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药物组,每组20例。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益肾活血通脉"推拿手法治疗,药物组仅采用与观察组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行24-hour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及血压变异系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及血压变异系数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活血通脉"推拿手法结合常规药物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改善情况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且操作方便,无毒副作用,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动态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5 2例高血压患者及 4 6例健康者分别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观察血压水平、波动幅度、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性变化。结果 对照组及高血压组血压波动总体趋势呈现两峰一谷或两峰两谷改变 ,但高血压组血压水平较高 ,波动幅度较大 ,血压周期变化节律紊乱者比率较高。高血压组患者血压升高时间及持续时间各不相同。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帮助了解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波动及昼夜节律变化规律 ,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引经药对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的高血压患者疗效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用动态血压监测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情况及血压变异性,与加用引经药治疗组进行对照。结果:引肝、脾两经的高血压病患者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引肾、心、肺组。引肝、脾两经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引肾、心、肺组。结论引肝经药、引脾经药具有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作用;在西药规范治疗的基础上,适当结合中药引经的方法对于加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加强靶器官保护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前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21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2016年全年的透前血压、体重变化等透析数据,计算患者透前血压变异系数作为患者透前血压变异指标,使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0例患者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最多(83例,占39.5%),标实证以瘀血证最多(72例,占34.3%)。本虚证中,与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相比,阴阳俱虚证、肝肾阴虚证患者透前血压变异性较高(P0.05),以阴阳俱虚证患者最高;标实证中,风动证患者透前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其他标实证(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前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可初步判断患者透前血压变异性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活血散风,疏肝健脾"针刺法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清晨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干预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仅晨起口服拜新同30 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活血散风,疏肝健脾"针刺法治疗,针刺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总计30次。两组均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别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清晨血压变化及血压变异性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清晨血压均有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效果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24 h收缩压标准差及夜间收缩压标准差有所降低(P0.05)。结论:"活血散风,疏肝健脾"针刺法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清晨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机体中枢自主神经和相关体液激素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 186例高血压患者及 6 8例健康查体者 (非高血压者 )进行了 2 4h动态血压监控 ,以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 2 4h血压变异性大于非高血压者 ;高血压患者中靶器官损害的 2 4h血压变异性大于无损害者。结论 高血压患者 2 4h血压变异性增加 ,靶器官损害的 2 4h血压变异性高 ,收缩压变异性高于舒张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香天麻汤对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收集124例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住院的符合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通过观察比较香天麻汤对124例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8周中医证候、血压变异性的变化,分析香天麻汤对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的影响。结果 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时段血压变异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与对照组相比,香天麻汤能有效降低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各个时段的血压数值;2)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有效改善头晕目眩、头痛、腰膝酸软、面红目赤等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天麻汤能改善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候,降低血压变异性,是治疗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8.
张鹏 《山东中医杂志》2014,(10):824-825
目的:通过应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针刺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以人迎穴为主穴进行针刺,观察患者治疗前后24 h、日间、夜间平均血压水平及日间、夜间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结果:患者治疗前后24 h、日间、夜间平均血压水平及日间、夜间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都呈下降趋势。结论:针刺治疗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日间及夜间血压负荷值,能够平稳降压,减少血压波动,有助于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对痰热型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将石家庄市中医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2级高血压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组患者在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基础上加用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的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24 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MDBP)、血压负荷(BPL)、血压变异性(BPV)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的平滑指数(SI)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nMSBP、24hMSBP、夜间收缩压负荷(nSBPL)、24 h收缩压负荷(24hSBPL)、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SBPV)、24 h收缩压变异性(24hSBP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夜间收缩压平滑指数(nSBP-SI)、24 h收缩压平滑指数(24hSBP-S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结论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对痰热型高血压病患者具有降低全天血压水平、改善血压波动、平稳降压的作用,尤其在改善夜间收缩压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养肝益水方治疗1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1级高血压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养肝益水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IL-6、TNF-α、CRP水平,治疗前后SBP、DBP及降压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压变异性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中医症候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治疗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CRP水平更低,SBP及DBP更低,降压治疗总有效率更高,SBP标准差、DBP标准差、SBP平均真实变异、DBP平均真实变异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肝益水方治疗对1级高血压治疗效果较好,能有效减轻患者炎性反应,缓解中医症候,降低患者血压,改善患者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采用12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晴雨天气时的血压变化资料,对二者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探索阴雨天气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在三次不同时间内,连续测得患者在雨天前、雨天时、雨天后的血压变化情况,将所得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次调查中雨天时血压上升的患者数要比雨天前后时的多。