异及流行趋势,为辖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流感病毒分离采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进行培养,培养液做血凝试验,血凝试验阳性标本做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进行分型鉴定。结果 2010~2013年共收集1 028例疑似流感样病例标本,分离出流感病毒246株,分离阳性率为23.9%,其中2010年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22.3%(59/264),各型分布H1N1亚型9株、H3N2亚型5株、甲型H1N1 35株、Bv 10株。2011年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23.3%(57/245),各型分布甲型H1N1亚型20株、Bv35株、By2株。2012年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20%(52/260),各型分布流感病毒H3N2亚型35株、甲型H1N1亚型1株、Bv 13株、By 3株。2013年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30.1%(78/259),各型分布H3N2 27株、甲型H1N1 33株、By 18株。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各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25,P0.05)。结论 2013年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最高,2010~2013年流感的流行株主要为甲型H1N1、H3N2、B型,而且交替流行。B型流感病毒由Bv系转向By系。流行时间在冬春和夏秋季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原学变迁与变异特征,分析重症病例危险因素,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建立甲型H1N1流感监测体系,定期收集生物学标本实施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与测序分析;利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重症病例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9-2013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分别为13.83%(481/3 479)、4.46%(136/3 047)、9.13%(233/2 550)、0(0/2 643)和4.68%(159/3 400)。共完成18株毒株测序,2009-2010年的9株毒株位于第一主干枝,2011年的4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聚集成第二主干枝,2013年的5株毒株中有4株位于第三主干枝。从2011年起,甲型H1N1流感毒株与疫苗株相距较远;共报告重症病例77例,其中40例(57.14%)有基础疾患,死亡16例。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慢性肺部疾病进入回归方程,OR=7.72(95%CI:1.97~30.23)。结论甲型H1N1流感监测系统在广州运行良好。甲型H1N1流感已经取代了A(H1N1)流感呈现季节性流行,慢性肺部基础疾患是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2011年起,甲流疫苗与广州人群的流行毒株匹配较差,应持续开展甲流监测,密切关注毒株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A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006-2007年广州地区流感的病原学分布,掌握 H1N1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HA)的遗传和进化特征。【方法】 选取2006-2007年广州市19个流感监测点的流感病毒代表株共45株,应用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毒的型别进行了鉴定;选取24株H1N1亚型流感病毒进行全长HA基因的扩增、克隆与分子进化分析。 【结果】 A型流感病毒H1N1和B型流感病毒交替成为广州地区2006年流感的优势流行株;2006-2007年广州地区H1N1亚型流感病毒流行株在HA蛋白的抗原区、受体结合位点和潜在糖基化位点均发生了点突变;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24株H1N1亚型毒株间基因同源性的平均值为98.4%;与WHO推荐的疫苗株(New Caledonia/20/1999和Solomon Islands/3/2006)相比,同源性高达96.6%和97.8%。【结论】 2006年,广州地区流感的病原体为H1N1亚型流感病毒和B型流感病毒;2006-2007年广州市H1N1亚型流感病毒HA基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 有必要对毒株的变异加强监测;WHO推荐的2006-2007年H1N1亚型流感病毒疫苗株适用于我国人群的免疫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9—2020监测年度(2019年4月1日—2020年3月29日)海南省A (H1N1) pdm09亚型流感病毒基质蛋白基因(Matrix, M)进化规律和M2蛋白氨基酸位点变异情况。方法 选取14株2019—2020年海南省分离的A (H1N1) pdm09亚型流感病毒进行基因序列测定,采用Neighbor-Joining方法进行种系进化分析,通过系统进化树比较海南流行株与疫苗株的差异。测序结果用MEGA 10.1.8和DNASTAR7.0.1软件进行基因特性分析及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 2019—2020监测年度,海南省A (H1N1) pdm09亚型流感病毒分离株占分离株的4.9%。序列分析显示,海南省A (H1N1) pdm09亚型流感病毒与国际疫苗株A/Brisbane/02/2018的M基因在核苷酸系统进化树6B.1分支上,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范围为98.7%~100.0%、98.8%~100.0%。