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中癌基因C-erbB-2、ps2及ER、PR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结合的方法检测了30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76例内膜癌组织中C-erbB-2、ps2及ER、PR的表达。结果:C-erbB-2基因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中即出现了过度表达,mRNA和蛋白的表达率为56.7%(60%),子宫内膜癌C-erbB-2mRNA和蛋白的表达率增加为76.3%,且C-erbB-2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及病理类型有关(P<0.01,P<0.05)。ps2仅在非典型增生及癌中表达,非典型增生中表达率为90%,内膜癌中为40.8%,ps2表达与病理类型、分级有关(P<0.01,P<0.05)。ER、PR在正常内膜中高表达,非典型增生及内膜癌中表达率下降,且与分级及病理类型相关(P<0.01,P<0.05)。C-erbB-2表达与ps2及ER负相关,ps2与ER正相关(P<0.05)。结论:C-erbB-2基因、ps2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C-erbB-2、ps2及ER、PR异常表达及相互间的调节关系对子宫内膜癌的形成及发展有重要意义,可考虑作为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癌因子(C-erbB-2)和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水平的检测分析,探讨其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30例正常内膜、30例不典型增生、76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标本常规进行病理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标记。结果:C-erbB-2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出现了过度表达,子宫内膜癌表达率为76.3%,且C-erbB-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和病理类型有关(P〈0.01,P〈0.05)。ER、PR在正常内膜中高表达,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率下降,且与分级和病理类型有关(P〈0.01,P〈0.05)。C-erbB-2的表达与ER呈负相关。结论:C-erbB-2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是评价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R、PR、C-erbB-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三种基因蛋白在7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C-erbB-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3%、72.0%、12.0%;ER、PR的表达与手术分期、病理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关;C-erbB-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ER、PR、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预后有关。结论:ER、PR、C-erbB-2的检测对评价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cl-2、ki-67、p53、C-erbB-2、ER、PR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种基因蛋白在118例子宫内膜癌、2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cl-2、ki-67、p53、C-erbB-2、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67.7%、44.1%、42.4%、64.4%和61.9%。ER、PR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即分期、分级越高,表达越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ki67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即高分化,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的表达随临床分期增高,分级的降低而升高;bcl-2随分期的增高而降低,但与分级无关。结论ER、PR的表达对临床选择内分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C-erbB-2、p53、Ki-67、bcl-2的检测对评价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bcl-2、ki-67、p53、C-erbB-2、ER、PR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种基因蛋白在118例子宫内膜癌、2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cl-2、ki-67、p53、C-erbB-2、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67.7%、44.1%,42.4%、64.4%和61.9%.ER、PR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即分期、分级越高,表达越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ki67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即高分化,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的表达随临床分期增高,分级的降低而升高;bcl-2随分期的增高而降低,但与分级无关.结论 ER、PR的表达对临床选择内分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C-erbB-2、p53、Ki-67、bcl-2的检测对评价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ER、PR和PCNA的表达。结果 ER、PR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逐渐降低(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二者表达的高低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PCNA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逐渐升高(P<0.05),其表达的高低亦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ER、PR与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分别为r=-0.361,r=-0.441,P<0.05)。结论 ER、PR和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的恶性转变和细胞分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者的联合检测在指导其内分泌治疗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PTEN、P53、ER、PR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PTEN、p53、ER、PR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0例子宫内膜癌及50例子宫内膜癌旁组织中PTEN及p53的表达水平.结果 PTEN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子宫内膜癌旁组及子宫内膜癌组中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0%、35.0%、34.0%、58.0%,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的0.0%(P<0.05,P<0.01),且子宫内膜癌组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旁组(P<0.05);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子宫内膜癌旁组及子宫内膜癌组的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1O.0%、16.0%、40.0%,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的0.0%(P均<0.01);G1和G2、G3的PTEN表达缺失率分别为36.8%和66.7%、85.7%,三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ER/PR阴性组、ER/PR阳性组的PTEN表达缺失率分别为25.0%、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1和G2、G3的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6%和45.8%、71.4%,三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Ⅰ期和Ⅱ、Ⅲ期的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6%和66.7%、85.7%,三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TE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激素受体状态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93、0.327,P均<0.05);p5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61、0.602,P均<0.05).结论 PTEN、p53二者同为抑癌基因,皆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雌孕激素可能调控PTEN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的方法及意义,用抗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26例子宫内膜癌、2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2例正常子宫内膜石蜡切片ER、PR的表达,结果显示,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PR阳性率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分布不同。内膜癌ER、PR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正常内膜与不典型增生内膜ER、PR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正常内膜与内膜癌、不典型增生与内膜癌ER、PR表达有统计学差异,反映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免疫组化ER、PR含量SP法测定对临床预后判断,指导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组织中癌基因C-erbB-2、Ki-67的表达,探讨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C-erbB-2、Ki-67在6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中的表达。结果C-erbB-2、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2.5%、76.2%,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的20.0%、15.0%(P<0.05)。 C-erbB-2、Ki-67的表达和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浸润肌层深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中C-erbB-2、Ki-67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侵袭性有关,可作为临床医师评估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规律度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增生期、分泌期正常子宫内膜各15例作为对照组。子宫内膜增殖症30例、非典型增生30例、子宫内膜癌高、中、低分化各30例,共150例作为实验组,观察C-erbB-2蛋白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同内膜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结果C-erbB-2蛋白和ER、PR在子宫内膜增殖症、非典型增生中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子宫内膜癌中ER、PR阳性表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意义。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P〈0.05)、组织分化程度(P〈0.05)、淋巴转移(P〈0.01)和ER、PR(P〈0.05)有关。结论C-erbB-2蛋白、ER、PR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C-erbB-2蛋白表达增加、ER及PR表达减少提示子宫内膜病变恶性程度高,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Survivin、ER、P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4例癌旁组织标本中Survivin、ER、P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Survivin蛋白在内膜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5.