结论晴雨天气对高血压有影响不相同,阴雨天气对血压的升高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住院人数的季节波动与六季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RA住院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用"六季"为分类方法,统计2000—2006年42季各季入院人数;同时根据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同期日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平均风速五项气象要素,计算7 a来42季各季气候平均值,运用方差分析进行研究。结果 RA患者入院人数有按季节分布趋势,峰值分别对应温季和湿季,谷值对应风季。且温季与风季、湿季与风季入院人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气候因素的季节差异可能是导致RA患者入院人数季节波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ynamicelectrocardiogram,DCG)和动态血压(ambulatorybloodpressure,ABP)同步监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280例高血压患者分6个时段作ABP及DCG同步监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改变。结果:血压波动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γ=0.73、1=0.78,P〈0.01);血压波动以第一时段(6:00一10:00)较为显著(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发生,与血压波动与升高密切相关。DCG和ABP同步监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更具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邱思婕  李新梅 《陕西中医》2021,(8):1056-1059
目的:探讨平肝化痰法联合西药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压变异性、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的影响。方法:对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组采用平肝化痰法联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压变化情况、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踝臂指数(ABI)、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78.2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治疗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治疗后24 h、白昼及夜间舒张压变异性、收缩压变异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BaPWV均低于对照组,AB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肝化痰法联合西药治疗能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调节炎症反应,降低血压变异性,降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甘酸缓急中药组方治疗肝阳上亢型H型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压变异性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12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西药组60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必要时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叶酸片治疗,联合组60例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酸缓急中药口服,2组疗程均为4周。统计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诊室血压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血压变异性指标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联合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100%(60/60),诊室血压疗效总有效率为98.3%(59/60),西药组分别为78.3%(47/60)和90.0%(54/60),联合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动态血压、血压变异性指标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联合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及血压变异性各指标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均<0.05),2组白昼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酸缓急中药能够更好地改善肝阳上亢型H型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可更明显降低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压变异相关参数的关系。方法:监测1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和中医辨证分型,计算夜间血压下降率,以此判断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阴虚阳亢证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较其他组均最显著(P〈0.05)。肾阴虚证收缩压夜间下降率、血压变异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相关参数、血压昼夜节律与中医不同证型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通过中医辨证分型能初步判断靶器官损害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揿针配合夏枯草汤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5月石家庄市中医院接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夏枯草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揿针治疗,2组均治疗15 d。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变异性、血清LDH水平、平均动脉血压(MAP)及心率(HR)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47/60)(P<0.05);治疗后,2组患者24 h平均舒张压(mDBP)、24 h平均收缩压(mSBP)、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血清LDH水平、MAP和HR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揿针结合夏枯草汤能有效降低并稳定患者的血压,减轻病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降压药物(β受体拮抗剂)与随诊间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的疗效。方法:选取新兴县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于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76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其β受体拮抗剂(3个月内)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在这3个月内,在每月首次血透前,记录血压值,并对随访间血压变异性进行计算,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随诊间血压变异性与β受体拮抗剂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使用β受体拮抗剂患者共计32例,其平均收缩压标准差为(17.15±7.39)mm Hg,而平均舒张压标准差为(8.19±3.19)mm Hg;不使用β受体拮抗剂者分别为(15.09±5.77)mm Hg、(8.31±2.77)mm Hg。校准血红蛋白水平、糖尿病病史、年龄、平均动脉压后,β受体拮抗剂仍为平均收缩压标准差的危险因素(Odds Ratio,OR=5.110,P=0.027)。但β受体拮抗剂与平均舒张压标准差没有相关性。结论: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降压药物与随诊间血压变异性升高之间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伴或不伴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和OSA的相关性。方法纳入阴虚阳亢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90例,对患者行便携式睡眠仪监测、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观察患者血压的均值、变异性,及昼夜节律和OSA的关系;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OSA和血压的关系。结果与不伴OSA的高血压患者相比,伴OSA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和非杓型血压发生率明显增高,夜间血压下降率明显降低(P〈0.05);其中夜间平均收缩压、24h收缩压血压标准差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呈正相关,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和AHI呈负相关(P〈0.05)。结论伴OSA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增高,昼夜节律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