12株分离株胞外区编码区S23N氨基酸发生变异;跨膜区14株分离株均发生S31N位点突变,突变率为100.0%;1株I39V位点氨基酸变异;9株分离株在胞浆区E70D位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结论 2019—2020监测年度海南省A (H1N1) pdm09亚型流感病毒活动水平较低,与疫苗株相匹配,对金刚烷胺类药物耐药,应特别关注M2蛋白氨基酸变异情况,为临床抗流感病毒药物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2010年广州市分离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和2009年中国大陆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的变异情况,为甲型H1N1流感的监测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广州市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病人的咽拭子标本,用H1N1流感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扩增分离到的H1N1病毒HA片段,测序后与2009年的H1N1毒株进行比对和分析,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抗原位点和糖基化位点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426份标本,甲型流感阳性211份,其中H1N1流感4株,与2009年分离的甲型H1N1流感相比,有12个氨基酸碱基位点发生了有意义突变,其中6个位点位于抗原位点上;4株毒株HA基因145位氨基酸都发生了变异;其中2株毒株在第180位氨基酸位点的抗原位点发生了变异。进化分析表明4株毒株与2009年中国大陆分离的8株毒株进化关系较远。结论 2010年广州市甲型H1N1毒株与2009年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异。HA基因145位和180位氨基酸位点变异对H1N1毒株抗原变异有重要意义。本文分离的A/Guangdong/ZS03/2010(H1N1)和A/Guangdong/ZS01/2010(H1N1)毒株可能已经发生了抗原性漂移。  相似文献   

9.
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与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规律。【方法】 分别从2006年和2009年流感病人标本中分离并鉴定出季节性HIN1流感病毒和新型H1N1流感病毒,用RT-PCR技术扩增了病毒NA基因全序列,并对其分子进化和重要功能位点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 【结果】 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与2006年季节性HIN1流感病毒比较,NA基因的同源性较低(77.9% ~ 78.8 %),与世界各地不同年代代表株及WHO推荐的1979 ~ 2010年季节性流感疫苗株比较,NA基因的同源性也较低(78.1% ~ 79.3%),但与WHO推荐的2009年新型H1N1流感疫苗株比较同源性则高达99%以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与欧亚猪流感病毒株A/swine/Belgium/1/1983的亲缘关系最近;并发现自2005年以来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某些抗原位点和神经氨酸酶活性位点已发生了变异。【结论】 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可能来源于欧亚猪流感病毒;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不能对本次流行的新型流感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在流行过程中NA基因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异,有必要持续跟踪和监测病毒的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2004-2005年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流感病毒进行病原学监测,进一步了解流感病毒的变异特点,探索流感流行的规律。方法 采集国家级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人的鼻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结果 2004年共采集标本551份,分离出流感病毒65株,分离率11.81%,其中H3N2亚型53株;B型(Yamagata系)12株。2005年共采集标本926份,分离出流感病毒140株,分离率15.12%,其中H1N1亚型36株;H3N2亚型85株;B型(Yamagata系)28株。结论 2004年江西省有H3N2亚型和B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流行,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流行优势株。2005年江西省有H3N2亚型、H1N1亚型和B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流行,虽然于3月出现HlNl亚型流感病毒,但H3N2亚型流感病毒仍然为全年的流行优势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不同品系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肺组织内血栓形成的情况。方法使用H1N1病毒A/California/7/2009(CA7)株和H3N2病毒A/Brisbane/10/07株,对BALB/C小鼠、Scid小鼠、NOD/LTJ小鼠、BALB/C-nu小鼠、NOD-Scid小鼠和icosl-KO小鼠经乙醚麻醉后进行滴鼻攻毒。检测小鼠感染后肺组织病毒拷贝数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H1N1和H3N2滴鼻攻毒的各组小鼠均染毒,病理表现为程度略有差异的间质性肺炎。13只H1N1病毒感染小鼠和6只H3N2感染小鼠在肺组织中观察到多个小血管内有血栓形成,血栓成分主要为纤维素和血小板。结论各品系小鼠感染H1N1和H3N2流感病毒后均可能出现肺组织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9—2012年中山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流感的流行趋势和病毒型别,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山市流感样病例(ILI)监测、病原学监测以及流感暴发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将Iu就诊指数(ILI%=门、急诊Iu就诊人数/门、急诊就诊病例总数×100%)和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作为分析指标。