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组8.8%(P<0.01);(2)ER、PR在内膜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48.3%,均低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94.1%,85.3%(P<0.01);(3)随着晚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低分化、深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Survivin表达增高,而PR却呈低表达(P<0.05),ER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有关(P<0.05);(4)Survivin与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0.314,P<0.05;r=-0.479,P<0.01)。结论:Survivin、ER、PR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ER、PR在癌组织的变化提示癌细胞丧失了原来细胞的功能;联合检测Survivin、ER、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有助于协助诊治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各20例,子宫内膜癌50例及子宫内膜癌旁组织50例中PTEN及P27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TEN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旁组织及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P27在子宫内膜癌中阳性率为34%。PTEN、P27皆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结论:PTEN基因失活和P27蛋白缺乏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而且与癌细胞的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例正常子宫内膜、28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68例子宫内膜癌中OPN和MMP-2的表达。结果 OPN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增强,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不典型增生内膜(P<0.01),而MMP-2在正常子宫内膜和不典型增生内膜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N和MMP-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组织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但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OPN与MMP-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34,P<0.01)。结论 OPN和MMP-2在子宫内膜癌中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增殖细胞核抗原67(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67,Ki-67)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C-erbB-2)的表达及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灶组织蜡块,检测其中PR、ER、Ki-67与C-erbB-2的表达。结果:本组Ⅲ~Ⅳ期病灶PR、ER阳性率低于Ⅰ期与Ⅱ期(P<0.05),Ⅲ~Ⅳ期与Ⅱ期病灶Ki-67与C-erbB-2阳性率高于Ⅰ期(P<0.05)。本组G3类型病灶PR、ER低于G1类型(P<0.05),Ki-67与C-erbB-2的阳性率高于G1类型(P<0.05);G2类型病灶Ki-67阳性率高于G1类型(P<0.05)。本组浸润程度≤1/2的病灶PR、ER阳性率高于浸润程度>1/2病灶(P<0.05),Ki-67阳性率低于浸润程度>1/2病灶(P<0.05);浸润程度≤1/2病灶与>1/2病灶的C-erbB-2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有淋巴结转移的病灶PR、ER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灶(P<0.05),Ki-67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灶(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C-erbB-2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7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Ki-67与C-erbB-2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PR与ER阳性,Ki-67与C-erbB-2阴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恶性程度相对较低,分化较佳,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评价子宫内膜癌的治疗、诊断及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p16和p15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及p15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7例子宫内膜癌、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7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7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抑癌基因p16、p15的表达。 结果:p1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非癌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40.4%和77.3%,二者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p16表达与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及手术-病理分期有关,与肌层浸润无关;p15在子宫内膜癌及非癌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47.4%和86.3%,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5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与病理类型、肌层浸润及手术-病理分期无关,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与p15表达呈正相关(r=0.91,P<0.05)。 结论:p16和p15表达缺失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其中以p16更为显著;p16和p15的表达具有一致性,功能上有一定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6.
C-erbB-2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及内膜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erbB-2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及内膜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内膜腺癌中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C-erbB-2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阳性表达率为23.3%,随着病变程度增高而增高(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0%,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表达增高(P<0.05),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P<0.01)。结论:C-erbB-2的表达与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二步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18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增生过长组)及108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内膜癌组)uPA和PR的表达.结果 内膜癌组uPA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增生过长组及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χ2=60.632、16.009,P<0.01、0.05);PR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增生过长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72.592、4.948,P<0.01、0.05).增生过长组与对照组uPA和PR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癌组uPA表达阳性率随着手术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及淋巴结的转移而升高,差异有显著性(χ2=3.863~39.162,P<0.05、0.01).内膜癌组PR表达阳性率随着手术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意义(χ2=9.134~31.433,P<0.01).内膜癌组uPA和PR蛋白表达阳性率呈负相关(r=-0.713,P<0.01).结论 uPA高表达和PR的缺失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对分析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和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以及二者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检测55例子宫内膜癌、2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石蜡切片中PTEN和iNOS的表达. 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阳性表达率100%)比较,PTEN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分别为91.67%和60%(P<0.05);iNOS阳性表达率依次为5.00%、8.33%和76.36%,明显增高(P<0.05).PTEN的表达下降与病理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iNOS的过表达与病理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有关.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和iNOS的表达呈负相关. 结论 PTEN的表达下降或缺失与iNOS的过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1/2(ERK1/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石蜡标本中ERK1/2以及ER和PR的表达;同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13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石蜡标本中ERK1/2的表达;对标本的染色情况做半定量分析.结果 ERK1/2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化的ERK1/2(p-ERK1/2)在ER阳性与ER阴性子宫内膜癌中的高表达率比较(76.5% vs 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ERK1/2的高表达率与ER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57,P<0.05);p-ERK1/2的高表达率与PR的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ERK1/2信号转导通路与子宫内膜恶变过程无相关性,其活化与ER表达水平呈正相关.ER可能通过ERK1/2信号通路发挥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1/2(ERK1/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石蜡标本中ERK1/2以及ER和PR的表达;同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13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石蜡标本中ERK1/2的表达;对标本的染色情况做半定量分析.结果 ERK1/2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化的ERK1/2(p-ERK1/2)在ER阳性与ER阴性子宫内膜癌中的高表达率比较(76.5% vs 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ERK1/2的高表达率与ER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57,P<0.05);p-ERK1/2的高表达率与PR的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ERK1/2信号转导通路与子宫内膜恶变过程无相关性,其活化与ER表达水平呈正相关.ER可能通过ERK1/2信号通路发挥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