结果2009年流感病毒较为活跃,出现2次ILI就诊高峰,第1次高峰由甲(A)型H3N2亚型所致,第2次高峰由新甲(A)型H1N1亚型所致;2009年甲流大流行之后,2010年流感流行的强度迅速降低,处于相对平稳状态,上半年以B型流感病毒为主,下半年以甲(A)型H3N2亚型为主;2011—2012年新甲(A)型H1N1亚型、B型流感病毒和甲(A)型H3N2亚型交替流行,ILI就诊高峰均发生在春夏季;对全市4个监测年度各周的ILI%和病原学监测阳性率进行秩相关检验(r=0.701,P〈0.01),结果呈正相关;全市报告流感暴发疫情11起,报告发病共计580例,平均罹患率为1.25%,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结论4个监测年度的优势毒株亚型之间呈交替变化的趋势并有一定的规律,ILI流行强度与流感病毒活动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富集方法,提高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的灵敏度。方法分别用ProteinA/G及H1N1特异性血清处理流感病毒样品,根据国家流感中心设计的H1N1亚型检测通用引物,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产物为527bp,来评价病毒的富集效果。结果两种富集方法均能提高检测灵敏度,用ProteinA/G富集处理后检测灵敏度可达10-6,用H1N1特异性血清沉淀富集处理后灵敏度为10-5。结论初步建立的富集甲型H1N1流感病毒方法,有效提高了流感病毒RT-PCR检测的灵敏度,可用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Influenza causes frequent epidemics and periodic pandemics, and is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Pandemics occurred in 1918 (swine influenza), 1957 (Asian influenza), 1968 (Hong Kong influenza) and 1977 (Russian influenza) due to major antigenic variation of the type A influenza virus. Frequent epidemics occur after pandemics as a result of minor antigenic variation of the pandemic virus strains. Minor antigenic variant strains of type A (H1N1), A (H3N2) and type B influenza viruses are currently circulating globally, causing frequent epidemics.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has established a network of National Influenza Centres all over the world to study the epidemiology and ecology of influenza, and collaborating centres for updating the influenza vaccines and other research activities. As a part of this programme, it has set up the WHO Flunet for disseminating updates on the global influenza situation, current vaccines and antiviral drugs. Some National Influenza Centres in India have investigated and reported pandemics and epidemics caused by global influenza virus strains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 There is a need to expand influenza surveillance in our country, as only a few centres are conducting these studi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我市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其病原学特点,为流感防控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MDCK细胞(狗肾细胞)培养法分离流感病毒,用血凝抑制试验对病毒株进行分型鉴定。结果从哨点医院采集的520份标本中共分离出流感病毒41株,分离率为7.9%,以新甲型H1N1为主。其中新甲型H1N126株(63.4%),H3N2型5株(12.2%),B(Yamagata)型1株(2.4%),B(Victoria)型9株(22.0%)。流感流行高峰出现在春季的1-3月和秋季的8-9月。健康人群血清中流感抗体的阳性率不高,最高为新甲型H1N1抗体阳性率41.9%,最低为B(Yamagata)的抗体阳性率,仅8.1%。对2010年2株新甲型H1N1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甲型H1N1基因未发生变异,暂时不会造成大的流行。结论惠州市流感病毒的流行时间有明显的季节性,活动相对平缓,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春季的优势毒株,下半年逐渐转变为H3N2型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006年上海地区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分布。方法建立并优化同时检测流感HIN1亚型、流感H3N2亚型、流感B(Flu B)型、呼吸道合胞体病毒(RSV)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PCR)方法,并对2006年上海地区112份呼吸道感染患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多重PCR方法能在7h内完成检测,特异性较好;112份样品中共检出H3N2 12株,Flu B 5株,RSV1株,总检测率为16.1%。结论初步建立能同时检测4种病毒的多重PCR方法;上海地区2006年流感H3N2亚型呈散发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宁夏监测地区2004-2005年度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情况和病毒流行株及其构成。方法每周统计监测点流感样病例(ILI),采集ILI咽拭子标本,用鸡胚和狗肾传代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两所监测医院共统计上报流感样病例289例,采集ILI标本220份,分离出流感病毒26株,其中H1N1、H3N2和B型流感病毒分别为14株、6株和6株。结论2004-2005年度宁夏流感监测地区的流行情况较为平静,流行优势株为H1N1亚型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